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分析与应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系列教材) 9787302311690

信号分析与应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系列教材) 978730231169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磊,王琳 著
图书标签:
  • 信号分析
  • 通信工程
  • 电子工程
  • 现代通信
  • 信号处理
  • 电磁场与电磁波
  • 高等教育
  • 教材
  • 通信技术
  • 数学工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11690
商品编码:2970479838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信号分析与应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系列教材)

定价: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刘磊,王琳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2-01

ISBN:97873023116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系列教材:*信号分析与应用》主要讨论*信号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全书共分6章,包括概率论基础,*信号的时、频域特性,*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和带通特性等,同时还介绍了*信号的仿真。
  《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系列教材:*信号分析与应用》强调对*信号基本概念的理解,并要求掌握系统的分析方法,注重理论基础,内容全面,叙述清楚,例题丰富,便于教学和自学。
  《现代电子通信技术系列教材:*信号分析与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通信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以供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工作人员参考。


目录

章 概率论基础
 1.1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1.1.1 样本空间 事件与概率
  1.1.2 条件事件和独立事件
 1.2 变量的基本性质
  1.2.1 一维变量的性质
  1.2.2 二维变量的性质
 1.3 变量的数字特征
  1.3.1 一维变量的数字特征
  1.3.2 二维变量的数字特征
  1.3.3 条件变量和条件数学期望
 1.4 特征函数
  1.4.1 一维特征函数
  1.4.2 二维特征函数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信号的时域特性
 2.1 信号的基本特征
  2.1.1 信号的概念和分类
  2.1.2 信号的分布与概率密度函数
  2.1.3 信号的数字特征
  2.1.4 高斯信号
 2.2 信号的平稳性
  2.2.1 信号平稳性的判断
  2.2.2 信号自相关函数的特性
  2.2.3 广义平稳信号的相关时间
 2.3 信号的各态历经性
  2.3.1 信号的均值各态历经性
  2.3.2 信号的相关各态历经性
  2.3.3 信号的广义各态历经性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信号的频域特性
 3.1 信号功率谱研究的意义
 3.2 信号功率谱的本质特征
  3.2.1 信号样本功率谱基本特性
  3.2.2 平稳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3.2.3 维纳-辛钦定理
  3.2.4 平稳信号的基本性质
 3.3 信号的互功率谱
  3.3.1 信号互功率谱的基本概念
  3.3.2 信号平均互功率谱的性质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特性
 4.1 线性时不变系统
 4.2 白噪声与色噪声
 4.3 信号与线性时不变系统
  4.3.1 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分析
  4.3.2 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的频域分析
 4.4 白噪声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分析
  4.4.1 白噪声的常见统计特性
  4.4.2 白噪声的功率特性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信号的相关实验与仿真
 5.1 微弱信号的检测提取
  5.1.1 检测与提取的基本理论
  5.1.2 微弱信号的检测及提取方法
  5.1.3 微弱信号检测及提取的实现
 5.2 利用MATLAB实现对信号谱的仿真
第6章 带通信号
 6.1 希尔伯特变换与解析信号
  6.1.1 希尔伯特变换
  6.1.2 解析信号
 6.2 复值信号
  6.2.1 复信号及其基本矩函数
  6.2.2 平稳性与功率谱
 6.3 带通信号
  6.3.1 带通信号的表达式及特性
  6.3.2 带通信号的复数表示
  本章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精通无线世界的基石:深入探索通信信号的奥秘 在这日新月异的数字时代,信息如同空气般无处不在,而支撑这一切的正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信号”。从手机通话的瞬息万达,到 Wi-Fi 的稳定连接,再到广播电视的悠扬乐章,无一不依赖于对信号的精确分析与巧妙应用。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深入探索通信信号世界的旅程,揭示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原理和广泛应用,为您构建起坚实的无线通信理论基础,助您成为未来数字浪潮中的弄潮儿。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操作手册,而是旨在为您提供一套系统而全面的信号分析理论框架。我们将从最基础的信号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信号的数学表示、特性描述以及处理方法。您将理解信号是如何被产生、传输、接收和解读的,以及在这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应对之道。 