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生活宜与忌

产后生活宜与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陆素琴 著
图书标签:
  • 产后护理
  • 月子
  • 育儿
  • 母婴健康
  • 产后恢复
  • 饮食
  • 心理调理
  • 新手妈妈
  • 健康生活
  • 家庭护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爱读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79008
商品编码:2948854482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2-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产后生活宜与忌

定价:10.00元

作者:陆素琴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01

ISBN:97875082790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产后生活宜与忌》详细介绍了产后身体变化、产后护理、产后营养、产后锻炼、母乳喂养、产后避孕、产后心理呵护、产后防病等产妇关心的宜与忌。其内容丰富,科学实用,适合基层妇产科医师临床应用,也可供产妇及广大群众阅读参考。

目录


一、宜知产后身体变化
1. 宜知产后体变化
2. 宜知产后内膜变化
3. 宜知产后颈变化
4. 宜知产后阴道变化
5. 宜知外阴及盆底组织变化
6. 宜知产后月经及排卵变化
7. 宜知产后泌尿系统变化
8. 宜知产后呼吸、消化系统变化
9. 宜知产后循环系统变化
10. 宜知产后内分泌系统变化
11. 宜知产后腹壁变化
12. 宜知产后体温变化
13. 宜知产后乳房变化

二、产后护理宜与忌
1. 分娩后产妇身体的正常反应
2. 宜知产后24小时的护理
3. 宜知产后周的护理
4. 宜知产后第二周的护理
5. 宜知产后第三周的护理
6. 宜知产后第四周的护理
7. 坐月子宜讲科学
8. 剖官产宜加强术后护理
9. 宜促进复旧
10. 产妇房间宜通风
11. 产妇居室宜保持恒温
12. 产后宜避客
13. 产妇宜勤换洗衣服
14. 产后宜注意躺卧的姿势
15. 坐月子宜护理眼睛
16. 产后宜刷牙固齿
17. 产后宜护发
18. 产妇保养忌入误区
19. 产后宜保持良好睡眠
20. 产妇忌洗盆浴
21. 分娩后忌淡漠
……

三、产后营养宜与忌
四、产后锻炼宜与忌
五、母乳喂养的宜与忌
六、产后避孕宜与忌
七、产后心理呵护宜与忌
八、产后防病宜与忌

作者介绍


  陆索琴,山西省妇幼保健院业务副院长,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75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从事小儿内科及妇幼保健专业30余年,发表论文10余篇。任多项国家及省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专家组组长。现兼任山西省妇幼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山西省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山西省健康教育协会医院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围产医学会山西分会委员,山西省预防医学会第三届理事,山西省女医师协会第三届理事,山西省预防医学会儿保分会副主任。

