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终局 卷一(上下册)
定价:129.80元
作者: 戴维M.格兰茨, 乔纳森M.豪斯,小小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168149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方位多视角介绍斯大林格勒战役,参考了过去从未见过或被忽略的资料,将取代过去关于此战的历史记述。
内容提要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卷一):终局》一书延续了戴维·格兰茨、乔纳森·豪斯对东线这场极具代表性的战役和希特勒头次重大战略挫败的全新的出色描述。作为《斯大林格勒战役三部曲》的第三部(卷),本书重点讲述了苏军的三个方面军在天王星行动中如何击败、消灭了两个罗马尼亚集团军,并包围了德国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半数部队。《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卷一):终局》以一部宏大战争著作的叙事力写就,与重点描述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城内作战的《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二部:决战》一同构成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三部曲》的核心。
目录
“东线文库”总序
前言
章 灾难的框架
第二章 苏军的战略策划:“天王星”计划之起源
第三章 集结部队:苏军作战序列和“天王星”计划
第四章 11月18日的双方兵力对比
第五章 突破,11月19日-20日
第六章 包围圈封闭,11月21日-23日
第七章 消灭斯大林格勒包围圈,构设合围对外正面,11月24日-27日
第八章 消灭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合围对外正面和“土星”计划,11月28日-30日
参考资料
作者介绍
戴维·M. 格兰茨撰写过多部著作,包括《列宁格勒战役,1941—1944年》《朱可夫*大的败仗:1942年,红军“火星”战役的惨败》《蹒跚巨人:大战前夕的苏联红军》《巨人重生:大战中的苏联红军》《巴尔干的红色风暴:苏军进攻罗马尼亚的失败》。2008—2009年,他在南加州要塞军事学院担任马克?W. 克拉克客座历史教授。
乔纳森·M. 豪斯撰写过《20世纪的主兵种合成作战》,这位前职业军官、参谋长联席会议政治-军事分析员现在是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的军事史教授。格兰茨和豪斯的合著还包括《巨人的碰撞:红军是如何阻止希特勒的》和《库尔斯克战役》。
小小冰人,二战迷、著作者、翻译者,现聚焦于二战历史的研究与翻译。翻译的二战类书籍有:《东线狙击手——艾勒伯格回忆录》《*后的胜利——曼施坦因哈尔科夫反击战》《之门——切尔卡瑟战役》《雪白血红》《士兵》《东进》《焦土》《空中英豪》等。
文摘
序言
坦白讲,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其实是有点犹豫的,毕竟涉及到如此厚重的题材,很容易写成枯燥的教科书式记录。但这本书彻底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作者的文字功底太扎实了,他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把冰冷的史实包裹在极具感染力的文学外衣之下。我尤其佩服他对环境氛围的营造,那种零下几十度的严寒,那种被围困的绝望感,甚至能透过纸张感受到那种湿冷和饥饿。很多段落,我都能想象出如果是影视化改编会是多么震撼的画面,但文字的魅力就在于它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出独一无二的战场图景。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多线叙事并行而不混乱,各种视角交错,共同拼凑出了一个宏大而真实的战争侧面图。这是一部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巨著,稍有分神,可能就会错过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意。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处理得非常高明,简直就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有低沉压抑的慢板,也有高亢激昂的快板,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情绪跌宕起伏。作者似乎深谙如何驾驭群像戏,笔下的人物形形色色,没有一个是扁平的符号,即便是那些出场不多的配角,也带着自己独特的灵魂和挣扎。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绘战术层面的布局时,那种清晰而又充满张力的笔法,仿佛能清晰地看到棋盘上双方的谋算与博弈。然而,最打动我的还是那种对“代价”的探讨,胜利的辉煌总是需要用难以想象的重量去交换,这种冷静的叙述反而比煽情的渲染更有力量。读到某些情节时,我甚至会停下来,盯着空白的地方出神,试图消化那种沉重的信息量。这本书不适合囫囵吞枣,它需要你沉浸其中,去感受那种时间的凝滞和历史的重量感。那种余韵,久久不散,让人合上书本后,依然能在脑海中回放那些震撼的画面。
评分从文学性上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它的语言风格是如此的凝练而又富有张力,每一个句子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才最终定稿。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开始关注作者是如何选择动词和形容词的,那种精准的用词,极大地增强了画面的冲击力。更难得的是,作者似乎避免了简单的道德审判,他只是忠实地记录了在那样的极端情境下,人们是如何生存、如何挣扎、如何做出选择的。这种克制而有力的叙述方式,反而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进行自我投射和道德辨析。读完一个部分,我常常需要合上书本,给自己几分钟时间来平复心绪,因为那种代入感太强了,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在泥泞中摸爬滚打的普通一员。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讲述历史事件,不如说是在探索人类精神的极限与韧性。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分阶段的。刚开始读,你会为那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所震撼,感觉到历史的厚重;中期,你会开始被那些鲜活的人物命运所牵引,为他们的喜怒哀乐所牵动;而到了后期,当你走过那些黑暗的低谷,迎来最终的高潮时,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释然和敬畏。作者在处理那种大规模的、令人目眩神迷的战斗场面时,展现出了极高的掌控力,既不失宏大叙事的磅礴气势,又能精准地捕捉到个体士兵在战火中的瞬间反应。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它记录了什么,更在于它如何引导我们去思考战争的本质、生存的意义以及集体记忆的形成过程。它像一个巨大的熔炉,将所有信息和情感煅烧在一起,最终呈现出一种近乎纯粹的、直击人心的力量。这是一部值得反复重读,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能读出新体会的传世之作。
评分天呐,这本书读完我简直是百感交集,那种宏大叙事和个体命运交织的张力,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我必须得承认,作者对于历史细节的考据简直是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每一个场景的描绘,无论是那刺骨的寒风,还是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和血腥味,都仿佛触手可及。尤其是在描写那些关键的转折点时,那种史诗般的沉重感,让人不得不去思考,在那样极端的环境下,人性究竟能展现出何种面貌。我一直以为自己对那段历史有足够的了解,但这本书真正带我深入了那个冰与火的炼狱,让我看到了那些无名英雄的坚韧和牺牲。每一次翻页都像是进行一场艰难的朝圣之旅,心灵上接受着巨大的洗礼。说实话,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消耗精力的,但同样,它带来的精神满足感也是无与伦比的,远远超出了单纯的“阅读”范畴,更像是一种对历史的深度参与和反思。我感觉自己好像跟着那些士兵走过了一条漫长而绝望的隧道,最终才迎来了那微弱却坚定的曙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