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山丘上的修道院-勒.柯布西耶的后风景 | 作者 | 范毅舜 |
| 定价 | 98.00元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210077213 | 出版日期 | 2016-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半世纪前,一位自称为无神论者的西方建筑泰斗,为西欧培育神职人员的古老宗教团体设计修道院,他们之间会擦撞出什么火花? 几十年后,一位来自东方的教徒兼摄影家,在这座世界知名的建筑物里恣意徜徉,他如何藉由这座经院建筑整合自己,端详出背后更庞大的生命故事? 全书分为两卷,卷一共三章,逐步探索了勒·柯布西耶和拉图雷特修道院结缘背后的故事,章讲述作者初至拉图雷特修道院,开始对勒·柯布西耶与该修院结缘好奇,第二章作者简单介绍了拉图雷特修道院,发现一连串神秘的照片,由此了解到了惊世骇俗的阿兰·高提耶神父,第三章为了深入了解阿兰神父如何给古老宗教注入光明,作者开始走访欧洲其他地方的经院建筑,其中包括了朗香教堂; 卷二共三章,仔细介绍了拉图雷特修道院建筑背景和内容,前两章介绍了拉图雷特修道院道明会士的生活和背景,后一张介绍拉图雷特修道院的内部结构。 |
| 作者简介 | |
| 范毅舜(Nicholas Fan) 美国加州布鲁克摄影学院硕士 曾受邀于美国华府参议院、德国的徕卡(Leica)艺廊、法国尼斯的阿兰高提耶(Alain Couturier)艺廊、台北的诚品艺廊及新光三越百货公司艺文馆举行摄影个展。 的135相机发明者——德国徕卡(Leica)相机公司、瑞士仙娜(Sinar)相机公司、瑞典哈苏(Hasselblad)相机公司、英国依尔福(Ilford)相纸公司及美国的柯达(Kodak)软片公司,都曾以他的摄影作品做为产品代言。台湾索尼公司近年更支援他先进的数位摄影器材。 瑞典哈苏专业相机公司更曾推崇他为全球的150位摄影家之一,他也是在徕卡相机公司德国总部举行摄影个展的华人。 美国国会图书馆、参议院、加州布鲁克摄影学院、台北市立美术馆皆收藏有他的摄影作品。 除了中文媒体,极具影响力的《华盛顿邮报》、瑞典发行全球的《哈苏》摄影杂志、德国的《徕卡》摄影杂志、美国的《柯达影像新闻》都曾以大篇幅专文介绍这位杰出的摄影家及其作品。 |
| 目录 | |
| 序 前言 楔子 卷一 勒 ·柯布西耶的拉图雷特修道院 章 拉图雷特修道院的初印象 大师在人间的后一夜 无神论者勒·柯布西耶争议不断的一生 第二章 我们的修道院 揭开一连串探索的神秘照片 活化石般的罗马教会 将古老宗教带入现代的梵二大公会议 惊世骇俗的阿兰·高提耶神父 第三章 阿熙教堂——精心料理的走味大餐 旺斯的马蒂斯教堂——可口的开胃前菜 烁古震今的朗香教堂——的盛宴 高潮迭起的换角风波 卷二 五百年来未被诉说的故事 第四章 拉图雷特的道明会士 将自己奉献给神的会士生活 第五章 对真理的追求殊途同归 道明会的创始与兴衰 宗教与艺术,真理与美相互映照 第六章 拉图雷特修道院建筑巡礼 1. 光影起舞的中央走道 2. 浑然天成的屋顶花园 3. 美景当前的修院餐厅、团体会议厅 4. 仰望星空的屋顶阳台 5. 寂静辽阔的空灵教堂 6. 粼粼光海的地下教堂 7. 压抑人性的会士房间 人间难圆满,慈德能永恒 有一处名为心灵的地方 尾声 人间的每一个清晨 后记 谁也无法取代的位置 出版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1座修道院与3位主角的故事: 60余年前,传奇神父阿兰·高提耶决意建造拉图雷特修道院 60余年前,无神论者勒柯布西耶开始设计修道院 历时8年,拉图雷特修道院在经历一次换角风波后落成 20余年前,作者范毅舜造访拉图雷特修道院 2013年,作者受邀担任修道院驻院摄影师长达1年 *“现代建筑的旗手”、安藤忠雄的灵感之师、朗香教堂设计者、无神论者勒柯布西耶的临终作品及停灵之所 *台湾超级、超受欢迎的摄影师,德国徕卡相机、瑞典哈苏相机、瑞士仙娜相机、英国伊尔福相机都曾以他的摄影作品作为产品代言 *20年摄影功力、沉淀长达3年;100余幅视角独特的罕见照片、20余篇走心走意的诗性文章 *超会写文字的中年男摄影师关于自我剖白与整合、灵魂平静与解放、个人追寻与信仰的一切 *《华盛顿邮报》、《哈苏》摄影杂志、《徕卡》摄影杂志、《柯达影像新闻》争相报道 *特种艺术纸8色无噪点印刷;180度翻转裸背锁线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我一直以来对那些能够引发深刻思考的艺术和建筑类书籍情有独钟,而《山丘上的修道院-勒·柯布西耶的后风景》这个书名,无疑精准地击中了我内心的渴望。勒·柯布西耶,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颠覆与创新,他不仅仅是现代建筑的奠基人之一,更是一位思想家,他的作品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而是对人类居住、对空间、对城市未来的深刻洞察。当我看到“后风景”这个词时,我立刻联想到的是,这本书将不会止步于对建筑本体的分析,而是会去追溯这些建筑在岁月侵蚀、环境变迁、社会发展中呈现出的新的面貌,新的意义。这是一种动态的视角,一种对时间维度下的建筑生命力的探索,非常吸引人。我尤其好奇,作者会如何解读勒·柯布西耶那些标志性的建筑,例如朗香教堂、萨伏伊别墅等,如何在“后风景”的语境下,揭示它们超越时代的美学价值和思想内涵。这本书仿佛是一扇门,通往一个关于历史、关于艺术、关于人类文明深邃的讨论。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山丘上的修道院-勒·柯布西耶的后风景》,简直就是一首视觉与思想的交响曲。我之所以如此着迷,是因为它巧妙地融合了两个看似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意象。一方面,“山丘上的修道院” evokes an image of serene contemplation, of structures built in harmony with nature, offering refuge and spiritual elevation. 