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读懂孩子:周鼎文家庭教育智慧
定价:45.00元
售价:28.8元,便宜16.2元,折扣64
作者:周鼎文
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570112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孩子是家庭*忠心的守护者。他们会想尽办法挽救父母的关系,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承担这个家的问题。通常,孩子会通过行为、情绪、身体上的疾病、人际关系,甚至危害生命等方式来承担。很多时候,我们眼里看到的问题孩子,其实只是家庭的“替罪羔羊”。 本书就是用“家庭系统排列”为视角,来探讨问题孩子背后的家庭问题,从而让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变得更好,让这个家也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前进的力量。
目录
序: 看见孩子的爱
章 孩子如何爱自己的家
人的本能是什么
良知报警器何时响起来
看到如实生命,活出真正的自己
爱就要实践生命的五大法则
第二章孩子是家庭好的镜子
静观镜照,挖掘孩子行为背后的家庭真相
为爱承担,问题孩子只是家庭的“替罪羊”
家族系统排列,用一种新视角看见孩子
练习
第三章孩子的行为在说什么
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家长需要一份觉知
孩子心中需要爸爸的位置
离婚的夫妻如何陪伴孩子成长
内在排列:面对父母冲突或离异
系统观读懂孩子:常见行为问题
家有儿女之 Q&A;
特别话题:隔代教养
练习
第四章孩子的情绪在说什么
孩子情绪问题里有多少承担
帮孩子与自己走出亲人过世的悲伤
堕胎,痛的绝非只有母亲
内在排列:为堕胎的孩子祈祷
系统观读懂孩子:常见的情绪问题
家有儿女之Q&A;
练习
第五章 孩子的人际关系在说明什么
中断的连接如何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
重新连接母亲,帮助孩子建立人际与亲密关系
归属感对孩子而言,等同于爱和幸福
我们要用更好的方式来面对家族秘密
内在引导:连接生命的源头
系统观读懂孩子:常见人际问题
家有儿女之Q&A;
练习
第六章 孩子的疾病在说什么
看见孩子,而不是仅仅看见疾病
“多动”孩子的背后,充满争吵与冲突的家
爱阻塞,所以心也阻塞
战争创伤对后代影响有多大
内在排列:世间万物的祈祷
系统观读懂孩子:常见疾病
家有儿女之Q&A;
练习
第七章:我的教育观
什么是真正的成功
永远不能忘记品德教育
表达自己、关怀他人就是成功的情绪教育
爱的能力只能在关系中学习
孩子,我们这一生为何而来?
练习
附录一:给家长的家族关系检视表
附录二:读懂孩子—生命教育 / 家庭教育 推动开展在校项目实施计划
附录三:道石教育集团简介
作者介绍
周鼎文(中国台湾)亚洲系统排列大会主席;道石教育创办人;生命教育导师;台湾淡江大学教育心理研究所特邀讲师;中科院心理所后现代心理学高峰论坛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EMBA总裁班《企业领导人系统心理学》特聘讲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他是导师,不仅在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开设课程,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也有课程,协助人们在个人成长、家庭关系与企业组织,面对瓶颈,迈向成功幸福之道。著有《爱与和解》《读懂孩子:周鼎文家庭教育智慧》《家庭系统排列:核心原理、操作实务与案例解析》等书。为了更好地服务更多的生命,周老师发愿:“培育1000名正知正念、谦卑精进的专业导师,携手1万名大爱无疆、服务生命的义工,支持更多的人、家庭和企业实现健康快乐﹑幸福智慧的生命!”
