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父母育儿经 : 好教养,好人缘儿 董知书

日本父母育儿经 : 好教养,好人缘儿 董知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知书 著
图书标签:
  • 育儿
  • 亲子关系
  • 家庭教育
  • 日本育儿
  • 教养
  • 儿童心理学
  • 人际交往
  • 董知书
  • 好人缘
  • 早期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读者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807699545
商品编码:2968907544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日本父母育儿经 : 好教养,好人缘儿

定价:32.00元

作者:董知书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80769954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在生人面前不说话,

内容提要


本书是男孩、女孩合篇。日本父母教育男孩、女孩的方式有所不同,又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坚信“好教养,好人缘儿”,所以十分重视孩子的礼仪教育。
此书主要从“举止修养”“团结合作”“良好习惯”“自强自立”“吃苦耐劳”“综合素养”等方面来概括日本育儿经的精髓。书中收集了大量可资中国父母借鉴的日本家庭教育案例,介绍了日本先进的家庭教育思想和*成效的育儿办法,并且针对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目录


女 孩 篇
章 举止修养――培养温柔礼貌的小淑女

开设礼仪课,打造女孩/002
好举止>好成绩 /004
日本女孩使用女性用语/006
给世界一个大大的微笑/009
礼貌待客也是一门学问/011
让女孩说得少,听得多/013
日本的“小木屋”教育/015
培养女儿的社会公德心/017
第二章 良好习惯――成就女孩甜美快乐的一生

腹有诗书气自华/020
厨房育儿 /023
长寿女性的饮食之道/025
讲卫生、爱干净是女孩的名片/027
支持女孩进行体育锻炼/029
时间教育/031
不要让女儿过分注重打扮 /033
订立家规,女儿参与/035
让女孩有计划、有条理地做事/037
守信是一种习惯 /039
第三章 贤良品德――让女孩做有爱心的天使

真诚是人生高贵的美德/042
回家为母亲洗一次脚,再来应聘/044
教师比长官更值得尊重/047
独特的尊老爱幼教育/049
勤劳的女孩长寿/051
培养女孩具有感恩之心/053
教给女孩一些简单易行的节俭方法/055
让女孩学会宽以待人/057
第四章 与人相处――成就人见人爱的小可爱

温柔的女孩更讨人喜欢/060
不给别人添麻烦/062
对女孩进行积极、正面的教育/064
谦逊礼让,让女孩成为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067
选择品性好的人做朋友/069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071
让女孩懂得掌控自己的情绪/073
懂得分享,才能快乐/075
第五章 自强自立――提高女孩坚韧的意志力

自我管理是女孩成长的步/078
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080
乐观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082
打造女孩积极探索的精神/085
帮助女孩正确评价自己/087
教育重要的是让儿童学会思考/089
责任感让女孩更/091
你的女孩也有好主意/093
让孩子抬起头来走路/095
让孩子担任的“角色”/097
培养女孩果断做决定的能力/099
第六章 提高财商――塑造精明能干的女孩

教孩子认识金钱的价值/102
定期给孩子一点零花钱/104
培养女孩形成正确的消费观/106
花钱和存钱都是一件乐事/108
孩子花钱没有节制,是家庭财商教育的缺失/110
日本父母的财商教育/112
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不同的金钱观教育 /114

男 孩 篇
第七章 良好品质――打造人人夸耀的快乐男孩

重视礼仪教育/002
不要给别人添麻烦/004
诚实需要生存的土壤/007
教孩子笑眯眯/009
希望爸爸永远生病/011
树立孩子的国家观念/014
让他自己去摸索/016
第八章 团结合作――开拓男孩一路坦途的人生

日本幼儿园面试考验团队精神/020
不要拒绝孩子的分享/022
鼓励孩子公平竞争/024
不要轻易当孩子的代言人/026
敢于出头――领导力让孩子更杰出/028
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030
乐观品性可以后天培养/032
第九章 吃苦耐劳――塑造男孩钢铁般的意志

不会爱的家长坑孩子/036
抗挫教育是门必修课/039
总听老人言,吃亏在未来/042
好家长要“会说话”/044
测试一下孩子的自制力/047
不能为所欲为――教孩子遵守规则/050
教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053
第十章 自立自强――造就独立坚强的男子汉

