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社交故事新编
定价:49.00元
作者:卡罗尔格雷(Carol Gray); 鲁志坚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080853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美国教育学者卡罗尔·格雷在《社交故事新编(十周年增订纪念版)》中详述了她于年提出的教学策略——社交故事法。针对孤独症儿童核心问题
之一——社交沟通障碍,社会故事法以故事形式展开干预,在写故事和说故事的过程中,都立足于孤独症儿童的视角,为他们描述不同的社交场合中适
当的或可能出现的行为及态度,以及他人对这些社交行为的反应,从而引导儿童做出正确的社交行为、态度和反应。美国国家孤独症中心于年
月日世界提高孤独症意识日发布国家标准项目的更新版本。该版本中将社会故事法确定为已建立了实证基础的成熟方法。
内容提要
社交故事(SocialStoryTM)是美国孤独症专家卡罗尔·格雷于
1991年所提出的教学策略,也被美国国家孤独症中心认定为已有实证数据支持的成熟方法。针对孤独症儿童核心问题之一——社交沟通障碍,它以故
事形式展开干预,在写故事和说故事的过程中,都以孤独症儿童为视角,为他们描述不同的社交场合中适当的或可能出现的行为及态度,以及他人对
这些社交行为的反应,从而引导儿童做出正确的社交行为、态度和反应。
该书收录了由卡罗尔·格雷专门编写的158个受小朋友喜爱的社交故事。卡罗尔还简要介绍了社交故事的写作标准和方法,让教育者及家长可以依
此编写符合需求的社交故事。
登录华夏出版社官网或关注华夏特教微信公众号,即可下载书中部分插画。
目录
如何正确使用这本书
社交故事教程
通过故事学习
变化
错误
我和我的感觉
庆祝活动和礼物
人际交往技巧和友谊
欺凌: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理解大人
家和社区
学校
地球
词汇表
作者介绍
卡罗尔·格雷(),孤独症谱系障碍()咨询师,作家及演说家,于年开创了社交故事法(TM
)。现任非
营利性组织格雷社交学习与理解中心主席,该组织致力于帮助孤独症谱系障碍人士学习社交技能,提升理解能力。
作者有多年的孤独症儿童教学及咨询经验,发表过许多相关主题的学术论文及专著。因对孤独症谱系障碍人士在教育和福利方面所做出的贡
献,卡罗尔被授予多项国际奖章。
文摘
序言
《社交故事新编》是一本融合了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的儿童社会性发展读物。本书深刻剖析了现代社会背景下儿童社交能力培养的独特挑战与机遇,并在此基础上,为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儿童成长的人士提供了一套系统、创新且极具操作性的方法论。 一、 深刻洞察儿童社交发展的时代印记 本书伊始,便以敏锐的观察力,勾勒出当代儿童所处的社会环境。数字化的浪潮、信息爆炸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以及日趋多元化的家庭构成,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社交模式。传统的社交技能,如面对面的沟通、非语言线索的解读、群体协作的磨练,在新的环境下呈现出新的学习需求。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社会变化视为负面因素,而是强调要理解这些变化如何重塑儿童的社交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寻找适应性的教育策略。 例如,在虚拟社交日益普遍的今天,孩子可能更擅长在屏幕前表达,但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建立深厚、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则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社交故事新编》正是抓住了这一时代特征,深入分析了虚拟与现实社交的差异,以及如何引导孩子在不同环境中都能游刃有余地发展其社交智慧。 二、 理论基石:科学前沿的社交发展理论 本书并非空谈,而是建立在扎实的儿童发展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社会学习理论之上。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诸如“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的发展、情绪调节机制、同理心培养的关键期、依恋理论在社交关系中的作用等核心理论。这些理论不仅为理解儿童的社交行为提供了科学的解释,也为后续的实践指导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例如,在讲解“心智理论”时,本书会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阐释孩子如何逐渐理解他人的意图、信念和感受。它会解释为何幼儿在某些情境下会表现出“自我中心”,以及如何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他们跨越这一阶段,发展出更成熟的社会认知。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得本书的内容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具有高度的应用价值。 三、 核心理念:全方位、个性化的社交能力培养 《社交故事新编》的核心理念在于强调社交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个性化的过程。它并非仅仅关注孩子能否“合群”,而是更侧重于培养孩子一系列关键的社交素养,包括: 积极主动的沟通技巧: 学习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如何提出问题和寻求帮助。 精准的情绪识别与管理: 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以及他人的情绪,并学习如何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和调节情绪,避免冲突。 同理心的深度培养: 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感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规则意识与合作精神: 理解并遵守社会规则,在集体活动中能够与他人有效协作,共同达成目标。 