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聪明宝宝科学喂养全书
定价:29.80元
作者:周忠蜀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564014858
字数:
页码:28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原儿科文件刘培嫦作序推荐。吃出宝宝的大未来,健合宝康理宝成营喂长养养食搭指谱配南。
掌握每一时期宝宝的——营养健康
烹饪每一时期宝宝的——美味佳肴
吃出个聪明宝宝不再是梦想,让育儿专家来帮助指导爸爸妈妈如何喂养出聪明可爱的宝宝吧!— ——搜狐母婴推荐
这本书的问世,不能不说是广大家长和孩子的福音,同时,我也真诚地希望在这本著作的经指导下,更多的家长能够通过自己的悉心照料和科学喂养,使自己的宝宝更加聪明可爱,便更多的家庭充满欢声笑语。
——刘培嫦
内容提要
翔实、通俗的文字,系统、全面的科学育儿知识,是本书的亮点。可以详细解答年轻的爸爸妈妈在喂养宝宝时,所遇到的种种“幸福的烦恼”。本书包含以下四个主要内容: 全面了解——从新生儿到学龄前时期,告诉爸爸妈妈在宝宝成长的每个阶段,生理状况是怎样的,都需要补充哪些营养素,所需要的营养素该如何在食物中搭配,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等。 营养食谱——详细地介绍了宝宝成长阶段的膳食结构和食物的调配方法,精心设计出了多款菜式、粥、汤羹和面点,保证宝宝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吃到更多通过科学搭配的营养食物。 食疗食谱——利用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运用科学的烹调方法,针对宝宝的不同体质、患病的具体情况等,供给其所需的营养素。不但能预防宝宝在不同时期可能发生的疾病,而且能让宝宝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增强机体抵抗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圈点禁忌——指出宝宝不同的饮食误区和导致常见疾病的饮食特点。
目录
作者介绍
周忠蜀,医学博士、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
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25年,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朝阳区医学会理事及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亚太地区小儿神经学会会员,国际儿科学杂志等16个杂志编委、常务编委,曾为中央青年联合会委员、日本小儿神经学会会员。主编《孕育一本通》、《健康宝宝养育全书》等我部科普读物。
文摘
章 把幸福守在身边——新生儿的喂养
从分娩到分娩后的第28天为新生儿期,是宝宝离开母体的胎盘供应到完全需要自己吮吸乳汁、自己消化及吸收的转变期。宝宝的各个器官都尚未发育成熟,功能还未健全,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幼嫩的消化道出现疾病,所以喂养宝宝是一件既细心又艰苦的工作。
新生儿的特点
1 生理特点
身长。正常足月的宝宝,出生时一般身长在47~52厘米之间,平均为50厘米,男女有0.2~0.5厘米的差别。在正常的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大。
体重。新生儿期体重的多少与妈妈们的身体素质和孕期生活水平、保健水平以及营养的吸收状况大有关系。新统计表明,现在的新儿生平均体重已达3 500克,并且还有增长的趋势。有生理性体重《下降者,在出生后第7~10天体重大多已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以后体重逐步增加。宝宝的体重虽然是衡量健康的标准,但并不是的标准,若要了解是否符合健康标准,还需要从其他生理指标进行验证。
头围。新生儿的平均头围在33~35厘米之间,随着新生儿体重的增加。平均头围也呈上升趋势。
食道。宝宝的食道约长10厘米,管壁柔弱而易受压迫。食道上下的括约肌还不能在咽下食物后紧闭,因此容易漾奶。
胃。宝宝的胃没有弯曲,吃饱时呈囊状胀大。胃还未发育成熟,而胃的出口发育较早,在吸气和哭闹时,容易压迫囊内的乳汁溢出而致漾奶甚至呕吐。胃的容量随月龄而增加,喂奶量必须适合胃的容量。
胎便。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12小时内。次排出墨绿色大便,这些都是在母体内形成的排泄物。称为胎便。从胎便过渡到正常的大便需要两三天。如果出生24小时内没有胎便排出,要及时请医生诊治,排除肠道畸形等原因。
序言
章 把幸福守在身边——新生儿的喂养
新生儿的特点
1.生理特点
2.心理特点
新生儿的营养需要
1.热能
2.蛋白质
3.氨基酸
4.脂肪
5.糖
6.维生素
7.水分
8.矿物质、宏量元素及微量元素
新生儿喂养的常见问题
1.初乳对宝宝有什么好处
2.母乳中有哪些营养成分
3.给宝宝哺乳应该采取怎样的姿势
4.母乳喂养有哪些注意事项
5.乳汁不足怎么办
6.乳汁的味道对宝宝有哪些影响
7.母乳与维生素K有什么关系
8.妈妈哺乳时是怎样和宝宝进行感情交流的
9.宝宝为什么会拒绝吃奶
10.特殊乳房的乳母怎样哺乳
11.哪些妈妈不适合给宝宝哺乳
12.乳母用药会给宝宝带来哪些影响
13.人工喂养需要准备哪些用具
14.如何给宝宝选择奶瓶和奶嘴
15.如何选择奶粉
16.如何调配配方奶
17.如何更换奶粉
18.妈妈挤奶方式的选择及注意事项
