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名模录

国际名模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皇甫菊含 著
图书标签:
  • 时尚
  • 模特
  • 摄影
  • 艺术
  • 流行文化
  • 人物
  • 服装
  • 美丽
  • 潮流
  • 名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06484695
商品编码:2990570876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国际名模录

定价:48.00元

作者:皇甫菊含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064846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国际名模录》的选录对象是不同时期的国际模特,以欧美模特经纪公司的签约名模和世界服饰品牌的形象代言人为主。梳理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每十年作为一个时间段,记录了70年间国际超级名模的发展历程。
《国际名模录》分为七个部分,每个部分介绍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审美特征和时尚潮流,以及名模的个人档案、星路历程、个人保养以及生活经历。20世纪50年代是战前传统审美观点的延续,但带有一些战后新形象。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的年轻风暴在60年代爆发,反叛野性是这一时期模特的特征;20世纪70年代仍然有60年代的激进反叛,却不再那么单一,各种类型的模特都受到了欢迎;20世纪80年代的模特们则显得光怪陆离;20世纪90年代依然以个性为主却更趋于多元化;21世纪模特则以表现演艺为主要特征,中国模特走向国际时尚舞台,成为令人瞩目的后起之秀。
各个时期的国际名模,在T型台上、镁光灯下演绎着夺目的风姿,推动着时尚潮流的变更,促进“美丽经济”的发展,成为时尚产业和品行业的重要“助推器”。

内容提要


目录


部分 20世纪50年代 传统美延续 · 战后新形象 / 9

一、时代背景 / 9

二、审美特征和时尚潮流 / 9

三、模特 / 12

(一)苏茜·帕克(Suzy Parker) / 12

(二)朵薇玛(Dovima) / 16

(三)丽萨 · 弗萨格弗斯(Lisa Fonssagrives) / 20

四、 思考题 / 23




第二部分 20世纪60年代 年轻风暴 · 反叛野性 / 25

一、时代背景 / 25

二、审美特征和时尚潮流 / 25

三、模特 / 28

(一)崔姬(Twiggy) / 28

(二)薇露西卡(Veruschka) / 32

(三)佩内洛普 · 特理(Penelope Tree) / 36

(四)劳伦 · 赫顿(Lauren Hutton) / 40

四、思考题 / 42




第三部分 20世纪70年代 自由激进 · 争奇斗艳 / 45

一、时代背景 / 45

二、审美特征和时尚潮流 / 45

三、模特 / 48

(一)珍妮丝 · 狄金森(Janice Dickinson) / 48

(二)伊曼 · 鲍伊(Iman Abdul Majid) / 52

(三)卡罗 · 奥特(Carol Alt) / 58

四、思考题 / 61



第四部分 20世纪80年代 性感靓丽 · 光怪陆离 / 63

一、时代背景 / 63

二、审美特征和时尚潮流 / 63

三、模特 / 66

(一) 辛迪 · 克劳馥(Cindy Crawford) / 66

(二) 克劳迪娅 · 希弗(Claudia Schiffer) / 72

(三) 纳奥米 · 坎贝尔(Naomi Campbell) / 78

(四) 琳达 · 伊万戈琳斯塔(Linda Evangelista) / 84

四、思考题 / 86




第五部分 20世纪90年代 返璞归真 · 多元个性 / 91

一、时代背景 / 91

二、审美特征和时尚潮流 / 91

三、模特 / 94

(一)凯特 · 莫斯( Kate Moss) / 94

(二) 莫妮卡 · 贝鲁奇(Monica Bellucci) / 100

(三) 布兰达 · 查德(Brenda Schad) / 106

(四) 麦琪 · 瑞兹(Maggie Rizer) / 110

四、思考题 / 115




第六部分 21世纪10年代 表现演艺 · 性感冷酷 / 117

一、时代背景 / 117

二、审美特征和时尚潮流 / 117

三、模特 / 120

(一)吉赛尔 · 邦辰(Gisele Bundchen) / 120

(二)德文 · 青木(Devon Aoki) / 126

(三)吉玛 · 沃德(Gemma Ward) / 130

(四) 萨沙 · 彼伏波洛娃(Sasha Pivovarova) / 134

四、思考题 / 137




第七部分 走向国际的中国超模 后起之秀 · 独树一帜 / 141

一、时代背景 / 141

二、审美特征和时尚潮流 / 142

三、模特 / 144

(一)陈娟红 / 144

(二)马艳丽 / 150

(三)吕燕 / 156

(四)莫万丹 / 162

四、思考题 / 164




后记 / 168

作者介绍


皇甫菊含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出版《时装表演教程》一书,参与《中国衣经》《文明的轮回: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历程》等著作的撰写。

历任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模特表演项目评委、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评委(专家库裁判) 。

