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走得远的中国小屁孩
3岁,185天,途径12个国家去北极看熊;5岁,146天,纵穿南美洲去南极看企鹅。辛巴是迄今为止年龄小走得远的一个中国小屁孩。
★一起启发年轻父母的轰动事件
同多数中国父母不同的是,老极并没有过早地把孩子送入课堂和束缚在课本里,他将儿子辛巴引向自然,让他带着好奇与兴奋,去阅读大自然这本厚重之书。因为孩子能新奇地看见我们看不见的色彩,能本能地领悟到我们早已遗忘的真理。
★一次革新理念的世界探索
有些中国家长,过早得给孩子灌输知识,却漠视和掩盖了儿童早期对求知的欲望。年轻父母和孩子都处在各自心智好的阶段,辛巴一家的环球之旅世人证明:大人的智慧与孩子的天真之间,应该通过回归自然、感知世界,来进行美好、和谐的对等交流。
★一种多元教育的价值思考
辛巴一家的传奇旅行经历将会启发中国年轻父母们更加用心地去陪伴童年时期的孩子,激励他们敢于打破固定的生活模式,去寻找生命中更多的可能。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还有千姿百态的自然。对于那些想要引导孩子的父母而言,“知道”远不及“感觉”的一半重要。
这是一部图文并茂的游记,记录了作者老极带着妻子小猪、儿子辛巴,途径20国进行环球旅行的全部过程。
为了好好陪伴孩子,热爱旅行的老极夫妇从2014年11月开始,也就是辛巴3岁的时候起,一家人骑着三轮摩托车出发,历时185天,途径12个国家来到了白色世界北极看熊;又在2016 年11月开始,辛巴5岁的时候,一家人再次出发,历时146天,纵穿整个南美洲,越过千年寒冰到达无限冷冻的南极圈看企鹅。这一路之上,每一次挑战、每一回喜悦、每一个问题、每一份收获都是无法预料并且真实发生过。
书中聚焦中国儿童教育的误区,通过带孩子环球旅行这种探索外部世界的方式,真实展现了辛巴在旅行当中的见闻和成长,特别探索了旅行对于处在早教期儿童成长的意义,深度启发了中国父母对于教育模式、与孩子相处方式的思考。
老极,本名徐承华,国内外知名行者,纪录片导演,环保人士。因为喜欢极限运动,被大家称呼为老极。曾获得第十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背包客(2015)、第七届中国当代徐霞客(2017)、班夫国际电影节中国首位探险家等称号。作者根据自己携妻带子行走南北极的真实经历,拍摄成16 集大型纪录片《别叫我宝贝》、15 集《南极学前班》在旅游卫视《行者》栏目先后播出。
由旅游卫视《行者》栏目制作成大型纪录片《别叫我宝贝》(16集)、《南极学前班》(15集),万众瞩目,也引起中国父母对于儿童教育的思考。
《鲁豫有约》栏目以“世界那么大,如何去看看”为主题专访老极,掀起如何培养一个孩子观察世界、倾听自然的话题浪潮。
老极一家的传奇经历被网易、新浪、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BBC、路透社等国内外大量媒体一夜之间以头条和大版面形式密集披露后,瞬间燃爆大江南北,引起了成千上万的年轻父母极大的关注。
小辛巴在中国同龄的孩子当中无疑是幸运的,小小年纪就能以各种独特的方式开始读大自然这本厚重的书。我希望读到这本书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也开始读大自然这本够您读一辈子的大书。
奚志农 野生动物摄影师、中国首位用影像将滇金丝猴和可可西里藏羚羊危机状况公之于众的人。
一旦生儿育女,就会不知不觉成为孩子的奴隶,但老极为众人呈现了一种不同的奴隶形态,那就是“我也是孩子啊”!于是,他的妻子默默地带着两个“小朋友”周游了世界。
杨柳松 探险家。曾77 天孤身探索北方的空地大羌塘无人区,多次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一个富有担当的爸爸,一个娴淑达理的妈妈,一个满眼好奇的儿子。这个疯狂的家庭在途经20 国前往南北极的路上,花式跳水般地成长,很多特别的故事就在书中。
梁子 独立纪录片导演。中国首位深入非洲神秘原始部落的行者,对越反击战战地女记者。
