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劝善集-刘俊岭 河南人民出版社 9787215096592

{RT}劝善集-刘俊岭 河南人民出版社 978721509659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俊岭 著
图书标签:
  • 劝善
  • 传统文化
  • 道德修养
  • 伦理学
  • 人生哲理
  • 刘俊岭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中华传统文化
  • 国学
  • 劝善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裕京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5096592
商品编码:3014314037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10-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劝善集 作者 刘俊岭
定价 14.00元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15096592 出版日期 2016-10-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友善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灵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善待自己,与人为善,服务社会,善待自然是善良的内涵。行善利人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收获快乐幸福,成为高尚的人、对社会有益的人。本书利用从古今中外选取经典的格言古训、名言对联、哲理故事、楷模事迹,力在劝诫中小学生秉善意、讲善言、做善行,成为品行高尚的公民。

   作者简介
刘俊岭,中员,中学高级教师,郑东新区白沙小学校长,河南省优质课二等奖获得者。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并完成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课题《河南省思想品德新课程中招试卷特色研究》。

   目录


   编辑推荐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文摘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序言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古籍新探:从宋代到明代的学术流变》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通过对宋代至明代中国思想史与学术发展脉络的深入考察,勾勒出这一关键历史时期内儒学、佛学、道家思想以及新兴的社会思潮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与演变轨迹。我们试图跳出传统上将宋明理学视为单一、封闭体系的窠臼,转而关注不同学派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实践、争论与调适,尤其注重地域性、个体差异以及学术思想如何渗透和影响当时的政治、社会结构与文化生活。 第一章:北宋理学的勃兴与早期格局 本章聚焦于北宋中后期,程颢、程颐兄弟的学说如何奠定宋学的基础。我们将细致分析“天理”概念的提出及其与“理一分殊”的关系,考察二程对《周易》的独特解读,以及他们如何在继承儒家传统(特别是韩愈、李翱)的基础上,构建起一套区别于唐代义理学的新体系。重点讨论周敦颐对宇宙论的初步构建,以及邵雍“象数学”在当时士人阶层中流传的实际影响。我们不仅关注其理论的内在逻辑,更着眼于他们在理学确立初期所面临的来自佛老思想的挑战,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对“格物致知”的阐发来寻求外在世界的知识论基础。 第二章:南宋的转向与陆王之辨 随着靖康之变的发生,学术中心南移,思想的关注点也随之转向对个人修养与政治实践的紧密结合。本章核心探讨朱熹及其学派的集大成。朱熹对二程学说的整合、对儒家经典的重新注释(如《四书章句集注》的权威化),以及他如何将“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纲领推向高峰。我们详细剖析朱熹对“格物”的界定,分析其如何区别于早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倾向。 与朱学的并行发展是陆九渊的心学一脉。陆九渊“心即理”的提出,标志着宋学从强调外在的客观“理”转向内在的主观“心”。本章将对比分析朱熹的“格物穷理”与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探讨这种差异在实践层面如何影响士人对自我道德责任的认知。此外,我们还将审视当时一些非主流思想的努力,如张栻、吕祖谦等人如何试图在朱陆之间寻求平衡,以及地域性学派(如湖湘学派)对实际政治的介入。 第三章:元代学术的承接与儒学资源的重组 元朝的建立对汉族士大夫的思想活动构成了新的挑战。本章探讨在异族统治下,儒学如何保持其文化主体性。元代学术呈现出明显的“整理旧学,以待来者”的特征。我们分析了对朱子学在官方层面上的巩固(如科举制度的固定化),同时也考察了民间学术的活力。 重点关注陈淳等人的努力,他们试图在朱熹的框架内引入对现象世界的关注,但又保持对心性的强调。同时,本章将深入探讨元代对佛学(特别是禅宗)的回溯性研究,以及一些学者如何将元代戏曲、小说等新兴文化形式作为思想传播的载体,这为明代的思想活跃埋下了伏笔。我们关注元代学者对“道统”的维护,以及他们如何在政治失意中,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来建构精神上的自主。 第四章:明初的学术保守与王阳明的崛起 明太祖洪武时期,学术氛围趋于保守,官方意识形态强调对朱子学原典的忠实遵循,并对可能动摇社会秩序的异端思想保持警惕。本章梳理了明初官方学者的学术面貌,以及他们如何将理学服务于中央集权体制的构建。 随后,笔锋转向影响深远的王阳明。本章详述王阳明如何通过早年的挫折与悟道,彻底突破朱熹“格物”的藩篱,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的核心思想。我们将详细剖析“知行合一”的辩证关系,并探讨阳明学如何在江西、江浙一带迅速传播,吸引了大量具有实践精神的青年士人。我们尤其关注“致良知”的道德实践路径,及其如何将形而上学的探讨转化为一种即时的、日常的道德实践要求。 第五章:明代中后期的思想光谱与学派分化 王阳明逝世后,阳明学内部出现分化。本章分析了王畿、泰州学派(如王艮)对“致良知”的进一步发挥,特别是泰州学派对庶民阶层和民间社会实践的强调,这使得心学在民间拥有了更广阔的土壤,但也招致了正统学者的批评。 与此同时,朱熹学派在后期的复兴与固守也构成了重要部分。以湛若水、吴与弼等为代表的学者,如何在阳明学盛行的环境中,对朱学进行“活化”,强调“格物”的实践性,并试图在心与理之间重新划定清晰的界限。本章最后将探讨明代中后期,学界对“心性论”的过度关注所带来的社会反思,以及部分学者(如李贽)对传统儒学权威的挑战,预示着明末清初思想的剧烈变革。 结语:跨越时空的对话 全书通过对这四百年间学术思想的纵向梳理与横向比较,揭示了中国思想史的内在张力:即在对宇宙本体(理)的探求与对人类道德主体性(心)的强调之间,始终存在着张力与对话。本书力求呈现的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自我修正与争辩的学术生态,而非一个静止的理论体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很朴实厚重的感觉,书名《劝善集》更是直截了当,仿佛能预见到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我一直对那些能启迪人心的传统读物情有独钟,总觉得它们如同久远的老酒,越品越有味。刘俊岭这个名字我之前并不熟悉,但河南人民出版社这个名字却让我倍感亲切,作为一家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出版社,他们的出版物往往都经过精挑细选,质量有保证。拿到书的当下,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那种纸张的触感,油墨的香气,都让我沉浸在阅读的期待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引路灯,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为我点亮一条通往内心平静和善良的道路。我特别期待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并在人际交往中,用更温和、更有智慧的方式去处理问题。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而忽略了内心深处最本真的需求。

