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你的13-14岁孩子(叛逆与成长共存的年龄,逐渐成熟的青春期)
定价:29.90元
作者:(美)埃姆斯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390472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1) 耶鲁大学40年研究成果,美国格塞尔人类发展中心根据上千位孩子真实成长跟踪总结的早教百科! (2) 兰登书屋30年当家好书,全球阶梯教养,两代父母,3亿家长的信赖选择! (3) 中国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胡萍、小巫、安燕玲、海文颖倾情作序推荐! (4) 内容全面,从日常生活到教养难题,关于孩子每年的一切,都在书中可以找到!
内容提要
本书从以下方面介绍关于13-14岁孩子的一切:
(1) 介绍孩子13-14岁时身心发展特质和成长规律
(2) 怎样在孩子13-14岁时引导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
(3) 介绍13-14岁孩子的日常作息习惯
(4) 为父母讲解13-14岁孩子的管教方式
(5) 让父母了解13-14岁孩子的心智能力
(6) 告诉父母培养13-14岁孩子的道德意识
目录
部分 我们对青少年的研究
章 从宏观把握孩子的成长脉络:身体和心智的变化贯穿整个青春期
1.采访环境与对象:对家庭状况相对稳定的孩子持续跟踪采访
2.采访详谈:对受访者及其家长都以轻松随意的方式交谈
3.数据分析:从数据中寻找孩子的成长状况和规律
第二章 成长是核心:“好行为”和“坏行为”的交替出现实属正常现象
第三章 个性特征: 受性别、体质、生活环境诸多因素影响
第二部分 13—14 岁孩子的成长与发育状况
第四章 你的13岁孩子:自我性格纠结的一年中动手能力频频闪现灵光
1.摇摆不定,不停纠结的年龄
2.生理与心理上慢慢成熟
3. 自我照料和日常作息能够安排得十分妥帖
4.自我意识的成长:注重眼前,顺其自然,自我反省
5. 人际关系:不愿与人为伍而喜欢独处是主要特点
6. 活动与兴趣爱好:对感兴趣的事情满腔热忱
7.学校生活:专注学习,热爱校园
8.道德意识:和高标准是他们的道德标尺
第五章 你的14岁孩子:充满朝气的一年,但不能忽视发生的意外事件
1.精力十足的14岁年青人渴望充实的生活
2. 敞开心扉,万般“包容”
3. 自我照料和日常作息
4. 14 岁的性格更加鲜明化
5. 独立的自我意识
6. 人际关系:多半会因为意见不合而闹情绪
7. 年青男女喜欢参与的各种活动
8.学校生活 :才华和能力得以大限度的绽放
9.构建自己的道德观念
第三部分 孩子的成熟趋势以及各年龄区间的各项成长梯度
第六章 13—14岁孩子的人体机能体系: 生理发育迅速,心理成长教育需合拍
第七章 13—14岁孩子的自我照料及日常作息:自主性提升,强迫不是明智之举
第八章 13—14岁孩子的情绪:受多重因素影响,需要正确引导
第九章 13—14岁成长中的自我意识:为“独立”向各方“宣战”
第十章 13—14岁孩子的人际关系:青春期核心的成长
第十一章 13—14岁孩子的兴趣与爱:透露生理与心理成长是否平衡
第十二章 13—14岁孩子的学校生活:成熟程度与就读年级相匹配
第十三章 13—14岁孩子的道德意识:逐步成熟的过程中要给予宽容和理解
第四部分 14 岁之后的年青人
第十四章 14岁之后会是怎样的情形:历经波折的成长脉胳
附录一 资料与数据的来源
附录二 数据表格
作者介绍
路易斯·埃姆斯(1908-1996),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她毕业于耶鲁大学,毕生致力于儿童发展、儿童养育实践研究,其教育理念影响了两代美国年轻父母。
弗兰西斯·伊尔克(1902-1981),美国儿童行为学博士,与路易斯·埃姆斯合著的作品很多都成为畅销书。
西德尼·贝克 格塞尔人类发展研究所前所长,长期从事该研究所的医疗部门工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真的像及时雨,正好在我家儿子进入初中,开始出现各种“叛逆”迹象的时候出现。我之前一直以为到了这个年纪,孩子就是会不听话,会跟我对着干,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它没有简单粗暴地告诉你“该怎么治”,而是引导你去理解13-1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内心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那种从儿童思维到青少年思维的转变,那种对独立自主的渴望,那种在友情、学业、自我认同等方面的新鲜探索,书里都写得特别真实,也特别细致。我读的时候,常常会恍然大悟,原来他今天跟我顶嘴,不是故意跟我作对,而是他正在试图建立自己的边界,在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书里的一些例子,比如孩子突然对某些事情特别执着,或者对某些话题特别敏感,我都曾在自己孩子身上看到过,读到的时候感觉找到了“组织”,不那么孤单了。而且,它也没有回避青春期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比如焦虑、迷茫,甚至是一些小小的挫折,它都提供了非常温和且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不是那种“打压式”的教育,而是“陪伴式”的引导,让我觉得很有方向感,知道该往哪里使劲,才能更好地支持我的孩子度过这个关键时期。
