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东北抗日联军 表册
定价:59.00元
作者: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657150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所编的《东北抗日联军表册(精)/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客观全面反映中国抗日战争历史,*好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旨在反映中国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等人民武装英勇抗战的辉煌历程、宝贵经验和贡献,深刻揭示中国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目录
组织沿革概况 (1931年9月~1945年9月) 一、东北反日游击队 (一)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 (二)中国工农红军第37军海龙游击队 (三)延吉县抗日游击大队 (四)和龙县反日游击大队 (五)汪清县反日游击大队 (六)珲春县游击总队 (七)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江北独立师 (八)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 (九)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 (十)密山游击队 (十一)绥宁反日同盟军 (十二)宁安反日游击队 (十三)汤原民众反日游击总队 (十四)饶河民众反日游击大队 (十五)海伦游击队 二、东北人民革命军 (一)东北人民革命军军 (二)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 (三)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 (四)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 (五)东北反日联合军第5军 (六)东北人民革命军第6军 (七)东北人民革命军第8军 三、东北抗日联军 (一)东北抗日联军军 (二)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 (三)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 (四)东北抗日联军第4军 (五)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 (六)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 (七)东北抗日联军第7军 (八)东北抗日联军第8军 (九)东北抗日联军第9军 (十)东北抗日联军O军 (十一)东北抗日联军1军 四、东北抗日联军各路军 (一)东北抗日联军路军 (二)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 (三)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 五、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组织序列表 (1931年9月~1945年8月) 反日游击队组织序列表 (1933年4月)……重要战役战斗统计表干部名录烈士名录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另一类我深入阅读过的抗战历史文献,则倾向于从社会文化和民间记忆的角度切入,它们不那么专注于具体的军事部署,反而着眼于战争对社会结构、家庭伦理以及普通民众心理的深远影响。例如,有些口述史的汇编,记录了大量沦陷区居民在日军铁蹄下的生存挣扎、抵抗与妥协的复杂心路历程。这些叙事往往充满了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用朴素的语言讲述着难以置信的苦难与坚韧。你会读到关于难民潮的记载,关于地方士绅如何组织自保团体的细节,甚至是一些关于敌后地区“秘密交通线”的传奇故事。这类文献的价值在于,它将宏大的“抗战”概念,还原成了无数个鲜活的“人”的奋斗与牺牲。相较于冰冷的军事数据,这些充满烟火气的记录,更能触动人心,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那场战争是如何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塑造了整整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它们提供了一种自下而上的视角,与自上而下的官方记录形成了有趣的对照和补充。
评分这套《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系列,光是名字就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历史分量,让人忍不住想探究那些尘封的往事。我最近接触了一些关于抗战史料的著作,比如那些着重描述正面战场重大战役部署的书籍,它们往往会细致入微地描摹国军的战术运用、兵力调动,以及高层决策的博弈过程。比如,有些研究会聚焦于淞沪会战中各集团军的协同与受挫,从参战部队的番号变动、弹药补给链条的分析,到战后对战略失误的检讨,都处理得相当专业和详尽。阅读这类材料,能清晰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以及指挥官们在信息不全、资源匮乏下的艰难抉择。这些史料不仅是研究军事历史的基石,更是理解那个时代国民精神面貌的窗口,它们通过官方文书、战报原文的呈现,让历史的脉络显得尤为清晰和可信。当然,这些侧重于大兵团作战和正规军建制的著作,虽然能构建起宏观的战争图景,但在微观层面的民间或游击力量的叙事上,往往会显得相对薄弱,需要搭配其他侧重的文献才能形成更全面的认知。
评分我个人对战争史料中关于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的专门研究尤为感兴趣,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军事史爱好者眼中不可或缺的“硬核”信息。那些详尽的技术手册和装备谱系分析,详细列举了抗战初期国军装备的国产、引进和缴获武器的比例,从“汉阳造”到“大刀长矛”,再到有限的德式装备,都有明确的型号和性能对比。更重要的是,这些研究会深入探讨后勤体系的脆弱性,比如子弹的生产能力、油料的分配难题,以及如何依靠人力或原始交通工具来维持前线作战的最低需求。阅读这些材料,犹如在进行一场关于资源管理和技术短板的案例分析,它直观地揭示了中日双方在工业基础上的巨大鸿沟,以及中国军队即便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坚持抵抗的非凡毅力。这些具体的、技术性的描述,为理解战略层面的得失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评分还有一些专门收集和梳理抗战时期敌后根据地社会运作的史料,它们视角独特,着重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的。这些资料会详尽描述“三三制”政权的构建,土地政策的调整如何争取民心,以及根据地内部的“军民互助”、“减租减息”等经济政策的具体实施细节。在军事方面,它们会着墨于游击战术的灵活运用,如麻雀战、地雷战的战术特点和技术要点,以及情报网络的建设和维护。与正面战场侧重大规模会战不同,这些史料展示了一种“持久战”的生存智慧和动员能力,即如何在被敌人封锁和分割的区域内,实现自我造血和持续作战。阅读这些材料,能深刻体会到敌后抗日力量在政治动员和灵活战略上的创新,以及他们如何将人民群众的力量有效地转化为军事资源和坚固的防御体系。
评分最近翻阅了一些关于二战时期国际关系与中国战场的交叉研究,这些文献的视角非常开阔,它们将中国的抗战置于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去考察。这类研究通常会大量引用美、英、苏等国的解密档案,分析国际援助的力度、政治意图,以及列强对中国战局变化的敏感反应。比如,探讨飞虎队援华的物资运输路线,或者分析美国对华贷款背后的政治筹码,都极具启发性。通过这些材料,人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中国的抗战并非孤立的局部冲突,而是牵动着世界格局的重要一环。研究者们对外交辞令、秘密会议纪要的梳理非常细致,力求还原各国在台前幕后的真实考量。这类文献的优势在于其宏大的视野和跨国界的论证,能帮助读者跳出单一视角的局限,理解中国抗战在争取国际同情与援助方面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复杂战略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