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正面战场抗战真相
定价:49.00元
作者:李庆山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075472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一:正面战场抗战8年,数千公里的抗战防线上,洒落着、飘荡着的是130多万官兵、爱国将领、战斗英雄的尸与骨、血与魂!然而,正面战场的抗战却实实在在的失败了,且败得一塌糊涂。何以如此?“不想打”、“不会打”、“打不了”,或许就是其基本的原因。军事科学院战争战略研究员李庆山倾心巨献!一部从战略战术角度全面解读正面战场战略部署、战役打法的纪实著作!编辑推荐二:全面抗战初期,*是怎样建言的?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战略部署是什么?国民党高官是如何解读*“持久战”、“游击战”的?正面战场的各大战役究竟是怎么打的?“固守阵地”、“消耗敌力”、“不怕牺牲一切”、“处处设防,步步抵抗”……的抗战训话是“制胜法宝”还是“送命战术”?一部正面战场抗战史,就是一部战略战术失误史。军事科学院战争战略研究员李庆山全面盘点!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李庆山为军事科学院战争战略研究员,全书以详实的史料客观记述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正面战场抗战的全过程。本书着重从战略战术角度梳理、解读了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的战略部署及战术打法,明确指出“不想打”、“不会打”、“打不了”的抗战真相,是一本了解正面战场抗战纪实的必读图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李庆山,军事科学院战争战略研究员,多年来从事军事理论、军事人物、军事历史、战争战略等研究。近年来,出版的专著或主编的著作有:《新武器》《新军队》《新战争》《中外军事名将》《军史知识》《国门亮剑》《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部队征战丛书》《抗战知识读本》等。
文摘
序言
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沉甸甸的史料感。作者显然下了苦功夫,引用了大量一手资料,仿佛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当年历史的厚重。内容上,它不像某些通俗读物那样追求戏剧冲突或个人英雄主义,而是更侧重于对宏观战略态势、复杂政治博弈的冷静剖析。读起来,你不会觉得是在看小说,而是在进行一场严谨的历史研讨。比如,它对某一关键战役的部署分析,细致到连后勤补给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提及,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让人对作者的专业性肃然起敬。当然,这种详实的叙述方式,对于习惯了快节奏阅读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一些耐心去消化,但一旦沉浸其中,你会发现那种对历史真相的渴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它没有粉饰太平,也没有过度渲染悲壮,只是将历史事件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你面前,让人能够真正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整本书的基调是克制而有力的,文字虽不华丽,却字字珠玑,是那种值得反复咀嚼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精巧,读起来有一种抽丝剥茧的快感。它不是简单的时间线性叙述,而是采用了一种主题式的推进,每一章节都像一个独立的放大镜,对准历史的一个特定侧面进行深入挖掘。最吸引我的是它对一些关键决策背后的多方角力过程的还原。作者似乎拥有某种魔力,能够将那些已经尘封的会议记录、私人信件中的情绪与逻辑一一重构出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决策者的重压与权衡。我特别欣赏它那种不急于下结论的笔法,它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和背景,然后把判断的权力留给了读者。这种“留白”的处理,恰恰是优秀历史著作的标志之一。全书行文流畅,逻辑性极强,即便是涉及复杂的军事术语和政治概念,作者也总能用通俗易懂且又不失严谨的方式解释清楚,确保了即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跟随其思路,构建起对那个时代的完整认知框架。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充满挑战性的,但也是极具回报的。挑战在于,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储备,否则初读时可能会被大量的人名、地名和复杂的历史事件纠葛略感吃力。但一旦跨过了最初的门槛,你会发现,它就像一把精密的钥匙,开启了对那段岁月更深层次的理解之门。我注意到,作者在处理重大历史事件时,罕见地采用了多重视角的交叉印证,不同阵营、不同层级的叙述都被纳入考量,极大地增强了叙事的厚度和可靠性。那种对信息源的审慎态度,让人感觉作者是在小心翼翼地拂去时间的尘埃,力求还原一个“最接近真实”的版本。读完后,我的内心感受是平静而充实的,没有被激昂的口号所煽动,而是被扎实的史实所说服。这是一本能让人静下心来,重新审视民族记忆的重量级作品。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更多来自于视角上的独特转换。我原以为自己对那段历史已经相当了解,但这本书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观察窗口。它没有聚焦于我们熟悉的那些高光时刻或耳熟能详的名字,而是将笔墨投向了那些被历史洪流冲刷到边缘的、却又至关重要的群体和侧面战场的运作机制。阅读过程中,我反复停下来思考,作者是如何获取到这些细节的?那种对基层治理、敌后渗透乃至社会动员层面的描摹,细致入微,充满了人性的复杂与挣扎。读完之后,我对战争的理解不再是单纯的军事对抗,而是一场牵动社会方方面面的、极其艰巨的整体较量。文字风格上,它带着一种近乎纪录片的冷静客观,但又不乏人文关怀,描绘的场景立体而鲜活,仿佛能闻到硝烟和泥土的气息。这种全景式的展现,彻底颠覆了我过去的一些刻板印象,让人深思,历史的宏大叙事背后,究竟承载了多少鲜为人知的艰辛与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韵味,仿佛是经历过岁月打磨的古朴器皿,虽然不事雕琢,却自有其分量和光泽。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将历史人物工具化,而是还原了他们的复杂人性——他们的远见、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牺牲与挣扎。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后方社会如何维持运转、普通民众在残酷环境下的生存智慧的描绘印象深刻。这些“大历史”叙事中常常被忽略的细节,在作者笔下被赋予了应有的重量。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的不是冰冷的教科书式复述,而是一种对生命力的敬畏。它以一种近乎诗意的克制,讲述了最残酷的故事,这种反差反而产生了极强的感染力。对于想深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深度读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既有学术深度,又充满人文温度的权威性参照。读罢掩卷,那种对历史进程中个体命运的深深共情,久久难以散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