解决冲突的能力: 学习如何以和平、有效的方式处理人际矛盾,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自信与独立性: 在社交互动中展现自信,同时也能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本书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社交发展路径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本书提供的并非一套僵化的模板,而是多种工具和策略,鼓励读者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和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找到最适合的培养方式。 四、 创新方法:将“社交故事”精妙融入实践 本书的“新编”之处,体现在其对“社交故事”(Social Stories™)这一经典干预工具的创新性发展与应用。传统意义上的社交故事,是通过简短、清晰的描述,帮助有社交困难的儿童理解社会情境、期望的行为以及他人的感受。 《社交故事新编》则将这一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度,它不仅提供了大量精心设计的、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社交挑战的社交故事范例,更重要的是,它详细阐述了如何: 个性化定制社交故事: 教导读者如何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从零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最有效的社交故事。这包括如何识别孩子面临的社交难题,如何提炼关键信息,如何选择合适的语言和视觉元素。 系统化地运用社交故事: 介绍在不同场景下(如学校、家庭、游戏场)运用社交故事的最佳时机和方法。本书会强调,社交故事并非一次性的工具,而是需要持续、有策略地渗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将社交故事与游戏、角色扮演相结合: 创造性地将抽象的社交概念转化为具象化的活动。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孩子们可以在安全、有趣的环境中反复练习和巩固社交技能,从而加深理解和内化。 融合多感官体验: 鼓励在制作和运用社交故事时,加入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以提高故事的吸引力和孩子的参与度。例如,可以鼓励孩子绘制故事中的人物,或者用不同的语气朗读故事。 评估与调整: 提供有效的反馈机制,帮助读者评估社交故事的实际效果,并根据孩子的反应和进步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优化。 本书中的大量案例,将抽象的理论和方法具象化,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社交故事是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分享玩具”、“轮流等待”、“认识到别人的感受”、“在课堂上举手提问”等具体情境,并逐步掌握相应的社交策略。 五、 实践指南:家长与教育者的赋能工具 《社交故事新编》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极强的实践指导性。它不仅仅是写给理论家看的,更是为一线实践者量身打造的“工具箱”。 为家长提供支持: 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社交发展特点,识别潜在的社交挑战,并提供具体可行的家庭干预方法。它强调了家庭在儿童社交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家长如何成为孩子最有效的“社交教练”。 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专业支持: 对于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特教老师等教育工作者而言,本书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工具和理念。它能够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课堂中的社交动态,有效地管理班级秩序,并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 跨领域的应用: 本书的理念和方法也能够触及更广泛的领域,例如儿童心理咨询师、社区工作者,甚至是对儿童成长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和实用的指导。 本书的语言风格力求亲切、易懂,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同时,其逻辑结构清晰,从理论基础到核心理念,再到创新方法和实践指导,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六、 展望未来:培养面向未来的社交小公民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儿童的社交能力不仅关系到他们童年的快乐,更深刻地影响着他们未来的学业、职业生涯以及终身幸福。 《社交故事新编》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每一个孩子成为一个自信、友善、有责任感、善于协作的“社交小公民”。它所倡导的,是一种积极、赋能的育儿和教育观,即我们有能力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用心的引导,帮助孩子克服社交挑战,发掘其内在的社交潜能,最终在这个复杂而充满机遇的世界上,建立起有意义的人际连接,实现自我价值,并为构建更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这本书,是献给所有希望孩子拥有健康、快乐、充实童年,并能自信走向未来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一份珍贵指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关于如何理解和培养下一代社交智慧的深度探索与实践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