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镜头看世界
定价:34.00元
作者:叶永烈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80234817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镜头看世界》是作者从十几万张摄影作品中精选的佳作,配上生动有趣的文字,与读者分享“行走”的乐趣。书中照片在展示不同的历史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向精彩世界与缤纷生活的窗户。
内容提要
我次出远门,是在高中毕业之后,考上北京大学。17岁的我从温州乘坐长途汽车来到金华,我见到冒着黑烟、呼哧呼哧喘着粗气的火车头驶过来,连行李都扔在一边,奔过去看这从未见过的庞然大物。我途经上海前往北京。记得,父亲曾经笑着叮嘱过我,看上海国际饭店的时候,千万要把帽子戴好,因为仰起头看高高的国际饭店,帽子会掉下来!幸亏我来到国际饭店前没有戴帽子。在温州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高楼,尽管现在国际饭店在上海的高楼大厦之中只是个小弟弟而已。一起来翻阅《镜头看世界》吧!
目录
作者介绍
叶永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发表诗作,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至今,《十万个为什么》总印数已超过一亿册。主要新著有:“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与》,客观反映了中国党的发展历程;《反右派始末》,全面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运动”;《“”兴衰》、《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陈伯达传》,真实反映了中国十年“”;《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全景式地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此外,还有长篇自传《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用事实说话——我的采访手记》,《陈云之路》、《中央一支笔——胡乔木传》、《傅雷与傅聪》、《追寻彭加木》、《飞天梦——目击中国航天秘史》等。作品曾获奖80余次。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之“*传记文学家奖”。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于2002年12月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10月获“中国当代传记文学作家奖”。
文摘
序言
这本书《镜头看世界》简直像一本心灵的指南针,引导我重新审视这个我以为很熟悉的世界。我本身并不是一个专业的摄影师,甚至连单反相机都没怎么用过,但这本书,却让我对“看”这件事产生了全新的理解。作者并不是在教你如何操作相机,而是通过他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充满洞察力的文字,教会你如何去“看见”。他笔下的那些画面,不是那种精心摆拍的广告大片,而是充满生活气息的,甚至是有些粗糙的,但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我特别喜欢他讲述的,关于如何在一个平凡的场景中,找到那个不平凡的点。他举的例子,可能是一缕穿过窗户的光线,可能是街边一个孩子的玩耍,也可能是夕阳下远行的背影。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在他的镜头下,却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这本书让我明白,摄影,其实是一种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并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它鼓励我去发现生活中的诗意,去感受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美好。我之前总觉得,要拍出好照片,必须要有昂贵的设备,要有高超的技术,但这本书,让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好奇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它让我觉得,即使我手中的是一部手机,我也能拍出有故事、有情感的照片。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是被《满28包邮》这个标题吸引进来的,觉得挺接地气,像是能买到点实在东西的。结果,《镜头看世界》这书,给我的惊喜简直是“炸裂”级别的!它完全颠覆了我对“摄影教程”的刻板印象。这书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参数讲解,也不是冷冰冰的器材评测。作者就像一个行走的艺术家,他用他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由光影、色彩和情感交织而成的奇妙世界。他分享的那些关于如何捕捉“决定性瞬间”的经验,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非常贴近实际的观察和思考。比如,他讲到如何在一个熙攘的街头,找到那个能够代表整个场景的“点”,如何用构图去引导观者的视线,又如何通过色彩去表达情绪。每一段文字都充满了画面感,读起来非常流畅,而且总是能引发我自己的思考。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拍摄的照片之所以显得平淡,是因为我们只是“看到”了,却没有真正地“感知”到。这本书,恰恰教会了我如何去感知,如何去赋予照片灵魂。我特别喜欢他描述自己在外流浪时,如何与当地人交流,如何从他们身上汲取创作灵感。这些故事,让我觉得摄影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与生活对话的方式,一种连接人与人、连接不同文化的方式。
评分这本《镜头看世界》绝对是意外之喜!我一直对摄影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感觉自己离“大师”这两个字差了点什么。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被它朴实的书名吸引,以为会是一本教你器材如何选择、参数如何设置的“干货”指南。然而,翻开它,我才发现,它给我的远不止于此。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技术名词,而是从一个非常人文的角度切入,讲述了他如何用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又如何用镜头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他分享的不仅仅是构图技巧、光影运用,更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情世故的洞察。读他的文字,就像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聊天,他会告诉你,有时候,最打动人心的画面,恰恰是最平凡、最日常的场景。他笔下的每一个故事,都带着温度,让我不禁反思自己平时匆匆忙忙的生活,是不是错过了太多值得驻足的风景。书中配的图片也恰到好处,每一张都像一个沉默的故事,配合文字,更是相得益彰。我特别喜欢他描述一次旅行中遇到的某个老人,一个眼神,一个微笑,被他捕捉得淋漓尽致,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这本书让我明白,摄影不只是技术,更是一种态度,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它鼓励我放下对完美技巧的执念,更多地去感受,去体会,去用心去观察。
评分初次接触《镜头看世界》这本书,纯粹是因为我一直以来对旅行的痴迷。我总觉得,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故事,而旅行,就是去发现这些故事的过程。这本书,从标题上就能感受到一种探索的意味,所以毫不犹豫地入手了。然而,当我沉浸其中后,我发现它的内涵远比我预想的要丰富。作者并不是简单地罗列各地风光,他更侧重于通过镜头,展现那些隐藏在风景背后的人文关怀和情感连接。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街头的孩童,还是劳作的老人,都充满了生命力,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被他细腻地捕捉下来,赋予了画面深刻的意义。我特别欣赏他对于细节的关注,例如,他如何通过对光线的巧妙运用,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又或者,他如何通过一个偶然的瞬间,揭示出一个地方的历史印记。读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摄影的力量不仅仅在于记录,更在于表达。它是一种语言,能够跨越文化的隔阂,触动人心最柔软的角落。我曾经去过一些地方,只拍下了风景,却忽略了那里的人,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下次旅行,我是否应该放慢脚步,去尝试与当地的人们建立更深的连接,用我的镜头去讲述他们的故事。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旅行摄影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我一直认为,文字和图像,是能够最直接触达心灵的两种艺术形式。《镜头看世界》这本书,恰恰是将这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单纯的摄影技巧类书籍,但读完之后,我才发现,它所蕴含的,是作者对生活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用他那双敏锐的眼睛,捕捉到了生活中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那些转瞬即逝的情感。书中分享的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人情味,每一个画面,都凝聚着他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描写的一次在异国他乡的经历,他如何通过一张照片,讲述了一个关于离别与思念的故事,那种细腻的情感,即使我不在现场,也能感同身受。这本书并没有给我灌输什么“标准答案”,而是鼓励我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它让我明白,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情感的传达,一种思想的表达。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拍摄习惯,思考我想要通过我的镜头,向世界传递什么样的信息。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