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粗糙食堂
定价:45.00元
作者:莲小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0862511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 一口锅搞定美味一餐完全指南。对一成不变的外卖说再见,对手忙脚乱的日常说再见。从此做饭变简单,吃得更开心,还能省下钱、时间和精力把生活打理得更好!
2. 你是下厨条件有限的宿舍党或上班族?完全不会做饭的料理小白?还是想随便做做,但又想吃得好的懒人?好的,《粗糙食堂》非常适合你了。
3. 这本书的作者莲小兔,以前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厨房,*早是在阳台做饭,后来在餐桌上做。但是吃货不会为环境所困!她开始研究电饭煲系列,研究制作方法简便的料理,到现在有了这本书。作为一个喜欢自己琢磨的人,她更能理解厨房菜鸟,更懂得如何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教给你们。
4. 做出美味一餐,不需要复杂的厨具,不需要高端食材,甚至不需要你身怀绝技。1个电饭煲=18道菜;1口炒锅=28道菜;1个微波炉/烤箱=18道菜;1个蒸锅/煮锅=25道菜。还有更多技能等你来解锁!
5. 随便做,都好吃。书中收集的这些菜谱,也不断有人在实践和反馈:
@随梦而行盗我这号者死:晚上做了糯米蒸排骨,味道很赞,女儿吃得很满意,谢谢。明天继续电饭煲蜜汁排骨。
@D_夏本纪:宝宝我就是跟着这个博主学做菜的,每次都成功。
6.做一顿饭不难,过上好的生活,也不难。《粗糙食堂》帮你快速变身料理家,去发现和创造平凡日常里的更多——好吃的!
内容提要
一口锅搞定一日三餐,对一成不变的外卖说再见!
如果你的手边有以下任意一种厨具:电饭煲、炒锅、煮锅、蒸锅、烤箱或微波炉。恭喜你,不管你是下厨条件有限的宿舍党、上班族,不会做饭的料理小白,或者想随便做,但又想好好吃的懒人,《粗糙食堂》都将为你的品质生活添砖加瓦!
全书共有107个食谱。早餐、中餐、晚餐,甚至下午茶甜品、饮料,都可以用简单的厨具、简单的食材、简单的方法,快速做出来!你会发现,做一顿饭并不难,还会发现,过上好的生活,也不难。
来享受变身料理家的成就感,和好好吃饭的幸福感吧!一起去发现和创造平凡日常里的更多好吃的!
目录
作者介绍
莲小兔
坐拥百万粉丝的美食达人、美食漫画家,2012年开始分享自己手绘的美食食谱。热爱手绘,不会用电脑画画,宅并且爱吃着。
微博@蓮小兔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就是一场视觉上的行为艺术,我敢说,这不是印刷品,更像是一件手工装置。它的纸张质感非常独特,不是市面上常见的光滑或哑光涂布纸,而是一种带有明显纤维感的、略微粗粝的纸张,摸上去确实能感受到一种粗糙的触感,这与书名倒是高度契合。装帧上采用了裸脊设计,书页边缘微微外翻,拿在手上有一种不稳定的、随时可能散架的脆弱感。有趣的是,书中有好几页是采用了特殊的印刷技术,其中一页上的文字竟然是凹下去的,需要我侧着光才能勉强辨认内容,这让我不得不放慢速度,用指腹去感受文字的起伏。这种对阅读介质的过度强调,使得文字本身的重要性被稀释了。我一度怀疑,作者更想让人关注“这本书”这个物理实体,而不是里面的信息流。每次翻页,都会伴随着轻微的沙沙声,像是在干燥的树叶上行走,这声音成了阅读过程中一个持续存在的背景音,非常具有沉浸感,但也更增加了阅读的“仪式感”和“疲惫感”。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那一定是“疏离感”。这本书似乎刻意拉开了与读者的距离,它不试图讨好你,也不试图解释自己。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闯入者,站在一个巨大、空旷的玻璃罩外,观察着里面发生的一切,但玻璃罩上的雾气太浓,看不真切。那些叙述的声音,时而尖锐如砂纸打磨,时而低沉得像是耳语,但它们从不直接与你对话。有那么一两处地方,作者似乎终于要透露出一个清晰的观点或者情感的核心了,我的心都提了起来,准备迎接那可能具有穿透力的瞬间,结果,笔锋一转,又掉进了另一条充满隐喻和象征的岔路。我尤其留意了它对“食物”的描绘,这本该是“食堂”主题中最具烟火气的部分,但在这里,食物被去除了所有温暖的联想。它们是冰冷的、有待分析的样本,被放置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审视。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削弱了阅读的亲近感,迫使你必须用一种抽离的、近乎科学家的态度去面对那些本应引发食欲或回忆的文字。
