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心的孩子是教出来的:教育专家谈教子

省心的孩子是教出来的:教育专家谈教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亲子教育
  • 育儿
  • 家庭教育
  • 儿童心理
  • 正面管教
  • 沟通技巧
  • 情绪管理
  • 行为习惯
  • 教育方法
  • 好习惯培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17033
商品编码:2957701213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省心的孩子是教出来的:教育专家谈教子

定价:35.00元

作者:刘开朝; 王倩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6821703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转换一种心情。省心的孩子都是家长教出来的,孩子不省心,*的原因就是家长不会“教”。教育是否成功,关键看两点:一是会不会教,二是用不用心。◎抓住六个关键。只有抓住了教育的关键,教子才能事半功倍,家长才能省心、孩子才会开心。◎解决十三个常见问题。本书精心筛选了孩子在生活习惯、性格情绪上普遍存在,同时也是家长关心的问题,结合生动案例分析,为家长奉上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贯彻二十种教育技巧。只有聪明的家长,才懂得使用“四两拨千斤”的教育技巧,“卸下包袱”,省心教子。

内容提要


凡是的孩子都非常懂事,而且拥有一系列的优良特质——自觉、自立、懂得感恩等,让家长非常省心。
“我家的孩子为什么不省心?”“他家省心的孩子是怎么教出来的?”很多家长在教子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困惑。
其实,省心的孩子都是家长教出来的,孩子不省心,**的原因就是家长不会“教”。本书通过教育专家的理论阐释和实际案例分析,从孩子的健康、智力、情商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系统性地向家长介绍了一系列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是一本为爱操心的父母们所写的“减压”书,更是一本鲜活的教育宝典。

目录


目录
章 转换一种心态——“卸下包袱”就省心一、孩子,你慢慢来 / 3二、欣赏孩子的不 / 10三、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 17四、学会放手 / 22
第二章 抓住几个关键——“教子有方”才省心一、关注孩子身体健康与人身安全 / 30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独立性 / 47三、注重对孩子进行品性教育 / 56四、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与人际交往 / 63五、培养兴趣爱好,呵护孩子的梦想 / 72六、让孩子主动、快乐地去学习 / 81
第三章 常见问题处理有方——“善于取经”可省心 一、孩子晚上不睡、早晨不起怎么办 / 103二、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 / 110三、孩子不想去幼儿园怎么办 / 113四、孩子沉迷动画片怎么办 / 118五、孩子爱哭闹、撒泼怎么办 / 121六、孩子胆小、不自信怎么办 / 125七、孩子逆反怎么办 / 131八、孩子顽皮、多动怎么办 / 135九、孩子性格孤僻、自闭怎么办 / 140十、孩子表现出暴力倾向怎么办 / 146十一、孩子犯了错不肯承认怎么办 / 152十二、孩子懒散、拖延怎么办 / 157十三、孩子贪玩、不爱学习怎么办 / 162
第四章 掌握教育技巧——“有技在身”更省心一、做孩子的好榜样 / 169二、放下家长的“架子” / 172三、巧用“角色互换”小游戏 / 175四、“热”问题“冷”处理 / 178五、“打完巴掌给枣吃” / 180六、宽严相济 / 182七、不跟孩子翻旧账 / 184八、不轻易吓唬孩子 / 186九、不对孩子存偏见 / 188十、多征求孩子的意见 / 190十一、主动向孩子道歉 / 192十二、拒绝孩子要“狠心” / 194十三、表扬孩子讲方法 / 198十四、批评孩子讲艺术 / 202十五、与孩子共享亲子阅读 / 206十六、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 209十七、让孩子感受家长的爱 / 212十八、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 / 214十九、给孩子选择合适的玩具 / 217二十、“隔代教养”要谨慎 / 220

作者介绍


刘开朝,北京四中网校副校长,曾任教于北京师大二附中,中国青少年心理化教育中心专家讲师团成员,北京市语文教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研究员。著有《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阳光下的心灵家园》等作品。近几年潜心研究家校结合及家庭教育理论,是远程教育及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2013年作为嘉宾受邀参加金凤凰在线教育高峰论坛并讲话。2014年作为嘉宾受邀参加教育圣典高端访谈。多次被多个省市的重点中学邀请进行讲座与培训。