19.宝宝吐奶如何解决
20.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21.可以给刚出生的宝宝喂糖水吗
22.可以给宝宝喂炼乳吗
23.把奶粉冲得浓一点好吗
24.能给宝宝喂米汤吗
25.宝宝有味觉吗
26.怎样使用安抚奶嘴
27.用微波炉热奶好不好
28.宝宝为什么啼哭
29.宝宝体重下降有危险吗
30.怎样护理宝宝的口腔
31.宝宝发烧后为什么不爱吃奶
32.宝宝的胎记会自动消退吗
33.宝宝患湿疹怎么喂养
34.怎样解决宝宝牛奶过敏的问题
35.“鹅口疮”是怎么回事
36.宝宝不同性状的粪便表示什么
37.怎样给宝宝喂药
38.早产儿该如何喂养
39.怎样给宝宝补铁
40.早产儿有抗病能力吗
41.宝宝为何体重增长不足
第二章 母乳喂养关键期——2-4个月宝宝的喂养
2~4个月宝宝的特点
1.生理特点
2.心理特点
2.4个月宝宝的营养需要
1.蛋白质
2.维生素
3.钙和铁
2.4个月宝宝喂养的常见问题
1.人工喂养的宝宝要添加哪些食品
2.喂养这个时期的宝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母乳和牛奶可以混合着喂吗
4.要硬性限定喂奶时间间隔吗
5.妈妈上班后如何安排哺乳
6.如何调整好夜间喂奶的时间
7.应该经常给宝宝换奶粉吗
8.怎样让宝宝接受辅食
9.预防佝偻病只补钙行吗
10.如何让宝宝摄入足够的维生素
11.怎样给宝宝挑选果汁
12.怎样给宝宝喂果汁
13.怎样给宝宝选择围嘴
14.怎样增加宝宝的户外活动
15.怎样让宝宝吃蛋黄
16.宝宝突然不喜欢喝牛奶是怎么回事
17.宝宝睡眠时很容易被惊醒是怎么回事
18.肥胖儿和瘦小儿是因喂养不当造成的吗
19.怎样判断宝宝的舌头和颔骨发育是否异常
20.宝宝发热时怎么办
21.宝宝会出现生理性贫血吗
22.宝宝发生便秘怎么办
23.宝宝小便次数变少是为什么
24.宝宝患了腹泻怎么办
25.如何培养宝宝规律性大小便
第三章 尝试多种口味——5-8个月宝宝的喂养
5—8个月宝宝的特点
1.生理特点
2.心理特点
5—8个月宝宝的营养需要
1.热量
2.蛋白质
3.谷类和其他碳水化合物
4.水分
5.铁
5—8个月宝宝喂养的常见问题
1.怎样合理地给宝宝添加辅食
2.宝宝的辅食有哪些种类
3.宝宝的辅食可以有哪些变化
4.怎样让宝宝练习自己吃饭
5.断奶时间是的吗
6.给宝宝断奶需要注意什么
7.影响宝宝牙齿的因素有哪些
8.怎样保护宝宝的乳牙
9.舌苔的变化与宝宝的饮食有哪些关联
10.宝宝出牙早晚与营养有关吗
11.宝宝出牙时拒食怎么办
12.怎样注意保持宝宝的口腔卫生
13.宝宝什么时候开始吃咸食好
14.如何让宝宝喝适量的水
15.如何不让宝宝在夜间吃奶
16.如何预防宝宝肥胖
17.宝宝挑食怎么办
18.怎样给早产儿补铁
19.通过哪些表情判断宝宝是否生病了
20.肠套叠是怎么回事
21.宝宝的大便稀软是生病了吗
22.宝宝腹泻时要完全禁食吗
23.给宝宝吃水果需注意什么
24.冬天能给宝宝喝果汁吗
25.水果能代替蔬菜吗
26.能给宝宝吃肉吗
27.应该限制宝宝的动作吗
28.什么是“牛奶贫血症”
29.宝宝不喜欢使用杯子怎么办
30.可以把咀嚼过的食物喂给宝宝吗
31.宝宝感冒了,饮食上要注意什么
32.宝宝的饮食该怎么搭配
33.七个月大的宝宝一天食谱参考
34.宝宝抵抗力下降怎么办
35.哪些食物易引起宝宝不适
36.宝宝发生过敏怎么办
第四章 顺利度过断奶期——9-12个月宝宝的喂养
第五章 让宝宝健康快乐——1-3岁宝宝的喂养
第六章 营养均衡重要——4-6岁宝宝的喂养
第七章 明明白白长身体——宝宝的饮食与营养
第八章 营养美味大荟萃——宝宝的食谱
这套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温馨,那种柔和的色调一下子就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让人觉得内容肯定也是非常贴近生活、充满关怀的。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字体大小和排版,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即便是晚上灯光不是很充足的时候也能看得清楚。其实,我买这本书之前也看过不少育儿类的书籍,但很多都过于学术化,读起来很枯燥,很多理论性的东西很难立刻应用到日常的喂养中去。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和你掏心窝子的邻家长辈在聊天。它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实用的“小窍门”和“过来人”的经验。比如,它关于辅食添加的时间点和食材选择的建议,就非常灵活,不像有些书会规定得死死的,而是会考虑到宝宝个体差异的因素。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如何观察宝宝的反应”这一部分的论述,强调了父母的主观能动性和观察力的重要性,而不是盲目照搬所谓的“标准流程”。这种以宝宝为中心的喂养理念,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执行任务,而是在积极地参与到宝宝的成长过程中,这感觉非常棒,也极大地增强了我作为新手妈妈的自信心。整体来说,这本书的文字是充满温度的,读起来很舒服,而且实用性极强,不像有些书看了以后还是会一头雾水,这本书能让你读完后立马就有信心去实践。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和市面上那些充斥着“必须”、“绝对不能”的武断论调的书籍截然不同,它散发出一种非常理性和平和的科学态度。我最欣赏它的地方在于,它非常懂得如何平衡“科学依据”和“育儿实践”之间的鸿沟。