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铭鉴经典: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
定价:39.80元
作者:李志敏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13918374
字数:
页码:2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的一项功课。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调适自己的心理,还有助于我们了解他人的内心,从而优化我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内容提要
俗话有云:“人心隔肚皮。”人心险恶,谁知对方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退缩。只要我们能洞察对方的心理,就能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处理双方的关系。心理学在现今越来越被看重,多学点心理学的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调适自己的心理,还有助于我们了解他人的内心,从而优化我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每天学点心理学,应该成为我们日常的一项功课,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把它作为繁忙生活中的一种消遣,枯燥工作中的一剂调味品,闲暇中又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目录
章
自我的价值,在追求中绽放 /001
01在真实中,找回自己 / 002
02性格与个性,仿佛飞翔的翅膀 / 005
03凸显自我,彰显个性 / 008
04活出真实的自己,才能活出精彩 /010
05相信自己,不随波逐流 / 013
06主宰自己的命运 / 016
07坚持自我,赢得喝彩 / 019
08活给自己看 / 021
09江山易改,本性可移 / 024
10特立独行,实现 / 027
第二章
心灵深处,塑造自我 /031
01审视自我,认识自我 /032
02循序渐进,寻找自我 /036
03认识自己,才可洞悉生活 /039
04压抑的生活,是一把伤人的匕首 /044
05烦恼,只在一念之间 /047
06觉察,人生的必修课 /050
07强大的内心,需要一个声音来唤醒 /054
08面对故鬼,要毅然走出去 /057
09快乐之法在于内心的平静 /059
10心中的门,要用心去开启 /062
第三章
聆听心音,分享成功 /067
01山高人为峰,做好的自己 / 068
02握紧心灵的钥匙,扬帆远航 / 071
03孤独——难得的“花开” / 075
04调整心态,快乐前行 / 078
05沉默——为生活打开一道出口 / 080
06习惯,成败之间的利剑 / 083
07正确的思考,是改写成功履历的通途 / 086
08换一种“角度”,效果截然不同 / 089
09逆向思维可以改变世界 / 091
10平和的情绪,是迈向成功的步 / 094
11用睿智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依然别有洞天 / 097
12认定自我,拨云见日 / 100
13那些意外收获,有时是因为纯真的心态 / 104
14想象力,不可缺失的灵感 / 106
第四章
潜能,伴你走向成功 /109
01挖掘自己的优势,改变自己的人生 / 110
02把握信念,实现自我 / 114
03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盏不灭的灯 / 118
04拆换掉性格的“短板” / 122
05对症,破解内心的困顿 / 126
06爱好,是好的老师 / 128
07扬长避短,怀揣着信念追寻 / 132
08脚踏实地,才是获取成功的“诀窍” / 135
09微笑面对人生,人生回报你微笑 / 138
第五章
平凡,是你人生的动力 /143
01自卑,人生路上的浅滩 / 144
02找准自己价值的突破口 / 147
03只有自卑,才能极限 / 149
04爱别人也是在爱自己 / 153
05聆听天使的声音——自己才是的 / 157
06滚滚的力量,源自友谊的支撑 / 160
07人生的快乐,是你内心的坦途 / 164
第六章
远方,依然有追风的少年 /167
01态度决定你的走向 / 168
02不同的思维,造就不同的生活 / 172
03常规,束缚个性的枷锁 / 175
04做自己的经纪人 / 178
05专业形象,赢得自信和成功 / 181
06目标,永远是远方的灯塔 / 185
07付诸行动,才是实现理想的基石 / 189
08个体,永远是沧海之一粟 / 192
第七章
困境与挑战,人生的“风景”/195
01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抵达远方 / 196
02追求的路上,失败只是成功前的一次颠簸 / 200
03坦然处之,直面生活的纷扰 / 203
04实力,才是赢得别人尊重的理由 / 206
05向着一个目标努力,成功的概率更高 / 209
06甩开“包袱”,才能打破现状 / 213
07如果无法突破极限,不妨换一种方式尝试 / 216
08张弛有度,感悟生活 / 219
09失败和挫折,轻轻吟唱的一首歌 / 222
10用游戏的心态,面对人生 / 226
11宽容和放下,是医治创伤的良药 / 229
12善待身边的人,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工作之中 / 233
13幸福的人生,其实是简单的生活 / 237
第八章
惬意的人生,属于你我/239
01思想的高度,决定命运的高度 / 240
02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成长是灿烂的花开 / 244
03改变,是永远不变的主题 / 248
04走出“雾”的误区 / 251
05小勇气,可以创造出大成就 / 254
06执着,不可缺失的坚守 / 258
作者介绍
李志敏,自由撰稿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主要作品有《论语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孟子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菜根谭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等。
文摘