文摘


序言



“望子成龙,不如望子成‘人’”:拨开教育迷雾,解锁孩子内在潜能 每个家庭都承载着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有担当、有能力、有幸福感的人。然而,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常常感到困惑:如何才能真正地“教”好孩子?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还是无条件的溺爱放纵?在追求“别人家的孩子”的焦虑中,我们是否忽略了每个孩子独特的闪光点? 这本书,并非关于如何让孩子在考试中取得状元,也不是详尽列举各种“速成”的育儿秘籍。它是一次深刻的反思,一场关于教育理念的温情对话,一次对孩子成长本质的探索。我们将一同拨开现实教育中的重重迷雾,回归教育最本真的意义——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健全、有智慧的个体,一个能够自如应对人生挑战,并从中找到幸福的人。 教育的真谛:从“培养”到“唤醒” 我们常常用“培养”这个词来形容教育,仿佛孩子是一株需要精心修剪、施肥的植物。然而,真正的教育,或许更应是一种“唤醒”。唤醒孩子内在的好奇心,唤醒他们对世界的热爱,唤醒他们探索未知的勇气,唤醒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书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那些被我们忽视的教育维度。例如,好奇心的火种:当孩子对世界充满疑问时,我们是匆忙给出答案,还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寻找?是扼杀他们的“为什么”,还是鼓励他们“求知”?我们将分享如何珍视并呵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它成为驱动学习的永恒动力。 再者,独立思考的基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分辨真伪、形成独立见解至关重要。我们不希望孩子成为只会盲从的“乖孩子”,而是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质疑、分析、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本书将阐述如何通过开放式的提问、鼓励辩论、提供多样化的视角,来构建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情绪的智慧:孩子与情绪的和解之路 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情绪爆发时,常常感到手足无措,甚至采取压制或忽视的方式。然而,情绪是孩子内心世界的晴雨表,学会理解和管理情绪,是他们未来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中,我们将引导家长认识到,情绪并非洪水猛兽。孩子的哭闹、愤怒、沮丧,都是他们表达需求、处理压力的方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作为引导者,帮助他们认识这些情绪,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并学习健康的表达和疏导方法。 我们将分享一些实用的技巧,比如“情绪翻译官”的角色:当我们能用孩子的语言解读他们的情绪时,他们会感到被理解和接纳。例如,当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哭闹时,与其说“别哭了”,不如说“你现在很生气,因为你的玩具被抢了,你觉得很不公平,对吗?”这样的回应,能有效安抚孩子的情绪,并为他们学习情绪管理打下基础。 此外,建立情绪的“安全区”:家应该是孩子可以自由表达情绪的地方,而不是压抑情感的牢笼。我们将探讨如何营造一个安全、包容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不必害怕自己的负面情绪会受到指责或惩罚。 自主与规则:界限内的自由生长 “要自由,但也要规矩。”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但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必须找到其中的平衡点。过度的放任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律,而过度的管束则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性。 本书将强调“自主”的价值。当孩子有机会为自己做选择时,他们会更有责任感。例如,在穿衣、吃饭、选择游戏等方面,给予孩子力所能及的选择权,让他们体验决策的乐趣和后果。这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一个安全、有指导的环境中,让他们学习如何做出选择,并承担选择带来的结果。 同时,“规则”的意义。规则不是为了限制孩子,而是为了保护他们,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基本秩序和人际交往的底线。本书将探讨如何与孩子一起建立清晰、合理且可执行的规则,并以身作则,让规则真正地融入家庭生活。强调的不是惩罚,而是让孩子理解规则背后的逻辑和重要性,例如,为什么需要按时睡觉,为什么不能随意打人。 挫折教育:在风雨中茁壮成长 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孩子终将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挫折。我们无法为孩子铺就一条无菌的成长之路,但可以教会他们如何勇敢地面对风雨。 本书将引导家长理解,挫折并非失败,而是成长的契机。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学习中遇到瓶颈,或者与同伴发生冲突时,我们是扮演“救世主”的角色,还是引导他们自己去解决?我们将分享如何鼓励孩子尝试,即使失败,也能从中学习,积累经验,增强韧性。 “脚踏实地的坚持”,是我们在面对挫折时需要教会孩子的品质。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而是日复一日的努力。书中将通过一些真实案例,展示家长如何通过耐心引导,帮助孩子认识到,每一次尝试,每一次跌倒,都是他们变得更强大的机会。 亲子关系:教育的基石与润滑剂 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离不开良好的亲子关系。当孩子感受到爱、尊重和理解时,他们才更愿意去接纳父母的教导,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和成长中。 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建立高质量的亲子陪伴。这不是简单地待在一起,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将分享如何放下手机,放下工作,留出纯粹的亲子时光,通过游戏、阅读、交流,来加深情感的连接。 “倾听比说教更重要”,这是我们反复强调的理念。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滔滔不绝的道理,而是那个愿意认真倾听他们心声的父母。我们将提供一些有效的沟通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语言,解读他们的需求,从而建立更加通畅、信任的亲子桥梁。 “榜样的力量”,更是亲子关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我们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首先要努力成为那样的人。 教育的长期主义:静待花开的智慧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而非短跑冲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需要保持耐心和智慧,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节奏和发展轨迹。 本书倡导的是一种“教育的长期主义”。我们不被短期的成绩所迷惑,不被外界的评价所裹挟,而是专注于为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相信时间和投入终将开花结果。 我们不提倡“望子成龙”,而是“望子成‘人’”。一个身心健康,拥有独立思考能力,懂得爱与被爱,能够积极应对生活挑战,并从中找到属于自己幸福人生轨迹的人。 这本书,愿成为您育儿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您提供一些启发和力量。让我们一同放下焦虑,拥抱教育的真实与美好,陪伴孩子,静待花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读起来非常流畅自然,仿佛是邻居家一位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教育顾问在跟你聊天。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冲突管理”和“情绪疏导”方面的态度。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孩子的负面情绪往往是引发矛盾的导火索。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讲解如何“看见”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急于“纠正”情绪。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观点是:“孩子不是在故意跟你作对,他只是在用不成熟的方式表达未被满足的需求。”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对孩子行为的理解。它让我从指责的视角转变为理解的视角,从而在处理夜哭、发脾气等日常挑战时,能保持更多的耐心和智慧。这种情绪上的共鸣和指导,比单纯的技巧传授更有力量,因为它触及了亲子关系的核心。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挺有意思,色彩搭配沉稳又不失活力,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一直觉得育儿这件事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总是在各种理论和实践中摸索前进,希望找到一条能让自己和孩子都少走弯路的路。这本书的名字直击人心,谁不想拥有一个“省心”的孩子呢?当然,这里的“省心”并非指完全撒手不管,而是希望孩子能更独立、更有主见,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也减轻父母的焦虑。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希望能在专家的笔触中找到一些共鸣和实用的指导。初读下来,我发现作者的文字非常细腻,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那些容易被我们忽略的育儿细节,并且能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剖析这些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那种感觉就像是,你一直以为自己是在做对的事情,结果书里轻轻一点拨,让你恍然大悟,原来症结出在别处。这绝对是一本能让人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自己教育方式的宝典。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它不像有些教育书籍那样堆砌理论,而是巧妙地穿插着大量的案例分析和专家的独到见解。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的讨论。很多时候,我们总习惯于用奖励和惩罚来驱动孩子完成任务,比如考高分有零花钱,不完成作业就没收电子产品。然而,这本书深入探讨了这种外在激励的弊端,它指出,真正的持久动力来源于兴趣和成就感本身。作者提供了一系列小技巧,比如如何巧妙地提问,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的乐趣,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这对我家那个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的孩子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尝试着运用书中的方法,最近他居然主动去研究一个他平时觉得枯燥的科学实验,虽然过程有点小曲折,但他脸上的那种专注和兴奋,让我看到了“省心”的曙光——那是源于自我驱动的快乐。

