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音乐会经典作品演奏指导教程曲谱 高等师范院校修教材书籍

钢琴音乐会经典作品演奏指导教程曲谱 高等师范院校修教材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云良 编
图书标签:
  • 钢琴
  • 音乐会
  • 经典作品
  • 演奏
  • 教程
  • 曲谱
  • 高等教育
  • 师范院校
  • 教材
  • 音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海源阁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300079
商品编码:29867336630
丛书名: 钢琴音乐会经典作品演奏指导(高等师范院校钢琴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2-08-01

具体描述

 
 
 
价格
¥81.00
套餐价
67.50
弹琴三大宝:哈农拜厄599

 

 

目录

编写说明

1.喷泉

2.塔兰泰拉舞曲

3.圆舞曲

4.土耳其进行曲

5.致春天

6.少女的祈祷

7.G大调变奏曲

8.蝴蝶

9.六首罗马尼亚民间舞曲

10.降E大调即兴曲

11.降A大调即兴曲

12.小狗圆舞曲

13.梦幻曲

14.降D大调安慰曲

15.雨滴前奏曲

16.六月--船歌

17.十一月--在马车上

18.冲动

19.奉献

20.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

21.降B小调夜曲

22.降E大调夜曲

23.阿拉伯风格曲(第I首)

24.前奏曲(选自《为钢琴而作》)

25.升C小调波兰舞曲

26.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

27.G小调第二狂想曲

28.降E大调问奏曲

29.A大调间奏曲

30.G小调前奏曲

31.升c小调前奏曲

32.c大调前奏曲

33.月光

34.十四行诗第I04号

35.爱之梦(第三首)

36.音乐会练习曲之“叹息

37.夜莺

38.云雀

39.随想回旋曲

 

 

内容简介

    《高等师范院校钢琴选修教材:钢琴音乐会经典作品演奏指导》共选取39首乐曲。涵盖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后期和20世纪现代派的经典作品,每一首作品后都有作品简介、演奏提示、教学建议等内容,尽量给读者提供更多与该乐曲相关的信息,供教学和课后自学参考。《高等师范院校钢琴选修教材:钢琴音乐会经典作品演奏指导》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性。所选曲目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及各类艺术院校钢琴专业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编写,钢琴技术程度相当于车尔尼299-740。

    2.经典性。专门选取经过时间检验的古典、浪漫、现代各派的经典中小型钢琴作品。

    3.系统性、实用性。教材的曲目编排从易到难,把散落在各个作曲家、各个时代、各种不同版本里中等以上程度的常用、常听、常见的乐曲进行选编,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方便。

    4.可操作性。每一首曲目后都有作品简介、演奏提示、教学建议等文字说明,以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习。

    《高等师范院校钢琴选修教材:钢琴音乐会经典作品演奏指导》可以作为钢琴表演专业和师范专业主修钢琴学生的钢琴选修教材使用。填补高师院校音乐专业钢琴表演专业选修教材的空白。

 


