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定价:49.80元
作者:李显文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3965759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生活习惯、纪律管教、情绪沟通,三大生活中常见的教养问题,非常实用。
2、高效能五大教养步骤 同理接纳四大句型,一目了然,简便易学。
3、48个教养案例 15个亲子互动案例分析表,轻松快速判断“为什么会这样”,让教养难题迎刃而解。
内容提要
养儿育女是世上辛苦也幸福的事,但在教养这条路上,每个父母都曾遇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
为什么一到睡觉时间,孩子就“毛病”一大堆?
孩子总是讲不听,越教越生气?
兄弟之间整天吵架,父母打骂都没用?
孩子每到写功课,挫折、情绪一大堆?
不让孩子玩手机,他就化身小恶魔?
孩子怎么讲不听、教不会?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父母面对的是两个孩子——任性的“婴儿自我”与懂事的额“成熟自我”。孩子令人头痛的行为,99%是任性的“婴儿自我”惹的祸!同理接纳做得好,80%的孩子教养问题将迎刃而解!
本书从生活习惯、纪律管教和情绪沟通三大常见问题出发,教父母们正确面对孩子的“婴儿自我”,轻松解决三大教养问题。通过实际案例的具体分析,让父母们掌握并运用高效能的教养五大步骤,15个亲子互动案例表一目了然,非常实用。目录
作者介绍
李显文:
15年亲子职业咨询经验,协助千百位华人父母解决教养难题
中国台湾辅仁大学企业管理系毕业,17年咨询辅导经验。曾任:吉隆坡关怀辅导中心、怡保心灯辅导中心咨商协助员,现任“父母效能系统训练课程”领导员。
1997年开始电话咨询工作;1999年开始带领父母效能训练课程;2009年起在台湾大台北地区松山、新生、仁爱、文湖、实践、国北教实小、公馆、明伦、复兴等10多所小学的读书会、老师或志工妈妈团,以及新意象美术教室、锲而生态读书会、妈妈play教室、关心幼儿美语教室等团体,进行父母效能课程、父母成长课程、老师辅导课程及亲职讲座的工作。另著有《高效能父母学》。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声音有一种奇特的共鸣感,它不像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更像是身边一位经验丰富、洞察世事的朋友,坐在你对面,用一种既坦诚又带着几分幽默的口吻,娓娓道来那些我们或许都经历过,却从未深思过的生命片段。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构建人物性格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不动声色的复杂性。他笔下的人物绝非扁平化的符号,他们都有着内在的矛盾和未解的心结,他们的选择往往是基于一种近乎本能的驱动力,而非简单的逻辑推演。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会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句子,思考自己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困境或选择的挣扎。这种代入感是极强的,它促使我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自我审视,感觉自己像是跟着作者的笔触,完成了一场小型的内心探险。这种文学手法上的精妙,让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故事讲述,更像是一面映照我们自身灵魂的镜子,偶尔会因为反射出的影子而感到一丝不安,但最终带来的是更清晰的自我认知。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一种关于“永恒性”的思考。它探讨的主题虽然植根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语境中,但其核心议题——关于人性的脆弱、选择的代价以及时间不可逆转的本质——却是跨越时空的。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停下来,合上书本,望向窗外,思绪飘得很远。它不像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娱乐性读物,它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或一次长期的“陪伴”。它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观察世界的方式,让我对那些习以为常的人际互动和社会现象,多了一层审慎的、带有历史纵深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说了什么”,而在于它“引发了什么”,它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让我开始用更复杂、更包容的视角去理解周遭的纷繁世界,这种影响是深远且持续的。
评分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呈现出一种罕见的克制与爆发力的平衡。作者似乎深谙“少即是多”的哲学,他从不滥用华丽的辞藻去堆砌情绪,而是用最精准、最凝练的词汇,描绘出情感的微妙波动。很多关键的情感转折点,都是在看似平淡的对话或场景描述中悄然完成的,但其冲击力却如同深海巨浪,后劲十足。举个例子,有一处关于告别的场景,作者只用了寥寥数语,勾勒出人物僵硬的肢体语言和眼神中难以掩饰的失落,但其中蕴含的悲伤却比任何长篇的哭诉都要来得真实和沉重。这种对“留白”艺术的娴熟运用,体现了作者极高的文学修养。他相信读者的理解力,愿意将解读的空间留给读者,这使得每一次重读,都能挖掘出新的层次和未曾察觉的潜台词。
评分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它极其大胆,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方式,仿佛是将一幅被打散的拼图,以一种出人意料的顺序重新组合起来。起初阅读时,我甚至需要时不时地翻回去对照前文,试图理清事件发生的时间线索和人物关系网。这种挑战性对于习惯了传统线性叙事的读者来说,或许会有些许门槛,但一旦你适应了作者构建的这种“时间迷宫”,你会发现这种结构带来的回馈是多么丰厚。每一次情节的跳跃,都不是为了故弄玄虚,而是为了在不同时间点上,给予读者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同一个事件。这种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互动性。它要求读者主动参与到意义的建构中来,而不是被动接受。到最后,当所有的线索汇聚成一个完整而又令人唏嘘的画面时,那种豁然开朗的震撼感,是传统叙事难以企及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别出心裁,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封面,配上那种宁静的蓝色调,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踏实感,仿佛这本书本身就蕴含着某种深邃的智慧,等待着被小心翼翼地开启。我记得我是在一个下着小雨的周末,窝在沙发里开始翻阅的,最初只是随便看看,没想到很快就被那种叙事节奏牢牢抓住了。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他似乎拥有一种魔力,能将最日常的情景描绘得充满张力,即便是最微小的细节,比如阳光穿过窗帘在木地板上投下的光斑,都能被捕捉得细腻入微,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非常舒服,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留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精心布置的艺术品,光是摆在书架上,都能提升整个房间的格调。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章节切换时那种如同电影蒙太奇般的手法,总能在不经意间抛出一个悬念,让你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下一刻会走向何方。这种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显得尤为珍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