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10天塑造孩子学习力-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学得更好
定价:38.00元
作者:科恩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122263865
字数:
页码:21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8-16岁孩子家长。
10天时间,帮你实: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孩子找回对知识的渴望
◆丰富孩子学习的内容
◆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氛围
◆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改掉孩子马虎的毛病
◆让孩子远离拖延
◆开启孩子的创新思维
◆提高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效率
◆让孩子学会独立完成学习
◆教会孩子整合自己的时间
......
内容提要
学习力是孩子未来的竞争力!改变你的学习方法,让孩子爱上学习!
★氛围塑造
孩子在父亲和母亲的潜移默化中成长,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会跟着学什么样。所以,好的学习氛围是孩子提高学习力的开端。
★快乐引导
聪明孩子未必爱学习,成绩不好;淘气的孩子未必不爱学习,成绩不不好。让孩子爱上学习,才是关键。
★激励训练
人的内心本质的愿望是希望得到赞美,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通过激励,让孩子收获自信。
★习惯矫正
孩子学习中的坏习惯就像一根小苗,越早发现,越早矫正,才越容易。
★专注训练
及时修正孩子的注意力,养成专注的习惯,会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受益一生。
★方法制胜
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记忆知识,而是要帮助孩子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要知道,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掌握的方法,会让他们一生都受益。
★效率学习
效率就是在同样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完成更多的学习内容。没有效率,孩子的学习力无法得到提升。
★远离粗心
小时候常常粗心的孩子,长大后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只有从小帮他们培养细致与专注的品质,远离粗心,才是父母需要做的事。
目录
天 氛围塑造: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1
1 耳濡目染,让家充满学习的氛围/2
2 用父母自己的进取心影响孩子/5
3 陪伴是好的教育,跟孩子一起学习/8
4 不要视玩耍为学习的天敌/10
5 游戏也能提高学习能力/13
6 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16
第2天 快乐引导:让孩子自己爱上学习/19
1 纠正孩子的心态,学习是为了什么/20
2 每个孩子都能爱上学习/22
3 成绩是学出来的,不是逼出来的/25
4 选择好书,让孩子爱上阅读/28
5 把孩子的学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31
6 厌学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33
7 让孩子的天赋在兴趣中得到培养/36
8 引入游戏教育法,让孩子边玩边学/40
第3天 激励法则:重塑孩子学习的自信心/42
1 赏识孩子,从多角度激励/43
2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46
3 让孩子获取自信/49
4 及时表扬孩子的每次进步/52
5 真诚赞美孩子,而不是敷衍/55
6 别让“笨”字夺走孩子的自信/57
7 及时提出意见,让孩子自信而不自大/60
第4天 矫正习惯:帮孩子解决学习中的问题/63
1 孩子学习中的问题多是习惯的累积/64
2 鞭策孩子,调动孩子的积极性/67
3 帮助孩子攻克他的弱项/70
4 不懂装懂的“乖孩子”要警惕/72
5 刻苦勤奋,成绩来不得半点偷懒/74
6 教孩子调控自己的大脑,时刻保证状态佳/77
7 掌握用脑的佳时间/81
8 不能纵容孩子的半途而废/84
第5天 方法制胜:教知识不如教给孩子方法/87
1 学会一个方法胜过背下一本书/88
2 学习技巧,甚至比知识更实用/90
3 趣味学习法,让孩子远离枯燥/93
4 鼓励孩子参加学科竞赛/96
5 参加学习小组,和同龄人一起进步/98
6 没有好只有优,发现孩子的“学习优势”/100
7 让孩子感受目标的重要性/104
8 和孩子一起制订合适的学习计划/106
第6天 开启思维:引导孩子掌握思考的技巧/110
1 思考的步是提问,鼓励孩子多问/111
2 认真回答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114
3 引导孩子多提问和质疑/117
4 留出空间,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119
5 不要用大人的思维左右孩子/122
6 用发散思维解放孩子的头脑/126
7 鼓励孩子进行逆向思考/129
8 类比思维帮孩子找到未知的捷径/132
第7天 效率练习: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135
1 帮孩子树立起时间观念/136
2 与孩子一起做时间表,安排好作息/138
3 分清轻重缓急,优化事序,有选择地学习/141
4 “帕累托定律”的启示,80%的时间该用在哪里/144
5 让孩子利用好零碎时间/147
6 学会自律,狙击“时间杀手”/150
7 对干扰说“不”,严格掌控自己的时间/153
8 让孩子养成“日事日清”的习惯/156
第8天 远离粗心:帮助孩子学会仔细和专注/160
1 专心致志,是学习扎实的钥匙/161
2 远离三心二意,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164
3 掌握高效记忆策略,帮孩子提高注意力/167
4 教会孩子培养专注力的方法/170
5 抓住学习关键环节,集中力量解决重点/173
第9天 抓住效率:让孩子在学校收获更多/178
1 课前预习和练习是的习惯/179
2 向课上时间要效率/182
