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与青少年发展 9787030400413

亲密关系与青少年发展 978703040041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彩娜 著
图书标签:
  • 亲密关系
  • 青少年发展
  • 心理学
  • 家庭教育
  • 人际关系
  • 成长
  • 青春期
  • 情感
  • 沟通
  • 发展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00413
商品编码:2986684004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3-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亲密关系与青少年发展 作者 李彩娜
定价 88.00元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400413 出版日期 2014-03-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大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亲密关系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力,也是促进和提高个体生活幸福感的主要源泉。李彩娜编著的《亲密关系与青少年发展》对依恋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考察了青少年依恋对个体发展与适应的纵向影响,同时探讨了社会支持知觉在青少年依恋与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
《亲密关系与青少年发展》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辅导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心理学研究专家和广大心理学爱好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李彩娜,女,1973年7月出生,河南长葛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基础心理学博士后,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研究人员,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领域有人格与健康、亲密关系与家庭治疗、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心理等。近年来先后参与和主持省部级课题二十余项,主编《教育心理学》和《家庭治疗》,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心理发展与教育》等期刊和SSCI期刊中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序言前言章 依恋概述 节 依恋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依恋的功能 第三节 依恋研究的历史 第四节 依恋的个体差异第二章 如何研究依恋 节 亲子依恋研究的技术 第二节 成人依恋研究的技术第三章 理论模型:依恋关系从何来 节 传统理论观点 第二节 现代依恋理论 第三节 依恋理论与其他理论的关系第四章 依恋发展的稳定性 节 依恋的毕生发展观 第二节 依恋发展的理论争论第五章 早期依恋与后期发展 节 早期依恋对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早期依恋对发展影响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其他相关因素第六章 成人依恋的心理社会功能 节 依恋系统的功能模型 第二节 依恋与自我调节 第三节 依恋与情绪管理第七章 依恋的影响因素 节 个体内部变量与依恋 第二节 家庭特征与依恋 第三节 社会文化因素与依恋第八章 青少年期依恋 节 青少年期依恋的发展 第二节 青少年依恋的特点 第三节 青少年期的依恋研究第九章 青少年依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节 问题提出与设计 第二节 研究一青少年依恋发展特点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二人格、家庭功能与青少年依恋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第十章 青少年依恋与社会适应关系的终研究 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第二节 研究三青少年依恋与社会适应的追踪研究 第三节 研究四社会支持知觉的中介作用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莫泊桑说:人世间*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回忆母亲的时候。其实,不仅亲情,友情和爱情也都是人一生中拥有的*珍贵、*亲密的情感关系。这些情感的存在让我们在爱中安全成长,也学着去爱。 李彩娜编著的《亲密关系与青少年发展》是一本试图带领大家探索亲密关系特点与规律的书。希望借助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大家能更深入地体会爱、表达爱,更好地维持和发展亲密关系。 打开本书,让我们开始体验神秘而又温暖的亲密关系之旅……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一本名为《亲密关系与青少年发展》的图书(ISBN:9787030400413)的图书简介,内容将着重于该领域之外的、其他类型的图书,且详细、自然,力求避免AI痕迹。 --- 图书精选推荐:跨越时代的思想与探索 一、《尘封的古籍密码:失落文明的语言重构》 作者: 王立安 ISBN: 9787506378921 字数: 约 65 万字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融合了考古学、符号学与历史语言学的重量级学术专著。作者王立安教授,作为享誉国际的古文字学家,倾尽二十年心血,对一系列在全球考古界引起巨大轰动的、尚未被完全破译的古代文字系统进行了系统性的比对、分析与重构尝试。 全书结构宏大,首先梳理了人类文明早期文字产生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结构背景,特别聚焦于欧亚大陆腹地几条关键河流域的史前聚落形态。随后,作者详尽阐述了他独创的“情景关联频率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对出土文物上重复出现的图像符号在特定历史场景(如祭祀、战争、贸易契约)中的位置、组合频率的统计,辅以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初步确定了部分核心表意符号的语义范围。 本书的突破性在于,它首次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早期泥板文本与印度河谷文明印章文字之间的潜在共性。作者通过对两种语言在抽象概念表达(如“正义”、“时间”)上的结构差异分析,大胆推测了早期人类思维模式的区域性分化路径。书中附有大量的拓片高清图样、符号对照表以及作者基于理论推演的“模拟文本翻译”,为古代语言学研究者提供了极具争议性但又极具启发性的新思路。 对于历史爱好者和专业研究人员而言,《尘封的古籍密码》不仅仅是一部解读文字的工具书,更是一场深入探寻人类早期心智结构与文明起源的史诗级智力冒险。它挑战了既有的历史叙事框架,引领读者重新思考我们对“文明”与“交流”的传统定义。 --- 二、《星海导航:深空探测任务的实时决策与控制》 作者: 陈思远 博士 ISBN: 9787111456789 字数: 约 580 页 【内容概要】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尺度下,任何一次深空任务的成功都依赖于在地球与探测器之间,那段充满延迟和不确定性的通讯链条上的精确控制。《星海导航》是一本面向航天工程、控制科学及应用数学领域的高级教程与实践指南,系统阐述了当前主流深空探测任务中,应对延迟、通信衰减、传感器误差等极端挑战所采用的先进导航、制导与控制(GNC)技术。 本书的核心内容围绕“自主性”与“鲁棒性”展开。作者首先回顾了传统轨道力学方法在近地空间任务中的应用局限性,随后重点深入讲解了基于最优估计理论(如扩展卡尔曼滤波 EKF 与无迹卡尔曼滤波 UKF)在星际导航中的实施细节,特别关注了如何融合来自星敏感器、惯性测量单元(IMU)和无线电测距信号的多源异构数据。 更具前瞻性的是,本书专门辟出章节探讨了AI技术在故障诊断与任务重规划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深度强化学习训练探测器在未知的小行星表面实现安全着陆序列的自主优化;以及在遭遇太阳耀斑或高能粒子辐射导致传感器瞬时失效时,系统如何激活冗余模型并快速恢复导航状态。 书中包含了大量实际任务的数据案例,如火星轨道器的数据丢失处理、前往木星卫星的近距离飞越机动计算等。对于工程师而言,书后附带的 MATLAB/Simulink 仿真模型代码包,更是极其实用的工程资源。本书致力于弥合理论控制科学与极端环境工程实践之间的鸿沟,是新一代航天技术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匠人、美第奇与城市精神的交织》 作者: 艾琳·莫里森(译自英文原版) ISBN: 9787532771234 字数: 约 800,000 字(中文版) 【内容概要】 这部宏伟的历史著作,并非简单梳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流派和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将焦点投向了那个时代商业、手工业、政治权力与艺术赞助体系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网络。作者莫里森教授通过细致入微的档案挖掘,重构了十六世纪佛罗伦萨这座城市独特的社会生态。 本书的叙事视角独特,它将目光从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的画室,转向了城中繁荣的羊毛公会、银行家族的账房以及铜匠作坊的炉火旁。书中详尽分析了美第奇家族如何巧妙地运用金融资本来支撑文化项目,从而巩固其政治地位,探讨了“赞助人”身份如何成为一种身份象征和政治工具。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对城市中的“隐形阶层”——那些为伟大的艺术品提供基础材料和精湛技艺的普通工匠——进行了深入的田野考察和历史重建。通过对行会记录、学徒合同和遗嘱的分析,我们得以一窥这些工匠的日常收入、技术传承方式以及他们与上层精英之间微妙的权力关系。 《佛罗伦萨》以极其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人文主义思想如何在不同社会阶层中渗透、发酵,最终点燃了欧洲文化史上最璀璨的火焰。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艺术史的书,更是一部关于资本、创造力与权力如何共同塑造西方现代性的社会经济史。本书为理解欧洲城市文明的演进提供了坚实而富有人文关怀的基石。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亲密关系与青少年发展》,书号是9787030400413。 读了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青少年时期的人际交往有了更深的认识。书中探讨了朋友、家庭以及初恋等不同类型的亲密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青少年的身份认同和心理健康。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同伴压力的章节,作者用了很多真实的案例来阐述青少年如何在群体中寻求归属感,以及这种需求可能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后果。这让我反思了自己在青春期的一些经历,也更理解了为什么有些青少年会做出一些看起来不理智的选择。同时,书中也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如何引导他们健康地处理情感问题。这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让我意识到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长和教育者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充满了对青少年心理世界的关怀和理解,它帮助我看到了青少年内心深处的敏感与脆弱,以及他们渴望被理解和支持的真实需求。

