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这样陪孩子学乐器,孩子不抵触,学得好 |
| 作者 | 袁泉 于佳 |
| 定价 | 38.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 ISBN | 9787512715318 |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每年我国有数以百万计的孩子参加艺术等级考试,其中以乐器类为大多数。从傅雷家书中的傅敏学琴经历到现在的朗朗的故事,琴童的家长们都在寻找着培养音乐天才儿童的途径和捷径。 中国的琴童家长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不同,他们大多不懂乐器,尤其不懂西洋乐。更有家长把自己未完成的学琴心愿投射在孩子身上,导致孩子在学琴之前,家长的心理准备严重不足。遇到问题时,身边懂行的人又不多,家长们往往求助无门,走了许多弯路。 这本书围绕孩子在学琴过程中出现或遇到的具体问题、家长的困惑不解而展开全面细致的解说:怎样正确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乐器,怎样规避孩子的逆反心理,怎样选择一位好的老师,陪练家长如何做等等,为准备培养琴童和琴童家长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指导。 |
| 作者简介 | |
| 袁泉(琴童爸爸):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音协音乐考级考官。5岁师从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张靖平教授学习小提琴,1991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附中,专业小提琴,选修钢琴,1998年进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专修小提琴表演专业,2002年进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小提琴,并取得西洋管弦专业硕士学位。从事儿童音乐教育20余年,教过的学生多达数千人,。 于佳(琴童妈妈):芜湖市作协副主席,育儿专栏作家,作者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教育专业,后弃教从文,从事媒体方面工作。2007年1月,随着儿子袁来小朋友的出生,作者重新拾起教育这面大旗跟儿子斗智斗勇。因为有个教琴的老公,作者自然而然成了很多琴童妈妈咨询的对象。伴随儿子袁来开始学琴,袁来妈妈对琴童家长的心理、疑问、矛盾有了更深的体会。 他们是琴童父母眼中的专家父母、业内人士, 【媒体评论 / 名人推荐 / 书评书论】(有则必填) 袁泉的这本书比较全面、系统的对孩子在学琴当中碰到的问题给予了回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看得见、摸得着,是一本孩子学琴的指南!—— 盛中国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学乐器或者准备学乐器,这不仅是一本好书,更是一本家庭的实用手册。——武晓峰 |
| 目录 | |
| 章 要不要让孩子学乐器 / 5 1.当孩子“遭遇”乐器 / 6 2.孩子是学乐器那块“料”吗 / 9 3.家长自测:从学乐器之前开始 / 13 4.用音乐点亮孩子的智慧 / 16 第2章 如何培养学琴的“兴趣”/ 25 1.学乐器,兴趣重要吗 / 26 2.兴趣、父母、老师,谁才是神话的 / 30 3.几岁学乐器正当时 / 33 4.“玩玩”的态度要不得 / 37 第3章 N种乐器,我的孩子学什么 / 41 1.学钢琴、小提琴的7大误区 / 42 2.小心对待孩子的选择—钢琴PK小提琴 / 46 3.买琴,给父母支几招 / 50 4.别“吊死”在钢琴这棵树上 / 56 5.电子琴转钢琴=走弯路 / 64 第4章 教琴老师——怎么选 / 67 1.学琴市场上的N类老师 / 68 2.大课、小课,孩子该选哪一课 / 71 3.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老师 / 77 4.如何找到好老师 / 84 5.找老师的几点内幕 / 86 第5章 巧妙应对琴童情绪 / 91 1.准备好!孩子会反抗 / 92 2.琴童心理分分类 / 97 3.应对孩子反抗的实用战术 / 103 4.父母,请不要这样做…… / 111 第6章 不懂琴的爹妈如何陪练 / 123 1.陪练,陪的是什么 / 124 2.如何陪孩子走过“沟沟坎坎” / 128 3.是时候请个专业陪练了 / 136 第7章 什么时候孩子可以自主练琴 / 143 1.从堂课开始培养孩子独立性 / 144 2.做个合格的“陪伴家长” / 148 3.允许孩子失败 / 156 第8章 说说考级那些事儿 / 161 1.到底什么是考级 / 162 2.五花八门的考级机构 / 162 2.考级,到底考还是不考 / 169 3.考级的准备 / 173 第9章 孩子,你要成为下一个郎朗吗 / 179 1.我的孩子能成为郎朗吗 / 180 2.专业音乐学院知多少 / 187 3.音乐留学之路 / 191 4.考入专业院校,仅仅只是开始 / 197 0章 放弃学琴的时候到了 / 201 1.“妈妈,我再也不想学琴了” / 202 2.是时候,我们该停下来了 / 206 3.放弃,也许是另一种开始 / 211 1章 琴童的未来 / 215 1.学琴——为艺术类高考 / 216 2.学琴——为考试加分 / 221 3.学琴——你想不到的用处 / 226 后 记 / 230 |
| 编辑推荐 | |
| 11堂课,孩子学琴问题一扫空 50个琴童案例+深度剖析:为孩子学琴把脉 学琴,考级,艺考,让孩子爱上学琴,让学琴不再痛苦 面对孩子学琴,您是否正面临着这样的困惑: ·我的孩子适合学乐器吗? ·学乐器,兴趣重要吗? ·我应该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老师和课程? ·别人都学钢琴,我的孩子是不是也要学钢琴,还是学习其他乐器? ·孩子在学乐器过程中,除了琴技还要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孩子在学乐器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作为家长我该怎么帮他渡过这些难关? ·为了孩子学乐器,在精力、财力上我到底需要投入多少? ·孩子学到什么程度,我和孩子可以统一口径,决定放弃? …… 阅读这本书,帮助家长在孩子学乐器之处理清头绪,清晰目标,让家长和孩子在学乐器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
