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儿童校外科学教育研究
定价:35.00元
作者:中国儿童中心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0101107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儿童校外科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中亟待加强的一个领域,它不仅关系儿童科学素养的提高,更关系国家和民族的科学发展。《儿童校外科学教育研究》以儿童校外科学教育为主题,结合国外经验和现状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目录
章 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理论发展与价值取向
一、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一)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与科学教育思想的演化
(二)国际科学教育发展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
二、国际科学教育理论的新进展
(一)建构主义与儿童科学学习
(二)概念转变理论与儿童科学概念转变
(三)科学的本质是什么:来自科学哲学的启示
第二章 当前国际校外科学教育的实践发展与趋势
一、国际校外科学教育实践发展的基本概况
(一)各国高度重视校外科学教育发展
(二)校外科学教育机构众多,分布范围广
(三)校外科学教育机构和活动彰显特色
(四)科学教育活动更注重实践性、互动性、体验性
(五)注意科学教育内容更新,保持校外科学教育的吸引力
(六)校外科学教育机构人员科学素养较高,机构具有培训功能
(七)场馆学习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二、国际校外科学教育的活动类型及其基本特点
(一)校外科学教育的活动类型
(二)国际校外科学教育活动的突出特点
第三章 我国校外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框架体系
一、校外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及对青少年的价值
二、对我国校外科学教育传统和当前校外科学教育现状的反思
(一)从我国科学教育的历史发展看校外科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二)校外科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三)从校外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现状看校外科学教育的问题
三、校外科学教育实践的理论框架分析
(一)校外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校外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校外科学教育机构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第四章 我国儿童校外科学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校外科学教育的研究现状
(一)校外科学教育的定义及发展特点
(二)校外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三)外校外科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二、调查目的及方法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
三、中国九城市校外科学教育现状
……
第五章 我国儿童校外科学教育现状的访谈报告
第六章 我国儿童校外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展望
附录 美国芝加哥植物园的科学教育实践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展现出了极强的逻辑性和层次感,这绝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编排。它并没有将科学知识简单地堆砌在一起,而是像搭积木一样,层层递进。初级的概念作为地基,稳稳地支撑着更深层次的理论框架。我注意到,作者在引入任何新概念之前,都会先回顾前一个章节已经建立的基础,这种“温故而知新”的结构安排,极大地降低了知识断裂的可能性。比如说,当他开始介绍电磁感应时,他并没有直接跳入公式,而是先用了一个关于磁铁和导线的简单演示,这让人感觉知识的增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可预测的过程。这种精心的结构设计,对于那些学习能力稍弱或者容易分心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提供了一种清晰的“地图”,让读者知道自己现在处于哪个阶段,下一步将要去往何处,从而避免了迷失在庞大的科学信息海洋中的焦虑感。这种严谨的学术思维与灵活的教学设计完美结合,实在难得。
评分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非常注重“实践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远超出了我预期的科普读物范畴。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书中穿插了许多小小的“家庭小实验”建议,这些实验所需的材料都非常常见,比如小苏打、醋、橡皮筋,这表明作者深知,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深层次地,它引导我们去质疑现有的“常识”。在讨论某些历史上的科学发现时,作者会特意指出那些曾经被认为是真理,但后来被推翻的理论,并分析了推翻它们的原因。这种对“科学的局限性”的坦诚展示,是非常宝贵的教育。它教会读者,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不断自我修正、追求更完美解释的动态过程。这种培养“怀疑精神”和“实证精神”的视角,比单纯记忆知识点重要一万倍,这才是真正面向未来的教育。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色彩搭配得非常活泼,那种明快的黄色和清新的绿色交织在一起,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是一个非常注重“第一印象”的人,尤其是对于这种面向青少年的读物,色彩和视觉上的吸引力是至关重要的。拿到手里,能感觉到纸张的质感很不错,厚实又不失韧性,这让我想起小时候那些承载着无数好奇心的科普小册子,翻阅起来非常舒服,不会有廉价感。内容排版上,字体选择也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大小适中,段落间距合理,即使是需要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太容易疲劳。尤其值得称赞的是那些插图,画风非常现代,线条流畅,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们不是简单地装饰,而是精准地辅助理解了文字中的概念。比如,讲解某个物理现象时,配图立刻就能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这种用心程度,真的不是一般出版物能比拟的。我甚至花了不少时间去欣赏那些细节,比如某些小小的图例符号,都设计得非常巧妙。整体来看,从触感到视觉,这本书在“阅读体验”这个维度上,无疑是做到了顶尖水准。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精心准备的阅读“礼盒”,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打开探索里面的宝藏。
评分读完前几章,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叙事功底实在高超,完全没有那种学术著作常见的枯燥和说教腔调。他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原本可能让人望而却步的复杂概念,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他对“提问”的设置和引导,不是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先抛出一个生活中的小困惑,比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或者“我们身体里的小细胞是如何分工合作的?”。这种由疑问驱动的探索过程,极大地激发了我的求知欲。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充满了幽默感,时不时冒出几句让人会心一笑的比喻,这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保持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不像我以前读过的某些科普书,读着读着就感觉像在啃一本厚厚的字典。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吸收了大量知识,等你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已经完成了对一个新领域的初步认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才是真正能点燃孩子对科学热情的方法,真正的高手过招,从来都是四两拨千斤。
评分从一个家长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教育价值”和“亲子互动潜力”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平衡点。我发现,我不需要具备深厚的科学背景,也能和孩子一起愉快地探讨书中的内容。很多章节的讨论点,都能自然而然地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比如为什么家里的灯泡会发热,或者花园里的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这些讨论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探索。书里提供的许多思考题,非常开放,没有标准答案,这迫使我和孩子必须一起查阅资料、共同分析,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而进行一场“友好的辩论”。这种共同成长的体验,远比我直接告诉他答案来得更有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本供孩子独自阅读的书籍,更像是为家庭创造了一个高质量的、充满好奇心的学习共同体,让科学的魅力渗透到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