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斯波克育儿经
定价:35.00元
作者:Benjamin Spock.M.D(本杰明·斯波克)著,马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121258534
字数:135000
页码:22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新手爸妈们,有没有被以下问题困扰过?
我孩子的脐根处很红,看上去很吓人,是不是感染了?
当我和孩子从医院回家后,发现孩子的头软软的立不起来,我该怎么办?
我该如何避免孩子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
家里有客人时,怎样避免孩子暴露于感染源?
我的孩子吃得够吗?我如何知道他是不是饱了?
喂奶时间不规律是问题吗?
为什么新生儿的头肿得那么大,好像在重量级拳击赛中被揍了?
我家宝贝的呼吸每时每刻都不一样,有时候急促用力,有时候轻柔舒缓,哪种情况应该引起我的注意?
如果使劲压孩子的囟门会不会损伤他的大脑?
如果我太用力或者向上拉拽孩子的胳膊,会不会使他的肘关节脱位?
我的孩子经常漾奶,有时候我分辨不出他是呕吐,还是单纯的漾奶,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由于孩子很早就出院了,万一在家中发生黄疸,我该怎么分辨,又该如何应对?……
全世界千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宝典,以崭新的面目呈现于您的面前!
畅销一个世纪,数十次印刷,百万妈妈力赞
*更: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专家 马良坤精心翻译经典力作 临床经验 专业指导
*新内容:修订了10%的内容,涵盖了父母们*关心的崭新话题:儿童吃素是否健康,男孩做手术的利弊……
*更轻松:增加轻松漫画,有90后力捧育儿漫画家粥小玉倾情手绘,适合现代人阅读习惯,减轻父母阅读压力
* 新包装:贴心的口袋书大小,轻质纸印刷,便于携带,放包包里随时翻阅内容提要
翻开斯波克博士这本书
初为父母的家长会得到如下迫切需要的建议:
宝宝哭声的诸多含义
领会宝宝的心情和情绪
兄弟姐妹之间的妒忌心
与父母亲分离带来的焦虑
睡眠问题
减轻或消除初为父母的焦虑、紧张情绪
帮助宝宝应对陌生的面孔
谨以此书献给你们
那些将自己养育孩子身心成长的经历告诉斯波克的父母们;
斯波克博士,在生命的后几年,与我分享关于孩子成长的新理念;
玛丽·摩根,斯波克博士的妻子,向下一代孩子和父母传播和延续斯波克博士的育儿方法;
我的父母,运用斯波克博士教育父母的理念“相信你自己,你比想象中知道得更多”,并且尊重孩子们独立性的需求,培育我们茁壮成长;
我的妻子玛丽·卡弗里,还要感谢我的孩子乔舒亚、本杰明和莎拉,在她们成长的旅程中同时教会了我许多。
《斯波克育儿经》让家长不管在哪里都可以反复参考,斯波克博士在育儿方面提供的建议。美国受欢迎的儿科医生,本杰明·斯波克博士通过他经典的巨作《斯波克育儿经》成功地帮助了两代家长养育他们的孩子。如今,家长会感到更加欣慰:因为一本新的斯波克博士的珍藏版在此为您呈现!