爱孩子,但不要因爱成灾/056
让儿子自己吃饭/059
训练孩子帮忙做家务/061
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063
分一些家政大权给儿子/065
“放养”,而不“圈养”/067
培养一个有条不紊的孩子/069
测一测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大小/071
孩子三四岁就要进行金钱观教育/075
让孩子自己去打工赚钱/077
日本为朴素的家庭文化/078
定期给儿子零用钱/080
第十一章 综合素养――培养素质全面的国家栋梁

打造孩子的忍耐力/084
不管多远,走路去上学/087
亲子运动,让运动不再乏味/089
在班会上批评一个同学午饭不吃胡萝卜/092
让孩子学会防卫和自我救助/094
带着孩子去旅行/097
给孩子写信/099
让孩子自己动手做玩具/101
从小学到高中,环保是门必修课/103
成功的家庭教育都有家规/105
培养想象力应遵循十大准则/107

作者介绍


董知书,立志为儿童发展事业贡献力量,从事育婴师培训指导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一线经验。而后致力于儿童教育图书的编写至今,著有《培养令你骄傲的男孩》、《培养令你骄傲的女孩》、《方法决定成才――名人教子方法与技巧》等作品,对“男孩穷养,女孩富养”这一教育观念做过细致的解读,所著图书不俗,深受读者及家长们的喜爱。