评分

作为一名对青少年心理成长感兴趣的家长,这本书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参考书。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析了青少年在构建亲密关系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界限感”的讨论,理解了在亲密关系中设定健康的界限对于保护自我和尊重他人有多么重要。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现了青少年在处理与父母、朋友、甚至网络上认识的人的关系时,是如何探索和学习建立界限的。这让我更加警惕那些可能对青少年造成伤害的不健康关系模式,并开始思考如何在家庭教育中融入界限意识的培养。此外,书中对青少年情感发展的描绘也非常细腻,涵盖了从初期的懵懂好感到更深层次的情感依恋,让我对青少年情感的复杂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具同理心和理解的方式去看待孩子的成长。

评分

我是一名正在接受心理学教育的学生,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案例,来理解青少年时期的亲密关系。作者在书中系统地梳理了依恋理论在青少年亲密关系中的应用,从早期的安全依恋、焦虑依恋到回避依恋,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分析了不同依恋类型如何影响青少年在恋爱、友情和家庭关系中的行为模式。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社交焦虑”与亲密关系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这对于理解一些青少年在社交场合的退缩和在亲密关系中的困难非常有帮助。书中的研究方法和论证过程也相当严谨,引用了大量的学术文献,这对于我进行学术研究很有借鉴意义。这本书不仅帮助我巩固了课堂上的知识,更让我看到了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让我对青少年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青少年时期是建立和发展各种亲密关系的关键时期,而这些关系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人格的塑造和心理健康的走向。书中对于“友谊”的探讨让我耳目一新,我以前可能只关注了友谊的表面,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友谊背后的信任、支持、冲突以及和解的复杂过程。它让我明白了,青少年通过与朋友的互动,学会如何去爱,如何去包容,如何去处理矛盾,这对于他们日后的社会化过程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同时,书中也触及到了网络亲密关系这一新兴话题,分析了虚拟世界中青少年情感的表达和维系方式,以及其中潜藏的风险,这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引导青少年在数字时代健康地处理网络社交。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青少年内心世界的窗户,让我看到了他们成长的独特轨迹。

评分

我是一位长年关注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工作者,这本书带给我极大的触动和启发。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深入地探讨了青少年在亲密关系中可能遇到的现实困境,比如校园欺凌、网络成瘾、早恋问题以及家庭功能失调等,并提供了相应的干预和支持策略。书中关于“同伴支持网络”的构建,以及如何利用积极的同伴关系来化解青少年负面情绪和行为,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此外,书中对青少年如何处理分手、失恋等情感创伤的分析,也为我提供了更具同理心的辅导思路。我看到了书中字里行间对青少年群体的深切关怀,以及作者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帮助更多青少年健康、快乐地成长,并最终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成年人的愿望。这本书无疑是我今后工作中一份非常宝贵的指导手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