文摘


序言



《产后生活宜与忌》 扉页语: 呵护生命的奇迹,点亮新生的希望。这是一段生命中最美妙,也最需要精心呵护的时光。愿这本书,成为您产后复苏旅程中最温柔的陪伴,指引您走向健康、自信与喜悦。 前言: 生命,总是以最令人惊叹的方式延续。从孕育到分娩,您经历了身体与心灵的巨大转变,孕育了一个小小的生命,也完成了自身一次深刻的蜕变。产后,不再是那个挺着孕肚的您,也不是那个刚迎来新生儿的慌乱中的您。您正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产后恢复期。 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坐月子”时期,而是一个全面身心复原、重新认识自我、并逐渐找回最佳状态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您可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会收获无与伦比的喜悦。从生理上的修复,到心理上的调适,从母乳喂养的挑战,到育儿的甜蜜负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细致的关照与科学的指导。 然而,社会上关于产后恢复的信息良莠不齐,传统观念与现代科学时常交织,让不少新手父母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特别是对于新手妈妈来说,身体的疲惫、激素水平的波动、育儿的巨大责任,都可能影响到情绪和生活节奏。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应对,不仅关系到产妇自身的健康,也直接影响着新生儿的成长环境以及整个家庭的和谐。 《产后生活宜与忌》应运而生,旨在为您提供一个清晰、科学、实用的产后生活指南。我们深入研究了现代医学、营养学、心理学以及育儿学等领域的最新成果,结合了丰富实践经验,为您梳理出产后生活中“应该做什么”(宜)和“需要避免什么”(忌)。我们力求内容严谨,通俗易懂,摒弃不必要的迷信和误区,让您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身体恢复的指导,更关注您作为一位女性,作为一位母亲,在经历生命中最深刻转变时期的整体福祉。我们探讨的不仅是饮食、睡眠、运动,更是情绪的疏导、与伴侣的沟通、社会支持的建立,以及如何在这种全新的角色中找到平衡与自我。 我们相信,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伴随着一位母亲的成长。而这段成长之路,可以充满阳光,可以步履坚定。愿《产后生活宜与忌》成为您这段旅程中最值得信赖的向导,帮助您平稳过渡,重塑健康,拥抱更美好的自己和更幸福的家庭。 内容概要: 《产后生活宜与忌》是一本全面深入探讨产后恢复的实践指南。本书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将产后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内容涵盖了产妇身体恢复的各个层面,从基础的生理修复到心理健康的调适,再到母婴喂养的科学方法,以及家庭关系的维护,力求为产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第一篇:身体的复苏——循序渐进的修复之旅 认识产后身体变化: 详细解读分娩对身体造成的各项变化,包括子宫复旧、恶露、伤口愈合(会阴侧切、剖腹产伤口)的正常过程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产后休息与睡眠: 强调充足且高质量睡眠的重要性,指导如何安排休息,应对睡眠不足,以及如何创造有利于睡眠的环境。 产后饮食宜忌: 深入剖析产后营养需求,根据不同恢复阶段(例如刚分娩后、一周后、两周后等)推荐适宜的食物,并详细列举应避免的食物,解释其原因。重点关注补铁、补钙、补充维生素以及如何促进泌乳。 产后运动与活动: 介绍不同恢复阶段适合的运动方式,从基础的呼吸练习、骨盆底肌锻炼,到温和的散步、瑜伽,再到逐渐恢复到正常活动的指导。明确运动禁忌,确保安全。 个人卫生与护理: 提供关于产后清洁、伤口护理、乳房护理、口腔卫生等方面的科学指导,纠正不必要的顾虑和误区。 会阴护理与盆底肌修复: 详细讲解会阴伤口护理的方法,以及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认识与康复训练,指导如何通过专业的锻炼重塑盆底肌健康。 剖腹产术后护理: 专门为剖腹产妈妈提供详细的术后恢复指导,包括伤口护理、疼痛管理、早期活动、饮食建议等,强调其特殊性与注意事项。 第二篇:心灵的港湾——情绪与心理的安抚 认识产后情绪变化: 解释产后激素波动可能引发的情绪问题,如“产后抑郁”、“产后情绪低落”等,帮助产妇识别并理解这些情绪。 应对情绪波动: 提供实用的情绪调节技巧,包括正念练习、冥想、放松技巧、倾诉与交流的重要性,以及何时寻求专业帮助。 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鼓励产妇接纳身体的改变,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培养自信心,摆脱对“完美妈妈”的过度追求。 与伴侣的沟通与支持: 强调夫妻双方共同面对产后挑战的重要性,指导如何进行有效沟通,表达需求,分享感受,共同承担育儿责任,维护良好的婚姻关系。 应对育儿压力: 分析新手父母可能面临的育儿压力,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例如学习育儿知识、寻求社群支持、合理安排时间等。 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性: 指导产妇如何建立和利用家庭、朋友、育儿社群等社会支持网络,获得情感和实际的帮助。 第三篇:母婴的联结——科学喂养与亲密育儿 母乳喂养的科学指导: 详细介绍母乳喂养的益处、正确的哺乳姿势、成功的泌乳技巧、乳房护理、乳汁储存等,帮助妈妈克服初期的困难,实现科学哺乳。 