《斯波克育儿经》包括以下内容:
了解孩子哭闹的原因;
帮助孩子处理分离焦虑;
让孩子学会给予和分享;
简单易学的如厕训练;
让家中已有的孩子接受新成员;
处理常见的不适症状……
目录
作者介绍
本杰明·波克医学博士
1933~1947年,在纽约担任儿科医生,而后在匹兹堡大学梅约医学中心担任医学教师和研究员工作。1946年,他出版的《斯波克育儿经》一书,成为全球畅销书,销售超过5500万册,被译为39种语言。
1998年,斯波克博士逝世,享年94岁。
马丁·史坦博士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儿科教授,在过去的25年里,一直担任儿科教授和医生。 史坦博士曾是斯波克博士70版《斯波克育儿经》的顾问,并与斯波克博士共同撰写了儿科标准教科书——《儿童遭遇战:发育行为儿科学》。他是发育行为儿科学协会的前任主席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主任。
译者:
马良坤,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持久魅力,在于它超越了特定年代的技术细节,触及了育儿的永恒核心——爱、信任与界限。我不是说它完全没有关于喂养或睡眠的具体建议,但这些建议被置于一个更宏大的框架之下:即如何培养一个内心强大、拥有健康自尊的个体。不同于许多当代书籍热衷于强调“培养未来领袖”的功利性目标,这本书的关注点回归到了“如何做一个快乐的人”的基础之上。它有一种朴素的乐观主义精神,即便谈论最棘手的亲子冲突,其基调依然是建设性的、充满希望的。这种温和而坚定的引导,让我在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小危机”时,不再感到世界末日般的焦虑,而是多了一份从容和幽默感去化解僵局。它让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倾听,孩子总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下一步该怎么走。
评分从排版和装帧来看,这本书明显不是那种为了迎合现代快节奏生活而设计的“轻阅读”材料。它的字体大小适中,但行距略微紧凑,加上其内容本身的深度,决定了它需要你投入相当的专注力。我发现,如果我试图在通勤的嘈杂环境中快速浏览,很容易漏掉一些关键的转折点或需要细品的句子。最好的阅读体验,是在一个安静的下午,泡上一杯茶,准备好笔记本,甚至可以说,它更像是一本工具书兼哲学指南。它的价值不在于让你一口气读完,而在于让你在育儿的困惑期,随时可以翻开某一章节,找到针对性的、基于人性的洞察。这本书的重量感,不仅仅体现在物理层面,更体现在它所承载的、对“人”的理解的厚重感上,它教你如何去“理解”而不是“改造”你的孩子。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有力,那种老派的、带着点历史感的字体选择,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一家老旧的书店角落里翻到它的,当时我正对着一堆育儿书感到茫然无措,每一本似乎都在用一种焦虑的语气告诉我,如果不照做,我的孩子就会毁掉。而这本,没有那种咄咄逼人的说教感,反而散发出一种沉稳的、仿佛来自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的智慧。书本的纸张略带泛黄,拿在手里很有分量,那种沉甸甸的感觉,似乎也意味着其中蕴含的知识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我记得当时翻开扉页,看到那句引言,立刻就感觉找到了依靠。它不像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那些“速成手册”,而是更像一本陪伴你走过漫长育儿旅程的伴侣,允许你犯错,也鼓励你去信任自己的直觉。整体装帧透露出一种“久经风霜却依然可靠”的气质,让人愿意去深挖它文字背后的力量。我当时立刻就决定带它回家,期待着能在其中找到真正能落地、不制造恐慌的育儿哲学。
评分我周围许多新晋父母都在追逐最新的育儿潮流,什么“科学睡眠法”、“精英早教模型”,听得人头晕脑胀,生怕自己错过了哪个“黄金窗口期”。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冲击,就是它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反潮流”视角。它不是全然否定科学研究,而是将那些冰冷的实验数据,温柔地包裹在对孩子个体差异的尊重之中。我记得有一章详细讨论了“规矩”的建立,它并没有给出一个固定的时间表或惩罚机制,而是强调了父母自身情绪稳定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性。读完之后,我不再执着于孩子是否“必须”在某个年龄掌握某项技能,而是开始关注我自己的耐心和示范作用。这种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和关系”的思维转变,是这本书无形中给予我的最大馈赠。它让我有勇气按下“暂停键”,去享受那些本该属于童年的、不那么“高效”的时刻。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初读之下,可能会让一些追求快餐式育儿口诀的家长感到略微的“啰嗦”或“繁复”。它没有那种每句话都提炼成一个醒目的标题或一句朗朗上口的口号,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细腻、深入浅出的论述方式,仿佛是作者坐在你对面,耐心而细致地为你剖析每一个育儿阶段可能遇到的心理困境。我尤其欣赏它在阐述理论时所引用的那些生活化的场景和案例,它们不是那种遥不可及的完美家庭样本,而是充满了真实世界里家长和孩子之间那种微妙的拉扯与和解。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场思想的慢跑,你需要停下来思考,去对照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模式。这需要时间,需要沉静的心态,但一旦你跟上了它的节奏,你会发现那些看似冗长的话语,其实都是在为你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让你不再轻易被外界的喧嚣所动摇。那种娓娓道来的力量,远胜过那些激动人心的口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