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实践版)
:29.80元
售价:20.3元,便宜9.5元,折扣68
作者:东子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8076977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1. 好爸爸东子拥有较广知名度和专业背景:家教专家、作品累计畅销逾150万册。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杭州等多地应邀讲座;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湖南卫视、《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香港《大公报》争相报道。
2. 作者长期研究教育案例,有一线家教案例做支撑,内容直指教育核心,有观点,有智慧,有方法为家长答疑解惑,给孩子的未来提供无限正能量。
3.《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实践版)作者东子,不仅是一位“父亲教育”的热情倡导者,又是父教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多年来,他以父亲的特有视觉研究家庭教育,又用他的教育理念教育自己的女儿。当女儿的健康成长实证了他的教育理念的成功以后,又将其体验升华至理性,以同更多的家长共享。
爸爸是朋友、是玩伴、是师长,是孩子成长的力量,父亲教育的差异,深刻影响孩子的一生。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实践版)》是在本内容基础上的升华与深刻,主要着重讲述了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的转换。与其他家教图书对比,这本书有以下特点:,全方面列出家庭教育的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第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为家长们提供实用的工具书。第三,本书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无论是好爸爸,还是好妈妈都不是单一存在的角色,都应当在孩子的教育上管、教,奖、惩相结合。
前言:培养一个文明有规的好孩子
——关于家庭教育方法的调查报告
章 合理管教,平衡自由与管束
1.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2.传统教育不能弃
3.那些现代家庭对家规的误解
4.从小事中培养孩子“规矩”意识
5.不吼不叫是一种教育智慧
6.我的合理管教成就了女儿的
第二章 做事有条理,成长不烦恼
1.做事有条理的孩子易成才
2.孩子好好睡觉有窍门
3.要从小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4.看电视要有度
5.谁说谈“网”就色变
6.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
7.小游戏,大改变
8.多听听孩子的“故事”
第三章 良好的学习习惯,成就大未来
1.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2.写好字也是一种学习
3.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去做
4.孩子要承担必要的家务
5.为孩子补上劳动这一课
6.帮孩子树立一个目标
7.不要陪孩子写作业
第四章 挖掘潜能,做孩子的伯乐
1.让孩子在“玩”中学
2.发现孩子的性格优势
3.你的忽视,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4.唤醒孩子的创新力
5.用好奇心“钓”出孩子的求知欲望
6.培养爱好,贵在坚持
第五章 晓事明理,彰显人格魅力
1.与人分享才能更快乐
2.孩子的礼仪价值百万
3.晓事明理不能儿戏
4.孩子,你要懂得保护自己
5.做错事要勇于向孩子道歉
6.宽容的价值
7.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第六章 感恩教育,要从小做起
1.教育的根本从孝顺开始
2.感恩高于一切
3.物质再富有,也要让孩子知道节俭
4.孩子的零花钱不要乱给
5.多带孩子回乡下
6.把孩子送进好学校就可以了吗
第七章 家有家规,孩子更出色
1.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规
2.家规要对孩子奖惩分明
3.奖励与惩罚都要明确标准
4.孩子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5.做孩子执行家规的榜样
东子,本名范景宇,家教专家,首席父教专家,畅销书作家。“父亲教育”“快乐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中国“好爸爸家庭计划”形象代言人,“2013中国教育年度人物”候选人,中国套心理咨询手记丛书作者。
其从事心理咨询和教育研究20多年,已出版《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家教兵法》《做父亲的幸福》等著作30余部,被全国100余所中小学校聘为指导顾问。应邀为北京、广州、南京、西安等100多个城市作相关讲座1000多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湖南卫视、《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香港《大公报》等海内外800多家媒体报道过其教育理念和教子经验。