自信、独立的小猪美女从勇敢地挣脱束缚去追寻爱情,又在旅途中学习着如何去教育引导孩子,这些故事让妈妈们都会有所借鉴。经常听人说: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可我想说:“女本刚强,为母更强”。
罗静 登山家。已登顶全球13 座海拔8000 米以上的雪山,华人女性首登海拔8611 米乔戈里峰。
大男孩老极爱做梦,他曾兴奋地对我说:要带着妻子孩子去世界三极。很快,他开始了一切源于热爱的行动,而且比当初的梦想更加的奇妙。愿他们一直在路上,也愿我们一直有憧憬。
钱海英 跑者。班夫山地电影节、国际海洋电影节之中国区策展人。
第一章:出发前
我,长发飘飘,一路仗剑走天涯 / 003
我俩,一个人行走很孤独,有你真好 / 007
我仨,原本是“铁钉”一族,可上天偏偏塞给我一个辛巴 / 008
趁你还小,趁我们未老,我们满世界去野吧 / 010
第二章:老挝
骑着风一般的三轮摩托车,进入龟速慢世界 / 015
琅勃拉邦,吃几只蝗虫再上路 / 018
遇见你们真好!在路上擦肩而过的行者 / 020
四千美岛,小辛巴遇上了同一频率的法国小“老驴” / 024
第三章:柬埔寨
过呀过不去的边境 / 029
前路受阻时,辛巴是我们的大福星 / 031
吴哥窟里,我们记住了高棉的微笑 / 033
心生呼啸,带着异国的穷孩子一路狂欢 / 037
别开枪!我们在冲关大逃亡 / 042
第四章:泰国
清迈,小城故事多,听我来说一说 / 044
见过后院的小象,吓哭了的辛巴从此不要骑大象 / 046
辛巴生病了,不可避免的事情提前发生了 / 051
第五章:缅甸
没错!缅甸男人都爱穿裙子 / 054
国宝大师为辛巴专场演出木偶戏 / 056
致敬!墓碑永远向着中国的远征军战士 / 059
第六章:斯里兰卡
艺高人胆大,开着斯里兰卡国粹“突突车”闯荡贾夫纳 / 063
误入“黑帮”集结地,谁敢跟我尬段钢管舞 / 067
那些年震撼我灵魂的音乐 / 070
相爱的一家人在一起,每一天都是过新年 / 073
过把瘾!当了一回“五星级”黑司机 / 075
在高山火车上,辛巴上演了一出“小小铁道游击队” / 078
第七章:伊朗
有趣的德黑兰街头 / 081
被伊朗男子连亲三口,因为我是中国人 / 083
轻轻掀开伊朗人神秘的面纱 / 085
上天把美好的面容都给了库尔德的孩子们 / 087
祝你好运!即将奔赴战场的库尔德战士 / 092
第八章:亚美尼亚
《圣经》里说的诺亚方舟停靠的地方到了 / 095
踏上满是洞穴的山头 / 097
穴居人归来 / 101
教堂里,辛巴干了件漂亮的事 / 103
来!干掉这杯战斗民族的“夺命”伏特加 / 105
第九章:阿塞拜疆
纳卡,走进不被世人所知的地方 / 108
开火!我们是纳卡少年游击队 / 111
活着的废墟,活着的希望 / 113
第十章:格鲁吉亚
行走在普罗米修斯被囚禁的雪山上 / 115
爸爸是登山家,辛巴是登山“坐”家 / 118
我的登山往事 / 120
卡兹别克真速度,“屁降”下山呼呼呼 / 124
第十一章:土耳其
飞翔吧!有一种情结叫“宫崎骏” / 126
让热气球飞,我们看到了世界多彩的面孔 / 129
第十二章:俄罗斯
禁止入境!俄罗斯真的不相信眼泪 / 134
不放弃!万千朋友一直跟随我们在路上 / 137
上天为诚实的人打开了最后一扇窗 / 138
第十三章:北极
我们不是做梦,我们真的到了北极 / 142
最好客的北极原住民,最难吃的晚餐 / 147
辛巴在极地冰湖里钓鱼,从此知道食物来之不易 / 149
蒸完80℃桑拿,再去零下20℃雪地里玩“裸奔”,作死 / 153
快看,那是圣诞老人的大麋鹿 / 155
极地尽头,永不消失的北极熊 / 158
第十四章:北极归来
从地球顶端归来,我们已成“网红” / 165
我们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 167
辛巴,快去告诉你爸爸,你想去南极看企鹅 / 169
第十五章:厄瓜多尔
在印第安人最接地气的集市上看花了眼 / 172
辛巴鼓励我,一块儿去巴尼奥斯几百米宽的大峡谷上空滑行 / 175
在达尔文和上帝分手的地方,看到了巨龟、怪兽和大鸟 / 178
因为穷,在加拉帕戈斯只能天天都吃大龙虾 / 181
