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现代通信系统实训教程(通信工程专业基本理论与工程实践系列丛书)
定价:38.00元
售价:25.8元,便宜12.2元,折扣67
作者:伊学君 等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30234132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通信工程专业基本理论与工程实践系列丛书:现代通信系统实训教程》是为适应高等院校通信专业课程教学和改革的需要而编写。
《通信工程专业基本理论与工程实践系列丛书:现代通信系统实训教程》以现代交换原理和光纤通信技术为理论指导,以工程实践为主线。内容安排如下:部分理论基础,简单介绍实践过程中与通信有关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仪器设备,描述华为程控交换设备和光传输设备硬件结构及功能等;第三部分软件使用,介绍实训过程中涉及的软件及其功能特点和基本使用方法;第四部分应用与实践,选取典型的12个实训单元深入详细地描述交换设备及传输设备的配置方式。
《通信工程专业基本理论与工程实践系列丛书:现代通信系统实训教程》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和信息类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供从事通信工程方面的技术人员参考。
部分 理论基础
章 交换技术
1.1 交换的引入
1.2 各种交换方式
1.2.1 电路交换
1.2.2 多速率电路交换
1.2.3 快速电路交换
1.2.4 分组交换
1.2.5 帧交换
1.2.6 帧中继
1.2.7 ATM交换
1.2.8 IP交换
1.2.9 光交换
1.2.10 软交换
1.3 通信网的组成
1.3.1 星形网
1.3.2 环形网
1.3.3 网状网
1.3.4 树状网
1.3.5 总线型网
1.3.6 复合型网
1.3.7 通信网的分类
1.4 电话网的基本结构
1.5 交换系统的基本结构
1.5.1 控制子系统
1.5.2 话路子系统
1.5.3 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
1.6 PCM 基本原理
1.6.1 数字传输系统模型
1.6.2 脉冲编码调制
1.7 电话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
1.7.1 呼叫接续的处理过程
1.7.2 状态转移图
1.8 信令系统
1.8.1 信令的基本概念
1.8.2 信令的分类
1.8.3 信令系统
1.8.4 NO.7 信令系统
1.8.5 信令网
1.9 软交换与下一代网络
1.9.1 软交换产生的背景
1.9.2 什么是软交换
1.9.3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
1.9.4 软交换的主要功能
1.9.5 软交换的业务
1.9.6 软交换的相关构件
1.9.7 软交换的优点
1.9.8 性能及可靠性指标
1.9.9 软交换的相关协议
第2章 光纤通信技术
2.1 光导纤维
2.1.1 引言
2.1.2 光纤的结构和分类
2.2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
2.3 衰减和色散对中继距离的影响
2.4 SDH
2.4.1 光同步数字传输网
2.4.2 复用、映射、结构
2.4.3 SDH网元
2.4.4 SDH光传输系统
2.4.5 SDH的网同步
2.4.6 SDH的网络保护
第二部 分仪器设备
第3章 程控交换机
3.1 C&C08;交换系统
3.1.1 C&C08;系统概述
3.1.2 C&C08;系统特点
3.2 C&C08;的基本硬件结构
3.3 各模块结构组成及功能
3.3.1 中心模块
3.3.2 交换模块
3.3.3 通信控制单元
3.3.4 模块交换网络
3.3.5 接口单元
3.3.6 通信方式
3.4 程控交换实训平台
3.4.1 实训平台硬件配置
3.4.2 各框单板功能简介
3.5 C&C08;的软件结构
3.5.1 主机软件
3.5.2 终端OAM软件
第4章 光传输设备
4.1 OSN2000产品功能
4.2 组网能力
4.3 业务接口
4.4 机柜
4.4.1 子架结构
4.4.2 槽位分布
4.5 单板
4.5.1 单板类型
4.5.2 实训中心传输设备
4.5.3 SDH单板
4.5.4 PDH单板
4.5.5 以太网单板
4.5.6 其他功能单板
第三部分 软件应用
第5章 Ebridge平台
5.1 Ebridge平台简介
5.2 Ebridge的基本操作
5.2.1 程控实训中Ebridge的使用