文摘







序言



《寰宇星光:百年时尚风云录》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时期的特定人物或单一地域的时尚现象,而是一部恢弘的、跨越近两百年历史的全球时尚变迁史。它以一种宏大的叙事视角,深入剖析了自19世纪初工业革命浪潮席卷欧洲,直至21世纪初数字媒体彻底重塑审美范式的漫长历程中,时尚产业、文化思潮与社会结构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塑造的复杂关系。 第一部分:塑形之初——维多利亚的阴影与巴黎的黎明(1820s-1890s) 本部分追溯了现代时装体系的胚胎阶段。聚焦于欧洲,特别是法国和英国,探讨了在严格的社会礼仪规范下,服饰如何成为阶级、性别与道德的“硬性外壳”。我们详细考察了紧身胸衣(Corset)的流行与争议,它不仅是美学符号,更是女性身体被规训的物理体现。解析了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如何从裁缝蜕变为第一位“高级时装设计师”,他开创的“定制”(Haute Couture)模式,奠定了时尚产业的精英化基调。此外,本书也关注了新兴中产阶级对流行信息的渴求,以及早期时尚杂志如《加泽特·杜邦·东》(Gazette du Bon Ton)等,如何开始在物质层面普及审美标准。 第二部分:解放与冲突——两次世界大战间的现代主义冲动(1900s-1940s) 20世纪初,社会剧变带来了对传统服饰语汇的激烈反叛。本章重点阐述了保罗·波烈(Paul Poiret)如何“解放了女性的躯干”,以及香奈儿(Coco Chanel)如何以男装元素重塑女性的日常着装。随后的两次世界大战,不仅是地理和政治上的冲突,也是服装哲学上的碰撞。战争时期的“配给时尚”(Utility Clothing)展示了实用主义如何强行介入设计,而战后对奢华的渴望则催生了迪奥(Christian Dior)在1947年推出的“新风貌”(New Look),这股复古浪潮意图重新确立一种精致的、富裕的女性气质,与战时压抑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青年觉醒与反主流文化(1950s-1970s) 战后的经济繁荣为“青年文化”的崛起提供了土壤。本部分探讨了时尚权力中心如何开始从传统沙龙向街头转移。从美国的好莱坞明星(如詹姆斯·迪恩和奥黛丽·赫本)对休闲装的推广,到英国“萨维尔街”(Savile Row)定制的保守主义受到“摩登族”(Mods)的挑战,标志着时尚开始接受“年轻一代”的定义。1960年代的伦敦“少女之光”(Swinging London)运动,特别是玛丽·匡特(Mary Quant)推广的迷你裙,被视为女性身体自主权和性解放的视觉宣言。进入70年代,朋克(Punk)的DIY美学和对既有体系的粗暴解构,将“反时尚”提升为一种严肃的政治立场。 第四部分:资本的扩张与设计师的帝国(1980s-1990s)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和品牌营销理念的成熟,时尚界迎来了“品牌帝国”时代。本章分析了权力着装(Power Dressing)如何反映女性进入企业高层的社会现象,以及日本设计师如三宅一生、川久保玲如何用解构主义和非西方审美挑战西方主导的叙事。重点分析了奢侈品牌如何通过精心策划的T台秀和广告活动,将稀缺性与高昂价格合法化,从而构建起高不可攀的“渴望经济”。这一时期,时尚品味开始被媒体精英和时尚编辑深度塑形,形成一种高度集中的评论体系。 第五部分:数字时代的重构与全球消费(2000s-2010s) 进入新千年,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彻底颠覆了时尚的传播速度和权力结构。本书探讨了“快时尚”(Fast Fashion)的崛起如何让趋势的生命周期缩短至数周,深刻影响了全球供应链和环境伦理问题。同时,博客作者、时尚影响者(Influencers)开始挑战传统媒体的“守门人”角色,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前所未有的分散和即时。本书分析了高定(Couture)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转化为一种更偏向于“视觉奇观”的表演艺术,而非仅仅是服装制作工艺的展示。 结语:风格的消散与未来的碎片化 本书的最终部分总结了当代时尚的特征:风格的碎片化、身份政治与服装的深度绑定,以及可持续性议题日益成为设计核心的必要性。我们审视了数字时尚、虚拟试穿技术对实体服装体验的潜在冲击,以及如何在信息过载的时代,重新定义“经典”与“潮流”的意义。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多维度的、深刻理解时尚作为一种文化、经济和社会驱动力的框架,它不仅仅关乎穿什么,更关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以及我们希望世界如何看待我们。通过对历史脉络的梳理,读者将能洞察到每一次褶皱、每一次剪裁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与社会潜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并不是一个对时尚圈有狂热追捧的人,更多是出于一种对“人物志”的兴趣才翻开《国际名模录》的。然而,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成功地将“模特”这个职业提升到了“职业精神”的探讨层面。它没有过多渲染那些花边新闻和浮夸的生活,而是聚焦于她们作为“身体劳动者”的专业素养。书中详尽地描述了时装周期间,从试装、走位到体力极限的挑战,那种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状态,比我想象中要残酷得多。尤其是关于合同细节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部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是了解这个行业运作的绝佳窗口,展示了光环之下隐藏的商业运作的复杂性。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有巧思,它不像传统传记那样严格按时间线索,而是根据“主题”来划分章节,比如“镜头语言的修炼”、“T台上的心理博弈”等,这种组织方式让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每次都能聚焦在一个新的维度上进行深入学习。总而言之,它提供的是一种职场智慧的借鉴,而非单纯的粉丝向读物。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质感都透着一股高级感,但真正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它对时尚文化符号的解构。我发现《国际名模录》并不仅仅关注“人”,更关注“符号”是如何被创造和消费的。它深入探讨了“美”的概念是如何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被资本和媒体重塑的。书中有一段分析了亚裔模特在全球时尚版图中的地位变迁,从最初的“异域风情”到如今对多元化审美的追求,这种趋势的背后,是社会思潮的巨大转变。作者的笔触冷静而客观,既赞扬了进步,也批判了那些潜藏在“多元化”背后的新的刻板印象。阅读过程中,我经常停下来思考,我们现在热衷追捧的“新面孔”,其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衡量标准到底是什么?这本书提供了极佳的思考材料,它引导你跳出“谁更漂亮”的肤浅判断,转向“谁的故事更有力量”的深度探究。它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视角,让我对那些铺天盖地的时尚宣传有了更强的免疫力,学会了如何去“阅读”一张时尚大片背后的深层逻辑。

