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王羲之十七帖 兴福寺断碑-历代名家碑帖经典-超清原帖
定价:25.00元
作者:陈钝之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14915792
字数:
页码:4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原帖放大展示,既可观摩作品的原汁原味,也可对照品读临习。
精印特色,底本上佳,还原逼真,以高清彩色印刷再现碑帖原貌。
适合书法爱好者及入门者临摹选用,实用面广。
内容提要
王羲之(三○三-三六一),字逸少,原籍琅琊(今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
《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原墨迹早佚,
现传世《十七帖》为刻本。其内容据考证是王羲之写给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信札,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
升平五年(三四七-三六一),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
全帖风格冲和典雅,不激不厉,风规自远。通篇看来,一帖一貌,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间字势相顾;字与字之间偶有牵带,但以断为主,形断神续,行气贯通;字形大小、疏密错落有致。用笔方圆并用,笔势圆转劲健,结体自然洒落,不拘成法,随意施为,皆成妙趣。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赞叹:『使骤见惊绝,徐而视之,其意态如无穷尽,使后世得之,以为奇玩,而想见其为人也!』此帖『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宋黄伯思认为『此帖逸少书中龙也』。千百年来,该帖被奉为草书圭臬,帖中神品,是学习草书的重要法帖之一。
《兴福寺断碑》又称《昊文残碑》,以其出土时仅存下半截,俗称为《半截碑》。此碑于明万历年间发现于西安市南城壕中。残碑高八十厘米,宽一百零三厘米,二十五行。此碑是唐玄宗开元九年(七二一)宦官昊文所立,由兴福寺僧大雅集晋王羲之的行书刻成,为历史上的集王书之一。纵观全篇,笔笔呼应,字字连贯,无断续处,亦无呆滞之处,给人一种笔不离纸,腕不停运,通篇气势连贯之感。《墨林快事》谓:『集雅乃兴福寺僧,故世谓之《兴福帖》,其集王字顾独得其精神筋力,是以书家重之。』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长期练习书法的实践者,我最看重的还是工具书的“可用性”。坦白说,很多高清碑帖虽然看起来震撼,但用于实际动笔临摹时,总感觉临摹的难度过高,或者说,原帖的细节过于丰富以至于初学者容易迷失方向。然而,这本《十七帖》的超清原帖部分,做到了清晰与可操作性的完美平衡。它的墨色层次过渡自然,既保留了碑刻的硬朗,又隐约可见王羲之运笔时的提按顿挫。我尝试着去描摹其中几字,发现比我以往使用的其他版本,更能捕捉到那种“金石气”与“文人意”结合的独特韵味。特别是对于“藏锋入笔”和“圆转收尾”的示范,在这本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它的出版质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们学习古代碑刻时,常遇到的“看不太清”或“细节丢失”的问题,使得临摹不再是凭空猜测,而是在一种近乎“面对面”的指导下进行,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对原作的尊重。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主要来自于它对“兴福寺断碑”这一特定版本的深度挖掘。许多市面上的碑帖版本,往往倾向于选择流传更广、字形更“标准”的摹本,但唯有这本,敢于直面那些残缺与不完美,并将其作为研究的重点。这种对“断碑”的忠实记录,反而让作品更具历史的真实感和沧桑感。我发现,正是那些残缺之处,更激发了我的想象力去补全王羲之当年的气息与结构。每一页的排版都留有充足的空白,使得观者在临摹或赏析时,可以专注于那几方墨迹,而不被多余的文字干扰。更值得一提的是,辅助的导读文字虽然简练,但点到了关键——如何从这些看似“残破”的笔画中,解读出篆书特有的雄浑与古拙之美。这种处理手法,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对于想要深入理解篆书发展脉络的人来说,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它不是教科书式的灌输,而是一次邀请,邀请你一起探索历史留下的笔墨谜题。
评分总而言之,对于任何一位对中国书法艺术抱有严肃态度的学习者或研究者来说,这本【XH】王羲之十七帖 兴福寺断碑-历代名家碑帖经典-超清原帖 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收藏。它的价值在于“真”和“精”的统一。它没有进行过度的数码修复,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历史留下的印记,这种朴素的真实感,恰恰是现代书法学习者最需要的“定海神针”。阅读它,不仅仅是学习王羲之的篆书技法,更是在学习一种对传统文化保持虔诚态度的治学精神。书中的细节布局、开本选择,无不体现出编者对碑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当我合上书本,合上这本书时,留下的不仅仅是手指上沾染的一点点纸张的气息,更是一种对中国文化千年传承的深深的敬意与感动,这是一次物超所值的精神投资。
评分初次捧读这本【XH】王羲之十七帖 兴福寺断碑-历代名家碑帖经典-超清原帖,我的内心是既敬畏又充满期待的。作为一位痴迷于书法艺术,尤其是对魏晋风度心向往之的业余爱好者,我深知“十七帖”在篆书领域的至高地位。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颇为雅致,纸张的质感也拿捏得恰到好处,足以衬托出碑帖本身的古朴与神韵。仅仅是翻开扉页,那精心排版的文字和清晰的影印,就仿佛能引人穿越时空,与那位书法大家遥遥相对。我特别欣赏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复刻了原碑的字迹,更在细节处理上尽显用心,那些历经风霜留下的刀刻痕迹、微妙的墨色变化,都在高清的呈现下纤毫毕现,这对于我们这些揣摩古人笔意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无价的宝藏。它要求观者慢下来,用心去体会每一个转折、每一笔的起收,这已然超越了一般字帖的范畴,更像是一场深入的视觉与精神对话。这种对经典的尊重与精细的打磨,让人在阅读的初期就感受到了出版方对书法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作为一本字帖的定位。它更像是一部书法史的切片标本,将“十七帖”在兴福寺这一特定历史语境下的面貌,完整地呈现给了现代读者。我尤其欣赏其在细节图处理上的精妙之处——那些局部放大到极致的图像,揭示了我们肉眼在普通尺寸下难以察觉的笔触肌理。这对于研究碑刻工艺与书法风格之间的相互影响,提供了绝佳的视觉材料。例如,在对比不同残损区域的字形时,我能明显感受到当年刻手在处理受到损伤的边缘时,是如何小心翼翼地保持原作者的笔势。这种多维度的观察视角,让一本静态的碑帖活了起来,充满了动态的历史叙事感。它让我开始思考,书法艺术的生命力,是如何穿透石头的坚硬和时间的侵蚀,最终触动我们心灵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