5.2.2 传输实训中Ebridge的使用
第6章 C&C08;操作维护终端
6.1 终端系统简述
6.2 人机操作环境
6.3 各子系统
6.4 MML命令行简介
6.4.1 MML的特点
6.4.2 MML命令格式
6.4.3 MML命令的命名规则
6.4.4 常用命令动作统计
第7章 T2000网管软件
7.1 T2000网管软件简介
7.1.1 概述
7.1.2 T2000网管的特点
7.1.3 T2000网管的缺点和不足
7.2 登录T2000网管服务器
第8章 Navigator软件
8.1 概述
8.2 命令行软件的优势
8.3 软件操作界面
8.4 命令的格式
8.4.1 格式
8.4.2 分隔符说明
8.4.3 数组的重复输入
8.4.4 命令名字
8.4.5 查询各个命令的使用
8.5 命令行书写规范
第四部分 应用与实践
第9章 程控交换机配置实训
实训单元1 交换机硬件配置实训
一、 实训目的
二、 实训器材
三、 实训内容说明
四、 知识要点
五、 数据准备
六、 实训步骤
七、 实训验证
八、 课后问答
实训单元2 本局业务配置实训
一、 实训目的
二、 实训器材
三、 实训内容说明
四、 知识要点
五、 数据准备
六、 实训步骤
七、 实训验证
八、 课后问答
实训单元3 新业务实训配置实训
一、 实训目的
二、 实训器材
三、 实训内容说明
四、 知识要点
五、 数据准备
六、 实训步骤
七、 实训验证
八、 课后问答
实训单元4 中继业务配置实训
一、 实训目的
二、 实训器材
三、 实训内容说明
四、 知识要点
五、 数据准备
六、 实训步骤
七、 实训验证
八、 课后问答
实训单元5 NO.7 ISUP中继业务配置实训
一、 实训目的
二、 实训器材
三、 实训内容说明
四、 知识要点
五、 数据准备
六、 实训步骤
七、 实训验证
八、 课后问答
实训单元6 NO.7 TUP中继业务配置实训
一、 实训目的
二、 实训器材
三、 实训内容说明
四、 知识要点
五、 数据准备
六、 实训步骤
七、 实训验证
八、 课后问答
0章 光传输设备配置实训
实训单元7 SDH设备硬件配置实训
一、 实训目的
二、 实训器材
三、 实训内容说明
四、 知识要点
五、 数据准备
六、 实训步骤
七、 实训数据
实训单元8 点对点2M业务配置实训
一、 实训目的
二、 实训器材
三、 实训内容说明
四、 知识要点
五、 数据准备
六、 实训步骤
七、 实训数据
八、 实训验证
实训单元9 链型2M业务配置实训
一、 实训目的
二、 实训器材
三、 实训内容说明
四、 知识要点
五、 数据准备
六、 实训步骤
七、 实训数据
八、 实训验证
实训单元10 环形2M业务配置实训
一、 实训目的
二、 实训器材
三、 实训内容说明
四、 知识要点
五、 数据准备
六、 实训步骤
七、 实训数据
八、 实训验证
实训单元11 网络维护配置实训
一、 实训目的
二、 实训器材
三、 实训内容说明
四、 实训步骤
1章 综合 通信组网实训
实训单元12 程控传输组网实训
一、 实训目的
二、 实训器材
三、 实训内容说明
四、 实训步骤
五、 实训数据
六、 实训验证
参考文献
从一个资深“试错者”的角度来看,我最看重的是作者在内容编写中体现出的那种“过来人”的经验沉淀。那些晦涩难懂的概念,往往是因为缺乏一个恰当的比喻或者一个直观的工程实例来锚定。我希望这本书在解释复杂概念时,能够大量采用类比和图形化的方式,让抽象的数学模型与具体的物理现象建立起坚实的联系。特别是涉及到信道编码和多址接入技术时,单纯的代数表示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如果作者能够结合实际的产品案例或者行业标准(如3GPP的某些特性)来阐述其设计哲学,那么这本书的学习体验将会提升一个档次。我希望它能够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计算”某个参数,更是“为什么”通信系统设计者会选择这个参数,背后的工程权衡是什么。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这本书就不仅仅是“教材”了,更像是一份来自资深工程师的“行业心法”。
