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剪发技术专业图解基础教程 | 作者 | 张蓬 |
| 定价 | 79.00元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ISBN | 9787115454768 | 出版日期 | 2017-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是剪发技术的基础入门教程。本书通过长发去除重量、去除重量渐变、前短后长渐变、前长后短渐变、短发修剪以及短发推剪修剪共6种基础发型修剪技术的详细图解案例教程,让读者熟练掌握剪发的基本技术。读者通过对基础剪发技术的学习与熟练运用,从零开始轻松学剪发。本书适合美发培训学校师生、职业学校师生、美发师、美发助理阅读。 |
| 作者简介 | |
| 张蓬,朋·创作小组创始人。小组由专业造型师及各化妆学校教师组成,以造型设计及发型创意为主要创作内容,作品丰富,广受欢迎 |
| 目录 | |
| 剪发的分区知识 发片的持法和取法 章 长发去除重量修剪 1.1 后方 轮廓修剪 左后侧发区的轮廓修剪 右后侧发区的轮廓修剪 1.2 面部周围去除重量 左侧去除重量 右侧去除重量 1.3 莫西干发型去除重量 1.4 头盖骨上右侧去除重量 1.5 面部周围右侧去除重量 1.6 头盖骨上左侧去除重量 1.7 后脑区去除重量 1.8 后侧发区的头顶区去除重量 左部去除重量 右部去除重量 1.9 后侧发区的中间区左侧去除重量 1.10 后脑区左侧的头盖骨上和中间区的去除重量 1.11 后脑区左侧的中间区和下方发区去除重量 1.12 后侧发区的中间区右侧的去除重量 1.13 后脑区右侧的头盖骨上和中间区的去除重量 1.14 后脑区右侧的中间区和下放发区的去除重量 1.15 湿剪打薄 面部周围(左) 侧发区→后侧发区(左) 后脑区 后侧发区→侧发区(右) 面部周围(右) 湿剪完成效果 1.16干剪 1.17长发去除重量修剪的完成效果 第2章 在去除重量上的渐变修剪 2.1外轮廓线和后脑区→耳朵后方 2.2后脑区和头顶区渐变修剪 2.3后脑区的中间区去除重量 2.4后脑区的下方发区去除重量 2.5外轮廓线和左侧发区修剪 2.6面部周围(左) 2.7中间区左侧去除重量 2.8将左侧的角弄圆 2.9外轮廓线和右侧发区修剪 2.10面部周围(右) 2.11中间区右侧去除重量 2.12将角弄圆 将右侧的角弄圆 莫西干发型 2.13刘海区 2.14湿剪打薄 2.14.1面部周围(左) 2.14.2左后侧发区 2.14.3后脑区 2.14.4后侧发区(右 ) 2.14.5面部周围(右) 2.14.6刘海区 2.14.7湿剪完成效果 2.15干剪 2.15.1后脑区的下方发区 2.15.2后脑区的头顶区 2.15.3面部周围 2.16在去除重量上的渐变修剪的完成效果 第3章 前短后长的渐变发型 3.1外轮廓线 后脑区→侧发区 左侧发区 面部周围(左) 右侧发区 面部周围(右) 3.2莫西干线上制作导线 3.3右侧头盖骨去除重量 3.4中间区右侧的渐变 3.5头盖骨下右侧的渐变 3.6左侧头盖骨去除重量 3.7中间区左侧的渐变 3.8头盖骨上部和后脑区表面的导线 头顶区 去除重量 3.9中间区的渐变 3.10下方发区的渐变 3.11刘海区 3.12湿剪打薄 左 右 湿剪完成效果 3.13干剪 后脑区下方 后脑区中间 后脑区头顶 右侧侧发区 左侧侧发区 刘海区 3.14前短后长的渐变发型的完成效果 第4章 前长后短的渐变发型 4.1外轮廓线 4.2后脑区 中间区的渐变(导线) 下方发区的渐变 头顶区的渐变 4.3侧发区 右侧下方发区的渐变 右侧头顶区的渐变 左侧下方发区的渐变 左侧头顶区的渐变 4.4面部周围 左侧 右侧 4.5莫西干的去除重量 4.6头盖骨上 右侧去除重量 左侧去除重量 4.7将角弄圆 4.8湿剪打薄 后脑区 左侧发区 左后侧发区 右后侧发区 右侧发区 头顶区 湿剪完成效果 4.9干剪 外轮廓线 后脑区 表面 左侧发区 右侧发区 4.10前长后短的渐变发型的完成效果 |
| 编辑推荐 | |
| 从零基础起步,基础剪发技术详解多重技术延伸,逐步加大技术难度复合技术应用,打造多种发型高清图片详解,步步精准高清定位扫码同步视频,边看边练简单易学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内页的印刷质量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色彩还原度非常精准,即便是那些最细微的层次变化,比如发丝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的微妙色泽,都能清晰地捕捉到。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大量的留白让密集的步骤图和文字说明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呼吸感,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人感到视觉疲劳。而且,那些关键的握刀姿势和提拉角度的特写镜头,每一个细节都抠得极深,仿佛手把手地在指导。我记得有一页专门讲解“零度角”与“微角度”在侧面修剪中的区别,那几张图的对比分析,比我在实体店里翻阅过的任何一本行业杂志都要来得直观和透彻。