文摘
序言
这本育儿书的洞察力实在令人眼前一亮。它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姿态,而是非常细腻地描摹了现代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那种微妙的互动和常常被忽略的情感需求。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共情”这个词的重新定义,它不仅仅是理解孩子在想什么,更是一种主动去体验孩子情绪的努力。书中对于日常冲突的处理方式,比如孩子发脾气或者拒绝合作时,作者提出的“暂停与观察”的策略,简直是及时雨。我过去常常是直接要求孩子听话,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现在我试着先深呼吸,不去评判对错,而是去观察他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比如是不是饿了、累了,或者仅仅是需要一个拥抱。这种转变让家庭氛围轻松了不少,孩子感受到了被尊重,自然也更愿意配合。而且,作者在探讨“界限”的建立时,也处理得非常到位,强调界限不是用来限制,而是用来提供安全感和确定性的。这种温和而坚定的教育哲学,真正做到了既爱孩子又维护规则。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拿到了一把理解孩子“内心地图”的钥匙,不再是盲人摸象了。
评分我一直觉得市面上很多教育书籍都在鼓吹“完美父母”的形象,读起来压力山大,感觉自己总是达不到标准。但这一本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它坦诚地谈论了父母自身的“不完美”和在养育过程中的焦虑与挣扎,这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和被理解。作者似乎在用一种过来人的口吻对我们说: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犯错是学习的一部分。书中关于如何处理父母自身情绪对孩子影响的部分,我做了很多笔记。比如,当父母因为工作或压力感到烦躁时,如何“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去应对孩子的挑战,这个逻辑链条非常清晰。它不再把焦点仅仅放在“改造”孩子上,而是把育儿看作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这种双向奔赴的观点,极大地减轻了我的内疚感。我开始明白,一个松弛、接纳自己不完美的父母,才能养育出一个内心更强大的孩子。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贴近生活,不是那种遥不可及的精英家庭教育,而是我们身边真实发生的场景,让人读起来就像是听一位智慧的长辈在耳边细细道来。
评分这本书在处理“学习动力”和“内在驱动力”的培养上,提供了非常具有启发性的框架。很多家长都困惑于如何让孩子主动去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应付考试。这本书没有提供任何“速成秘籍”,而是深入剖析了动机的来源——好奇心、掌控感和归属感。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给予选择权”的讨论。起初我担心给孩子太多选择会让事情失控,但作者通过详实的论述证明,在有限的、安全的范围内提供选择,实际上是在培养孩子的自主决策能力。比如,不是问“你现在写作业吗?”,而是“你是想先完成数学还是先读英语?”这种措辞上的细微调整,让孩子从被支配者变成了合作者。这种将权力适度下放的智慧,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至关重要。它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教育是放手,而不是紧握。阅读体验极其流畅,文字中蕴含的哲思,让我不止一次停下来,反复咀嚼其背后的深意。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过去对“规则与惩罚”的理解比较传统和僵化。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对“后果承担”的阐释,远比简单的“做错事就要罚站”要深刻得多。作者强调的自然和逻辑后果,强调的修复性思维,才是真正能让孩子内化规则的关键。比如,孩子弄坏了玩具,与其变本加厉地批评,不如引导他思考如何一起修复或赔偿。这个过程教会了孩子“弥补错误”的社会责任感,而不是仅仅害怕惩罚带来的痛苦。这种建立在尊重和理解基础上的规则制定,使得“管教”不再是冷冰冰的权威压制,而是一种充满爱意的引导。书中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理解“规则”差异的描述也极为精确,这避免了“一刀切”的教育误区。读完后,我感觉我不再是那个只会发号施令的家长,而更像是一个帮助孩子导航人生的向导,这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沉静而有力量的,它像一股清泉,洗涤了我在育儿路上积累的诸多焦虑和浮躁。与其他强调“科学数据”和“行为矫正”的书籍不同,它更多地关注于“人本主义”的视角,也就是关注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内在价值和情感健康。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高质量陪伴”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对时间的珍视。它并非要求父母投入多少小时,而是要求投入多少“心力”。那种完全屏蔽外界干扰,全神贯注地陪伴孩子15分钟的效用,远胜于人在心不在地陪同两小时。这种对“深度连接”的强调,触动了我这个常常被手机和工作分心的现代父母。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慢、更注重内在滋养的育儿路径,它让我们有勇气放慢脚步,重新审视我们到底想给孩子留下什么,是物质的堆砌,还是精神的富足。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每次都能获得新感悟的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