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让你的孩子从“不”到“是”——说服孩子的艺术
定价:19.80元
作者:(美)威克夫,(美)耐尔 ,刘长伟,龚利苹
出版社: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6-01
ISBN:9787530115763
字数:
页码:33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当您期望孩子随时都顺从您时,当孩子没有马上听从您的要求时,当您借助唠叨、羞辱、指责、甚至用巴掌或其他暴力行为威胁孩子时,请: 注意你说的话,孩子会听见。 注意你做的事,孩子会看到并模仿。 孩子可能不会听话,但他会听见。 孩子做事的时候会看你怎么做,请学习正确的做法。 注意在说“听我说”之前所说的话,孩子也会听见!
内容提要
当你了解这一重要的公式:“能力 动力=成就”的时候,你就掌握了说服孩子的艺术。任何年龄的人不仅要在体力和智力上能够做别人要求的事,还必须愿意这么做。例如,为了让孩子听从你“穿上衣服”的要求,他必须要知道如何穿衣服,而且他还需要有一个强制自己去穿的理由,以促使他去做这件事。
你认为重要的他不也认为重要。你可能想让他穿好衣服,以便带他去幼儿园,然后准时上班,但他可能想继续玩玩具,根本就没有时间观念。所以,你有着双重任务:首先要确定他是否能自己穿衣服,然后给他一个必须这么做的理由。
教育孩子听话既需要时间又需要耐心,但是其效应却会持续一生。按照本书所描述的有益方法去做(避免不利的方法),你可以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教给他团队合作的价值,提高他要有耐心和具备承受挫折的能力。你还可以帮助自己牙牙学语(或在幼儿园)的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他人以及作出负责任的决定。这些技能*在这一阶段学习,而且*由孩子的个也是重要的老师——你来教。
目录
部分 出门
章 “不!我现在还不想走!”
第二章 “不!我不想上车!”
第三章 “不!我不想系安全带!”
第四章 “不!我不想下车!”
第五章 “不!我不想上电梯!”
第六章 “不!我不想上飞机!”
第七章 “不I我不想拉手!”
第八章 “不!我不想去幼儿园!”
第九章 “不!我不想去学习!”
第十章 “不!我不想去做运动!”
第十一章 “不!我不想去爸爸(或妈妈)家!”
第十二章 “不!我不想去学游泳!”
第二部分 穿衣服
第十三章 “不!我要穿脏衣服!”
第十四章 “不!我不想穿衣服!”
第十五章 “不!我不想穿鞋子!”
第十六章 “不!我不想穿衬衫!”
第十七章 “不!我不想换衣服!”
第三部分 吃饭
第十八章 “不!我想下来!”
第十九章 “不!我不想用叉子!”
第二十章 “不!我不想吃了!”
第四部分 礼貌
第二十一章 “不!我想看自己喜欢的节目!”
第二十二章 “不!我不想说!”
第二十三章 “不!我不想安静!”
第二十四章 “不!我不想坐在那儿!”
第二十五章 “不!我不想接爸爸的电话!”
第五部分 玩耍
第二十六章 “不!我不想关上电视!”
第二十七章 “不!我不想自己玩!”
第二十八章 “不!我还想玩电子游戏!”
第二十九章 “不!我不想安静地玩!”
第三十章 “不!我不想与人分享!”
第三十一章 “不!我不想把音乐声调小!”
第六部分 日常清洁
第三十二章 “不!我不想收拾玩具!”
第三十三章 “不!我不想从浴缸里出来!”
第三十四章 “不!我不想刷牙!,,
第三十五章 “不!我不想理发!”
第三十六章 “不!我不想换尿布!”
第三十七章 “不!我不想洗手!”
第三十八章 “不!我不想剪指甲!”
第三十九章 “不!我不想洗头!”
第四十章 “不!我不想擦鼻涕!”
第四十一章 “不!我不想梳头!”
第七部分 教育
第四十二章 “不!我不想去幼儿园!”
第四十三章 “不!我不想去新幼儿园!”
第四十四章 “不!我不想听老师的话!”
第四十五章 “不!我不想待在小孩子的房间!”
第四十六章 “不!我不想练习!”
第八部分 睡眠
第四十七章 “不!我不想休息!”
第四十八章 “不!我不想午睡!”
第四十九章 “不!我不想睡大床!”
第五十章 “不!我不想睡在我自己的床上!”
第九部分 长大成人
第五十一章 “不!我不想让宝宝住我的房间!”
第五十二章 “不!我不想让保姆照顾我!”
第五十三章 “不!我不想帮助你!”
第五十四章 “不!我不想休息!”
第五十五章 “不!我要带上毯子!”
第五十六章 “不!我不想去看外婆!”
