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让大宝爱上小宝:二胎家庭心理辅导 |
| 作者 | 汉堡妈咪 |
| 定价 | 32.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铁道出版社 |
| ISBN | 9787113217136 |
| 出版日期 | 2016-08-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随着二胎政策放开,相应而来的二胎家庭心理辅导也开始备受关注,作者站在“大宝”的角度,从一个家庭开始准备“要二胎”,到孕中、“小宝”出生、“小宝”长大的时间顺序,为爸爸妈妈们展现家庭中的“大宝”的每个阶段的心理变化,告诉爸爸妈妈们应该如何及时发现“大宝”的心理变化并采取什么样的行为,避免伤害到我们可爱的“大宝”,并讲一讲如何让“大宝”顺利接受“小宝”的存在。 |
| 作者简介 | |
| 汉堡妈咪,原名张菁,教育学学士,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是一名有着十几年丰富教学经验的小学高级教师。蒙特梭利教育实践者,儿童心理学专家,拥有小学教师证、幼儿园教师证、亲子教师证、感统教师证等专业领域证书。多次发表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论文及文章,并在“育儿杯”论文大赛荣膺一等奖。 |
| 目录 | |
| 汉堡妈咪简介 内容简介 序言 部分 中国的“二胎”问题 章 我的朋友有弟弟妹妹了 1、为什么我没有舅舅和姨妈呢 2、“妈妈,那个阿姨肚子好大啊” 3、我的好朋友都当哥哥姐姐了 第二部分 我家的“二胎”问题 第二章 爸爸妈妈在讨论“二胎” 1、爸爸妈妈说要二胎,这个东西好吃吗 2、大人世界搞不懂,一会要一会又不要 第三章 我也是这个家的主人哦 1、这个问题我也要参与 2、我怕爸爸妈妈不爱我 第三部分期待和到来的“二胎” 第四章 好吧,我同意你们来我家 1、小弟弟小妹妹太可爱啦 2、家里有个小伙伴多好啊 3、我想要个漂亮的小妹妹 4、不会抢走妈妈对我的爱 5、我和妈妈爸爸准备好了 第五章 你们啥时候出来陪我玩啊 1、弟弟会占住妈妈很多时间 2、下个月妈妈就不能弯腰了(得知怀孕) 3、我原来也在妈妈肚子里的(3个月) 4、我的弟弟又长大了一些啦(5个月左右) 5、我和妈妈给弟弟买衣服了(7、8月份) 6、以后弟弟的奶瓶由我负责(9月份) 第六章 妈妈,我来帮你照顾他们 1、妹妹的小手好小好软 2、我学会自己冲奶粉了 3、妈妈给我讲我的故事 4、妈妈我想尝尝可以吗 第七章 为什么总是要我让着他们 1、弟弟就不能让着我一次吗 2、为什么总是说我去抱弟弟 3、妈妈这样做一点都不公平 4、妈妈说他和我小时候一样 5、我喜欢妈妈替我教训他 6、这样做不对,哥哥来教你 第四部分 突然出现的“二胎” 第八章 你怎么能钻进妈肚子 1、妈妈说她肚子里有个小宝宝 2、妈妈担心我不喜欢这个宝宝 3、我相信妈妈会一直一直爱我 4、原来我对妈妈来说是大惊喜 第九章 我讨厌突然出现的爱哭鬼 1、我讨厌那个家伙 2、他在一天天长大 3、他和我不一样的 4、妈妈每天都抱我 第五部分 “二胎”中的关注 第十章 妈妈能多看看我抱抱我吗 1、我希望妈妈能看到我 2、我喜欢妈妈看到我棒 3、妈妈知道我又进步了 4、弟弟妹妹我也爱你们 总结 尾声 宝妈们给汉堡妈咪的来信 |
| 编辑推荐 | |
| 1.汉堡妈咪15年教学经验公开分享2.蒙台梭利实践者10年亲子心理辅导全攻略3.45个真实案例 50个情景对点分析 160条锦囊妙计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我发现这本书在处理“父母自我关怀”和“二胎焦虑”的连接上做得非常到位。很多育儿书只关注孩子,却忽略了父母自身的崩溃边缘。汉堡妈咪在书中坦诚地分享了许多“不完美”的育儿瞬间,这让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没有贩卖“完美父母”的人设,而是倡导一种“足够好”的育儿哲学。这种坦诚是建立信任感的第一步。在探讨父母的疲惫感时,她巧妙地将父母的压力与孩子的情绪波动联系起来——父母的能量枯竭,直接导致了对孩子情绪的低容忍度,从而引发更多冲突。我尤其喜欢她对“区分需求和要求”的论述。比如,大宝因为受冷落而故意捣乱,这是一种“需求”的表达(需要关注),而不是“要求”——我们常常把这两者混为一谈,然后用惩罚来应对。这本书提供了工具,让我们能透过孩子的行为表象,去倾听他们真正的“心声”。这种深度共情能力的培养,是我认为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许多育儿书那样,充满了生硬的心理学术语,而是用一种近乎老朋友闲聊的口吻,把复杂的家庭动力学问题摊开来讲。这使得阅读过程非常轻松,即便是疲惫不堪的晚上,我也能很快沉浸其中,找到共鸣。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关于“重新定义老大角色”的章节。