很多科学研究的结论在实际操作中会因为各种突发状况而无法完美落地,这本书处理得就非常好。它会告诉你某种做法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但同时也会非常坦诚地指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比如宝宝不合作、时间紧张等,并给出相应的灵活调整策略。这让我感觉作者非常尊重父母的实际处境。而且,书中的图表和插图虽然不多,但都恰到好处,比如关于不同阶段宝宝手眼协调能力和咀嚼能力的描述,配上简单的图示,能让人一眼就明白该如何调整辅食的质地。这种“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反而让内容更有力量。读完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喂养不是一场需要时刻保持紧绷的战斗,而是一个可以循序渐进、充满探索乐趣的旅程。它提供的是一个框架和指南针,而不是一个必须死守的地图,这种开放性的指导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评分这本书在处理“敏感话题”时,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这一点非常打动我。比如,在谈到过敏原的引入时,很多书会让人感到恐慌,生怕一不小心就酿成大错。而这本书的论述逻辑非常严谨,它不会回避风险,但会用非常系统化的步骤引导家长如何进行“低风险测试”和“逐步增加暴露量”。这种细致到位的风险管理指导,让我对处理宝宝的饮食禁忌多了一份从容不迫。再者,书中对于不同家庭背景和喂养方式的包容性也让我感到惊喜。它并没有强行推销某一种特定的喂养哲学,而是提供了多种可行方案,并分析每种方案的优缺点。这对于像我这样,可能需要结合工作时间、母乳储备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决定喂养策略的父母来说,提供了极大的决策支持。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怎么喂”的书,不如说它是一本关于“如何科学决策”的书。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去质疑那些流传甚广但缺乏实证支持的育儿“偏方”,转而相信基于证据的喂养原则。这种建立在尊重和理解基础上的知识传递,远比生硬的命令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让人长期坚持下去。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看起来很厚实,但阅读体验上却非常轻盈,主要得益于它在语言运用上的那种高明之处。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将复杂的营养学知识“翻译”成家庭主妇或普通职场父母都能立刻理解的日常用语,这绝对不是简单的白话文,而是一种经过提炼、去除了冗余的“有效信息流”。举个例子,书中描述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时,它不仅提到了尿布湿的次数,还加入了很多行为学的观察点,比如吃完奶后的满足感、眼神的交流等等,这些细微之处的描摹,让冰冷的喂养数据变得立体而鲜活。我感觉作者对现代父母的焦虑点掌握得非常精准。它没有过多渲染“完美育儿”的幻象,反而坦诚地讨论了“喂养焦虑”本身,并提供了放松心态的建议,这使得整本书的基调是积极向上而非压力重重的。一本好的育儿书,应该是陪伴你度过迷茫期的伙伴,而不是在你犯错时指责你的法官。这本书显然更倾向于做前者,它提供的知识是结构化的,但运用起来却是极富弹性的,让人在面对宝宝成长的每一个新阶段时,都能带着一种探索的好奇心而非沉重的责任感去迎接挑战。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印象是它的内容组织结构非常清晰,不像有些育儿书,内容东拉西扯,找个信息要翻半天。这本书的目录设计得非常人性化,从基础的母乳喂养到配方奶的冲调,再到不同月龄的辅食过渡,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章节划分。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常见问题”时的那种详尽程度。比如,当提到宝宝有轻微的肠绞痛或者拒奶的时候,它提供的解决方案往往是多角度的,不仅仅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还会解释“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果第一次尝试无效,可以试试什么替代方案”。这种“B计划”和“C计划”的准备,对于我们这些第一次带娃的父母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记得有一次我家宝宝突然开始对某种蔬菜抗拒,我当时快急疯了,翻了好多资料都没找到头绪。后来翻到这本书里关于“食物多样化和口味训练”的章节,它建议可以改变烹饪方式或者和宝宝喜欢的食物混合。我试了试,果然奏效了。这种能够迅速解决燃眉之急的实用指导,是衡量一本育儿书价值的关键。此外,它在营养素的介绍上也做得很好,不会堆砌复杂的化学名称,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解释某种营养素对宝宝成长的具体意义,让你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喂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