文摘


序言



《育儿的智慧:养出独立快乐的孩子》 本书旨在为现代父母提供一套全面、实用且富有启发性的育儿指南,帮助您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出独立自主、乐观开朗、具备良好社交能力的孩子。我们深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他们需要的是理解、引导而非刻板的教条。因此,本书的撰写并非照搬某一种特定的育儿理论,而是萃取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经过实践检验的优秀育儿理念,并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及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您呈现一套科学、人性化且真正有效的育儿方法。 第一部分: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与心灵需求 婴幼儿期的奠基:安全感、依恋与探索的平衡 建立稳固的依恋关系: 详细阐述依恋理论的重要性,教导父母如何通过积极的回应、身体的接触(如拥抱、抚触)以及稳定可靠的照顾,为孩子建立起安全的心理基石。强调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留出高质量的亲子时光,让孩子感受到被爱与被珍视。 激发内在探索欲: 介绍感官发展的重要性,提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适宜的探索环境和游戏建议,鼓励孩子通过玩耍来学习和认知世界。讲解如何平衡保护与放任,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下大胆尝试,摔倒了再爬起来。 情绪的萌芽与表达: 帮助父母识别婴儿期孩子的情绪信号,学习如何理解和回应他们的哭闹、微笑等表达方式。强调早期情绪识别与安抚对孩子未来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幼儿期的独立与自主:界限、规则与自由的艺术 “不”的艺术与恰当的界限: 探讨幼儿期孩子为何会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以及为何会频繁地说“不”。教授父母如何设定清晰、一致且具有弹性的家庭规则,既能维护家庭秩序,又能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规则意识。 如厕训练、独立进食与穿衣: 分享科学的如厕训练方法,强调耐心与积极鼓励。提供关于如何引导孩子独立进食和穿衣的技巧,鼓励孩子自己动手,从小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情感世界的丰富: 幼儿期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本书将介绍如何帮助孩子认识和表达各种情绪,如快乐、悲伤、愤怒、害怕等。教授父母如何成为孩子情绪的“镜像”,引导他们用恰当的方式处理负面情绪,避免压抑或爆发。 学龄前期的社交与认知:合作、分享与问题解决 从独自玩耍到合作游戏: 介绍儿童游戏发展的规律,引导父母如何为孩子创造机会,接触同龄伙伴,学习分享、轮流、合作以及解决冲突。强调同伴交往对孩子社交技能、同理心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作用。 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呵护: 鼓励父母回应孩子的“为什么”,引导他们观察、提问、思考。提供各种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活动建议,如阅读、绘画、手工、科学小实验等,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规则与道德感的初步形成: 探讨如何通过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向孩子传递基本的道德观念,如诚实、善良、公平、尊重等。帮助孩子理解行为的后果,并在实践中学习遵守规则。 第二部分:实用育儿技巧与亲子沟通的智慧 积极的亲子沟通:倾听、理解与共情 成为真正的倾听者: 介绍积极倾听的技巧,包括眼神交流、点头回应、复述对方意思以及避免打断。教导父母如何放下自己的预设,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我”信息沟通法: 讲解如何运用“我”信息(I-messages)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用指责性的“你”信息(You-messages)。例如,不说“你怎么这么乱!”而说“我看到玩具在地板上,我有点担心你会被绊倒。” 非暴力沟通的原则: 借鉴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理念,教导父母如何在冲突中表达需求,倾听对方感受,并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 鼓励与表扬的艺术: 区分“特质性表扬”(如“你真聪明”)与“过程性表扬”(如“你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付出了很多努力”)。强调过程性表扬更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和成长型思维。 情绪管理与品格培养:坚韧、自信与责任感 应对挫折与失败: 帮助孩子认识到挫折是成长的一部分,教导他们如何从失败中学习,调整心态,重新尝试。分享培养孩子韧性(Resilience)的方法。 建立自信心: 强调赏识孩子的努力过程,肯定他们的优点,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教导父母如何避免过度保护,让孩子有机会面对挑战并获得成功体验。 培养责任感: 通过分配适当的家务劳动,让孩子理解为家庭贡献的重要性,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例如,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完成作业等。 同理心与利他行为: 通过绘本故事、角色扮演以及日常的引导,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他们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并乐于助人。 行为引导与习惯养成: Consistency, Patience, and Positive Reinforcement 温和而坚定的纪律: 讲解如何运用积极的纪律手段,如“冷静区”(cool-down corner)、“暂停”(time-out)等,帮助孩子学习自我约束。强调纪律的目的是教育而非惩罚,要让孩子理解行为的后果,而不是让他们感到羞耻或恐惧。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供关于作息规律、阅读习惯、运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方面的具体建议,强调榜样作用和家庭的一致性。 电子产品的使用与管理: 针对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电子产品成瘾问题,本书将提供科学的建议,帮助父母设定合理的屏幕时间,引导孩子平衡线上线下的生活,并利用科技工具辅助学习和成长。 第三部分:家长自身的成长与家庭的和谐 父母的自我关怀:保持能量与积极心态 认识到父母也是学习者: 鼓励父母放下完美主义的包袱,承认育儿过程中会遇到的挑战和困惑。强调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本身就很有价值。 寻求支持与建立连接: 鼓励父母与伴侣、家人、朋友或其他父母建立联系,分享经验,互相支持。介绍心理咨询和育儿社群的作用。 留出属于自己的时间: 强调父母的身心健康是育儿的基础。提供关于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如何在忙碌中抽身进行自我放松和充电的建议。 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合作、尊重与共同成长 伴侣间的合作与沟通: 探讨伴侣在育儿过程中的角色分工、意见统一以及如何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强调共同承担责任,互相支持的重要性。 家庭成员间的互相尊重: 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应该得到尊重。教导父母如何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并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 将家庭打造成学习型社区: 鼓励家庭成员一起阅读、一起探索、一起解决问题。将日常生活变成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家庭氛围。 应对育儿中的常见挑战: 分离焦虑、胆小怕生、挑食偏食、磨蹭拖延、对立反抗等。 本书将针对这些普遍存在的育儿难题,提供具体、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帮助父母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引导策略。 《育儿的智慧:养出独立快乐的孩子》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手册,更是一份送给所有为人父母的礼物。它希望通过科学的理念、实用的技巧和温暖的陪伴,帮助您走过充满挑战但也充满爱与喜悦的育儿之路,最终养育出独立、自信、快乐,并且懂得爱与尊重的优秀下一代。本书相信,最好的教育,源于最深的爱,以及最聪明的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讲,这本书的“实操性”并非立竿见影的那种。如果你期望读完后,明天就能看到孩子立刻变得彬彬有礼、人人称赞,那你可能会失望。它的效果是延迟性的,是需要时间去渗透和培养的。我更倾向于将它视为一本“思维重塑指南”,而不是一本“育儿操作手册”。它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对“挫折教育”的处理方式。我们总想保护孩子不受任何伤害,害怕他们体验失败的痛苦,但这本书却清晰地指出了这种过度保护对孩子未来“人缘”的潜在危害——缺乏韧性的人在社交中更容易退缩或攻击性强。书中提供的解决方案,往往是让父母退后一步,成为一个安全的“观察站”,而不是一个随时准备施救的“救火队员”。它教会我们如何优雅地接受孩子表现不佳的瞬间,并引导他们从混乱中自行寻找秩序。这种“放手”的艺术,对许多控制欲强的父母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但也是通往真正独立的第一步。它让我明白了,好人缘的基石,其实是个体强大且内心稳定的内核,外界的赞美或批评,都只是表象。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按年龄分段的模式,而是围绕着几个核心的“冲突点”来展开叙述,比如“冲突解决”、“自我表达”、“对他人的关怀”等等。这种主题式的划分,使得书中的知识点可以更灵活地被应用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上。举个例子,关于“礼仪”的部分,它不仅仅停留在“请、谢谢、对不起”这种表层礼仪的训练上,而是深入到了“为什么要这样做”的伦理层面。它解释了礼仪背后的逻辑是为了维护群体的和谐和个体的舒适感,从而将礼仪从一种束缚,提升为一种社会润滑剂。这种深层次的解释,让父母在要求孩子遵守时,也有了更坚实的理论支撑,不至于沦为单纯的“权威压制”。另外,这本书在处理“界限感”的建立上,也提供了许多启发性的见解。它强调清晰、一致的界限是安全感的来源,也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当孩子清楚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边界在哪里时,他们就不容易在社交中表现出越界或被侵犯的焦虑。这种对结构化养育的推崇,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具稳定性的育儿框架。