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把大宝推到一个“小帮手”、“小大人”的位置上,期望他能够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书中明确指出了这种期望的陷阱,它剥夺了老大作为“被照顾者”的权利,也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概念,叫做“专属‘老’的时光胶囊”,这让我眼前一亮。它不是简单的时间分配,而是强调这段时间里,老大是“唯一的焦点”,完全围绕他的兴趣和感受展开。我已经在脑海中构思了好几次,如何将这个方法应用到我周末的安排中。这种既有理论高度,又能落实到日常细节的书,实属难得。它不仅仅是解决了“如何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重塑了我们对“家庭角色”的认知框架。
评分从书籍的整体编排来看,它的结构逻辑非常清晰,不是简单的章节堆砌。它似乎是按照一个家庭从迎来二宝到逐渐适应,再到建立稳定手足关系的自然时间线来布局的。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大宝的退行行为”的那几页内容,我家的老大最近又开始要求我给他读绘本,虽然他已经识字了,这明显是一种寻求安全感的信号。书中对这种退行的解读,完全颠覆了我之前认为的“故意”或“不听话”的看法,将其定性为在环境剧变下的合理心理应激反应。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清晰的应对流程,从接纳、共情到逐步引导,每一步都设计得很有章法。我个人认为,对于那些害怕二胎家庭会不可避免地走向争吵和冷战的父母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份详细的“防爆指南”。它教会我们如何提前布防,用积极的心理建设来取代事后的补救和指责。我毫不犹豫地推荐给身边所有准备要二胎或者正在经历“二胎阵痛期”的朋友们,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方法,更是一种面对挑战的强大内心支撑。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引言部分,我立刻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本给父母看的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大人在面对“公平”这个概念时,隐藏的焦虑和偏颇。我一直以为自己做得很好了,尽量平等对待两个孩子,但书中通过几个非常贴近生活的案例分析,让我猛然惊醒:我的“平等”很多时候是建立在“牺牲”大宝的某些合理需求之上的。比如,当小宝哭闹时,我习惯性地先去安抚,虽然理智上知道这是本能反应,但书中深入探讨了这种“优先安抚”对大宝安全感建立的长期负面影响。作者非常擅长剖析背后的动机,她没有指责家长,而是引导我们去探索,我们的每一个行为决策,其实都在向孩子传递关于“爱、界限和自我价值”的信息。这种心理深度的挖掘,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两个孩子的互动模式。特别是关于“情感账户”的比喻,形象生动,让我立刻明白,平时存入的正面情感多于负面冲突,才能在出现矛盾时有足够的缓冲余地。我非常期待接下来的内容能提供更多关于如何“修复”关系、而不是“维持”表面的和谐的方法论。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点睛之笔,那种温馨又带着一丝丝手足情深的画面感,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我是一个正在经历二胎磨合期的妈妈,每天都在和“大宝的嫉妒心”以及“小宝的无休止哭闹”做斗争,市面上的育儿书汗牛充栋,大多讲的都是科学喂养或者某一个阶段的训练,真正能触及到父母内心深处、那种手足关系建立的心理学书籍少之又少。我本来对这种“辅导”类的书籍抱有一丝保留,总觉得理论大于实践,但看到出版社和作者名字的时候,心里就有底了。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从我翻阅的那些章节来看,她似乎能准确地捕捉到大宝内心深处那种被“取代”的恐慌感。我尤其欣赏她提出的那个“时间碎片化重组”理论,它不是要求父母拿出整块时间,而是在日常琐碎中找到可以和老大进行高质量连接的瞬间。这种实操性极强的建议,对于我们这种忙得脚不沾地的二胎家长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期待着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更好地平衡两个孩子的需求,让“爱”这个资源分配起来更均匀、更智慧,而不是让老大觉得,自从老二来了,他就自动降级了。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让人安心的沉稳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