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这样学习才靠谱:读书要从根子上提高 |
| 作者 | 漫步珠江 |
| 定价 | 39.80元 |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 ISBN | 9787519437879 |
| 出版日期 | 2018-02-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市面上讲学科知识、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的辅导书很多,而本书主要系统阐述如何从根子上提升孩子的学习——重点讲解怎样提高思维能力,还包括怎样提升精力、自控力、静心、兴趣等,对学习的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也对平常大家比较模糊的一些认识进行了剖析,如先天和后天、体质和体能、方法与能力、高考成绩和平常成绩等的关联,还兼顾了孩子的全面成长。本书能系统提高家长对孩子读书与成长的认识,尤其能切实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
| 作者简介 | |
| 漫步珠江,真名黄超泉,湖南湘阴人,广东省自考本科学历。从军16年,现转业到地方工作。儿时的苦涩,促使笔者在少年时代起就思考家庭应该怎样做才能确保孩子通过读书成才,至今三十年。凭借多年来努力的学习、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实践写成本书。 |
| 目录 | |
| 前 言 / 1 章 怎样读书更有用 一、历来一些读书无用的看法 1 二、被过度解读的事实 2 三、对高考的认识 5 四、择校问题 7 五、读书方面的其他认识误区 8 六、读书并不是没有用,看你怎么读 10 第二章 要看到学习的本原 一、要更深入认识学习 15 二、语文学习 26 三、数学学习 31 第三章 认识和提高思维能力 一、对思维能力的基本认识 39 二、手—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43 三、学前思维能力的提高(大概四五岁以下) 46 四、手指操—提高大脑功能的利器 49 五、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游戏(活动) 64 六、锻炼形象思维能力的游戏(活动) 73 七、创新思维浅析 78 第四章 中学数学部分习题浅析 初中数学习题集 82 高中数学习题集 91 第五章 先天与后天 一、从实际观察来认识先天 109 二、后天的培养和努力 117 三、影响孩子成才的主要因素和重要因素 118 第六章 运动与音乐 一、体育运动的作用 122 二、音乐对健康和学习的影响 133 第七章 营养和医疗 一、健康与学习 135 二、营养方面 136 三、医疗方面 141 第八章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一、要从小就改造孩子 147 二、提升非智力因素 149 第九章 成长与工作 一、孩子的成长对将来工作的影响 159 二、怎么看待关系 163 三、对能力的简单分析 164 第十章 打铁还要自身硬 一、培养孩子要有全面的认识 174 二、家长应该做好(注意)的若干方面 176 三、纠正不良习惯的非常规手段 187 第十一章 统筹时间 选择项目 一、项目选择 191 二、时间的统筹安排 192 |
| 编辑推荐 | |
| ★这是一本选题新颖的辅导书,作者视角独特,从思维能力,自控能力,精力,兴趣,先天后天等多个因素探讨影响学生成绩的原因,令人耳目一新。 ★想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首先要学会了解自己的孩子。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带着一股强烈的、近乎于说教的激情,但奇怪的是,这种语气并没有让我感到排斥,反而有一种被唤醒的感觉。作者的叙事节奏掌握得非常老道,他善于在关键节点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让你不得不停下来审视自己现有的认知模式。他的语言里充满了画面感,尤其是在描述那些抽象的学习障碍时,他会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来描摹那种“不得要领”的困境,比如他把那种低效的重复阅读比作“在原地打转的陀螺”,一下子就把那种徒劳感描摹得淋漓尽致。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一位经验极其丰富、但又绝不乏味的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深度对话。他的逻辑推进非常紧密,几乎没有冗余的废话,每一个段落似乎都在为下一个论断添砖加瓦,这使得我对一些先前模糊不清的概念都有了豁然开朗的体验。这种行文的力度和说服力,绝对不是一般理论书籍能比拟的,它更像是一份经过反复锤炼的心法口诀。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哑光质感,加上烫金的标题字,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的精品。我尤其喜欢它在章节排版上的用心,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个精心挑选的名人名言作为引子,这些引语并非泛泛而谈,而是与该章节的核心论点有着微妙的联系,仿佛在为接下来的深度探讨埋下伏笔。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那种略带米黄色的纸张,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容易疲劳,这对于一个像我这样喜欢沉浸式阅读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书中的插图和图表设计非常精美且信息密度高,它们不是那种简单的装饰,而是把复杂的概念用直观的视觉语言呈现出来,比如关于时间管理的那几个流程图,我看了好几遍,才真正理解了其中的逻辑闭环。作者在细节上的执着,从目录的层次划分到页眉页脚的设计,都透露出一种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这让阅读过程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输入。这种对“形”的打磨,无疑为“神”的传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人在翻开书页的瞬间,就感受到了作者希望传递的专业和严谨。
评分这本书在结构安排上的巧妙,是其最让我称道之处。它并非采用传统的“理论先行,案例后补”的模式,而是采用了一种“问题引入——剖析症结——提供工具——实战演练”的递进结构。我注意到,作者非常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之间的平衡。比如,在介绍一套新的认知框架时,他不会急着给出一堆定义,而是先通过几个假设性的场景,让你切身体会到旧有方法论的局限性,这比单纯的理论灌输要有效得多。更值得称赞的是,书后的附录部分,包含了大量可以立即使用的检查清单和反思模板。这些工具不是那种空泛的建议,而是实打实的设计出来引导你进行深度自我评估的工具。我试着按照书中的步骤,对自己最近一次的项目复盘进行了操作,发现了很多自己从未察觉到的思维盲区。这种“学完就能用,用了就能改”的闭环设计,是这本书区别于市面上大多数只停留在“告诉你要做什么”的指南的核心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塑造了一种非常积极、甚至可以说是略带挑战性的“学习心态”。它不仅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剂强心针。作者对于拖延和浅层认知的批判是毫不留情的,但这种批判的背后,蕴含着对读者潜能的极大信任。他不断地强调,真正的进步来自于对思维模式的彻底重塑,而非简单地叠加技巧。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有那种“醍醐灌顶”的瞬间,意识到自己过去在学习上犯下的许多根本性错误,很多都是因为思维框架本身存在偏差。这本书的语气传递出一种明确的信号:学习是一项需要投入严肃智力努力的工程,它要求我们像对待一项高精尖的工作一样去对待自己的大脑。这种对“靠谱”的定义,不再是关于速度或数量,而是关于深度和持久性的要求,这种观念的重塑,比书中的任何具体方法都更加宝贵,它为我接下来的长期学习路径定下了一个全新的、更高的基调。
评分从知识深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广度令人印象深刻,它巧妙地融合了认知心理学、信息处理理论以及一些经典的哲学思考。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引用了一些我此前只在专业期刊上见过的概念,但他的解读却异常清晰,没有丝毫的晦涩感。最让我惊喜的是,他没有陷入将所有问题都归结于单一原因的窠臼,而是展现了一种多元视角来看待“学习”这件事——它既是神经科学层面的信息编码,也是一种社会实践中的策略选择。这种跨学科的视野,让整本书的论证显得极为扎实和全面。我感受到了作者在资料搜集和整合上的巨大投入,他似乎将不同领域的精华提炼出来,并用一条清晰的主线串联起来,避免了知识的碎片化。这种对知识的整合能力,本身就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高维度的观察点,让我们能以更宏大的视角去审视自身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仅仅纠结于眼前的技巧得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