评分当我试图梳理这本书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时,我发现它似乎沉迷于一种对“不完美”的反复解构与赞美。它没有提供任何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没有给出任何令人振奋的结论,而是像一个耐心的解剖师,将生活中的每一个瑕疵、每一次失败的尝试,都用近乎残酷的精准度描绘出来。比如对某次烹饪失败的描述,它不只是说“菜糊了”,而是详细描绘了糊化的碳水化合物在热力学作用下如何改变其分子结构,以及那股焦糊味是如何在空气中扩散、附着在周围物品上的全过程,语言的颗粒感极强,充满了科学的冰冷和美学的固执。这种对“粗糙”本身的执着,让我感到一种近乎偏执的美学追求。它仿佛在说,只有直面那些难以下咽的部分,才能真正理解“存在”的本质。这本书不适合消遣,更像是一次意志力的考验,它要求你必须摒弃所有对“愉悦阅读”的期待,转而去探索文字深处那片荒芜而真实的废墟。读完之后,我没有感到被治愈,而是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需要重新校准感官的欲望。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简直像是一场迷幻的漫游。我必须承认,在读完前三分之一的内容后,我彻底放弃了试图去捕捉一个连贯的叙事主线。它的结构是松散的,章节之间的过渡如同梦境的切换,毫无逻辑可言。有时候,它会突然冒出一大段关于某一种食材的细致描写,仿佛在进行一场微观层面的解剖,连那食材表皮上最细微的纹理都描绘得丝丝入扣,笔触细腻得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种触感;但下一秒,视角又猛地拉远,变成了一种宏大叙事,谈论着某种社会现象或者哲学思辨,语气却又带着一种近乎戏谑的嘲讽。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几页纯文字的内容,它们被分割成无数个小方块,每个方块里只有两三个词,但这些词的组合却异常奇特,像是某种密码或者暗语,需要读者自行去破解它们之间的隐秘联系。我试着用不同的顺序去重读这些碎片化的文字,每一次的排列组合都导向了完全不同的解读,这种开放性让人既兴奋又感到精疲力尽。它挑战了我对于“阅读”这件事的固有认知,不再是单向的接收信息,而更像是在参与一场共同的创造,只是作者提供的原材料过于古怪和难以捉摸。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有点懵。封面设计走的是一种极简的工业风,黑白灰的搭配,硬朗得像块水泥板。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关于现代建筑材料或者工业设计美学的深度论述,毕竟书名里那个“粗糙”二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不妥协的硬气。我翻开第一页,期待着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能为我打开一个全新的认知世界,但映入眼帘的却是几幅手绘的简笔画,画风稚嫩得像是小孩子涂鸦,内容是一些歪七扭八的餐具和食物的轮廓。我当时心想,难道是某种行为艺术的记录?这和我预想的“粗糙”概念相去甚远。里面的文字部分,排版也极度不规整,时而大段留白,时而文字密集到让人喘不过气,仿佛作者在用文字的密度来表达情绪的起伏。我试着去理解那些散落的段落,它们似乎在描述一些日常生活的片段,但语言组织却异常跳跃和破碎,像是思维的碎片被强行粘合在一起。整体阅读下来,感觉像是在一个布满灰尘的旧仓库里寻找一件失落已久的宝藏,你总能闻到那种陈旧的气息,但真正找到“宝藏”的瞬间,却又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打开的日记本,记录的不是清晰的事件,而是某种情绪的残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