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章 早期录音的先驱
第二章 逝去的风格——浪漫派钢琴大师
第三章 德国现代钢琴学派
第四章 魔鬼的颤音——二十世纪诸多小提琴学派
第五章 中提琴和大提琴巨匠
第六章 德奥指挥学派的巨人们
第七章 欧美头牌指挥明星
第八章 意大利歌剧——从威尔第到真实主义
第九章 法国歌剧
第十章 瓦格纳王国
《听不完的历史》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从圆筒录音开始直至二十世纪的重要历史录音唱片。全书分为录音先驱、浪漫派钢琴大师、德国现代钢琴学派、二十世纪早期诸多小提琴学派、中提琴和大提琴巨匠、德奥指挥学派、欧美指挥明星、意大利歌剧——从威尔第到真实主义、法国歌剧、瓦格纳王国等。每一章都按照时间顺序对作曲家的生平、重要录音、演奏风格、历史地位等做了详尽阐述,并配以各CD唱片的封面、编号、年代和评级。
历史录音作为极珍贵的音乐文献,在音乐史的长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录音技术高度发达的,研究、赏析历史录音,好比人们离开林立的高楼大厦,回到故乡的旧宅,仔细探寻时光留下的原汁原味。历史录音不仅为人们提供一种回忆的途径,同时也蕴藏了特定时代的艺术气质和审美情趣,那些足以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历史之声应当获得更多人的珍视和保护。
《听不完的历史》是一部讲述、探寻古典音乐传承之路的宝典,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描述,向广大爱乐者和专业人士展现了自留声机发明以来古典音乐世界的变化发展和录音技术的一系列沿革,是一本读来津津有味、令人爱不释手同时又很具专业水准的音乐读物。
《听不完的历史》里的两百多个名字,也许有些不是你熟悉的,但是他们是音乐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在这些古旧录音的出版背后,展现出的是一种对音乐风骨的探寻。
历史录音真实、自然地记录下了百年前大师们的艺术,在当今这个浮华的年代,我们更需要认真地欣赏学习这些大师们留下的无价之宝。
邵鲁,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后留校任教。曾多次应邀赴欧洲、加拿大等地参加音乐节演出活动,与内外知名音乐家有着密切的合作。自幼酷爱音乐,尤其喜爱搜集各种版本的唱片
巨牛图书专营店——专业正版音乐书服务商!
巨牛图书专营店——专业正版音乐书服务商!
我最头疼的一点是,这本书似乎认为读者已经具备了非常扎实的音乐基础,所以它经常在没有铺垫的情况下直接抛出高阶的分析方法。比如,在介绍和声功能分析时,它假设读者已经熟练掌握了四部和声的写作规则,甚至直接跳到了十二音体系的矩阵构建,中间的逻辑断层大到让人怀疑是不是误拿了不同难度的书籍拼凑在一起。书中对于“如何聆听”的指导也过于依赖高深的学术术语,比如不断使用“张力释放”、“动态模糊”这类词汇,却极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描述这些听觉体验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使得初学者在尝试“应用”书中学到的理论指导自己去欣赏音乐时,感到无从下手,完全无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听觉洞察力。这本书更像是为那些已经有多年学习经验的乐迷准备的“进阶阅读”,而非一个可靠的入门向导。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理论部分的阐述上存在着明显的厚此薄彼现象。对于某些被作者青睐的时期和流派,比如浪漫主义晚期的某些特定作曲家,理论分析深入到近乎偏执的程度,各种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抽象概念充斥其中,初学者根本无从下手。然而,对于占世界音乐版图很大一部分的非西方音乐传统或者二十世纪中后期涌现的先锋音乐,往往只是简单地用一两页草草带过,甚至连最基本的音阶结构和节奏特点都没有讲清楚。这种严重失衡的比例,使得“世界音乐”这个宏大的概念在书中被极大地窄化和扭曲了。作为一本声称要全面介绍理论的教材,这种取舍标准令人费解,它没有提供一个平衡的视角去理解音乐的多元性,反而固化了某种狭隘的西方中心主义的理论框架。如果要系统学习,我还是得去寻找专门针对特定文化音乐体系的著作,这本书显然无法满足这个需求。
评分这本书的“教材”属性也令人质疑,因为它在互动性和辅助学习资源上几乎是零投入。在数字时代,一本好的音乐理论书理应提供配套的音频链接、可交互的乐谱示例或者至少是明确的指引去哪里找到这些听力材料。然而,这本书几乎完全依赖读者自行去搜集和匹配那些“听不完”的音乐。这对于时间宝贵、需要高效学习路径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很多时候,理论讲完了,我根本不确定自己听到的那个段落是否就是作者所指的范例,光靠想象力去脑补复杂的复调结构,简直是天方夜谭。如果它只是一本供专家参考的学术专著也就罢了,但它明摆着是一本面向学习者的教程,却完全不提供现代教学所必需的整合性支持,显得过于脱节和不负责任。
评分这本教材的排版简直是灾难性的,打开的第一页我就被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缺乏逻辑的章节划分弄得晕头转向。它试图涵盖“世界音乐大师”的生平与“音乐理论”的深度解析,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本杂乱无章的笔记合集。比如,讲到巴赫的对位法时,突然跳跃到二十世纪爵士乐的和声分析,中间的过渡生硬得让人措手不及。更要命的是,许多关键概念的解释含糊不清,术语的定义前后矛盾。我不得不反复查阅其他专业书籍来厘清这些混乱的知识点,这完全违背了使用一本“教程”的初衷。如果一个初学者想通过这本书建立起系统的音乐认知框架,恐怕只会收获满脑子的问号和挫败感。我对其中某些章节的插图质量也深感失望,那些乐谱示例模糊不清,甚至有些地方的五线谱标记都出现了错误,这在学习基础理论时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这本书在内容组织和细节校对上的疏忽,极大地影响了阅读体验和学习效率,真希望作者能在再版时对结构和准确性进行彻底的重构。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是冲着“听不完的历史”这个噱头来的,以为能找到一些新颖的、与聆听体验紧密结合的音乐史视角。然而,内容呈现的方式却异常古板和学院派。它罗列了大量的人名、日期和作品标题,但缺乏对音乐作品内在精神和文化背景的深入挖掘。例如,在讨论莫扎特的歌剧时,它只是机械地描述了情节结构和调性安排,却没有真正引导我去思考,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这些音乐如何震撼了当时的听众,或是它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共鸣。整本书读起来就像在看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的索引,干巴巴的,缺乏灵魂。我期待的“教程”应该是能激发我主动去探索音乐、去聆听的动力,而不是仅仅提供一堆需要背诵的事实。它的叙述口吻过于干燥,像是在宣读一份官方报告,完全没有一个引导者该有的热情和洞察力,让人感觉作者只是一个信息搬运工,而非一个真正的音乐教育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