第五十七章 “不!我想让你背着我!”
第五十八章 “不!我就要吸我的拇指!”
第五十九章 “不!我不想去小便!”
第六十章 “不!我不想让你读给我听!”
第十部分 健康
第六十一章 “不!我不想戴上眼镜!”
第六十二章 “不!我不想涂防晒油!”
第六十三章 “不!我不想去看医生!”
第六十四章 “不!我不想吃药!”
第六十五章 “不!我不想打针!”
附录
发展的里程碑
作者介绍
JERRY L.WYCKOFF博士,一名合格的心理医师,已经服务家庭和小孩超过40年,曾出版《培养孩子纪律可以不需要吼叫或打屁股》等书,给众多家长教育和指导孩子提供了很好的理念。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即便涉及到一些心理学名词,作者也总是能用非常贴近生活的比喻来解释清楚,避免了枯燥的说教腔调。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行文间偶尔流露出的那种幽默感,它像是一股清流,冲淡了育儿过程中常常伴随的沉重感。在谈到父母的“自我情绪管理”时,作者的观点非常犀利:一个无法管理自己挫败感的家长,很难教导孩子学会管理他们的冲动。书中关于如何处理父母自身内疚感和愤怒的部分,篇幅虽然不长,但其内容的密度和深刻性,对我这个时常在“完美父母”期待中挣扎的人来说,是极大的慰藉。它让我明白,允许自己不完美,是实现有效育儿的前提,这简直是一种解放。这种对父母自身的关注,是很多育儿书容易忽略的维度。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穿插了大量的生活化场景案例,这些场景的设置非常真实,几乎可以对应上我上周才经历过的一场拉锯战。比如,关于让孩子收拾玩具的僵持,书中并没有提供一个“万能咒语”,而是提供了一套循序渐进的引导框架,从确认情绪到共同制定规则,每一步都像是搭积木一样,需要精确的定位和支撑。这种注重过程而非结果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解放了我的焦虑。我尝试在某个周末的小冲突中应用了其中的一个“选择性给予”的技巧,虽然起初孩子有些不适应这种新的互动模式,但最终我们都比以往更平静地达成了共识。这种实践的反馈非常正面,让我对后续章节中关于“界限设定”和“自然后果”的探讨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如何将这些原则应用到更复杂的学业压力或社交困境中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引人注目,那种鲜明的色彩对比和简约的字体排版,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我记得当时是在书店的育儿区,一堆内容同质化的书籍中,它的标题带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仿佛在对我发出邀请,去探索那些平时难以启齿的亲子沟通难题。当我翻开扉页,感受到纸张的质地,那种略带粗粝却又很舒适的触感,让我对阅读有了更高的期待。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处理得非常巧妙,字里行间留有的空白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复杂概念时不会感到压迫,反而能静下心来慢慢咀嚼文字背后的深意。而且,这本书的作者团队的署名方式也很有意思,体现出一种跨文化的合作精神,这让我对内容本身的多维度视角充满了好奇。我立刻决定买下它,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真正能落地的、有效的沟通工具,而不是那些空洞的说教理论。它放在书架上,就像是一个承诺,一个关于改善家庭氛围的希望。
评分全书的收尾部分,并没有以一个宏大的“未来预言”来结束,而是回归到了一个非常朴素的理念——持续的沟通和关系的维护远比单次的胜利更重要。书中最后几页的总结性陈述,像是一份温和的提醒:说服不是一场零和博弈,而是一场双赢的探索。我合上书本时,脑海中留下的不是一堆需要死记硬背的口诀,而是一种更具弹性的思维框架。它教会我如何“暂停”,如何在孩子表现出抗拒时,把焦点从“我赢了还是你输了”转移到“我们如何共同解决这个问题”上来。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教你如何快速制服孩子,而在于培养你成为一个更有耐心、更有策略的沟通者,从而建立起一种基于相互尊重的长期亲子关系。它真正让我感受到,教育孩子,最终还是在教育我们自己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
评分这本书的序言部分,用一种近乎文学性的笔触,描绘了现代父母在面对孩子“固执己见”时的那种深深的无力和挫败感。作者没有急于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先与读者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情感共鸣,仿佛在说:“我理解你,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种细腻的情感铺垫,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我感觉这不是一本冰冷的育儿指南,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分享她的心路历程。我特别欣赏其中一段关于“倾听的艺术”的论述,它没有停留在表面的“多听少说”,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孩子表达抵抗情绪时,识别出他们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那份渴望被看见、被尊重的隐秘愿望。这种对儿童心理深层次的洞察,让我对以往自己处理冲突的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反思,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急于纠正的,恰恰是他们建立自我认知的重要一步。这种由内而外的视角转换,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第一个震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