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习茶18课
定价:39.80元
作者:慢生活工坊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12126328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浓缩茶道精华茶叶知识的快速入门书。它知识点安排合理,取舍得当,你可以一鼓作气读完它,体会从对茶文化一无所知到全面了解的酣畅淋漓,你也可以按本书划分的课时,一天学一课,一天一点走近茶文化,一天一点领悟茶道精髓。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本以教会读者认识茶叶,了解茶叶,并在生活中正确地对待茶叶,全书共分为18个课时,18个课时又被划分为鉴茶篇、茶具篇、泡茶篇和茶道篇,其中鉴茶篇介绍了六大茶类和花茶的品质特征,茶具篇介绍了不同材质的茶具,泡茶篇一步一步教会读者在生活中如何泡茶,*后一部分说的是茶艺礼仪和茶道的相关知识,其中还附上了中国十大名茶背后的传奇故事。读《习茶18课》,18天了解中华茶文化。
目录
鉴茶篇
习茶课 忆茶史,论茶区
茶叶的起源
神农说
商周说
西汉说
三国说
中国茶叶产区
西南茶区
华南茶区
江南茶区
江北茶区
习茶第2课 鉴茶五要素
干茶
汤色
香气
滋味
叶底
习茶第3课 绿茶的鉴赏
黄山毛峰
太平猴魁
六安瓜片
洞庭碧螺春
安吉白茶
竹叶青
南京雨花茶
安化松针
信阳毛尖
婺源茗眉
三杯香茶
休宁松萝
都匀毛尖
金坛雀舌
岳西翠兰
汀溪兰香
瀑布仙茗
西湖龙井
习茶第4课 红茶的鉴赏
金骏眉
祁红工夫
滇红工夫
宜红工夫
宁红工夫
白琳工夫
坦洋工夫
政和工夫
川红工夫
正山小种
习茶第5课 青茶的鉴赏
武夷肉桂
闽北水仙
安溪铁观音
本山茶
毛蟹茶
黄金桂
永春佛手
凤凰单枞
冻顶乌龙
金萱茶
白鸡冠
大红袍
习茶第6课 白茶的鉴赏
白牡丹
白毫银针
习茶第7课 黄茶的鉴赏
霍山黄芽
君山银针
习茶第8课 黑茶的鉴赏
茯砖茶
千两茶
青砖茶
米砖茶
六堡茶
普洱散茶
黑砖茶
天尖茶
习茶第9课 花茶的鉴赏
桂花乌龙
珠兰花茶
茶具篇
习茶0课 瓷质茶具
瓷质茶具的发展
瓷质茶具的分类
青瓷茶具
白瓷茶具
彩瓷茶具
黑瓷茶具
瓷质茶具的养护
习茶1课 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的发展
紫砂茶具的特点
紫砂壶的分类
几何体型
自然型
筋纹型
光身壶
方壶
陶艺壶
紫砂壶的选购
原料
手感
松紧
试水
实用性
紫砂壶的养护
摆放位置
及时擦拭
适时“休息”
注意晾干
壶盖侧放
习茶2课 其他茶具
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的特点
玻璃茶具的选购
金属茶具
金属茶具的特点
金属茶具的选购
金属茶具的养护
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的特点
漆器茶具的养护
竹木茶具
竹木茶具的特点
竹木茶具的养护
塑料茶具
习茶3课 泡茶用具的分类与选水
泡茶用具
煮水器
备茶器
主茶具
洁具
辅茶具
泡茶用水的选择
好水的标准
古代的名泉佳水
现代人应该如何养水泡茶
泡茶篇
习茶4课 玻璃茶具泡茶法
玻璃茶具泡茶的基本形式
玻璃杯泡茶
玻璃壶泡茶
玻璃茶具泡茶的基本手法
温玻璃杯
凤凰三点头
玻璃茶具泡茶实例
下投法冲泡太平猴魁
中投法冲泡君山银针
上投法冲泡白毫银针
玻璃壶冲泡柠檬红茶
习茶5课 盖碗泡茶法
盖碗泡茶的基本形式
单盖碗泡茶
碗盅双杯泡茶
碗盅单杯泡茶
盖碗泡茶的基本手法
温品茗杯
温盖碗
茶道六君子的使用
盖碗泡茶实例演示
盖碗冲泡西湖龙井
碗盅双杯冲泡铁观音
碗盅单杯冲泡茉莉花茶
习茶6课 壶泡茶法
壶泡茶的基本形式
紫砂壶泡茶
铁壶泡茶
飘逸杯泡茶
壶泡茶的基本手法
茶巾的折叠
茶巾的使用
持壶杯
壶泡茶实例演示
紫砂壶冲泡滇红
铁壶冲泡千两茶
飘逸杯冲泡普洱散茶
六大茶类与花茶的冲泡实例
冲泡碧螺春
冲泡正山小种
冲泡金萱乌龙
冲泡青砖茶
冲泡霍山黄芽
冲泡白牡丹
冲泡珠兰花茶
茶艺、茶道与茶俗篇
习茶7课 茶艺
什么是茶艺
茶艺与茶道的区别
茶艺的仪态
站姿
坐姿
表情
蹲姿
转身
行姿
茶艺的礼节
鞠躬礼
伸掌礼
叩指礼
奉茶礼
习茶8课 茶道与茶俗
什么是茶道
茶道“四谛”
佛家思想与茶道
道家思想与茶道
儒家思想与茶道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茶道常识
什么是功夫茶
闽北青茶和闽南青茶的区别
什么是有机茶
隔夜茶能喝吗
什么是祁门香
什么是观音韵
为什么金骏眉价格高
普洱熟茶和生茶的区别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描写茶的古诗句
安吉白茶是不是白茶
少数民族茶俗
哈尼族茶俗
彝族茶俗
回族茶俗
壮族茶俗
蒙古族茶俗
藏族茶俗
维吾尔族茶俗
婚礼与茶俗
十大名茶背后的故事
西湖龙井
洞庭碧螺春
黄山毛峰
六安瓜片
信阳毛尖
庐山云雾茶
祁门红茶
安溪铁观音
武夷岩茶
君山银针
作者介绍
慢生活工坊是由一群爱茶爱、爱园艺、爱生活的志同道合者,团队的宗旨是崇尚自然、慢生活,做好玩儿又有意义的事,努力让身边的生活充满情趣。
文摘
序言
说实话,刚开始捧起这本的时候,我还有些许担忧,怕它会落入俗套,变成一本空泛地赞美田园牧歌的文字堆砌。但读过三分之一后,这种顾虑完全打消了。作者展现出一种非常扎实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她似乎能看穿现代人内心深处的焦虑根源,并提供了一种结构性的应对思路,而不是肤浅的情绪安慰。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很有心思,它不是线性的叙事,而是像一个精巧的迷宫,每一个章节都是通往不同“慢生活角落”的入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独处”与“连接”之间的平衡时所用的论述,她没有鼓吹完全的孤立,而是强调高质量的独处是建立高质量人际连接的前提。这对于很多害怕独处,总想用外界的喧嚣来填补内心空虚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剂猛药,但却是良性的。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内心世界被重新梳理了一遍,那些杂乱的思绪仿佛被轻轻地归置到了正确的盒子里,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显得更加清晰和稳定。
