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主持人化妆造型
:30.00元
作者:李庆
出版社: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04367808
字数:180000
页码:13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随之而来的是跨文化传播在全球的迅速兴起,而影视艺术作为当今世界影响力大的艺术创造和文化传播方式之一,在跨文化传播中具有广泛的观众群和覆盖面。
随着广播影视事业在全国的迅速发展和产业属性的显现,对广播影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广播影视类专业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广播影视系统输送了大量的人才随着广播影视行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广播影视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广播影视高素质人才,是广播影视教育的当务之急。
作为广播影视教育的重要环节,教材建设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新的形势要求教材建设适应新的教学要求高职高专教材应针对高职高专学生自身特点,按照国家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应用性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技能实训为本位,使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内容和教材内容有机衔接,全面构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需求的高职高专广播影视类专业教材体系广播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规划教材,主要包括影视动画、影视广告、新闻采编与制作、主持与播音、电视节目制作、摄影摄像技术等专业系列教材,《主持与播音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主持人化妆造型》的出版,必将对高职高专广播影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录
作者介绍
李庆,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山西传媒艺术学院筹)副教授人物形象设计教研室主任。
2012年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行业青年设计师;
2010年获教育部艺术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金教鞭”奖;
2009年获CCTV时尚创意会中国十佳时尚化妆创意设计师奖;
2009年获第三十三届世界发型化妆大赛中国赛区全场佳创意色彩设计大奖;
2007年奥运风采世界造型师精英邀请赛,获商务休闲组冠军、商务正装组冠军、商务晚妆组亚军、全能组冠军;
2006年获首届中国(国际)美容形象设计大赛全能金质奖;
2006年获中国形象设计名师称号;
2006年中国首届美容形象设计大赛,获晚宴化妆组金奖;
2005年中国首届化妆造型大赛,获商务职业形象设计组冠军;
2004年中国首届美容知识技能大赛,获职业化妆造型组亚军。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真是别出心裁,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合着精致的烫金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专业、高雅的感觉,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一开始是冲着书名《主持人化妆造型》来的,以为会是一本纯粹的技术手册,教你如何打光、如何调色,但翻开目录才发现,它的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似乎更像是一本关于“形象管理与镜头感”的深度剖析,而不是简单的化妆步骤指南。书中对不同肤质、不同光线环境下的妆容处理,都有非常细致的案例分析,比如如何应对演播室那种近乎苛刻的强光,以及在户外直播时如何保持妆容的持久度和自然感。特别是关于“情绪与色彩”那一章,作者将心理学与色彩美学巧妙结合,解释了为什么某些颜色会给观众带来特定的心理暗示,这一点对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让我意识到化妆远不止是遮瑕和上色,它是一门无声的沟通艺术。它的文字流畅而不失学术性,引经据典却又接地气,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味,反而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进行一对一的私房指导。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让我非常惊喜,这在同类专业书籍中是比较少见的。纸张选用了那种略带哑光的铜版纸,使得图片色彩的还原度极高,那些高清的对比图——“妆前”与“妆后”的细微差别,在不同的灯光下呈现出的效果,都清晰可见,这对于自学化妆的人来说,简直是宝藏。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造型”部分时,所采取的“场景化”叙事方式。她没有简单地罗列发型和服装的搭配规则,而是模拟了各种真实的主持场景:严肃的财经访谈、活泼的综艺节目、甚至是夜间的颁奖典礼。每种场景下,造型的侧重点、对配饰的选择、乃至耳环的高度和项链的长度,都有独到的见解。比如,她提到在进行特写镜头时,眼妆的层次感比面部轮廓的雕刻更为重要,因为镜头会过度放大眼部的细节。这种深入到微观层面的观察和总结,体现了作者多年在一线实践中的积累,而不是纸上谈兵的理论堆砌,真正做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读完后我可能只会记住几个小技巧的书,但看完后,我感觉我的“审美视角”被整体拉高了一个维度。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舒服,不会让你感到信息过载。它就像一个技艺精湛的工匠,一边耐心地打磨工具(技术细节),一边又会抬起头,指引你看到远处更宏大的建筑蓝图(个人形象战略)。特别是关于“应急处理”的那一章,描述了在突发状况下,如灯光突然变化、妆容出现瑕疵时,如何能在不慌乱的前提下,用最少的步骤进行调整。这些“现场经验”的分享,是任何理论书籍都无法替代的。它没有给我那种“我明天就能成为超级造型师”的虚假信心,而是给予了一种扎实的力量感:我知道了问题可能出在哪里,以及如何系统地去解决它。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化妆”,更是关于“如何专业地呈现自己”,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的案头必备良书。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受用的部分,是它对“个人品牌”构建的阐述,这简直是为所有希望在行业内长远发展的主持人量身定做的指南。它突破了纯粹的“技术”层面,开始探讨“风格的提炼”与“观众的记忆点”。作者反复强调,最好的妆容不是最贵的化妆品堆砌出来的,而是最符合主持人自身特质、最能强化其职业人设的那个“平衡点”。书中有一个章节专门探讨了如何根据主持人的声音特质(比如声线是低沉磁性还是轻快明亮)来调整妆容的“视觉重量感”,这太绝了!低沉的声线可能需要略微加重眉毛的清晰度和眼线的锐度来“稳住”视觉;而轻快的声线则适合更柔和的色彩过渡。这种跨媒介的思考方式,让我对“造型”这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再是静态的装饰,而是动态的、服务于声音和内容的延伸。我感觉自己读的不是一本化妆书,而是一本关于“如何将你的外在形象与你的职业灵魂合二为一”的哲学著作。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的笔触中带着一种成熟的、甚至略带“批判性”的眼光,这让这本书显得非常与时俱进。她并未盲目推崇最新的网络爆款化妆技巧,而是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去分析它们是否真的适合专业主持人。例如,她花了篇幅去讨论当下流行的“全哑光”妆容在高清镜头下的局限性,指出在某些情况下,适度的光泽感(比如在颧骨或唇部)才是提升面部立体感、避免镜头下显得扁平的秘诀。此外,书中对“修容的去性别化”也有独到的见解,强调主持人化妆的目的是服务于信息传达的专业性,而非单纯地追求过度的美化或刻意的趋同。这种对“度”的精准把握,以及对行业潜规则的坦诚揭示,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了一般的教学资料,它更像是行业内部的一份“高质量素养报告”,读起来既踏实又充满启发,让人对未来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媒介环境中保持专业形象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