对于一个还在摸索阶段的新手来说,这种高标准的视觉呈现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它让你感觉自己拿到的不是一本普通的教材,而是一套精心制作的视觉指南。这种对工艺细节的极致追求,从根本上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体验。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种“图解”类型的教程持保留态度,总觉得文字的深度可能不足。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文字叙述风格极其精炼,用词精准,没有一句废话,但信息密度却高得惊人。很多复杂的概念,比如“渐变层次的堆积感”或者“发际线周围的边缘模糊处理”,作者都能用几句话精准概括,然后用图示加以佐证。最妙的是,它在关键步骤的旁边,常常会附带一小段“常见误区警示”,这些警示语简直就是血泪的总结,很多都是我在实际操作中踩过的坑。举个例子,在讲解如何处理后脑勺的“凹陷区”时,书中特别提醒,如果提拉角度稍有偏差,会导致下方发片被过度削薄,从而形成一个不自然的“洞”。这种前瞻性的风险提示,极大地降低了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这种文字与图像的完美互补,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学习系统,让人感觉学习过程无比顺畅和高效。
评分这本书的逻辑结构构建得非常严谨,完全是按照一个新手学员的认知曲线来铺陈的,这一点处理得比我预期的还要好。它没有急于展示那些华丽的造型技巧,而是把大量的篇幅放在了最基础的“工具认知”和“基础分区”上。我个人认为这是最见功力的地方,因为很多速成教材都会跳过这些看似枯燥但至关重要的环节。比如,它对不同型号剪刀的刀口类型、刃口角度的细微差异,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发质选择润滑油的讲解,都有深入的剖析,这些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太重要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重力影响下的发片自然垂落”这一物理现象的阐述,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示意图,解释了为什么在湿发和干发状态下,相同的修剪手法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效果。这种基于科学原理的教学方式,让人彻底摆脱了“死记硬背”的模式,而是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它培养的不是一个机械的执行者,而是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造型师。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安全与卫生”这块内容的重视程度,这部分在很多技术书中往往是被一笔带过的。但在这本教程里,它占据了专门的一个章节,而且内容细致到令人发指。从正确的消毒流程(包括对不同材质工具的适用消毒剂选择),到工作区域的环境维护,再到操作者自身的个人防护,都做了详尽的说明和流程图。这体现了作者极强的职业素养和对行业规范的尊重。我特别留意了关于“避免交叉感染”的那一部分,书中不仅强调了梳子和剪刀的即时清洁,还详细说明了如何安全处理使用过的纸巾和发屑,甚至连工作服的更换频率都有建议。对于一个致力于走专业路线的人来说,这些“软知识”比任何炫酷的技术都更重要,它关乎职业声誉和客户信任。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的同时,也“授人以规”。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不同发质的适应性调整”这一核心难点的处理上。它没有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流程”,而是清晰地展示了当面对粗硬发质、细软发质、自然卷发以及发量稀疏等不同情况时,需要对基础手法进行哪些微调。例如,在处理极细软发时,它建议使用“点剪”替代“平剪”,并解释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柔和的断层,避免发尾显得单薄无力。而在处理粗硬发质时,则强调了“提升提拉角度”和“增加修剪次数”的重要性,以确保发尾能够自然下垂,避免出现刺猬般的僵硬感。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思路,让这本书的适用范围大大拓宽,不再局限于某种特定类型的模特。它真正帮助读者建立了根据对象特点灵活变通的能力,这才是从“会剪”到“会修剪”质的飞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