人们一直说要寻找自我,其实自我不需要寻找,自我始终都在自己心中,在心灵深处的地方。“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我不需要刻意改变什么,顺其自然就是自我。无论你如何的为生计奔波、劳苦,生活中总有些时候能让自己的心灵平静下来。因为只有心平静下来,才能与自身处境保持距离、取得审视的视角;心平静下来,才会赫然发现自己究竟会干什么,能干什么,才会更加深刻地、冷静地认清自己。给自己一些时间,向无限深处的地方重新发现一下自己内心的真实状态,活出真实的自我,在心中保留一块净土,播种人生的希望。
哲学家们惯常发出关于“我是谁”的追问,以对人类的生存困境寻求具有思辩意味的解答。而落实到生活中,正确地认识自己同样显得重要,人类只有正确地认识自我才不致于在生活中左奔右突,茫然无措。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连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又怎能去了解别人。
在人的灵性里面隐藏着众多深邃复杂的元素。人有一种神奇的“自我”世界。记得一本书曾这样写道,在学校里,学习语言学和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各种课程时,你能够保持佳思维;在工作岗位上,你可以提出的分解和处理问题的巧妙办法,可一涉及到“自己”,大脑的运转往往会变得意想不到的迟钝。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自我”人称“社会我”,而这个“社会我”无疑是自我创造的,但是自己却不认识。这是因为在对象认识的类别中,并不包括以自身为对象的情况,它必须是对脱离对象以外事物的认识。这样,在“对象认识”以外,还应该有“自我认识”。这就是说,人的认识大概可以分为“对象认识”和“自我认识”。由于常常犯角色混淆的毛病,这种认识能力总是很容易向对象认识方面偏离,而要想转向自我认识这方面,则是很困难的。比如说,如果有人问你,在这个世界上,对你自己来说,亲近的是谁呢?是父母、兄弟姐妹、老师、亲密朋友、恋人,还是其他?一般人在填写中很容易首先意识到从父母到恋人这五种人,尤其是难舍难分的恋人和亲密无间的朋友,但却忘记了这个世界上与自己亲近的人恰恰就是自己。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让我们拿小孩做游戏来说明。倘若有五个小孩在做游戏,如果你问其中一个小孩,“这里有几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奇怪的是大多数小朋友在认真计算后,郑重其事地告诉你是“四个人”。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现象不仅仅只出现在小孩子身上,而且也同样发生在青年人和成年人身上,可以说是常见的、人类自身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里面显然存在着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就是人在认识“自我”方面,即使是一件再明确不过的事情,往往不经别人提醒,自己也无法感觉到。这种心理,正是现代人的通病。卡耐基经常提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流浪汉来到我的办公室,要求与我谈谈。他说,他昨天下午本来已经决定跳进密歇根湖,了此残生。但不知是谁,也许是命运之神,把一本我多年以前写的书放入他的口袋。这本书给他带来了勇气和希望,并支持他度过昨天的夜晚。他还说,只要他见到这本书的作者,他相信能帮助他再度站起来。我问他,我能替他做些什么。在他说话的时候,我从头到脚把他打量了一遍,我不得不坦白地承认,在我内心深处,我并不相信我能替他做些什么——他脸上沮丧的皱纹、眼中茫然的神情,他的身体姿势、脸上未刮的胡须,以及他那紧张的神态,完全向我显示出他已经无可救药了。但我不忍心对他这样说。因此,我请他坐下来,要他把他的故事完完整整地告诉我。他说得很详细,其中要点如下:他把他的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制造业上。
那是在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使他无法取得他的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因此他只好宣告破产。金钱的丧失,使他大为沮丧,于是,他离开了妻子和儿女,成为一名流浪汉,他对于这些损失一直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到后,甚至想自杀。他说完他的故事后,我对他说:“我已经以极大的兴趣听完你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对你有所帮助,但事实上,我却没有能力帮助你。”他的脸立刻变得苍白。他低下头,喃喃地说道:“这下完蛋了。”我等了几秒钟,然后说道:“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我可以介绍你去见本大楼的一个人,他可以协助你东山再起!”我把窗布拉开,露出一面大镜子,他可以从镜子里看到他的全身。我用手指着镜子说:“我答应介绍你跟他见面,就是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除非你坐下来,认识这个人,否则,你只能跳到密歇根湖里,因为在你对这个人作充分的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他朝着镜子向前走了几步,用手抚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地打量了几分钟,然后后退几步,低下头,开始哭泣起来。我知道我的忠告已经发挥功效了,便送他离去。几天后,我在街上碰见了这个人,我几乎都认不出他来。他的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他从头到脚打扮一新,看来很成功的样子,而且他也似乎有些感觉。他解释说:“我正要到你的办公室去,把好消息告诉你。那一天我离开你的办公室时,还只是一个流浪汉。但是,虽然我的外表落魄,我仍然找到了一份年薪3000美元的工作。想想,一年3000美元。我的老板先预支了一些给我,要我去买些新衣服,还让我寄一部分钱回去给我的家人。我现在又走上成功之路了。我正要前去告诉你,将来有一天,我还要再去拜访你一次。我将带去一张支票,签好字,收款人是你,金额是空白的,由你填上数字。因为你介绍我认识了我自己,幸好你要我站在那面大镜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给我看。”那人说完话后,转身走入芝加哥拥挤的街道,这时,我终于发现:在从来不曾发现“自立”和“责任”价值的那些人的意识中,原来隐藏了的力量和各种潜能。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没有看清楚,对自己都不能负责任,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