评分翻阅这本书的目录时,我一直在寻找其在项目化教学方面的设计思路。一个成功的实训教程,不应该是一系列零散知识点的集合,而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项目驱动过程。我期望它能引导我们从最基础的模块开始,逐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具备一定复杂度的通信原型系统。例如,是否能设计一个贯穿全书的主题项目,比如搭建一个简化的私有蜂窝网络或一个低功耗物联网数据传输系统。这样不仅能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和趣味性,还能让我们在实践中理解不同技术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和接口规范。更重要的是,书中对“调试”和“故障排除”的论述是否足够深入。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可能花费80%的时间在解决“为什么不工作”的问题上,而不是“如何让它工作”。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调试方法论和常见错误的排查手册,那它就超越了一般的教学工具,成为了一个实用的工程助手。
评分老实说,我对这类“教程”性质的书籍通常持谨慎态度,因为很多时候它们只是把标准实验指导书的内容稍作修饰就拿出来销售了。我的主要考量点在于其内容的先进性和广度。在当前的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尤其是在5G乃至未来6G的背景下,如果这本书的内容还停留在传统或过时的技术范畴,那它的参考价值会大打折扣。我特别关注它对软件定义无线电(SDR)平台的利用程度。如果书中能结合现代的FPGA或高性能处理器进行算法加速和实时验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MATLAB或Python的理论模拟阶段,那就太棒了。实时性、功耗和系统资源的约束,是理论模型中经常被忽略但实践中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我希望看到的是如何用现代工具链去构建一个功能完整的通信链路,并能对其中的性能瓶颈进行有效的分析和优化。一个真正优秀的实训教程,应该能培养读者对“效率”和“可行性”的敏锐直觉。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都清楚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之间的那道鸿沟有多大。市面上很多教材,理论部分讲得头头是道,公式推导清晰明了,但一旦涉及到实际的电路搭建、软件仿真或者系统调试,内容就变得空泛起来,仿佛只停留在纸面上。这本书的厚度和排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相当扎实的,特别是封面设计和系列丛书的定位,让我觉得它可能更偏向于工程实践的落地。我特别关注了它在信号处理和调制解调部分是如何处理实际噪声和失真问题的,毕竟在实验室里,理想的信道条件是极少出现的。如果它能提供一些贴近实际工程中常见的干扰源和相应的处理策略,那对我们后续进入行业会有极大的帮助。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重复教科书上的标准流程,而是能深入到那些“没人告诉你但实际工作中必须面对”的细节里去,比如特定通信协议的底层实现逻辑,或者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如何优化性能的取舍之道。一个好的实训教程,应该能让人在合上书本时,脑海中已经构建起一个完整、可操作的工程思维框架,而不是留下更多的疑问和“怎么做”的迷茫。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质给我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这至少说明编者在内容组织上是下了大功夫的。我最看重的是它在系统集成方面的讲解深度。现代通信系统的复杂性在于,它不再是单一的调制解调模块的堆砌,而是包含了资源调度、网络管理、安全加密等多个层次的相互协作。我非常希望看到它如何引导读者去理解这些模块是如何在真实的物理层和链路层协议下进行高效协同的。例如,在介绍OFDM技术时,是否会涉及实际系统中如何处理载波间的干扰(ICI)和频率偏移(FO),以及这些处理是如何通过硬件或软件接口实现的。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踏入职场的学生来说,能够熟练地从概念过渡到功能实现的完整链条,是至关重要的能力。如果这本书能清晰地展示出“为什么”要采用某种设计,以及“如何”将这种设计固化为可运行的方案,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步骤,那么它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我期待它能提供更贴近工业界标准的实践案例,而非仅仅是学术界验证过的玩具式实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