评分最近翻完的这本《慢生活工坊》系列的新作,虽然书名本身很吸引人,主打一个“慢”字,但读完后,我感觉作者在节奏的把握上,似乎更倾向于一种“沉浸式体验”而非单纯的“放慢脚步”。书中对于时间流逝的描摹极其细腻,仿佛每一个章节都是用沙漏精心计时后才写就的。它不是那种快节奏的鸡汤文,你翻开它,期待一蹴而就的改变,但这本书恰恰相反,它要求你“待”在那里,与文字共处。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日常琐碎细节的捕捉能力,那些我们通常会忽略的瞬间——比如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窗棂在木地板上拉出的形状,或者雨后泥土散发出的特有气味——都被赋予了某种近乎哲学的重量。这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冥想,让人不得不放慢自己内在的思考速度,去适应作者为我们搭建的那个缓慢而精致的世界。当然,对于追求效率和快速解决方案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可能会稍高一些,因为它不提供捷径,只提供路径本身。整本书的论调是平和而克制的,没有强烈的煽动性,更多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读完后,你会发现自己看世界的眼光,在不经意间,已经被修正了一个微小的角度。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对“当下”这个概念的深度挖掘。很多关于慢生活的书都会谈到“活在当下”,但这本的解读角度非常新颖,它不是简单地让你放下手机,而是引导你如何有意识地、全方位地调动你的五感去“锚定”当前这一刻。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那些需要专注力的活动时所使用的语言,那种近乎于“物我两忘”的境界,读起来让人心驰神往。比如,书中关于手工劳作的那几章,作者没有去炫耀技艺的高超,而是着重描写了手与材料之间产生的摩擦、温度和质感变化,那种人与自然物之间最原始的互动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这让我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曾尝试过的一些爱好,那些被搁置的兴趣点,似乎又重新在我心底泛起了涟漪。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匠人,不急不躁地在你耳边轻声细语,传授的不是具体的技巧,而是对待创作和生活的态度。它成功地避开了当代社会对“效率”的盲目崇拜,转而推崇一种“有效率的慢”,即在慢的过程中,产出的精神价值和体验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美感是毋庸置疑的,但更让我惊喜的是它所蕴含的那种“不完美的美学”。它并不试图描绘一个理想化、没有任何瑕疵的慢生活场景。相反,作者坦诚地写出了在追求慢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失败和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小插曲。正是这些真实而略带“瑕疵”的部分,让整本书显得格外可信和亲切。例如,当描述一次失败的烘焙或者一次未能按计划完成的园艺工作时,作者笔下的情绪不是懊恼,而是一种带着释然和学习的平静。这打破了我过去对于“完美主义”的执念。作者似乎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慢下来不是为了做得更好,而是为了“更好地体验过程”。这种对过程的尊重,远比对结果的追求来得更有力量。通读全书,我仿佛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排毒”,那些被现代生活磨平的棱角,在作者细腻的文字触碰下,又重新找回了自己独特的形状和纹理。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需要投入精力的,它不是那种可以一边刷手机一边轻松翻阅的书籍。它要求读者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构建的情境中去。我尝试着在不同的时间段阅读,发现清晨和深夜是与这本书最匹配的时刻。清晨,世界尚未完全苏醒,你可以最纯粹地吸收作者关于“启动日子的仪式感”的阐述;而深夜,当白日的纷扰都已沉寂,作者那些关于“内在秩序”的探讨才能真正渗入心底。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说不上是华丽,但绝对是精准而富有画面感的,仿佛作者随身携带了一支高分辨率的摄像机,记录下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它更像是一本“生活哲学词典”,而不是一本“指南”。它不会告诉你具体的“如何做”,但它会让你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去这样生活”。对于渴望在快节奏中寻找精神锚点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坚实而温柔的立足点,值得反复咀嚼和回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