评分

初读《国际名模录》,我最先被吸引的是那种老派的、电影般的叙事氛围。作者似乎借鉴了许多经典传记文学的写法,笔法克制,情感内敛,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强大的张力。它没有使用时下流行的那种快速剪辑式的叙述,而是用沉稳的笔调,细细描绘了几个极具代表性的模特如何应对职业生涯中的“转折点”。例如,书中对于几位转型成功的“前超模”如何成功过渡到商业帝国掌舵人的描述,精彩绝伦。作者没有把转型描绘成理所当然的成功,而是将其过程中的挣扎、自我怀疑以及重新学习商业规则的艰辛,描绘得真实可感。我尤其欣赏它对于“年龄”这个话题的处理。在以“青春”为主要货币的行业里,这本书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声音,展示了成熟魅力和人生阅历如何成为新的竞争优势。它教会我,成功从来都不是单一维度的,而是由无数次精准的决策和不断的自我迭代构成的。这本书读完后,我感觉收获的不仅仅是关于时尚圈的知识,更像是一堂关于如何在快速变化的领域中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深度课程。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国际名模录》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它会像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一样,流于表面,充斥着浮夸的辞藻和千篇一律的“成功学”叙事。但读进去之后,我发现我错了,这本书的叙事手法非常老练,充满了文学性和画面感。作者似乎拥有某种魔力,能将那些静止的时尚照片“激活”,赋予角色鲜活的灵魂。它不像一本流水账,更像是一系列精心编排的短篇小说集,每一个模特的篇章都有其独特的基调和冲突。有那种从底层挣扎向上爬的“野蛮生长”,也有那种一夕成名后如何应对名利场诱惑的“迷失与回归”。我印象最深的是对几位上世纪九十年代黄金时代模特的追溯,作者没有简单地怀旧,而是通过对比她们当年与现在时尚环境的差异,深刻探讨了“经典”是如何被时间重新定义的。书中对摄影艺术的分析也十分精彩,如何通过光影和构图来强化模特的个人特质,这部分的专业性使得整本书的厚度大大增加,不再只是简单的传记集合。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隐秘的观察者,被允许进入那些平时不对外开放的幕后空间,感受那种高压下艺术创作的张力。

评分

这本《国际名模录》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封面设计就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时尚气息和一丝丝神秘感。我作为一个资深时尚爱好者,一直对外模这个群体充满好奇,想知道在T台光鲜亮丽的背后,她们是如何从默默无闻到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这本书没有落入俗套地只罗列一堆模特的照片和基本信息,而是更深入地挖掘了她们的成长历程和心路历程。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选角”那一部分的描述,作者细致入微地捕捉到了那些决定命运的瞬间,模特们在面对严苛的评判时,那种眼神里的坚定与脆弱,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而且,书中穿插了许多业内人士的访谈,无论是资深经纪人对行业潜规则的揭秘,还是造型师对“美学标准”的独到见解,都让我对这个看似光鲜的圈子有了更立体、更真实的认知。比如,书中提到一位超模为了保持身材,如何与身体的自然需求进行艰苦的抗争,那种近乎偏执的自律,让我由衷地感到敬佩,也让人反思我们对“完美”的定义是否太过狭隘。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模特的画册,更像是一部关于梦想、坚持与自我构建的社会观察报告。它成功地将时尚的华丽外壳剥开,展示了其内核的坚硬与不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