评分

从文笔风格上来说,这本书呈现出一种非常独特的中性美学。它没有过度煽情,也没有刻意保持距离,而是以一种近乎于记录片式的冷静语调,描绘出日本家庭中那些细微的情感波动和日常互动。阅读时,我能清晰地“看到”那些场景:清晨一起安静地吃完早餐,出门前认真地互相鞠躬道别,以及在寒冷天气里,孩子们如何被一层层细心地包裹起来。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细节,通过作者的笔触,被赋予了深层的意义——它们是爱和规矩交织而成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才是构建孩子内心秩序和安全感的隐形支柱。它让我开始关注我们自己家庭生活中的“仪式缺失”问题。我们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情感积累。这本书教会我,教养一个懂得如何与人相处的好孩子,本质上,是先教他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尊重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小细节。它并非要我们变成日本人,而是提供了一面清晰的镜子,让我们能够更客观、更温柔地审视我们自己的育儿方式,并从中汲取建立和谐家庭氛围的智慧。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初拿到手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又一本育儿经”的心态的。毕竟市面上关于如何养育孩子、如何让他们拥有好人缘的书籍汗牛充栋,很多都大同小异,无非是强调“沟通”、“理解”、“尊重”,听起来总是那么的正确,却又那么的难以在日常鸡飞狗跳的带娃生活中实践。然而,这本书的文字却带着一种奇特的“冷静”和“克制”,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用夸张的标题和情绪化的语言来吸引眼球,反而是非常细致、近乎于“解剖式”地剖析了日本父母在处理日常育儿场景时的思维路径。我特别欣赏它对“规矩”和“自由”之间拿捏的分寸感。它没有简单粗暴地告诉你“必须这样做”,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描述,展示了在特定情境下,日本父母是如何引导孩子自己意识到行为的后果,而不是一味地施加外部压力。比如,关于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的处理,很多书会教你如何立刻制止,但这本书里描述的,更像是一种“陪伴”和“等待”的过程,让孩子在安全感内完成情绪的自我消化。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远比直接的训斥来得深刻。它让我反思,我们常常急于解决问题,却忽略了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内在的力量。这种“慢哲学”的育儿观,对我这个习惯了“快节奏”解决问题的现代父母来说,无疑是一剂清凉的镇静剂,让我开始学着用更宽广的视角去看待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小插曲。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育儿技巧,不如说是一次深入日本社会文化肌理的观察之旅。我发现,很多书中提到的育儿理念,其实深深根植于日本社会强调的“集体主义”和“察言观色”的文化背景之中。这并不是说我们需要盲目照搬,而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参照系——理解“人缘”的建立,很多时候并非关乎孩子自身的性格特质,而是与他所处的环境的“适配性”息息相关。书中对“空気を読む”(察言观色)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描绘得尤为生动。它不鼓励孩子变得圆滑世故,而是教会他们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如何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融入群体。这与我们传统文化中强调的“直率表达自我”有微妙的冲突,却也正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它拓宽了我们对“好教养”的定义边界。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自律”的阐述,它不是通过惩罚来达成的服从,而是通过高度的仪式感和重复性劳动,让“责任感”内化为一种习惯。每次读到关于整理收纳或者时间管理的部分,我都感觉仿佛被拉到了一个极其整洁、时间精确到分钟的日式房间里,那种对细节的执着,确实是塑造良好行为模式的基石。这本书的叙述风格,如同冷静的学者在做田野调查,数据和观察取代了空泛的口号,这种严谨性让人信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