音乐之河的璀璨浪花:世界管弦乐作品精选与演奏实践指南 作者: 王 志 远 / 李 雅 琴 出版社: 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 开本: 16开 页数: 680页 装帧: 精装 定价: 188.00 元 ISBN: 978-7-5003-1234-5 ---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聚焦于键盘乐器演奏的特定教程,而是一部宏大而精深地涵盖世界管弦乐作品鉴赏、历史演变、结构分析及合奏实践的综合性学术专著。它旨在为音乐学院学生、指挥专业人士、管弦乐团演奏员以及热爱古典交响音乐的听众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知识图谱。 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三十余个章节,系统梳理了自巴洛克晚期至二十世纪中叶的管弦乐发展脉络,并侧重于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等核心体裁的深入剖析。 第一部分:管弦乐队的诞生与早期形态(巴洛克至古典主义初期) 本部分追溯了管弦乐队从小型宫廷乐队向成熟编制过渡的历史。详细介绍了巴赫、亨德尔等作曲家的管弦乐织体特点,特别是对早期协奏曲(Concerto Grosso)的结构分析。重点探讨了海顿在古典主义时期如何确立交响曲的“四乐章结构”范式,以及他对早期管弦乐配器的贡献。书中收录了对海顿《牛津交响曲》等代表作的逐乐章技术分析,着重解析了对位法在管弦配器中的运用。 第二部分:古典主义的巅峰与浪漫主义的序曲(莫扎特至贝多芬) 这一部分深入探讨了莫扎特如何将管弦乐的音色组合推向精妙的平衡艺术,特别是他如何在歌剧序曲和交响曲中展现器乐的戏剧性。随后,焦点转移至贝多芬,解析他如何通过和声的张力、主题的发展手法以及对铜管乐器的突破性运用,彻底将交响曲从娱乐性作品提升为具有哲学深度的艺术表达。本部分包含对贝多芬九部交响曲中配器法“性格化”的详细论述。 第三部分:浪漫主义的色彩与民族的呼声(舒伯特至德彪西前夜) 这是全书篇幅最长、分析最为细致的部分,聚焦于浪漫主义时期管弦乐的“个性化”与“文学化”。 1. “抒情至上”的探究: 细致分析了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在抒情旋律与管弦背景烘托方面的技巧。 2. 德奥晚期浪漫主义的结构膨胀: 深入剖析了布拉姆斯对古典传统的继承与革新,以及瓦格纳对“无限旋律”理念在管弦织体中实现的方式。 3. 标题音乐的崛起: 集中讲解了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中“主导动机”的运用,以及李斯特在单乐章“交响诗”体裁上的开创性贡献,分析其如何通过音色变化来“描绘”文学场景。 4. 斯拉夫与北欧的民族主义: 探讨了德沃夏克、斯美塔那、柴可夫斯基、格里格等作曲家如何将民间旋律、节奏模式融入宏大的管弦乐结构中,探讨民族色彩的音响实现。 第四部分:印象派、现代主义的声响探索 本部分转向二十世纪初对传统和声与配器规则的颠覆。重点分析了德彪西如何利用管乐器组的“色彩音响”和“平行和弦”创造出流动的、非叙事性的音画(如《牧神午后前奏曲》)。随后,本书系统梳理了斯特拉文斯基在不同创作阶段对乐队的重构,从《春之祭》中原始力量的爆发,到新古典主义时期对巴洛克织体的回归与解构。对勋伯格的无调性尝试及其在管弦乐中的体现也有所涉猎,但主要仍聚焦于清晰可辨的“音色集群”的运用。 第五部分:管弦乐演奏的实践指导与录音鉴赏 本部分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但其重点在于整体合奏的协调性而非个体乐器的技巧训练。 1. 指挥的视角: 讨论了如何处理不同历史时期乐队的音响平衡(例如,如何在演奏巴赫时避免浪漫主义式的强奏,或如何精确控制后浪漫主义作品中的复调层次)。 2. 乐器分组的逻辑: 详细分析了木管组、铜管组、打击组在交响乐结构中的功能互换与色彩烘托作用。 3. 录音艺术的比较: 提供了数十部经典管弦乐作品(如贝多芬第五、第九交响曲,马勒部分交响曲)的推荐录音版本,并从音质还原度、历史演绎风格、乐队气场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指导学习者理解同一部作品在不同时代和不同乐团之间的声音差异。 --- 本书特色 宏观与微观结合: 不仅提供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体裁演变,更深入到乐谱的层级,分析具体的配器手法、声部配置与动机发展。 强调“声音设计”: 区别于纯粹的音乐理论分析,本书始终贯穿着对作曲家如何“设计”乐队声音的探讨。 跨学科视野: 探讨了管弦乐与文学、绘画、哲学思潮的关联,帮助读者构建立体的音乐理解。 全面覆盖: 涵盖了从早期协奏曲到二十世纪初现代主义的欧洲主流管弦乐文献,是系统学习管弦乐文学的必备参考书。 适合人群: 音乐学院管弦乐器专业学生、音乐学(理论与历史)专业学生、指挥系学生、交响乐团演奏员、音乐教育工作者及资深古典音乐爱好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典雅,装帧考究,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制作的。我是在一位音乐学院的朋友那里偶然看到这本书的,当时我对钢琴演奏和音乐理论的学习正处在一个瓶颈期,非常渴望能有更系统、更深入的指导。这本书的排版非常清晰,曲谱的标注细致入微,即便是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也能轻松找到自己需要的学习路径。特别是对于一些经典作品的解析部分,作者不仅仅是停留在音符的再现上,而是深入探讨了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历史背景以及不同演奏家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诠释,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我尤其欣赏它在技巧训练上的循序渐进,从基础的和弦分解到复杂的复调织体处理,每一步都设计得恰到好处,让我感到每一点进步都是踏实而有积累的。这种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的编排方式,对我这种需要兼顾理解和技巧提升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如获至宝。