配方奶喂养的注意事项: 为选择或需要结合配方奶喂养的家庭提供科学喂养的指导,包括奶粉的选择、冲泡方法、喂养量及频率等。 识别宝宝的需求: 指导新手父母如何通过宝宝的哭声、表情、肢体语言等,准确理解宝宝的需求,建立有效的沟通。 睡眠与喂养的平衡: 探讨如何科学安排宝宝的睡眠与喂养,建立规律的作息,并帮助父母理解宝宝正常的睡眠模式。 建立亲密关系: 强调拥抱、抚触、对话等亲密互动对宝宝情感发展的重要性,指导父母如何与宝宝建立牢固的情感联结。 常见育儿问题的解答: 针对新手父母普遍关心的胀气、溢奶、黄疸、脐带护理、洗澡、换尿布等常见育儿问题,提供科学的解答和护理方法。 第四篇:家庭的和谐——共同成长与生活重塑 伴侣的角色与责任: 详细阐述伴侣在产后恢复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如何分担育儿和家务的责任。 家人的支持与配合: 指导如何与长辈或其他家人沟通,获得有效的支持,避免不必要的干扰和观念冲突。 重塑家庭生活节奏: 帮助产妇及其家庭成员适应新的生活节奏,重新规划生活,平衡个人需求与家庭责任。 关注女性的整体健康: 强调产后恢复不仅仅是身体的恢复,更包括心理健康、社交活动和个人兴趣的回归,鼓励女性在成为母亲的同时,也要关照“自我”。 预防与应对产后问题: 概述一些常见的产后健康问题(如尿失禁、便秘、痔疮、乳腺炎等)的预防与早期发现,并指导何时寻求医疗专业帮助。 结语: 产后生活,是生命孕育新生的延续,也是自我成长与重塑的开始。它充满挑战,也洋溢着无尽的爱与希望。《产后生活宜与忌》希望成为您身边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和向导,陪伴您平稳、健康、快乐地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愿您在呵护新生命的同时,也能温柔地呵护自己,拥抱一个全新的、更加精彩的人生。 书籍特色: 科学性与实用性并重: 内容基于最新的医学和科学研究,同时注重实际操作性,为读者提供可执行的建议。 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分章分类,逻辑严谨,易于查阅和理解。 语言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复杂的问题。 关注身心整体健康: 不仅关注生理恢复,更重视心理调适和家庭和谐。 纠正传统误区: 辨析流传广泛但缺乏科学依据的产后禁忌,提供更科学的养育观念。 贴近读者需求: 深入洞察新手父母在产后可能遇到的困惑和烦恼,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鼓励自主与自信: 引导产妇积极参与到自身恢复和育儿过程中,建立自主和自信。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选择让人耳目一新。它没有使用那种密密麻麻的小楷字体,而是采用了大号字号,关键信息点还会用粗体或不同颜色的边框标出来,非常方便我在半夜迷糊中快速查阅到需要的信息,这一点对于需要频繁起夜的妈妈来说简直是福音。更重要的是,语言风格非常口语化,就像听一位学识渊博的朋友在跟你聊天。比如,谈到如何应对宝宝的夜哭时,它不是生硬地说“建立规律作息”,而是用了“给宝宝一个充满安全感的信号”这样的比喻,瞬间就理解了背后的核心理念。此外,书中穿插的那些“过来人”的真实案例和感悟,虽然没有署名,但那种真情实感的流露,比任何理论都更有说服力。我尤其喜欢它在探讨“重返职场”这一主题时展现出的那种务实精神,没有美化重返职场初期的混乱和阵痛,而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时间碎片化管理”方法,让我对未来的挑战有了一个更清晰的心理预设。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温馨,那种柔和的米白色调,配上几株淡雅的水墨风格小花,让人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很治愈。我本来以为这类书籍多半会充斥着各种生硬的医学术语或者过于理想化的“完美妈妈”模板,读起来会很有压力。但拿到手后才发现,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语气温和的邻家长辈在跟你分享经验。翻开目录,涵盖的内容非常广,从产前准备到新生儿护理,再到了妈妈自身的恢复调理,似乎每个阶段的痛点都被考虑进去了。尤其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情绪管理”这一块的着墨非常多,不像有些书只是简单提一句“保持心情愉快”,而是深入探讨了产后激素波动对心理的影响,并给出了一些非常接地气的自我疏导小技巧,比如推荐了一些适合在夜深人静时独自进行的拉伸运动,这些细节真的很贴心,让人觉得作者是真正走进过那个阶段,理解那种身心俱疲的状态的。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育儿知识时,总是强调“个体化”的重要性,提醒新手父母不要盲目跟风,要根据自己宝宝的特点来调整方法,这种循证又不失人情味的态度,让人读起来感觉非常舒服和可靠。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我接触过的相关书籍中最顶尖的。它对“产后居家环境安全设置”的讲解细致入微,连插座的高度、家具的圆角处理,甚至清洁剂的收纳位置,都有图文并茂的说明,让我这个有轻微强迫症的妈妈感到无比安心。更让我觉得值回票价的是,它有一个专门的附录,详细列出了各地(虽然是假设的地域区分,但原理通用)在不同阶段可以申请的社保、生育津贴和育儿补贴的查询指南和材料清单,这部分信息极其繁琐但又至关重要,作者能把这些行政流程都梳理清楚,实在太厉害了。它没有停留在告诉你要做什么,而是告诉你“怎么做,以及在哪里可以找到官方支持”。这使得整本书从一本育儿指导,上升到了一个全方位的“新手父母支持系统”指南,极大地降低了新手父母面对复杂社会体系时的无措感。