夜夜新郎的象龟大王和它的八百子孙 / 184
父子双双潜海去。鲨鱼!鲨鱼!鲨鱼 / 187
第十六章:秘鲁
库斯科,一座来了就想走,走了就想回的印加古城 / 191
向切·格瓦拉的《摩托日记》致敬 / 193
狂风暴雨中,安第斯山脉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 / 195
骑着摩托车终于找到了躲在云中的天空之城马丘比丘 / 198
潜伏在亚马孙雨林里的九种危险 / 203
热带雨林大冒险 / 206
胆肥了,小屁孩竟敢用手抓凯门鳄 / 209
丛林里,小辛巴受苦受难记 / 213
恶魔食人鱼,辛巴要钓的就是你 / 215
第十七章:玻利维亚
辛巴母子和羊驼母子,相偎相依在雪山草甸上 / 219
来到了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首都拉巴斯 / 222
女巫,女巫,给我们算一算未来吧 / 224
兴趣是好老师,讲讲无师自通的小小摄影师 / 228
走在乌尤尼的高原上,回眸拉萨往事 / 232
因为爱你,我要和你来天空之镜看看世界的倒影 / 235
第十八章:智利
旅行不只是诗和远方,还有小偷和大盗贼 / 240
一顿彼此温暖彼此照亮的年夜饭 / 243
复活节岛,千尊巨像千年的谜 / 245
别惹我!“坏小孩”辛巴斗殴记 / 249
五岁老驴,五天徒步巴塔哥尼亚高原 / 251
第十九章:阿根廷
乌斯怀亚,在世界最尽头的城市享受阅读时光 / 256
五岁辛巴,想拿越过南极圈的船票不容易 / 259
和辛巴谈谈死亡那点事 / 262
第二十章:南极
呜呜呜,启航吧!跨过千年寒冰,前往无限冷冻的南极圈 / 265
德雷克海峡请高抬贵手,不然我要跳海 / 266
密密麻麻的萌物出现了,辛巴开心得手足无措 / 270
南极冰泳,我来为中国人争个光 / 273
偶像沙克尔顿,一个永远不会降下旗帜的人 / 275
在极地工作45年的动物学家,为辛巴讲动物的故事 / 280
最小到达南极的中国人有话说 / 283
这本书最引人入胜之处,在于它成功地构建了一种独特的家庭旅行哲学。它没有将旅途描绘成成人世界的逃离或自我实现的单一路径,而是深度展现了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一个多元化个体(夫妻双方以及孩子)如何磨合、适应并共同成长的过程。作者的观察视角是多维的,他不仅记录了自己对异域文化的感悟,也细致地描摹了妻子和小辛在特定情境下的反应和成长轨迹。这种“三人行”的动态平衡,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无论是对孩子纯真视角下世界观的记录,还是夫妻间在压力下的幽默互动,都充满了生活的质感。阅读时,我常常会思考:我们每个人在旅途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我们又如何能将这种在路上的学习和理解,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这本书提供了绝佳的案例,它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代家庭在追求自由探索与稳定亲情之间的微妙权衡与最终的和谐统一。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份阅读体验,那一定是“鲜活”。这种鲜活感不仅来源于文字对异域风光的生动描绘,更来自于其中渗透出的那种对生活本源的热忱。作者似乎有一种天赋,能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场景,用一种全新的光影重新投射出来。例如,当他描述一个看似普通的市场角落,我们仿佛能闻到香料的气味,听到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甚至感受到阳光洒在皮肤上的温度。这种极强的沉浸感,源于他对感知力的精细调校和毫不保留的分享。读到某些地方,我不得不放下书,去回味一下自己上一次认真观察身边环境是什么时候。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范本:如何从麻木的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重新调高对世界万物的敏感度。它不仅仅是关于去过哪里,更是关于“如何看待你所见的一切”。