第一篇:信号的语言——理解信号的本质 在本篇中,我们将一起学习信号这门独特的“语言”。 信号的定义与分类: 首先,我们将明确信号的数学定义,并根据其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例如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确定信号与随机信号等。这将帮助我们建立对信号的初步认知,并理解不同类型的信号在实际中扮演的角色。 信号的基本数学表示: 深入探讨信号的数学模型,学习如何用函数、序列等形式来精确描述一个信号。我们将介绍常用的信号函数,如单位冲激函数、单位阶跃函数,以及如何通过它们的组合来表示更复杂的信号。 信号的重要特性分析: 理解信号的幅度、频率、相位、带宽等关键特性,它们直接决定了信号所携带的信息量和传输的难易程度。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和分析这些特性,并了解它们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傅里叶变换的魔力: 傅里叶变换无疑是信号分析中最强大的工具之一。我们将详细阐述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的原理,理解它们如何将时域中的信号分解为不同频率分量的叠加。通过傅里叶变换,我们可以轻松地从频域的角度来分析信号的频谱特性,识别信号的组成成分,并为后续的滤波和调制奠定基础。 卷积的奥秘: 卷积是描述线性时不变系统(LTI系统)对信号响应的核心运算。我们将深入理解卷积的数学定义和物理意义,掌握如何计算卷积,并认识到它在系统分析、滤波器设计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采样定理与数字信号: 随着数字通信的兴起,信号的离散化变得尤为重要。我们将详细介绍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理解为何需要以高于信号最高频率两倍的速率进行采样才能无失真地恢复原始信号。同时,我们将探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它们是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的核心算法。 第二篇:信号的处理之道——驾驭信号的变换 掌握了信号的基本原理后,本篇将聚焦于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变换信号,以满足通信系统的需求。 滤波器的设计与应用: 滤波器是信号处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用于滤除噪声、提取特定频率成分。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的滤波器,如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以及它们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特性。您将学习如何根据具体需求设计合适的滤波器,并理解它们在信号去噪、信道均衡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相关与卷积: 探讨相关运算与卷积运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理解相关在信号检测、模式识别、同步等方面的应用,例如匹配滤波器就是基于相关原理设计的。 随机信号的分析: 现实世界中的许多信号并非完全可预测,而是带有随机性。我们将介绍随机变量和随机过程的概念,以及如何描述随机信号的统计特性,如均值、方差、功率谱密度等。这将帮助我们理解通信系统中噪声的影响,以及如何设计鲁棒的通信系统来对抗噪声干扰。 希尔伯特变换与解析信号: 希尔伯特变换及其衍生的解析信号在单边带调制、复基带信号表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我们将揭示它们的数学本质,并理解它们如何简化某些信号处理的过程。 第三篇:信号的应用之光——连接世界的桥梁 在本篇中,我们将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探讨信号分析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广泛应用。 调制与解调技术: 调制是将信息加载到载波信号上的过程,而解调则是恢复原始信息的过程。我们将深入分析各种经典的调制技术,如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以及更先进的数字调制技术,如PSK、QAM等。理解不同调制方式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在不同通信场景下的适用性。 通信系统的模型与性能分析: 构建通用的通信系统模型,从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信道传输到解调、信源解码等各个环节进行剖析。我们将学习如何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信噪比(SNR)、误码率(BER),并理解影响这些指标的关键因素。 数字信号处理在通信中的实践: 深入探讨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包括采样、量化、编码、滤波、FFT、自适应信号处理等。您将了解DSP如何实现高效的信息传输和处理。 现代通信技术的展望: 结合信号分析的知识,我们将展望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例如5G、6G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大规模MIMO、波束赋形、新型调制解调技术等,以及它们对信号分析提出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不仅深入讲解理论知识,更注重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通信场景,帮助读者建立起对信号分析的直观理解。 循序渐进的讲解: 内容由浅入深,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确保不同基础的读者都能逐步掌握。 清晰的逻辑结构: 全书按照信号的产生、处理、应用进行系统性阐述,脉络清晰,易于学习。 丰富的实例支撑: 通过具体的通信系统实例,生动地展示信号分析在现实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通信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在通信、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工作的工程师、研究人员。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希望深化对信号分析理解的专业人士,本书都将是您宝贵的参考资料。 掌握信号分析与应用,就是掌握了现代信息社会的语言和规则。