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社会心理学(第三版)
定价:45.0元
作者:侯玉波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301227800
字数:420000
页码: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增加社会认知的神经科学研究新进展、元社会认知研究进展、个人自我认知的神经科学研究内容等近年来研究新热点问题,并对传统研究方法部分增加新的案例介绍。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罗列各种理论和模型,而是深入剖析了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并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来支撑这些理论。例如,在探讨“人际吸引”时,作者从相似性、互补性、邻近效应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引用了许多浪漫关系的心理学研究,让我对如何建立和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还被书中关于“亲社会行为”的讨论所吸引,它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乐于助人,以及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比如旁观者效应、责任分散等。这部分内容不仅解释了我们身边的善举,也为我们如何成为一个更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提供了理论指导。
评分不得不说,《社会心理学(第三版)》在论述方法上非常巧妙,它不像某些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与生动的案例相结合,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有趣。例如,在讨论“从众”现象时,作者引用了阿希的经典实验,详细描述了实验的设计、过程以及结果,并深入分析了导致从众的心理因素,比如对错误的恐惧、对被接纳的渴望等等。读到这里,我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深刻体会到个体在群体压力下的挣扎。此外,书中还探讨了“服从”的心理,通过米尔格拉姆实验,揭示了权威对个体行为的强大影响力,这在反思一些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时,具有极强的警示意义。我对书中关于“偏见与歧视”的章节印象尤为深刻,它不仅分析了偏见的根源,还探讨了减少偏见的策略,这对于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至关重要。
评分《社会心理学(第三版)》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概念时,都会引导读者去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境,让我们不禁反思自己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模式。例如,在讲到“归因理论”时,我们明白了自己是如何解释他人和自己行为的原因的,以及这种归因方式可能存在的偏差,比如基本归因错误。这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是否过于轻易地将他人的负面行为归咎于其内在品质,而忽略了情境因素。书中对于“群体动力学”的分析也让我茅塞顿开,它解释了群体决策的优势与劣势,以及群体思维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这对于理解一些大型组织和决策的成败具有重要意义。
评分我必须强调,《社会心理学(第三版)》在语言风格上也独具匠心。它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通俗易懂的魅力。作者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抽象的心理学概念转化为鲜活的图景。比如,在阐述“认知失调”时,作者用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让我们能够直观地理解一个人在面对矛盾的信念或行为时所产生的心理不适感,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态度或行为来缓解这种不适。书中关于“说服与态度改变”的章节,更是对我影响深远。它详细分析了说服的各种策略,以及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这对于我们在日常沟通、营销宣传乃至于自我说服方面,都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评分《社会心理学(第三版)》这本书,拿到手的那一刻,就有一种沉甸甸的知识感扑面而来。我一直对人类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以及群体互动的影响着迷,而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排版就预示着它会是一次深入的探索。翻开第一章,作者并没有直接切入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从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入手,比如为什么我们会不自觉地模仿别人的动作,为什么在人群中,个体的责任感会降低。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书中通过一系列实验和研究,层层剥开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机制,让我豁然开朗。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社会认同”的解读,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群体,以及群体内部的规范和价值观如何塑造我们。书中还提到了“社会比较”理论,让我们明白,我们是如何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评价自己,这在日常生活中简直是无处不在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