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会养生才会长寿
定价:29.00元
作者:张清华,连汝安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2-01
ISBN:978750872511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中国保健专家委员会推荐张清华院长编著的健康养生系列丛书,是各界朋友心理健康快乐的**选择。
内容提要
不可否认,中老年人存在弱点,有的劣势,这主要源于身体的衰老和头脑的僵化。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应该进行合理的养生保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树立积极向上的老年观,潇洒欢乐地颐养天年。
目录
章 百岁老人的养生祕诀
1.百岁老人陈立夫的养生之道
2.百岁老人张学良的养生之道
3.百岁老人马寅初的养生之道
4.百岁老人汪德耀的养生之道
5.百岁老人邵裘氏的养生之道
6.百岁老人袁晓园的养生之道
7.百岁老人王家发的养生之道
8.百岁老人赵凤秀的养生之道
9.百岁老人冉大姑的养生之道
10.百岁老人董学美的养生之道
11.百岁老人陈椿的养生之道
12.百岁老人耿宗氏的养生之道
13.百岁老人胡家芝的养生之道
14.百岁老人陈春清的养生之道
15.百岁老人姜萧氏的养生之道
16.百岁老人唐韵超的养生之道
17.百岁老人嵇如江的养生之道
18.百岁老人邓望的养生之道
19.百岁老人孙炳英的养生之道
20.百岁老人喻育之的养生之道
21.百岁老人李诚玉的养生之道
22.百岁老人郭盖氏的养生之道
23.百岁老人冯三女的养生之道
24.百岁“双胞胎”的养生之道
25.百岁老人端瑞芳的养生之道
26.百岁老人顾正兰的养生之道
27.百岁老人陈敬的养生之道
28.百岁老人刘雨成的养生之道
29.百岁老人吕坤伢的养生之道
30.百岁老人李淑英的养生之道
31.百岁老人唐逢玉的养生之道
32.百岁老人萧劳的养生之道
33.百岁老人赵荣珍的养生之道
34.百岁老人周作贵的养生之道
35.百岁老人张任天的养生之道
36.百岁老人苏局仙的养生之道
37.百岁老人张建蓝的养生之道
38.百岁老人吴若安的养生之道
39.百岁老人罗有明的养生之道
40.百岁老人吕紫剑的养生之道
41.百岁老人黄风芝的养生之道
42.百岁老人林桃的养生之道
43.百岁老人张威廉的养生之道
……
第二章 90-99岁老人的养生秘诀
第三章 当代名人养生秘诀
第四章 古代名人养生秘诀
第五章 外国名人养生秘诀
作者介绍
张清华,现为中央办公厅警卫局解放军305医院院长,全军老年病中心主任,养生保健专家,博士生导师。 张院长长期从事心血管病,老年病,抗衰老方面的研究。曾先后发表论文近百篇,主编和参与编写过50余部著作,获全军科技进步奖30余项。总参谋部中青年专家,享受
文摘
序言
我最近阅读了一本关于旅行文学的选集,里面收录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作家的游记散文。这些文章风格迥异,但都共同捕捉了旅行中的独特体验和深刻感悟。有作家在异国他乡迷失方向时的慌乱与新奇,有作家在荒野深处独自跋涉时的壮阔与孤独,也有作家在喧嚣城市中观察众生百态时的敏锐与洞察。我尤其被其中一篇描写在古老市集淘宝的文字所吸引,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市集的热闹景象,摊贩们的叫卖声,各种奇特的商品,以及在琳琅满目中淘到一件心爱之物的喜悦。另一篇关于徒步穿越山脉的文章,则用极具画面感的笔触,展现了山峦的巍峨,云雾的变幻,以及作者在征服山峰后的渺小与敬畏。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旅行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移动,更是一种心灵的涤荡和视野的拓展。每一位作者都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记录下了他们与世界对话的痕迹,这些文字也仿佛邀请我去踏上同样的旅程,去感受那些未知的风景和未知的自己。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在路上”的意义,以及旅行带给我们的精神滋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人,采用了一种柔和的淡绿色调,搭配着祥云和草本植物的图案,给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命力的感觉。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凭这封面,就足以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好奇。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如何平衡身心健康,寻求一种更长久、更有质量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这本书的书名《会养生才会长寿》直接点出了核心主题,非常直白,也让人印象深刻。它不像一些养生书籍那样讲究玄虚的理论,而是更侧重于“会”字,强调的是一种实践性和操作性,这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包含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建议。我猜测书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关于饮食、运动、睡眠、情绪调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且会以一种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期待的是,它能否提供一些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人群的个性化养生建议,或者是一些简单易学的日常养生小技巧。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外在呈现和书名都给我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索其中蕴藏的健康智慧。
评分我手边有一本描绘古代城市风貌的画册,里面收录了许多清朝时期的老照片和精美的手绘图。这些图像以一种极为详尽的方式,展现了当时的街景、建筑、服饰以及人们的生活细节。当我翻阅这些图片时,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了那个时代的繁华与古朴。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市集,商贩们叫卖着各色商品,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我看到了庄严肃穆的宫殿和寺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我看到了士大夫们的雅集,文人墨客挥毫泼墨,谈笑风生;也看到了寻常百姓的劳作,他们辛勤耕耘,用汗水浇灌着生活。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真实性和细节性,它不像一些文学作品那样进行二次创作,而是力求还原历史的原貌。通过这些图像,我不仅增长了对古代建筑和服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我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气息和精神风貌。这本画册就像一本无声的历史书,它用视觉的方式,将遥远的过去拉近到眼前,让我对历史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最近在读一本关于现代艺术史的普及读物,它的特点在于用一种非常轻松幽默的语言,讲解了一些相对晦涩难懂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读者穿越了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一系列重要的艺术运动。他并没有堆砌复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有趣的轶事,将艺术家的创作背景、作品的特点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解释得一清二楚。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艺术家个人经历的描写,比如梵高与高更的纠葛,毕加索的创作激情,以及波洛克泼洒颜料的疯狂。这些细节让艺术家们变得更加鲜活,也让我看到了他们作品背后的人性和挣扎。这本书让我明白,艺术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源于生活,反映着时代精神。它鼓励我去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去感受艺术家们的情感表达,而不是简单地评判其“好坏”。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能更深入地去体会其中的内涵和价值,也更有勇气去走进美术馆,去与那些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艺术作品进行对话。
评分我最近偶然间在书店看到一本关于生活哲学的书,虽然名字听起来有些哲学深邃,但翻开几页后,我发现它探讨的其实是如何在琐碎的生活中找到意义和乐趣。作者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的叙事方式,分享了他在旅行、阅读、与人交往中的点滴感悟。书中的一些章节,比如关于“慢生活”的思考,关于“如何与孤独相处”,以及“在平凡中发现诗意”的论述,都让我深有共鸣。他并没有直接给出“应该怎么做”的答案,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洞察,引导读者去思考自己的生活状态。我尤其欣赏作者的语言风格,不华丽,却充满力量,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又带着一股坚韧的乐观。他谈论挫折和失落时,没有抱怨,而是从中提炼出成长的养分。他描绘人际关系时,不歌颂轰轰烈烈,而是强调细水长流的温暖。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和一位智者在静静地聊天,他分享的不是枯燥的道理,而是生活本身的智慧。虽然这本书的风格和我的常读类型略有不同,但我认为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能够帮助我们在迷茫和困顿中找到方向,并且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美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