3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如何解决/186
4 鼓励孩子成为课堂提问高手/189
5 要经常总结,建立学习的“检修站”/192
0天 培养心态:不要让孩子输在考试的心理上/196
1 正确认识孩子的“考试焦虑”/197
2 不要对孩子的分数表示出“过分关注”/200
3 让孩子明白,努力的过程同样重要/203
4 把惧考心理驱逐出孩子的心灵/205
5 教孩子轻松化解考试压力/208
6 如何让试卷上的错误变得有价值/211
作者介绍
科恩,家庭教育专家,哈佛教育研究者,对哈佛家庭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有丰富的研究,同时为世界各地的家庭提供教育解决方案。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用心了,封面那种哑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下子就给人一种“这不是一本普通的育儿书”的感觉。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那种克制和留白,不像有些教育类书籍恨不得把每个角落都塞满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表,读起来非常累。这本书的章节划分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丝毫不费力。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引入新概念时,经常会穿插一些非常精美的插画或者图解,这些图画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精准地辅助理解了那些抽象的心理学或教育学理论。比如,讲解“内驱力构建模型”那部分,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能量回路”的比喻,配图是一个简单的流程图,一下子就把我这个非专业人士给说通了。我感觉作者在内容组织上花了大量心血,让知识的获取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这种注重阅读体验的细节处理,体现了作者对读者的尊重,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教师,我总是在寻找那些能够真正触动学生内在机制的教育理念。市面上很多“学习力”书籍往往停留在口号层面,比如“培养毅力”、“激发潜能”,听起来很热血,但操作性不强。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踏实和具有实证基础的。它引用了大量关于认知神经科学和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但阐述方式非常接地气,避免了晦涩的术语堆砌。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失败容忍度”和“成长型思维”时所展现的辩证性。书中强调,建立强大的学习力,首先要建立一个安全的“试错空间”,而不是一味追求完美结果。这对我启发很大,让我反思了自己在课堂上无意中对高标准结果的强调,可能正在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探索欲。这本书更像是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可验证的“思维框架”,帮助我们从根本上重塑对“学习”这件事的认知。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个人化,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腔调。作者似乎是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非常坦诚地分享了自己和孩子在学习道路上经历的阵痛、误区以及最终的顿悟。这种真诚感是AI或一般套路化的教育读物所不具备的。我尤其被其中一则关于“拖延症的本质是选择困难”的小故事所打动。作者详细描述了她如何引导孩子从“今天必须完成所有作业”的巨大压力中解脱出来,转而专注于“此刻我能做的最小行动”——比如,只是把书本摊开。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基于生活实际的解决方案,让我觉得书中的每一个建议都像是从我自家的客厅里产生的。它让我意识到,教育孩子爱上学习,有时需要的不是更严格的监督,而是更细腻的共情和更巧妙的引导策略。
评分我最近刚好在纠结我家老二的学习态度问题,他聪明是聪明,但就是缺乏那种主动钻研的劲头,做作业总是拖拉敷衍。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理解了“被动学习”和“主动建构”之间的巨大鸿沟。书中没有给出什么一刀切的“快速见效”的方法,而是深入剖析了孩子动力系统的底层逻辑。我尤其对关于“心流体验在日常学习中的植入”那一章印象深刻。它没有泛泛而谈“要找到兴趣”,而是具体指导了家长如何通过调整任务的难度梯度、即时反馈机制以及提供适度的掌控感,来将原本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孩子可以掌控的“小游戏”。我回家后立刻尝试了书中提到的“五分钟挑战法”,针对他最抗拒的数学应用题,设定了一个超短时限,结果孩子竟然主动要求再做几道,那种兴奋感是我以前从未见过的。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赋能手册”,它教我们如何成为环境的设计师,而不是知识的填鸭者。
评分从实用工具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也是极高的。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可以嵌入日常生活的“工具箱”。我最喜欢的是附录中的那张“学习动力自检表”。那张表设计得非常巧妙,它把学习的动力分解成了动机、专注、执行和反思四个维度,并且为每个维度提供了具体的“高分”和“低分”表现。我让孩子自己填了一次,结果他自己都惊讶地发现,自己在“动机”上得分很高,但在“执行”上却总是卡住。这种自我诊断的过程,比我直接告诉他“你就是不够专心”要有效得多。通过这个工具,我们得以有针对性地去调整家庭学习环境和作息安排。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之强,让我觉得它不是一本只看一遍就束之高阁的书,而是可以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常备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