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减肥美体500个为什么——500个为什么系列图书
定价:38.00元
作者:陈其福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5-07-01
ISBN:978754262091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作者在美容化妆品业已摸爬滚的了十数年,他们对市场发展的轨迹十分清楚,因此,他们能够单单就减肥美体提出500个、600个问题,虽然颇有难度、颇见功底,但却在情理之中,问题提得越多,越能看出作者的水准;分析得越得体,越有益于读者的吸收。
全书的肥胖危害篇、肥胖病因篇、营养利弊篇、减肥实战篇、纤瀛美体篇,篇都有它的主旨和个性,并且篇篇相连、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内中的许多小篇,用事例来说话,用比较来鉴别,用数字来强调,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现实的紧迫感;既有知识的传播性,又有科学的引导性,可以说是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教科书,也是一部线性条清晰、内蕴丰富的工具书。
目录
一 肥胖危害篇
1 为什么说肥胖是种病
2 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号召全人类向肥胖宣战
3 为什么中医所指的膏人就是肥胖病患者
4 为什么说肥胖是有预兆的
5 为什么BMI正常但腰围过大也不行
6 为什么说肥胖症是“百病之源”
7 为什么百岁老人中没有一位是肥胖者
8 为什么把肥胖列为第四大医学社会问题
9 为什么血脂增高有损人的健康
10 为什么女性肥胖者要比男性多
11 为什么女性肥胖的危害要远超过男性
12 为什么肥胖会影响人的大脑功能
13 为什么肥胖者容易气喘吁吁
14 为什么肥胖者特别容易引起脚肿
15 为什么肥胖与运动不足有关
16 为什么肥胖过度会影响性生活
17 为什么肥胖会使男性得症
18 为什么女性过度肥胖很容易引起症
19 为什么肥胖者特别容易患上高血压
20 为什么肥胖者要当心呼吸衰歇
21 为什么肥胖者中也会出现厌食症
22 为什么肥胖者非常容易与糖尿病作伴
23 为什么肥胖者几乎全患有高脂血症
24 为什么肥胖症会与危险的冠心病缠在一起
25 为什么说脑中风是肥胖造孽
26 为什么说肥胖会使人患上讨厌的脂肪肝
27 为什么肥胖也会引起痛风病
28 为什么肥胖也会引起痛风病
29 为什么肥胖者非常容易引起关节痛
30 为什么肥胖有损于的功能
31 为什么肥胖者绝大部分会患便秘
32 为什么肥胖也和恶性肿瘤挂上钩
33 为什么肥胖者患外阴皮炎的比较普遍
34 为什么肥胖会对儿童智力造成不利影响
35 为什么饱和脂肪酸会加剧患冠心病的可能
36 为什么肥胖者患痔病的特别多
……
二 肥胖病因篇
三 营养利弊篇
四 减肥实战篇
五 纤瀛美体篇
作者介绍
陈其福 男,1932年3月生,江苏省南京市人。高级讲师。1956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蚕桑系。现任长治市蚕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蚕学会和山西省蚕学会会员。曾任长治市政协七、八届委员,现任九届特邀委员。工龄44年,从教35年,从80年以来创建校场、校所、校县、校镇、校村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知识,不如说是一场与自我身体的深度对话。它的叙事风格极其亲切,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耳边娓娓道来,没有丝毫的说教意味。作者似乎非常懂得读者的困惑和焦虑,总能在你即将感到迷茫时,及时抛出一个精妙的类比,将你从复杂的科学术语中解救出来。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心理因素”对体重管理影响的探讨,这部分内容处理得非常细腻和富有同理心。它承认了情绪、压力、睡眠质量与新陈代谢之间的复杂关联,并且提供的建议也是渐进式的、可操作的,而不是那种“非黑即白”的绝对化要求。这种对“人”的全面关注,而非仅仅关注“体重秤上的数字”,让这本书的价值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它教会的不仅是如何管理体重,更是如何管理一种更健康、更平衡的生活状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出心裁,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封面那种哑光处理,配合着简洁却又寓意深远的主视觉图,让人立刻感觉到这不是那种市面上泛滥的、快餐式的健康读物。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上的考究,比如内页的纸张选择,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劳。更别提那种排版上的用心了,字里行间留出的呼吸空间恰到好处,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科学解释,也变得清晰易懂起来。初读时,我主要是被它的外观吸引,但翻开目录后,才发现真正的宝藏藏在里面。它似乎不是那种直接告诉你“怎么做”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引导你去理解身体运作的底层逻辑。那些章节标题的拟定,巧妙地避开了常见的煽动性词汇,而是用一种更具探讨性的口吻出现,让人忍不住想要深入探究背后的原理,而不是盲目地遵循某个单一的“秘方”。这种对阅读体验和知识呈现方式的重视,在当前的图书市场中,已属难得。
评分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并非体现在提供具体的“一周食谱”或“健身计划”,而是体现在它赋予读者一种“自查”和“调整”的能力。书中的许多评估工具和自我观察的建议,非常有助于读者识别出自己当前路径中的误区。例如,关于水分代谢和炎症反应的讨论,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对“水肿”的简单认知,并据此调整了我的日常饮水和盐分摄入习惯。这些基于科学原理的微小调整,在长期坚持后,带来的效果是显著且稳定的。它没有承诺一夜之间的奇迹,而是引导你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反馈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赋能,它让你从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能够为自己的身体负责的决策者。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真正拥有了一张解读自己身体信号的地图。
评分这本书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在于它对“为什么”的深入剖析,这种深度是很多同类书籍所欠缺的。它没有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是像一个严谨的科学家那样,层层剥开现象背后的生理机制和生化过程。我记得有一章节详细讲解了胰岛素抵抗的分子通路,那种详细的程度,即便是大学时期的专业教材,恐怕也需要反复研读才能完全掌握,但作者却用一种极其清晰的比喻和图示,将复杂的概念具象化了。这种讲解方式的优势在于,它不仅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更彻底解答了“为什么会发生”的根本疑问。一旦理解了这些内在的逻辑链条,你对待自己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就会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重塑。不再是凭着一时的热情和外界的压力去行动,而是基于对身体运作的深刻认知去做出最符合自身情况的决策。这种知识的迁移能力和长久效力,远超那些仅仅提供“操作指南”的书籍,它提供的是一套思维框架。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透露出一种极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它并非是零散知识点的堆砌,而是构建了一个由基础概念到高级策略的完整知识体系。起始部分对宏量营养素的解析扎实而稳固,如同建筑的地基,为后续关于能量平衡、激素调节的深入探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我发现,即使我对某些生理学概念感到生疏,翻阅到前面的基础章节进行回顾时,也能迅速找到对应的解释,使得整个阅读体验一气呵成,没有出现知识断裂感。作者在章节间的过渡处理得非常流畅自然,一个问题的解答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引出下一个更深层次的疑问,这种设计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求知欲,让人舍不得放下书本。这种精心设计的阅读路径,体现了编者对读者学习曲线的深切理解和尊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