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29.80元
售价:20.3元,便宜9.5元,折扣68
作者:忠实著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502182236
字数:275000
页码:27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无数年轻父母为了能让孩子进入一所满意的学校而奔走,跑断腿、磨破嘴、操碎心,其实,教育孩子何必舍近求远?父母就是孩子*好的老师。
遵循《好家教胜过好学校(改变孩子一生的10堂家教课)》(忠实编写)中所倡导的原则和方法,您将成为一名称职的、受孩子尊敬和爱戴的家长,它可以让您成为孩子*好的老师,让您的每一个与孩子相处的日子都变得快乐而又难忘!
《好家教胜过好学校(改变孩子一生的10堂家教课)》(忠实编写)站在当今家庭教育的前沿,针对家长们在教育孩子过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好家教胜过好学校(改变孩子一生的10堂家教课)》汇集了大量可供年轻父母借鉴的有益启示,吸纳了众多学者的成果,是教育专家给年轻父母的真诚、有价值的忠告。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用现代话说,简直就是“清流”,朴素到近乎寡淡,却又蕴含着巨大的张力。它没有采用任何时髦的教育术语,所有的论述都建立在对人性、对童年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之上。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会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很多过去教育孩子时感到困惑或处理不当的地方,在书中的条分缕玾析下,找到了清晰的逻辑路径。比如,书中关于“兴趣培养”的部分,它警示我们不要将家长的期望强加给孩子的“兴趣”,而应该致力于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和“选择”他的热爱。这种尊重个体天性的理念,在今天这个万物皆可被“内卷”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难能可贵。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像完成了一次深入的心理梳理和教育理念的“重装系统”,它给予的不是具体的招式,而是坚实的内功心法,让人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有年代感了,那种老旧的印刷质感,一下子把我拉回了小时候的某个暑假午后,那种阳光斜斜地洒进房间,空气里弥漫着旧书页特有的味道。我记得当时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被它的名字吸引了,"好家教胜过好学校",这不就是我们那一代家长们最朴素也最执着的愿望吗? 翻开书页,里面的排版朴实无华,没有太多花哨的图表和设计,完全就是那种老派教育专著的风格。我特别喜欢它里面讲授的那些具体案例,那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场景,虽然发生在几十年前,但那种教育的困境和挣扎,放到今天来看依然能引起强烈的共鸣。 比如,它谈到如何处理孩子在学校受到委屈后的情绪引导,不是简单地去责怪老师或同学,而是教会孩子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学会自我和解。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操作层面的指导,让我觉得作者真的是一个深入思考过教育本质的人。而且,文字间流露出的那种对教育的敬畏感和对孩子成长的耐心,是现在很多快餐式教育读物里找不到的。这本书就像一位老朋友在跟你促膝长谈,分享着那些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真知灼见。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力实在是没话说,每一个段落都像精心打磨过的玉石,温润而有光泽。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家教”这个概念的重新界定,它不是指请家教来辅导功课,而是强调家庭内部环境的熏陶和父母言传身教的力量。书中用了很多古典文学中的典故和哲理来阐释现代的教育问题,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非常迷人。读到其中一段关于“静心”的论述时,我简直要停下来反复默读好几遍。作者认为,现代社会最稀缺的教育资源不是知识,而是让孩子能够安静下来、专注思考的能力。他通过讲述古代贤人修身养性的故事,巧妙地引申到如何在充满噪音和干扰的现代家庭中为孩子构建一个“精神上的净土”。这种将传统智慧融入日常育儿实践的方法,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让我这个在日常琐事中焦头烂额的家长感到豁然开朗。它没有提供现成的“速效药”,而是提供了一套“内功心法”,强调根基的重要性。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有一种自然的韵律感,好像作者在一步步引导着读者从宏观的教育理念,慢慢聚焦到微观的亲子沟通技巧上。我特别喜欢它在讨论“挫折教育”那一章时所采用的叙事方式,非常克制,没有煽情的笔墨,却充满了力量。它通过几个小故事,讲述了家长如何面对孩子在学习或社交中遭遇的失败,重点不在于如何“消除”失败本身,而在于如何陪伴孩子“经历”失败,并从中汲取教训。作者提出一个很有趣的观点:过度的保护,培养出的是一个永远需要拐杖的孩子。这种直面现实的教育观,对于那些习惯于为孩子扫清一切障碍的家长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让我反思自己是不是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面对困难、建立内在韧性的机会。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迫使你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点担心它会过于说教,毕竟谈论“胜过”这种字眼,难免让人联想到批判和排斥学校教育。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的立场非常中正平和。他并非全盘否定学校的作用,而是旗帜鲜明地指出,学校教育受限于群体性、标准化,必然无法顾及到每一个独特的个体需求,而家庭教育恰恰是弥补这一缺憾的最佳场所。书中对于“规矩”的讨论尤其发人深省。它不是强调铁腕统治下的服从,而是将规矩视为孩子安全感和边界感的基石。作者花了很大篇幅阐述,只有清晰明确的家庭规矩,才能让孩子在自由探索世界时,心中有一个可以随时回归的安全锚点。这种对规则的哲学性阐释,远比那些空洞的“爱与自由”的口号来得实在和有效。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温暖的壁炉旁,听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耐心梳理着为人父母的复杂心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