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快乐健身知识手册
定价:18.00元
作者:
出版社: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008469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低碳生活,快乐健身。
本书详细介绍了适合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健身项目及科学健身的方法,帮你快速掌握健身技巧,轻松达到健身目标,在繁忙中塑造自然健康,快乐美丽的活力人生。
目录
章 健康标准与健康自测
节 现代人的健康观
1.健康和亚健康
2.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十条健康标准
3.不同人群的健康要点
第二节 身体形态、技能、素质的评价标准
1.身体形态的评价标准
2.身体机能的评价标准
3.身体素质的评价标准
第三节 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测量方法
1.身体形态的测量方法
2.身体机能的测量方法
3.身体素质的测量方法
第二章 不同人群的健身
节 青年职工健身
1.青年职工体育锻炼的好处
2.体育锻炼的方法
3.青年职工健身的自我评价
4.走出锻炼的10个误区
第二节 中年职工健身
1.中年职工身体现状
2.中年职工体育锻炼的好处
3.中年职工体育锻炼的误区
4.适合中年职工的体育健身项目
第三节 老年职工健身
1.健康老年人的标准
2.老年职工的生理特点
3.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4.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5.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一般原则
6.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女性职工特殊时期的科学健身
1.月经期的体育锻炼
2.孕前的运动健身
3.妊娠期的体育锻炼
第五节 职工常用的家庭健身器械
1.杠铃
2.拉力器
3.橡皮带
4.体操棍
5.跑步机
6.登山机
7.手握器
8.健身车
……
第三章 常用健身手段
第四章 家庭娱乐性健身
第五章 日常生活健身
第六章 家庭运动处方
第七章 体育健身与体育保健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拿到这本书后,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快速翻阅,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能立刻应用到我日常饮食调整上的干货。坦白说,我对那些只谈训练不谈营养的书籍是嗤之以鼻的,毕竟“三分练,七分吃”的道理谁都懂。这本书在营养学的板块处理得相当老道,它没有采用那种极端的“生酮”或者“极低碳水”的教条主义,而是强调了宏量营养素的平衡和食物的质量。我特别留意了它关于“运动前后的能量补充”那一章节,讲解得非常实用,比如长跑前应该吃什么能提供持久的能量,训练后如何快速修复受损肌肉,给出的食谱建议也都是我日常生活中容易获取的食材,而不是要求我去购买昂贵的进口补剂。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穿插了一些关于“如何在外就餐时做出健康选择”的小贴士,这对于经常需要社交应酬的上班族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这本书的智慧之处在于,它承认生活中的复杂性,不强求绝对的完美,而是教你如何在现实的限制下,最大化你的营养摄取效率。这比那些只适合在真空实验室里才能实践的食谱,要接地气得多,让人觉得“快乐健身”的理念确实贯穿始终。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我必须得说,相当流畅。我最怕的就是那种文字堆砌、观点混乱的书籍,读起来像是在啃硬骨头。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就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风趣幽默的私人教练坐在你身边跟你聊天一样。它不会用那种居高临下的口吻告诉你“你必须这样做”,而是用一种鼓励和探讨的方式引导你思考。比如,在谈到“如何保持运动的持久性”时,它用了不少篇幅来探讨心理学因素,分析了平台期(Plateau)的本质,并给出了一系列非常个性化的应对策略,比如如何通过改变训练环境、引入新的运动形式,甚至是通过音乐节奏的调整来打破枯燥感。我感觉作者非常理解长期坚持的难度,不像有些书只告诉你“坚持就是胜利”这种空洞的口号。它深入探讨了动机会如何随着时间衰减,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支持性的外部环境,比如寻找合适的伙伴或者记录进步的细微变化。这种对人性的洞察和细腻的情感描述,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健身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自我管理和目标实现的参考书。
评分这本号称“快乐健身知识手册”的书,拿到手里还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装帧设计得挺用心,封面色彩明快,一看就让人觉得运动起来会很带劲。我本来是抱着一种既期待又有点怀疑的心态打开它的,毕竟市面上健身书籍汗牛充栋,真正能称得上“宝典”的又有几本呢?这本书的排版很清晰,文字量适中,不像有些专业书籍动辄抛出一大堆晦涩难懂的术语,让人望而却步。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基础动作时,配上了详细的图解,那些肌肉群的受力分析图做得非常直观,即便是健身新手,也能对照着比对自己的姿势是否标准。比如,它对深蹲的标准要领分解得极为细致,从脚的站距、膝盖的朝向、到核心的收紧,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指导,这对于避免运动损伤至关重要。我试着按照它推荐的初级训练计划执行了一周,最大的感受就是“循序渐进”,它没有一开始就要求你挑战高难度,而是确保你的身体先建立起正确的运动模式,这比盲目追求大重量要科学得多。整体来看,这本书在基础动作的讲解和图示的清晰度上,绝对是同类书籍中的佼佼者,为入门者构建了一个坚实的地基。
评分从实用性和工具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也体现在它提供的资源列表上。很多健身书籍在介绍完理论后就戛然而止了,让读者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无处可依。但这本书的末尾,附带了一个非常详尽的“自我评估与资源推荐”章节。它提供了一套简单易行的自我体态评估清单,让你能大致了解自己是否存在常见的体态问题,比如圆肩驼背、骨盆前倾等。更令人赞赏的是,它没有推销任何自家的产品或服务,而是推荐了一些外部的、经过检验的在线资源、优秀的运动App,甚至是相关的学术期刊和书籍,供有兴趣的读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种开放和乐于分享的态度,让这本书的生命力得以延伸。它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高质量的起点,引导读者建立起一个持续学习和自我修正的系统。总的来说,它提供的不只是一套计划,而是一套“如何建立自己的健身知识体系”的方法论,这点对于希望长期掌控自己健康的人来说,是无价之宝。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想了解一些非传统,或者说更偏向“功能性”的训练方法。传统的健美训练对我来说,效果已经不如从前明显,而且常常伴随着关节的不适。这本书在后半部分的内容明显转向了对身体整体协调性和柔韧性的关注。它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一些结合了瑜伽、普拉提乃至太极元素的动作组合,旨在提升核心的稳定性和关节的活动度。我尝试了其中一个关于“髋部释放”的序列,坚持了三天,感觉困扰我已久的下背部紧绷感有了明显的缓解,这是我之前高强度力量训练中很少能注意到的细节。更重要的是,它在讲解这些动作时,非常强调“感受身体”,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次数和重量。作者反复提醒读者去注意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去体会肌肉拉伸时的那种“舒服的酸痛感”,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力竭。这种强调身心连接的理念,非常符合我目前追求的健康生活方式,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运动的本质——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仅仅为了健美的外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