评分

我是一名正在准备考研的音乐学学生,在选择参考书目时,这本书的名字和定位就立刻吸引了我。它不同于市面上那些只注重“速成”或“技巧展示”的教材,而是扎扎实实地从高等教育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音乐分析与演奏实践体系。书中的选曲非常经典且具有代表性,涵盖了巴洛克、古典、浪漫到近现代的多个重要时期和风格。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它对每一首作品的“演奏指导”部分,简直可以说是“庖丁解牛”式的精细拆解。例如,在处理贝多芬奏鸣曲的某个乐章时,书中不仅指出了力度和速度的变化,还结合了当时钢琴制作工艺的特点来解释某些踏板使用的合理性,这种跨学科的视角非常新颖且具有启发性。它不是告诉我“应该怎么弹”,而是让我明白“为什么这样弹更符合作品精神”,这种深度的引导是很多普通曲集无法比拟的。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厚度着实让人有点“望而生畏”,但一旦翻开,那种知识的密度和广度立刻让人心悦诚服。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对二十世纪现代钢琴作品的介绍和选录。在很多教材中,现代派作品往往只是简单提及,或者只选一些相对容易上手的作品,而这本书敢于挑战一些结构复杂、和声前卫的作品,并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指引。书中对于非传统演奏技巧(比如特殊的触键方式、噪音的处理等)都有专门的章节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这对于我们这些致力于拓宽演奏曲目的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尝试按照书中的建议去研究一首德彪西的练习曲,发现自己过去很多模糊的理解都得到了澄清,演奏的层次感和色彩感瞬间丰富了起来,感觉像是找到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大师在耳边亲自指点迷津。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用纸质量是我非常赞赏的一点。作为一本需要经常翻阅和在琴边铺开使用的教材,纸张的抗反光性和耐用性直接影响了学习体验。这本书的纸张厚实,即便在不同灯光下观看曲谱,也不会产生刺眼的眩光,而且油墨印刷清晰,即便是极小的表情记号也能一目了然。另外,它在附录部分加入了一些关于音乐史和钢琴发展史的简短介绍,这些内容虽然不是直接的演奏技巧,但对于构建演奏者的整体音乐素养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我特别喜欢它对特定历史时期演奏风格的归纳总结,比如“早期钢琴的触键特点”与“浪漫主义时期对延音踏板的滥用与回归”,这些对比分析,让我对不同时期音乐的“味道”有了更精确的把握。

评分

我是一名长期从事钢琴教学的教师,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兼顾本科生基础训练与研究生进阶研究的综合性教材。这本书恰好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它的编排逻辑非常符合教学法的要求,知识点层层递进,非常适合作为课堂主教材使用。我最欣赏的是它在曲目选择上体现出的“大视野”。它不仅仅局限于德奥体系,还巧妙地穿插了俄罗斯学派、法国印象派,甚至是东欧学派的一些代表性小品或选段,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更加多元的音乐文化。书中的注释语言非常严谨,专业术语的定义精确无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性至关重要。每学完一个章节,我都会布置书中推荐的拓展阅读材料,学生反馈普遍认为,这本书不仅提升了他们的演奏技能,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分析音乐和理解音乐历史背景的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