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 文献(2)
定价:71.00元
作者: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65706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的《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文献(2)(精)/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华南抗日游击队卷文献分卷》的基础上修订而来,是中国抗日战争历史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稿选编了从1942年6月至1944年7月,中央、中央军委、中央***、总部、南方(长江)局对华南抗日武装斗争的决策、指示、批示及有关文电;华南各省区党组织与各抗日纵队、游击队领导机关关于华南抗日武装斗争的决定、指示、作战方案、总结、报告及来往文电;省委、省工委和纵队以上***的重要书信、总结等文章共计84篇。文献保持了历史原貌。
目录
梁广关于同意取消粤南省委致方方、张文彬电(1942年6月)琼崖特委关于和保七团谈判破裂后应对策略的指示(1942年7月)中央书记处关于东江游击队可与当地国民党当局谈判致电(1942年8月30日)梁广关于中路、南路部队指挥问题致中央并电(1942年8月)关于东江游击队接洽谈判问题致中央书记处电(1942年9月3日)冯白驹在琼崖特委第九次扩大会议上的政治报告(1942年9月7日)李明在琼崖特委第九次扩大会议上的统战工作报告(1942年9月lO日)庄田在琼崖特委第九次扩大会议上的军事工作报告(1942年9月10日)王业熹在琼崖特委第九次扩大会议上的军队党务工作报告(1942年9月10日)琼崖特委关于目前琼崖政治形势和紧急任务给各级党委的指示(1942年9月10日)琼崖特委关于粉碎敌顽“蚕食”政策的决议(1942年lo月17日)林平关于执行组织问题指示及请示军政委员会人选问题致中央并电(1942年10月25日)林平关于顽军开始向我进攻等情况致中央并转电(1942年11月1日)关于东江游击队需准备对付顽方和日军两方面进攻致林平电(1942年11月8日)林平关于东江组织近况致中央并转电(1942年11月18日)林平关于党组织情况及顽军进攻特点致中央并转电(1942年11月22日)中央南方局关于南委及闽西、潮梅党组织安全形势及工作布置给中央书记处的报告(1942年12月18日)琼崖特委关于反“蚕食”斗争给所属党组织的再三指示(1943年1月)林平关于一年来的政治形势、时局动向与广东斗争的方针任务致中央并电(1943年2月7日)广西省工委为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继续迫害告全体党员书(1943年2月7日)林平关于东江、珠江三角洲两区工作总结及今后工作方针致中央转电(1943年2月21日)关于同意广东军政委员会新名单等问题致林平电(1943年2月25日)林平关于新辖各地工作的意见致中央并电(1943年2月)琼崖特委关于反“蚕食”斗争给所属党组织的新指示(1943年3月l8日)林平关于一九四三年一月后敌、我、友、顽情况和东江游击区严峻形势及对策致中央并转电(1943年3月)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部书卷,光是翻开它那泛黄的扉页,就能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历史尘烟扑面而来。我手里捧着的,仿佛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块凝固了的时光碎片。虽然我不是专门研究那个特定军事分支的学者,但作为一名对那段波澜壮阔岁月心存敬意的普通读者,我被其展现的细节深深吸引住了。我尤其关注的是其中关于战略部署和地方武装力量如何融入更大图景的论述。那些关于资源调配、情报传递的描述,揭示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基层指挥官们所必须具备的超凡智慧和坚韧。它让我对“游击战”这个词有了更立体、更不那么浪漫化的理解——那不是一蹴而就的胜利,而是日复一日、用血肉之躯与山川河流搏斗的累积。书中的叙事,即便是不涉及核心主题的旁支细节,也带着一种历史的重量感,让人在阅读时必须放慢脚步,细细揣摩其中蕴含的时代精神。
评分我发现,当跳出纯粹的军事研究视角,以一个历史爱好者去品味这些文字时,它们便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和命令,而是承载着民族集体记忆的载体。我最关注的不是某次战斗的结果,而是那些体现了军民融合深度的细节描述。例如,关于后勤保障中如何与当地居民协作的部分,那些细微的互助和理解,构建了最坚固的防线。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在国家机器力量相对薄弱的区域,人民的力量是如何被组织、被点燃,并最终成为抵抗洪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对基层社会动员力的揭示,是任何宏大叙事都难以替代的深度。
评分与其他同类题材的书籍相比,这部汇编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宏大叙事与微观细节的平衡感。虽然它聚焦于某一特定武装力量的文献,但通过对不同时间节点和不同地域反馈的交叉比对,我能清晰地看到,在更广阔的抗战背景下,地方武装是如何扮演其独特且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不像那种高屋建瓴的军事教科书,它充满了地方性的语言习惯和操作层面的变通,这些“土味”的记载,恰恰是历史生命力的最好证明。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战争史是由无数个“小而具体”的行动编织而成的,每一个箭头、每一份物资调拨单背后,都系着真实的人和事。
评分阅读体验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其文本的真实性和原始性。它不是后世的梳理和解读,更像是一份时间胶囊,原封不动地将当时的语境、术语和情感保留了下来。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去解读那些看似晦涩的内部指令和报告结构,试图从中挖掘出当时决策层的思维逻辑。这种“去粉饰”的记录,迫使读者必须主动投入精力去构建历史场景,这无疑增加了阅读的门槛,但也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满足感——那种“亲历者”般的体悟。我甚至会对比不同批次的文献,去感受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信息表达的侧重点是如何微妙地调整的,这展现了一种极高的文献学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风格,坦白讲,很有那个年代的质朴感,没有过多花哨的现代设计,一切都以信息传递为核心。对我个人而言,这种朴素反而更显出其严肃性。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人”的故事的刻画,即使是纯粹的文献汇编,字里行间也流淌着个体命运的挣扎与光辉。我尝试去想象,那些在密林深处、在崎岖山路上奔波的战士们,他们是如何依靠这份记载下来的信息和命令来指导行动的?这种对信息流动的关注,让我联想到现代战争中指挥系统的复杂性,而反观彼时,信息传递的滞后和危险性是难以想象的。这种对比,让阅读体验从单纯的历史回顾,升华为对组织能力和信念力量的深度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