| 文摘 | |
| |
| 序言 | |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学乐器”这件事的传统认知。我原以为学习乐器就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服从”过程,是家长监督、孩子抵抗的固定戏码。然而,这本书的观点明显更偏向于“赋能”和“引导”。它没有一味地鼓吹“坚持就是胜利”,而是深入剖析了孩子抵触情绪背后的深层心理需求。比如,它探讨了如何将乐器学习与孩子的日常游戏、情绪管理挂钩,这一点简直是醍醐灌顶。我过去总是在跟孩子较劲——“你必须把这个音阶练完!”现在我开始尝试用它教的方法,把练习变成一场“音乐探险”,孩子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肉眼可见地提高了。书中对于如何建立积极的亲子音乐互动场景的描述,细致到连对话的语气和肢体语言都给出了建议,这种实操性极强的指导,远比那些空泛的教育口号要实用一百倍。它真正做到了,不是教我们如何“管教”孩子,而是教我们如何“陪伴”孩子成长。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育儿界的一股清流,它完全没有那种刻意装深沉或者故作高深的学者腔调。作者的文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真诚的共情,读起来就像是和一个经验丰富、又特别理解你的朋友在客厅里喝着茶聊心事一样。我尤其喜欢那些穿插在理论讲解中的真实案例,那些“小故事”简直就是我日常场景的翻版,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会心一笑,感觉自己的困惑被完全理解和接纳了。比如,书中提到“‘练一分钟’比‘练一小时’更有效”,这句话用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场景佐证了微习惯的力量,这比任何说教都来得有力。它教会我们的不是如何把乐器变成孩子的“任务”,而是如何巧妙地将音乐融入生活的“必需品”。这种轻松、接地气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我们家长学习和实践新方法的心理门槛。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可操作性”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理论书,而是那种你需要放在床头柜上,随时可以翻阅的“急救手册”。书中附带的一些关于练习计划的模板、情绪反馈卡的设计示例,都体现了作者团队的用心良苦。我之前尝试过自己摸索制定练习表,结果总是千篇一律,很快就失去新鲜感。但这本书提供的框架是灵活的,它教你“如何建立自己的模板”,而不是直接给你一个“标准答案”。这意味着,无论我的孩子选择的是钢琴、小提琴还是架子鼓,书中的核心理念——激发内在驱动力——都是可以迁移和应用的。这让我对未来的音乐学习之路充满了信心,不再恐惧那些未知的挑战,因为我知道,我手中握着的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套可持续发展的亲子音乐教育哲学。
评分作为一名在陪练之路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母亲”,我深知“科学的挫折教育”与“无效的打击”之间的界限是多么微妙。这本书的章节设置非常巧妙,它不是按照乐器种类来划分,而是围绕着“心法”和“技法”交织展开。尤其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关于“如何处理孩子的停滞期”的那几段论述。它没有简单地说“多鼓励”,而是具体分析了停滞期往往是孩子能力飞跃前的“内化期”,需要空间而不是压力。书中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观察-诊断-调适”流程,教会家长如何像一个专业的音乐教练一样去解读孩子的“非语言信号”。这让我从一个焦躁的监督者,逐渐转变成一个有耐心的观察者。这种对孩子内在成长的尊重,才是培养终身音乐爱好者的核心。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只会催促的“包工头”,而是在和孩子共同建造一个音乐的城堡,每块砖的堆砌都有章法可循。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色彩搭配和谐,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传递出的亲切和温暖。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些充满童趣的插画,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和孩子一起探索音乐世界的温馨画面。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绝对是一本能真正走进家长心里,理解我们育儿痛点的实用工具书,而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说教式的理论堆砌。我常常在想,到底怎样才能让孩子对音乐保持持久的热情,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市面上很多书要么过于强调技巧,让孩子在枯燥的练习中丧失了乐趣,要么就是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落地方法。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图文并茂,即使是需要多次阅读和查阅的部分,也不会让人感到阅读疲劳。装帧质量看起来也相当不错,结实耐用,适合经常翻阅。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在“颜值”和“手感”上就已经为接下来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良好基础,让人忍不住想立刻翻开看看里面究竟藏着哪些宝藏秘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