书评二: 市面上关于亲子关系的书汗牛充栋,但真正能让人读完后“醍醐灌顶”,并愿意立即付诸实践的,实在凤毛麟角。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实操性”。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总是停留在“爱与沟通”这种宏观层面,而是深入到那些令人头疼的细节里——比如,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哭大闹怎么办?作业拖拉、敷衍了事,家长该如何介入而不伤害亲子关系?作者在处理这些“高压时刻”时,给出的建议往往是出乎意料的,但当你仔细推敲后,又觉得无比精妙。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管住”孩子,而是如何与孩子“共处”,如何在维护规则的同时,保留住孩子的个性和自尊心。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设立界限”的章节,它阐述得非常清晰:界限不是用来限制自由,而是为了提供安全感。这种积极的重构视角,彻底改变了我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育心态。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度的自我反思,让我不得不去审视自己作为父母的那些固有偏见和习惯性反应。我发现,很多时候,问题出在大人身上,而不是孩子。
评分书评三: 坦率地说,在拿起这本书之前,我对“教育”这件事一直抱有一种敬畏甚至畏惧的心态,总觉得这是一个需要极高智商和完美情商才能胜任的“高难度挑战”。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近乎“去神秘化”的方式,解构了育儿的复杂性。它的文字极其平实、没有任何故作高深的辞藻堆砌,读起来轻松流畅,如同在聆听一位智者娓娓道来的人生经验。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父母成长”这一主题的关注。它巧妙地将父母本身的心态调整放在了教育策略之前。很多时候,我们忙着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却忘了自己首先需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本书提醒我,教育是一场持续性的自我修炼,孩子的表现往往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投射。通过阅读,我开始更关注自身的负面情绪管理,学会在孩子面前放下焦虑和急躁。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比任何技巧性的指导都要来得深刻和持久。它让我意识到,最好的教育,其实就是父母自身最好的状态。
评分书评四: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传统的“问题-解决”的线性模式,而是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家庭互动系统。我从中感受到的最大收获是“平衡的艺术”。教育中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在“爱”与“规矩”、“自由”与“约束”之间找到那个动态的平衡点。这本书没有提供一个固定的支点,而是教会我们如何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和具体情境,灵活调整我们的重心。它讨论的议题非常全面,从早期的依恋建立,到学龄期的规则培养,再到青春期的独立引导,都有深入的剖析,但所有的论述都紧紧围绕着“尊重个体差异”这一核心理念。每次读到一些关于如何鼓励孩子独立思考的段落,我都忍不住停下来,思考自己是不是在不经意间剥夺了孩子尝试和犯错的机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面镜子,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盲点和惯性思维,从而主动去调整航向,使亲子关系朝着更健康、更具生命力的方向发展。
评分书评一: 这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在育儿路上摸索的父母量身定做的“急救包”。它没有那些空泛的理论,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坐在你身边,掰开了揉碎了跟你聊家常。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阐述观点时,那种不卑不亢的语气,既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也没有盲目迎合家长的焦虑。它更多的是提供了一种“思路”,而不是生搬硬套的“标准答案”。比如,它在谈论如何处理孩子的不良习惯时,会先引导你去思考这个习惯背后的深层原因,而不是急于打压或惩罚。那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让人感觉非常舒服,也更容易被接受。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孩子的理解更深了一层,不再是单纯地用“好”或“坏”来简单粗暴地给孩子贴标签,而是开始尝试去看见那个更复杂的、有自己想法的小生命。这种视角上的转变,对我来说,比任何具体的技巧都来得珍贵。书中引用的那些生活化的案例,更是让我有种“原来我家也是这样”的共鸣,瞬间拉近了与作者的距离。可以说,它成功地将高深的教育理念,转化成了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智慧。
评分书评五: 作为一名时间非常紧张的职场父母,我最看重的书籍特点是“效率”和“有效性”。这本书在这两点上做得极其出色。它绝不是那种读完后让你感觉充满了热情但不知如何下手的“心灵鸡汤”。相反,它更像是一本高浓度的“工具书”,每一章、每一节似乎都凝聚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反思。它的论述逻辑清晰到令人赞叹,往往是先提出一个普遍存在的教育困境,然后迅速剖析其背后的心理学或发展学原理,最后落脚于一到两个可操作性极强的行动步骤。我特别喜欢它倡导的“积极倾听”的技巧,书中详细列举了在不同对话场景下,哪些话语是“堵塞”沟通,哪些是“开启”沟通的“钥匙”。实践这些小技巧后,我惊喜地发现,家庭氛围的紧张感明显下降了,孩子更愿意向我敞开心扉。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不贩卖焦虑,而是实实在在地赋予了父母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依然能感受到自己在教育事业上的掌控力和成就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