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风花雪月:日本海军名舰全史:从幕末至现代八百余艘舰艇名称由来及舰历纵览(全3册)
定价:269.80元
作者:唐茜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680939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与其他国家贯于使用人名、地名和形容词来命名舰艇不同,日本海军舰船有一套相当独特的命名规则——根据舰艇分类来确定名字的属性。比如,虽然同为深海利器,和大型水面舰艇无味的名称相比,日本驱逐舰的命名则关乎“风花雪月”,“桂”、 “岛风”、“白雪”、“秋月”等舰名都浪漫十足。
《风花雪月:日本海军名舰全史:从幕末至现代八百余艘舰艇名称由来及舰历纵览》是一部关于日本海军舰艇名称辞典性质的书籍,凡日本海军入籍的舰艇,以及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大部分舰艇都包含其中。全书分为三册,彩色印刷,近2000张珍贵舰船照片,*面系统地展示了明治初期至如今日本舰艇的发展景况。是读者深入了解海上钢铁战士的*手资料,能让我们对今日之日本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内容提要
本书以单兵装备为主题,共分为五个部分*一部分介绍了*名的“捷克”式在抗战中的应用,包括各种中国自己的改进型,同时还将其与日军的主力轻机枪进行了对比;第二部分*点介绍了英国布伦式轻机枪的全史,包括选型、应用及广泛的改进型,对英联邦军队的使用也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是二战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的冷兵器、枪、火焰喷射器及单兵反坦克武器;第四部分是对二战日本陆军及海军人员的军刀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一部分是详细介绍了美军空降兵批量使用的T-10系列伞降装备,包括系统组件、使用方法等。
目录
前言
古国名
山岳名
河川名
汉语祥瑞动物名
一般汉语词汇名
和式词汇名
天文地理名
植物名
禽鸟名
岛屿名
海角、半岛、海峡及其他地名
主要参考资料
作者介绍
唐茜,广西柳州籍,2007年起专职从事日语翻译工作。曾参与译制多部二战题材著作,系“战舰”系列丛书主创之一,尤擅长日本海军相关史料的翻译整理,编著有《日本海军舰载兵器大图鉴》一书。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让我佩服的地方,在于它对舰艇命名来源的考据,这部分内容简直是藏着一位深谙日本古典文化和历史的考据学家。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你“这艘船叫XX”,而是深入挖掘了为何会选择这个名字。比如,某些以自然景观命名的舰船,书中会结合命名地点的历史典故或者当时的命名标准来解释,这使得冰冷的技术名词瞬间变得有了人情味和文化底蕴。我记得有一册专门讲到帝国海军早期的巡洋舰,它们的命名体系相当复杂,结合了古代神话、著名山脉和地方行政区划,作者似乎跑遍了日本的各个角落去核实这些名字背后的“风花雪月”。这种细致入微的考证工作,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而不是枯燥的装备手册。对于那些对日本文化有兴趣,同时又喜欢军事历史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附加值是巨大的,它完美地平衡了技术细节与人文关怀,让人不得不感叹作者付出的心血。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三本书时,我有点担心它会变成一本纯粹的“数据堆砌”的工具书,毕竟要涵盖八百多艘舰艇,内容密度肯定很高。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的“舰历纵览”部分处理得相当精妙。它没有对每艘船都进行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挑选了那些具有代表性或经历过重大战役的舰艇进行深度剖析。比如,在描述珍珠港事件时,书中对几艘关键航母的部署、搭载机型、以及后续的命运都有详尽的描述,这使得历史事件的脉络更加清晰。而且,作者在描述舰艇的“高光时刻”时,语言风格会明显变得激昂起来,而在描述战后解体或报废时,则会流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这种叙事节奏的张弛有度,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避免了技术资料带来的沉闷感。我感觉作者不仅是个历史学家,更是一位懂得如何讲故事的叙事大师,他让那些钢铁巨兽仿佛拥有了生命和自己的命运。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绝对对得起它“全史”的名头。要知道,收录如此大量的图片和技术图表,对印刷工艺要求非常高。我特地观察了其中几张彩色的战舰照片——比如昭和时代末期几种重巡洋舰的涂装细节,色彩还原度非常高,甲板的木纹、迷彩的边界都清晰可见,这对于需要进行模型制作或者艺术参考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更重要的是,三本书的厚度虽然可观,但整体拿在手里并不觉得过于沉重,这说明选用的纸张在保证遮光度和耐用性的同时,也控制了整体重量。对于经常需要把书带到图书馆或者咖啡馆进行研究的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优点。整体来看,这是一套可以经受住反复翻阅和长期保存的典藏级作品,它的物理形态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对“历史”的尊重。
评分这本精装三册本的《风花雪月:日本海军名舰全史》简直是海军迷的福音,光是看目录和封面设计就让人心潮澎湃。我特别欣赏它这种宏大的叙事结构,它并没有拘泥于某一个特定时期的战舰,而是选择了一种近乎编年史的方式,从幕末时期那些蹒跚学步的仿制舰艇,一直梳理到现代海上自卫队那些高科技的“金刚”级驱逐舰。这种跨越历史长河的梳理,使得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日本海军技术和战略思想的演变轨迹。我记得里面有一张图表,详细对比了日俄战争时期“三笠”号战列舰的主炮性能与二十年后“大和”级战列舰的差距,那种技术代沟的震撼感是单纯阅读文字描述无法体会的。更别提那些插图了,虽然有些老照片的清晰度受制于时代,但能把八百多艘舰艇的侧视图、平面图都尽可能地收录进来,这份工作量简直是惊人的。对于我这种业余研究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可以随时查阅和交叉比对的资料库,比碎片化的网络信息要可靠和系统得多。我通常会在周末泡一杯茶,随手翻开其中一卷,随便挑一个舰级来看,都能津津有味地看上半天,那种沉浸感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真正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书中对某些舰艇的“侧面评价”和“历史争议”的处理方式。比如,在涉及到某些舰艇的实战表现不如预期时,作者并没有一味地苛责或者盲目地赞美,而是尝试从当时的工业水平、设计思想的局限性,甚至是操作人员的训练水平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这种客观、多角度的审视态度,让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大大提升。它没有沦为简单的“战绩罗列”,而是提供了一个审视日本海军发展历程的批判性框架。阅读这些部分时,我常常会思考,当时的工程师和海军将领在面对资源限制和技术瓶颈时,是如何做出那些最终影响历史走向的决定的。这种引发思考的阅读体验,远比被动接受信息要深刻得多,它促使我作为一个读者,去主动构建对那段历史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