评分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正处于孩子青春期初期的家长。它非常准确地捕捉到了13-14岁这个年龄段孩子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书里有很多关于青春期孩子情感世界的小细节,比如他们会突然变得非常在意自己的外表,或者对某些偶像产生狂热的崇拜,亦或是开始对一些社会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在书里都被描绘得入木三分。它让我意识到,这些看似“奇怪”的行为,其实都是孩子在探索自我、建立独立人格的必经之路。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是,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积极的育儿理念,它不是让你去“对抗”孩子的成长,而是让你去“拥抱”孩子的成长。它教我们如何在孩子表达不同意见的时候,保持冷静,如何倾听他们的想法,如何引导他们理性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和批评。书里的一些沟通技巧,比如“积极倾听”、“非暴力沟通”,都非常实用,而且很容易上手。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那么焦虑和无助,而是充满了力量和信心,知道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度过这个充满挑战但也充满希望的青春期。
评分这本书真的打开了我对“叛逆期”的全新认知。我之前总是把这个词和“不听话”、“惹麻烦”划等号,觉得孩子进入这个阶段就是一场浩劫。但这本书让我看到,13-14岁的孩子,他们其实是在经历一场巨大的“蜕变”。书里非常生动地描绘了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性,那种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自我价值的探索,对未来朦胧的憧憬,还有那些隐藏在“叛逆”外表下的不安全感和对父母的依赖。它不像很多育儿书那样,只讲方法论,而是从情感和心理层面入手,让家长真正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提到青春期的孩子会渴望被“看见”,他们希望自己的想法、感受能被父母理解和尊重,即使有时候这些想法在我们大人看来是那么幼稚或者不切实际。这一点真的让我反思了很多,我过去是不是太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他们内心的感受?这本书提供的建议,不是让你去“压制”孩子的叛逆,而是去“引导”他们的成长,去建立一种基于理解和尊重的亲子关系。它让我知道,如何在这个看似充满冲突的时期,找到与孩子和谐共处的平衡点。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13-14岁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和矛盾。书里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孩子们在这个时期所经历的挣扎、困惑以及不断成长的过程。它让我看到,孩子所谓的“叛逆”,很多时候并不是恶意,而是他们试图摆脱童年束缚,寻找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书里对青春期孩子情感变化的描写,比如他们可能会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或者又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发脾气,都让我觉得非常真实。它让我明白了,这些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他们对身份的迷茫,对未来的担忧,以及对父母支持和理解的渴望。这本书提供的建议,不是那种“一招鲜”的育儿秘籍,而是更注重于建立一种健康的亲子沟通模式,教会家长如何用一种更理解、更包容的态度去面对孩子。它引导我反思自己过去的教育方式,让我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家长也要学会成长,学会放手,学会信任,才能真正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导者,而不是阻碍者。
评分我特别喜欢这本书的视角,它不是站在家长的“权威”角度去俯视孩子,而是努力去“进入”一个13-14岁孩子的内心世界。它用一种非常贴近孩子感受的方式,描绘了他们在这个年龄段所经历的种种“小宇宙”的爆发。比如,书中对青春期孩子情感的细腻描绘,那种明明想要得到关注,又故意表现得很不在乎的反差感,我读的时候真是感同身受。它让我明白了,孩子所谓的“叛逆”,很多时候是一种成长的信号,是他们试图在旧有的依赖模式中挣脱出来,去探索自己的独立性。这本书提供了很多非常实用的方法,不是生硬的理论,而是能够立刻运用到生活中的具体建议,比如如何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处理他们突如其来的情绪波动,如何尊重他们的隐私和个人空间,同时又不失原则。它还强调了家长自身的成长,告诉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放手,学会信任,学会成为孩子的朋友和支持者,而不是一味地控制者。这本书就像一个贴心的向导,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指引方向,让我更有信心去面对孩子成长的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