评分

说实话,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汗牛充栋,但真正能让人产生持续影响的却凤毛麟角。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它不仅仅关注眼前的某个问题如何解决,更重要的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框架,让父母能够预测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并提前做好准备。例如,书中对“数字时代下的边界感培养”的探讨,就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作者没有简单地呼吁限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而是深入分析了技术如何影响孩子的注意力结构和社交模式,并提出了构建健康数字习惯的长期策略。这种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内容,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解决一个“省心”的表层问题,更是在为孩子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育儿地图清晰了很多,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有了一个可靠的罗盘指引方向。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教育孩子其实更像是一场与自我的深度对话。书中有很多观点让我耳目一新,特别是关于“规则的建立与执行”那一章,它没有采用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方式,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例子,阐述了为什么“一致性”比“严厉程度”更重要。我回想起过去几次因为孩子的小小反抗而产生的家庭冲突,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自己的情绪失控或者前后不一的立场导致的。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具操作性的框架,指导父母如何有技巧地引导孩子理解并遵守约定,而不是单纯地压制。它让我意识到,所谓的“省心”,其实是孩子内化了规则,形成了自律的体现。这种自律的养成,恰恰需要父母放下身段,成为引导者而非独裁者。对于那些经常在“放手”和“控制”之间摇摆不定的父母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让人心里踏实不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