评分

翻开这本《劝善集》,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不事张扬却意味深长的封面设计,书名本身就透露出一种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对为人处世的期许。刘俊岭这个名字,虽然我之前并未曾耳闻,但我对河南人民出版社的专业水准有着高度的信任。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出版社,他们 selection的书籍往往都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文化价值。9787215096592这个ISBN号,仿佛是这本书的身份证明,暗示着它是一部严谨而有份量的作品。我购入此书,是怀揣着一种对人生智慧的渴求,希望能够通过阅读,获得一些能够指导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善行的启示。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视角,让我能够以更宽广的胸怀去理解他人,用更坚定的信念去实践那些美好的品德。

评分

我注意到这本书的装帧风格非常素雅,没有过多的商业化包装,仿佛是静静地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书名《劝善集》三个字,带着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气息,让我联想到古代的贤者是如何通过文字来教化世人的。刘俊岭这位作者,我虽然不是很了解,但我愿意带着一份开放的心态去认识他的思想。河南人民出版社,一直是我心中信赖的品牌,他们的书总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制作上,都显得十分用心。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仿佛它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一本。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我一种精神上的滋养,让我能够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学习如何以更积极、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我期待着能够从书中获得启示,让我在为人处世上,能够更加圆融,更能体谅他人。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信息,尤其是ISBN号,让我感到它是一部经过严谨审视的作品。9787215096592,这个数字组合,背后承载着一部作品的生命。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发人深省的读物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性、探寻生命意义的书籍。刘俊岭先生的名字,虽然我还不熟悉,但我相信能够被河南人民出版社选中的作者,一定有着不凡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精神旅途中的一位良师益友,能够在我迷茫的时候指引方向,在我懈怠的时候给予鞭策。我期待着在书中找到那些能够触及灵魂的文字,让我能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并从中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纯粹和善良。

评分

这部作品的书脊设计很有特点,虽然没有华丽的装饰,但那种稳重和实在感,让人觉得它是一本值得反复摩挲的珍贵著作。9787215096592这个ISBN号,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个编码,更像是一扇通往知识宝库的钥匙。我一直认为,一本好书,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应该是一种情感的连接,一种思想的启迪。刘俊岭先生的名字,虽然初次接触,但我相信他能在文字中倾注自己的智慧和感悟。河南人民出版社的出品,总是带着一种扎根于泥土的实在,又散发着书卷气的优雅,这两种气质的结合,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充满了信心。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引发思考、触动灵魂的作品,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股清泉,涤荡我内心的浮躁,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并从中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宽厚、更有同情心的人。我渴望从书中找到一些能够指导我人生方向的智慧,让我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好地践行那些美好的品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