评分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不是精雕细琢的辞藻堆砌,而是一种近乎坦诚的、带着泥土气息的叙事风格。作者的文字像是一个老朋友在深夜的酒吧里,为你讲述他最新的一次冒险经历,语气里满是那种“你绝对不会相信发生了什么”的兴奋感。这种叙述的魅力在于它的不设防,很多时候,那些本可以被美化或省略的尴尬、迷路、甚至小小的挫败,都被他原封不动地端了上来,反而让人觉得无比亲切。我特别喜欢他对“路上的意外”的处理,总能迅速找到其中的幽默和转机,将潜在的负面情绪转化为推动故事继续前行的动力。这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毫无压力,像是一剂强效的“反焦虑良药”。它告诉我们,完美的旅行是不存在的,真正精彩的,恰恰是那些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分,而如何应对这些“计划外事件”,才真正考验着一个旅行者的心性和智慧。这种真实的记录,远比那些光鲜亮丽的“打卡游记”来得更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书写节奏处理得极其老练,收放自如,绝不拖泥带水。它像是一部精心剪辑的纪录片,有快进的激情片段,也有慢镜头的深思时刻。叙事线索的铺陈,常常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对下一段旅程的铺垫,使得读者总保持着一种“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期待感。更难得的是,作者在叙事过程中保持了一种难得的谦逊姿态,他从不把自己塑造成无所不知的旅行家,而是以一个积极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每一次成功抵达或一次圆满解决问题,都显得来之不易,充满了努力的痕迹,这使得最终的成就感也回馈给了读者。这种真诚的分享,极大地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在积极参与到这场充满惊喜与挑战的“人生大冒险”之中。它是一本能激发人行动力的书,读完后,只会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收拾行囊,去亲自验证书中的那些奇遇和感悟。
评分这本旅行记录,初翻之下,便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仿佛作者并未将自己置于一个“叙述者”的隔岸观火位置,而是亲身陷在那些风尘仆仆的路上。文字的笔触跳跃而富有生命力,不拘泥于传统的游记格式,更多像是一系列精心挑选的瞬间定格,辅以恰到好处的图画点缀,使得阅读体验如同翻阅一本私人的、充满笑料的影集。尤其欣赏作者对日常细节的捕捉,那些在异国他乡的街头巷尾、与当地人擦肩而过时产生的细微情绪波动,被他用一种近乎戏谑却又充满温情的腔调描摹出来。读到某些场景,我甚至能想象出他当时略带夸张的肢体语言和那标志性的爽朗笑声。这种全情投入的写作方式,让读者在跟随他探索未知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家庭旅行中那种既有柴米油盐的琐碎,又有诗和远方的浪漫交织的独特氛围。它不是一本教科书式的指南,而是对“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旅行”的最好注解,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对当下幸福的珍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