序言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人心的微妙之处,并且是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我一直觉得,人际交往是门艺术,而这门艺术的核心,其实就是对人性的理解。这本书没有回避那些复杂的情感和行为模式,反而用生动的例子,将它们一一剖析。我最感兴趣的是它是否能帮助我“读懂”别人,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时刻,能够提前预判对方的反应,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例如,在面试或者谈判的场合,了解对方的肢体语言和微表情,可能就是成败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有专门的章节,详细讲解这些非语言信号的解读,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同时,我也想知道,它是否能帮助我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让我在社交场合中更加自信,更具说服力。那些关于说服力、领导力以及人际关系维护的实用技巧,是我特别期待的部分,我相信它们能极大地丰富我的社交经验。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聚焦在自我成长的维度上。我总觉得,人生就像一场永无止境的学习旅程,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潜能,是这场旅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我希望《铭鉴经典: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能够提供一些深入的自我探索工具,帮助我发掘自己内心深处的优势和潜在的局限。比如,它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性格类型、动机分析的测试或方法,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思维习惯?我特别想了解,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自己的潜能,设定并实现更有挑战性的目标?那些关于目标设定、习惯养成、以及如何克服拖延症的实用建议,是我非常看重的。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能够对自我有更深刻的认知,从而在事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实现更有效、更持续的成长。
评分拿到这本《铭鉴经典: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后,我最先想到的是它能否成为我处理家庭关系的一本“秘籍”。家庭是我们最亲密也是最容易产生摩擦的地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改善亲子沟通、夫妻关系、或者与长辈相处的实用技巧。尤其是在面对一些代沟带来的沟通障碍时,它是否能提供一些理解对方视角、化解矛盾的方法?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家庭治疗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我如何倾听,如何表达爱,如何在家庭成员之间建立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信任。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让我的家庭氛围更加和谐融洽,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感受到爱与支持,共同成长。那些关于情感支持、冲突管理以及家庭成员心理需求满足的章节,是我特别希望看到的。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是抱着一种试探的心态。市面上关于心理学的书太多了,很多都是泛泛而谈,或者过于理论化,读起来让人望而却步。但《铭鉴经典: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这本书,从名字上就透着一股实在劲儿,仿佛承诺着能把那些深奥的理论拆解开,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触手可及的工具。我特别关注它是否真的能做到“实用”,比如,它能不能教我更好地理解家人的想法,在工作中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或者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时,能多一些自我调节的技巧。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认识心理学”的层面。比如,当我和孩子沟通出现障碍时,这本书能不能提供一些有效的沟通模型?当我感到焦虑不安时,它有没有一些简单的练习可以帮助我放松下来?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循序渐进地引导我,让我能在点滴之间感受到心理学带来的改变。
评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稳定,已经成为一种奢侈。我购买《铭鉴经典:每天学点实用心理学》这本书,正是希望它能成为我心灵的“充电站”。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管理情绪、缓解压力的有效方法。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一些理论,而是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减压工具箱”,比如,当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如何快速调整心态?当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如何保持积极乐观?它是否会介绍一些正念冥想、放松技巧,或者是一些认知重构的方法,让我们能够更客观地看待问题,减少不必要的负面情绪?我期待它能像一个温暖的引导者,教会我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和谐相处,如何建立更强大的心理韧性,从而在生活的风雨中,依然能够稳步前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