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自助育儿宝典: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定价:30.00元
售价:15.0元,便宜15.0元,折扣50
作者:(英)威尔逊Victoria Wilson,董敏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30317349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所有孩子都有天生的创造力,但是研究表明,创造力的智商是可以提高的,尤其是对幼儿。本书为你提供了很多促进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方法,是开发你家宝宝创造力的教战手册。本书特点(1)节省时间:在1分钟、5分钟或10分钟内提高你的养育技巧。(2)激发动力:使你享受为人父母,并创造快乐的家庭。(3)专业:来自养育培训专家的值得信赖的建议。(4)实用:帮助应对实战的和情绪上的挑战。(5)灵活:适合所有父母,不论你的背景和年龄。(6)可信:所有案例来自和你一样的真实生活。
目录
自序
一分钟热身阅读
五分钟热身阅读
导言
章 培养创造力对儿童的意义
何为创造力
所有儿童都具有创造力吗?
有些儿童创造力强于他人?
如何测试创造力?
您的孩子天生具有创造力吗?
创造力何以促进儿童成长?
第2章 如何培养创造力
黄金法则
挤时间
常见的创造力杀手
养成好习惯
第3章 如何将家营造成创造性环境
把家改造成更具创造性环境的方法
创造性过程
儿童房
创造性储物柜
家里的创造力杀手
为日常活动增添创意的方法
第4章 胎儿到半岁婴儿
孕期
准备儿童房
出生至3个月
3至6个月
如何让哥哥姐姐参与
第5章6个月至1岁
黄金法则
亲子游戏、玩具及活动
第6章1至2岁
换进法则
与发育中儿童的亲子游戏、玩具及活动
第7章2至3岁
黄金法则
与学步儿童的亲子游戏、玩具及活动
第8章3至4岁
黄金法则
与好奇、创造步儿童的亲子游戏、玩具及活动
第9章4至5岁
黄金法则
亲子游戏、玩具及活动
0章5至6岁
黄金法则
与5岁儿童的亲子游戏、玩具及活动
1章更多活动和游戏
5个趣味食谱
5项趣味球类游戏
长途汽车旅行的5项活动
公园的5项趣味活动1215
5项趣味工艺活动
5项趣味音乐活动
圣诞节的5项趣味活动
复活节的5项趣味活动
结论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接触过不少强调“寓教于乐”的书籍,但很多都流于表面,无非就是推荐一些手工DIY或者故事会。但《自...》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对“内在驱动力”的挖掘。它没有把创造力看作是一种外在技能的培养,而是深入探讨了孩子为什么想去创造,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书中关于“自主选择权”的章节对我启发特别大。我以前常常替孩子做决定,认为我选的“更有益”。这本书指出,当孩子拥有对其活动范围内的事务的绝对控制权时,他们的创造性参与度会呈指数级上升。为此,我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整,比如允许我的儿子全权负责他房间的“主题日”布置,即使他选择的主题是“外星垃圾回收站”,我也全力支持。我发现他为此投入的精力和想象力,远超我让他去学绘画课的投入。更重要的是,他开始主动寻找资源、解决冲突(比如和妹妹抢颜料),这些都是书里提到的,在自主探索中自然习得的“非认知技能”。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给你工具,而在于帮你重塑一种育儿的“世界观”。
评分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流畅,完全没有传统教科书那种生硬和说教感。它更像是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对话,充满了真诚和反思。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因为书中描述的某些情景而会心一笑,因为那正是我家发生的真实写照——比如孩子对着一堆积木发呆半小时,让我焦虑不已。书里对这种“发呆”阶段的解读是“大脑的整合与重组期”,建议家长保持距离,静待花开。这种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尊重,让我感到无比安慰。它不是那种鼓吹“鸡娃”的焦虑制造机,反而像是一个温柔的定心丸。它提出的很多方法,比如“五分钟奇思妙想挑战”——每天固定时间,全家一起针对一个随机词语(比如“蝴蝶结”或“云朵”)提出十个以上不着边际的用途——都非常容易融入日常,操作性极强。我已经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好几位同样在育儿路上感到迷茫的朋友,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更健康、更放松的亲子互动模式。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育儿书籍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又怕读完发现全是些“理论大于实践”的空话。然而,这本书真正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于“失败”的重新定义。我们这些家长总担心孩子做不好、弄坏东西,所以无形中就限制了他们的尝试空间。这本书却用大量篇幅阐述了“试错”是创造力萌芽的温床。它提供了一套非常细致的“观察与提问”技巧,教我们如何在孩子搞“破坏”(比如把面粉倒得到处都是)的时候,不是立刻制止或责骂,而是停下来,像个人类学家一样去观察他到底在研究什么,然后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导他去思考:“你觉得面粉碰到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种引导方式,瞬间把原本的混乱变成了一堂生动的科学实验课。我记得有一次我女儿试图用乐高积木搭一个能飞起来的装置,结果“砰”地一声散架了,按照我以前的习惯可能就要说“别浪费时间了”,但这次我记起了书里的提醒,我问她:“它飞起来的哪个部分没有起到作用呀?”她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自己开始调整结构。那种成就感和探索的欲望,比单纯搭成一个漂亮的城堡要深刻得多。这本书真的改变了我对“完美”的执念,让我更敢于放手。
评分如果说市面上大部分育儿书都在教你如何把孩子塑造成一个“符合社会期待的优秀人才”,那么这本书则更像是在教你如何保护孩子那份与生俱来的、未经雕琢的“野性灵光”。我尤其欣赏它对“过程重于结果”这一理念的贯彻。书中提供了一套“非评判性反馈矩阵”,教导父母如何用描述性的语言代替评价性的语言。例如,不说“你画得真漂亮”,而是说“我注意到你用了好多红色和黄色的笔触,这让这幅画看起来很有活力”。这种细微的语言转变,在潜移默化中建立了孩子对自己工作(即玩耍和探索)的独立价值判断。我发现自从我开始有意识地使用这些句式后,我的孩子不再急于把作品拿给我看,而是更倾向于自己反复打磨,他似乎更在意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而不是我的赞许。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没有给我固定的答案,而是给了我一套思考的框架,让我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独特性,随时随地找到激发他创造力的最佳路径。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育儿路上的及时雨,我最近刚好在头疼孩子总是盯着电子产品不放,想找些新方法来引导他接触更广阔的世界。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非常务实的态度,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大量鲜活的案例。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给你定下“标准”的育儿书,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跟你分享他的“独门秘籍”。尤其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其中关于“环境创设”的那一章,它强调的不是买一堆昂贵的玩具,而是如何利用家里的日常物品,比如厨房的锅碗瓢盆,甚至是旧纸箱,来构建一个激发孩子好奇心的“微型实验室”。我试着按照书里说的,把客厅的一角变成了一个“自然探索角”,放了一些从小区花园里捡来的石头、树叶和泥土,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孩子一下子就沉浸进去了,一个下午都没吵着要看平板。这种将创造力与日常生活无缝对接的理念,真的太接地气了,让我这个忙碌的职场妈妈找到了既能陪伴孩子又能有效培养他兴趣的平衡点。书里的排版也很舒服,关键信息点都用醒目的方式标出来了,方便我随时查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