本书将为您打开通往精彩纷呈的无线世界的大门,点亮您在通信技术道路上的前行之路。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段精彩的学习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封面的色彩搭配和字体选择都透露着一种严谨而又不失现代感的专业气息。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即便是长期翻阅,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让人觉得内容一定非常扎实。我特别喜欢它在章节划分上的逻辑性,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复杂的应用场景,过渡自然流畅,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一份福音。相比于我之前看过的几本同类教材,这本书在理论推导的部分显得更为详尽和清晰,很多抽象的数学公式都配上了直观的图示来辅助理解,这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特别是关于傅里叶变换和Z变换的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让我对这些核心概念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认识。我花了点时间对比了一下目录结构,感觉作者在内容的取舍上把握得非常好,既保证了理论的广度,又在关键的应用点上做了深度的挖掘,没有陷入纯粹的数学公式堆砌,而是时刻关注着“应用”这一核心目标,这一点非常难得。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极其老练和沉稳,读起来有一种被经验丰富的老师引领的感觉。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注重逻辑的连贯性,每一个新的知识点引入,都能清晰地追溯到前文的基础之上,仿佛在编织一张严密的知识网络。我个人对其中关于随机信号处理的那一章节印象最为深刻。它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滤波器和估计方法,而是先花了大量的篇幅讲解了随机过程的基本特性,为后续的维纳滤波、卡尔曼滤波等高阶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先扎根,后开花”的教学思路,使得我在学习那些看似深奥的算法时,心里反而非常踏实,因为我清楚地知道每一步推导背后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历史背景介绍和小典故,让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术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让人在掌握硬核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门学科的发展脉络和人文色彩。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遣词造句精确到位,没有一丝含糊不清的地方,这对于技术类书籍来说至关重要。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尤其是关于系统辨识和现代通信中的信号处理环节。读完前几章后,我发现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覆盖面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讲解了传统的经典方法,还引入了一些近年来在工业界开始广泛应用的新兴技术,这对于我这样需要紧跟技术前沿的工程师来说,价值巨大。书中提供的那些仿真案例和实验指导,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们不是那种孤立的、脱离实际的玩具式例子,而是紧密结合了实际的噪声环境和系统特性。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步骤,在MATLAB环境中复现了几个关键的实验,结果非常令人满意,代码清晰易懂,参数设置也有据可依。特别是关于频谱分析的那一节,它清晰地阐述了DFT与FFT的区别、各自的应用场合以及栅栏效应的避免方法,这些都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面对的难题。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而不是纸上谈兵。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为自学者量身定制的典范。清晰的标题层级、合理的图表间距,以及关键术语的加粗或斜体处理,都极大地提升了阅读效率。我最欣赏的一点是,作者在每节的末尾都设置了“思考题与习题”,这些习题的难度梯度设置得非常科学。初级的题目用来检验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中级的题目开始要求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而最后的几道综合题,则需要读者融会贯通前面几节的知识才能解答。这种渐进式的练习机制,迫使我不能仅仅停留在“看懂了”的阶段,而是要动手去“做出来”。我发现,很多我原本以为理解透彻的概念,在尝试解答习题时才暴露出了理解上的薄弱点,从而能够及时回头巩固。这种主动学习的模式,比单纯被动地接收信息要有效得多。对于那些想要通过自学打下坚实基础的人来说,这本书的习题部分本身就是一本极佳的辅助教材。

评分

从整体上看,这本书体现了极高的学术水准和工程视野的完美结合。它似乎并非一蹴而就的产物,而是经过了多年教学实践和行业经验的沉淀。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对“系统稳定性”和“可实现性”的讨论,很多教材会简单带过,但这本书却深入分析了在非理想硬件条件下,理论模型如何转化为实际可运行的算法,并指出了其中的陷阱和优化方向。这种对“落地性”的关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工程背景。此外,书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和前沿研究方向的提及,也为有志于进一步深造或进行研发工作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它既是一本优秀的入门和进阶教材,同时也是一本值得在工作台上常备的参考手册。在我看来,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纯粹的数学世界与我们日常接触的电子通信工程实践,填补了我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空白,实在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