另一方面,“勒·柯布西耶的后风景” signals a journey into the enduring legacy of a visionary architect, exploring how his groundbreaking designs continue to shape our perception of space and environment long after their creation. This duality promises a rich and layered reading experience. I'm particularly intrigued by the idea of "post-landscape" – what new interpretations and contexts have emerged around his iconic works? Does it delve into the way nature has reclaimed or interacted with these structures over time? Or perhaps it explores the philosophical implications of his design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very ambiguity of the term "post-landscape" invites curiosity and promises an exploration that goes beyond mere architectural analysis, venturing into the realm of cultural impact and evolving aesthetics.
评分当我第一次瞥见《山丘上的修道院-勒·柯布西耶的后风景》这本书的书名时,一种难以言喻的吸引力便油然而生。这个标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命名,它更像是一个邀请,邀请我潜入到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与现代前瞻性的思想空间。勒·柯布西耶,作为现代建筑的巨匠,他的名字本身就足以引发无限遐想,而“后风景”这个词,则更是让我嗅到了一股不同寻常的意味。它暗示着这本书并非仅仅是简单地回顾和展示他的作品,而是更深入地探讨这些建筑在经历时间洗礼、环境变迁、文化演进后所呈现出的别样姿态。我设想着,这或许会是一场关于建筑生命力的追溯,关于其在不同时空语境下所焕发出的新意义的解读。山丘上的修道院,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意象,它或许代表着一种回归自然、寻求宁静的精神内核,与柯布西耶建筑中对自然光的运用、对空间与人性的关怀不谋而合。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将如何把这些元素融会贯通,勾勒出柯布西耶作品的“后风景”。
评分《山丘上的修道院-勒·柯布西耶的后风景》这个书名,无疑是一次充满诗意的召唤。它让我立刻联想到那种在山峦叠翠中,静静矗立的古老修道院,散发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神秘与庄严。而当它与“勒·柯布西耶的后风景”结合时,这种画面感便被赋予了现代的维度。柯布西耶,这个名字本身就象征着一场建筑革命,他的作品,如同一座座思想的灯塔,照亮了现代建筑的道路。我好奇的是,作者将如何解读这些“后风景”——是关于时间流逝在建筑上的痕迹?是关于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日渐融合的新状态?抑或是,这些建筑在当今社会语境下,被赋予了哪些新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山丘上的修道院”或许是一个隐喻,它暗示着书中可能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精神之间深刻的联系,而柯布西耶的作品,恰恰是探索这些主题的绝佳载体。这本书让我对重新审视这位建筑大师的经典作品,充满了期待,我预感它将带来一次超越视觉的深刻体验。
评分这本《山丘上的修道院-勒·柯布西耶的后风景》真是让人沉醉。初见书名,便被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意象所吸引。“山丘上的修道院”,这本身就带着一种与世隔绝、寻求精神慰藉的意味,而“勒·柯布西耶的后风景”则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现代视角结合,仿佛邀请读者一同穿越时空,去审视这位建筑大师留下的深刻印记。我一直对勒·柯布西耶的建筑理念深感好奇,他那种将功能与美学、自然与人工完美融合的独特手法,总能带来意想不到的震撼。这本书的标题暗示着,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作品图片,而是要深入探讨他的作品在时间长河中留下的“后风景”——那些超越了建筑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哲学思考的沉淀。我期待它能带领我重新认识勒·柯布西耶,去感受他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其作品所呈现出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意义,以及他对后世建筑和城市规划产生的持久影响。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透露着一种沉静而典雅的气质,仿佛本身就呼应着修道院的氛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