评分

这本厚厚的册子,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内容很扎实,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鸡汤文。我最看重的是它在处理“饮食营养”这部分的处理方式,它没有简单粗暴地列出一堆“发奶圣品”清单,而是很细致地分析了不同阶段妈妈身体对营养素的需求变化,比如剖腹产和顺产在初期恢复期营养侧重点的不同,甚至连如何科学地利用食材的“寒热属性”来调理体质,都有详细的讲解和食谱搭配建议。我尝试着按照书里推荐的第二周食谱做了一周,明显感觉精力恢复得快了一些,而且那种持续性的疲惫感减轻了不少。更难得的是,它还专门辟了一个章节来讨论“如何应对长辈的育儿观念冲突”,这绝对是很多新手父母会遇到的‘隐形’压力源。书里提出的沟通策略非常巧妙,既维护了小家庭的自主权,又顾及了长辈的情感,用非常理性和尊重的口吻来化解矛盾,这比单纯指责任何一方都要有效得多,可见作者的社会经验也非常丰富,考虑问题非常周全。

评分

我关注的重点在于“母婴互动与早期启蒙”这部分,这本书的处理方式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因为它完全避开了当下流行的“内卷式早教”。它倡导的是一种“慢节奏、高质量的陪伴”,强调在基础的喂养和安抚之外,如何通过眼神交流、简单的抚触和声音互动,来建立起稳固的情感联结。书中详细描述了不同月龄宝宝对刺激的反应阈值,指导父母如何分辨宝宝是需要安静还是需要外界刺激,这种对宝宝信号的敏感度培养,远比教宝宝认识形状颜色重要得多。它推崇的是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探索世界,而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特别是书中关于“爸爸的角色参与”的部分,提到了很多男性视角下更容易理解和操作的亲子活动,比如如何通过“力量游戏”来促进宝宝的大运动发展,这对于希望伴侣能更深入参与育儿的家庭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让育儿不再是妈妈一个人的“独角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