膚色、性別、族群、性向、宗教、反移民等日益激化的衝突,
已然成為現今世界的一種症狀,並嚴重威脅到了民主與自由!
追溯民粹主義病灶,提供治療當代政治困境的解方
法蘭西斯‧福山早在2014年就察覺美國和全球制度已陷入混亂,衰弱到無法阻止國家被強大的利益團體攫奪。兩年後的英國脫歐公投與美國總統大選,讓福山的預言成真:政治圈外人崛起,他們的經濟民族主義和獨裁主義,正在顛覆國際秩序。
身分認同的需求看似界定了今天的世界政治。反移民的民粹思想、政治化伊斯蘭高漲,以及白人民族主義捲土重來,這些全都對自由民主的基礎構成艱鉅的挑戰。《身分政治:民粹崛起、民主倒退,認同與尊嚴的鬥爭為何席捲當代世界?》指出:當代世界許多被誤認為源起於經濟動機的鬥爭,實則根植於對於承認的需求,無法單純靠經濟手段滿足之,因而現今有太多人受到基於民族、宗教、派別、種族或族群的狹義承認吸引。
福山以扎實的考據與淺顯的論述,從柏拉圖、馬丁•路德、盧梭、康德、民族主義到現代的性別政治,追溯了身分認同概念的發展,他一針見血地提出警告:除非我們能對人性尊嚴建構普遍的理解,否則注定承受接連不斷的衝突。
名人推薦
王宏恩(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
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葉 浩(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共同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得獎紀錄
★《週日泰晤士報》2018年度政治類好書
★《金融時報》2018年度好書
##福山还是化用黑格尔对于历史的观点,认为历史是人们寻求承认而斗争的历史。他认为两种激情——希望与他人平等的激情和希望凌驾于他人的激情——导致了现在的身份政治。自由民主体制只能维系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平等的激情。然而身份政治本身是个体对于社会和经济变动焦虑的反应。在流动性弱的传统社会,个体不需要面对「我是谁」的问题,但在他们被社会边缘化,或者想要融入主流而不能的时候,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就会变得至关重要。因为个体需要以此与他人连结在一起。但在多元主义当道的今天,身份政治使得群体日益碎片化。所以福山提出的解药是说建立一个更大范围的身份认同(比如国族认同,或者欧洲认同),然后还哀叹了美欧对于移民的同化不利巴拉巴拉……
评分##據黑格爾的說法,人類的歷史是由爭取認同的鬥爭所驅動。他認為對於認同的渴望只有一個合理的解方,就是普遍的承認,即每一個人類的尊嚴都獲得承認。普遍的承認一直遭遇其他基於民族、宗教、派別、種族、族群或性別等部分承認的形式,或想被視為高人一等的個人的挑戰。身分認同政治在現代自由民主政體的崛起,是後者面臨的首要威脅之一;若無法重拾對人性尊嚴較普遍的理解,我們將註定衝突不斷。 身分認同是當今許多政治現象底下的論題,舉凡從新民粹民族運動、YSL主義的戰士,到大學校園發生的爭議。我們不可能完全不從身分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和我們的社會。但我們必須記得,深植我們內心的身分認同既非一成不變,也未必由出生的偶然因素賦予。身分認同可以拿來劃分,但也可以、也已經被用於整合。那最終將是治療現今民粹政治的解藥。
评分##福山好像在写一本关于自己作品很烂的导读...
评分##读这本书时,我总会想起一句老话: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如果当作为百货公司售货员的“我”,都感到自己的身份获得了承认,那恐怕就不会有福山说的身份政治问题。这个承认,当然不是“我”和张华、李萍思想见识、社会地位、经济收入都一样,而是“我们”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自为的空间、自足的生活。如果这个自为、自足被打破,导致身份政治凌驾于具体问题,那确实是危险的信号,搞不好就要出大事。
评分##福山从《历史的终结》中欲望与理性之外的第三部分——激情出发,根据内外自我的概念转向尊严(身份认同的关键)。但从政治哲学转为谈论政治科学的过渡显得模糊不清。关于identity这个新概念的好著作并不多,福山后面部分的分析很有意思,争取尊严的斗争从个人平等扩展至群体尊严,无法进行真正经济变革的左派率先运用身份认同政治,但被漠视的主流群体、贫富差距的经济议题依然存在,最终引燃了右派民粹的身份认同。面对秦晖所说“新种族主义”的过分多元文化主义,福山认为应基于民主、平等、宪政政治原则的信念式国族认同,拒绝接受违反主流信念的文化。不得不说有的观点还是比较新奇的,但作为一本专著来讲完全可以更深入地展开,而不是泛泛一谈。身份政治与经济困境的恶性循环也不是强调身份整合就能解决的,民粹主义的解药没那么容易找到。
评分##哪怕只是社会常识方面,台译都比中译强太多了。福山最后的落脚点仍然是很含糊且空泛的,而不论是他口中已经变味的左翼受害者身份政治,还是重新抬头的右翼民族主义,依靠的都是对现实问题的直接对接。
评分##对于身份认同和尊严的论述是准确的,可以认为这是影响当下社会政治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个洞见是,当下西方左翼的困境在于阶级认同被更小的群体认同所分化,从而失去了之前的号召力。 然而,这本书其他的地方则充斥着谬误和纰漏。且不论对赫尔德观点的错读、对中俄政治现实的无知等小问题,大问题在于:1.福山依旧固守着自己的历史终结论,从而以一种文化沙文主义的角度来看待其他的文化 2.他陷入了自己提出的移民问题里,最终也没能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 3.在当下阶级问题并未过时,只是被延宕了,忽略这一点而大谈身份认同必然是没有结果的 4.身份政治的背后难道仅仅只是不同的群体认同吗?传统政治力量同样在利用这些认同煽动矛盾、分化阶级,福山没有深入去谈这点,他的论述也因此成为了空中楼阁。
评分##七拼八凑
评分##这本书是一种时髦写法 身份政治可以解释宗教极端主义 种族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 教育等 但不等于就这样解释了身份政治 正因为方方面面都可以说是身份认同导致的甚至是根源 就大而无当了 就像经济决定论不具有普遍性一样 文化决定论也同样不可能有那么强的解释力 而且作者在隐形人一章明显在这两个观点之间徘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