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让孩子慢慢成长,做他自己
1.哪有什么“全能*”
2.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3.告别简单粗暴的“家长制”
4.知识不是书本上才有
5.梦是前进的内在动力
第二章 上学不必太焦虑
1.提早上学要早做准备
2.做好心理准备,培养行为习惯
3.入学后的两次生病高峰
4.转学是新的开始
第三章 学会交往是件大事
1.同学关系处不好,老是受欺负
2.手机里的暧昧短信
3.爱告状,专挑别人的错
4.友情变化无常
第四章 会学习,才能爱学习
1.上学后好像变笨了
2.没完成作业的孩子
3.在家会≠在学校会
4.努力却得不到好成绩
5.该请家庭教师吗
第五章 辅导学习是家长的必修课
1.考前复习要有针对性
2.冷静对待孩子的试卷
3.写好作文,积累和技巧两手抓
4.光看书是写不好作文的
5.辅导作业有高招
第六章 四个好习惯保证学习效果
1.好习惯一:不马虎
2.好习惯二:会倾听
3.好习惯三:能质疑
4.好习惯四:做后查
第七章 家庭是教育的主战场
1.教育不能“抢修”
2.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3.要教,不要吓
4.不把别人家的孩子当标杆
5.培养自信心要做到10个字
6.单不单爱
7.惩戒是必要的,但不等于打骂
第八章 小毛病会导致大问题
1.拖拉:吃饭吃到凉,作业“磨洋工”
2.丢三落四:丢了笔,明天落了本
3.顶嘴:“你凭什么管我”
4.嫉妒:“看到他们得100分,我就生气”
5.撒谎:“没有作业”
6.情绪抵触:“你越这么说,我越那么做”
第九章 会“说”才会“教”
1.要经常和孩子谈话
2.唠叨的“独角戏”不管用
3.有效谈话的四个原则
4.用赏识代替命令
5.表扬也要讲究方法
第十章 家校合作,走稳求学步
1.当孩子挨批评时
2.该不该当班干部
3.为什么总是“我们老师说……”
4.不帮倒忙不添乱
后记 孩子也教会了老师很多
内容介绍
作者是一位家长,也是一位老师。她理解天下父母的拳拳之心,更懂得把孩子放到群体坐标系中考量的重要性——从横向比中看长短,从纵向比中求发展,才能收获更多的锻炼机会。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光靠精彩的理论是不够的,能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关键。孩子提早上学要做哪些准备、为什么努力却得不到好成绩、怎么辅导考前复习、做作业“磨洋工”治不治得好……针对这些令家长头疼的学习问题,作者总结十余年教学经验,对症下,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广大家长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辅导困境。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逻辑和条理的读者,这本书在结构上的编排让我感到非常舒服。它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像一条清晰的脉络,从入学前的心理建设,过渡到入学后的学习习惯养成,再到人际交往的进阶,每一步都衔接着下一步,逻辑性极强。特别是关于“作业管理”的那一章,它详细拆解了孩子在不同学习阶段可能出现的拖延、粗心等问题,并给出了非常具体的“三步走”解决方案,这种可执行性是我最看重的。我按照书中的建议调整了我们家的晚间学习流程,效果立竿见影,原本需要耗费两个小时的家庭作业时间,现在能高效地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内完成,而且孩子的抱怨声少了很多。这说明作者对小学阶段的教育生态有着非常深入的体察,写出来的东西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能真正在日常生活中落地生根的方法论。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很吸引人,那种色彩搭配和字体选择,一看就知道是为家长和孩子精心准备的。我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了解到这本书的,当时正好在为孩子的小学入学做准备,心里挺焦虑的。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里面的内容排版非常清晰,有很多图文并茂的案例分析,让人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特别是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应对挫折感的那几个章节,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书里提到的一些小技巧,比如“情绪小卡片”的运用,我回家后试了一下,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孩子明显感觉自己被理解了,沟通也顺畅多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耳边细心指导,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非常接地气、实用的操作指南。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强调基础能力培养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注。它让我明白,小学阶段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分数上的领先,更多的是内在品质的打磨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之前读过不少育儿书籍,但很多都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这本书却能深入到具体的场景和问题中去剖析。比如,关于如何处理孩子与同学间的初步矛盾,书里不仅提供了沟通的脚本,还分析了不同性格孩子在冲突中的潜在心理活动,这一点非常到位。我发现,很多我以为是“小问题”的行为,在书中都被提升到了“性格养成”的高度去解读,让我对孩子的观察视角一下子变得更全面了。而且,它对家长的自我成长也有很大的启发。它不只是教你怎么教育孩子,更是在引导我们如何调整自己的教育心态,如何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复杂的小学世界。读到一些关于“放下完美主义”的部分时,我真的深受触动,感觉肩膀上的一些重担一下子被卸下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动态的教育支持系统,让你感觉自己不是孤军奋战。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成熟且富有洞察力,它没有使用太多教育界的“黑话”或晦涩的理论,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亲切、如同与一位同路人交流的语气。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父母情绪管理”的讨论部分,这一点很多同类书籍都会一带而过,但这本书却深入地探讨了家长自身的焦虑是如何投射到孩子身上的。作者非常坦诚地分享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挣扎和突破,这种真诚让我一下子就拉近了与书本的距离。它不要求我们成为完美的父母,而是鼓励我们成为一个“正在学习”的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这种陪伴式的教育理念,对我这个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的家长来说,是莫大的鼓舞。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育指南,更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们与孩子之间最真实的关系,并指引我们如何去修剪和美化这段关系。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我有点担心这本书会过于强调“小学化”的知识储备,毕竟现在很多家长都比较焦虑“起跑线”的问题。但阅读下来,我发现恰恰相反,这本书非常强调“软技能”的培养,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它用很多生动的小故事来阐述“坚韧不拔”和“责任感”的重要性,这些品质才是决定孩子未来能走多远的基石。比如书中提到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孩子如何通过坚持完成一个看似无聊的手工项目,从而建立了对自己承诺的尊重,这个故事我打印出来贴在了书桌前,时不时地提醒自己和孩子。这本书的文笔是那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它不会让你焦虑,反而会给你一种“沉住气,慢慢来”的定力。它像一个指南针,帮助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找到教育孩子最核心的方向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