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们一起活过100岁
定价:42.00元
作者:叶舟
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3579695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比对长寿者的生活,发现适合自己的方法。
内容提要
由于曾经的媒体工作关系,我接触过大量的老年人,并了解和观察到他们的生活,逐渐发现那些拥有幸福感,身体康健的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具备一些共同特征,而不具备这些特征的老人则大多体弱多病,烦恼也比较多。我发现大部分自我感觉不幸福,身体也多病痛的老人,其实主要原因并不是人生的不如意所致,而往往是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心灵状态误入歧途导致的。渐渐的,我便产生了编写此书的想法,将我所调查了解到的那些幸福感强烈的老人们在生活中体现出的共同点归纳为七大特征,用到此书里面,我把它们称之为七种生活智慧,用人生哲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医药、养生知识诸方面逐一进行科学的证明,将之献给我们的父辈,也给予总有一天要老去的我们,并献给我们这个正在老龄化的社会。希望广大老年朋友能够从此书中获得启示,活出幸福健康的晚年!
目录
目录:
章 简生活
节 复杂的生活会滋生病痛与烦恼
1.生活复杂,病痛乘虚而入
2.心态复杂,心病从中而起
3.欲望复杂,则劳心耗神
第二节 化繁为简,澄明简单
1.简化生活程序,怡养身心
2.把心态放简单,到老须“半糊涂”
3.只有清心寡欲才能益寿延年
第二章 慢生活
节 别让性急的“好习惯”害了你
1.快节奏生活等于快速消耗你的健康
2.快节奏与长寿命成反比
3.做不成夸父,反输掉了余生
第二节 慢慢来,悠着点
1.慢节奏对老年健康的好处
2.慢则迟,迟则寿
3.给自己谱写一首慢拍子的生活协奏曲
第三章 乐生活
节 悲观,健康与长寿的首敌
1.悲观是一种看问题的眼光
2.心胸狭窄,你的“悲点”有多低?
3.悲观情绪对身体的伤害
第二节 快乐其实很容易
1.乐观的心态是怎样养成的?
2.情绪是一种心理物质
3.让快乐像植物一样生长起来
第四章 淡生活
节 “淡”是一种健康的澄明
1.淡与淡定
2.哪些心理特征反映出不淡定
3.不淡定对身心的不利影响
第二节 心灵好似一泓水,清清淡淡少烦忧
1.“淡”是升华后的简单
2.“淡”的医学分析和养生指南
3.“淡化”身心的养生小窍门
第五章 静生活
节 境由心生,心闹者的世界永远喧嚣
1.静生活,并不是周围越静越好
2.即使世界吵闹,也不要再给心灵雪上加霜
3.浮躁:静生活的死敌
第二节 能量自从静中来
1.少安毋躁,不妨对外界“迟钝”点
2.专心致志的人自然安静/
3.静是智慧,也是技术,“静功”修持法
第六章 闲生活
节 人到老年,不能没有闲心闲情
1.闲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
2.寂寞是杀手
3.匆匆人生,你遗失了哪些美好?
第二节 现在开始,做个“闲人”
1. 即使忙,也要忙里偷闲
2. 闲是老有所为,是对生活的新发现
3. 不妨利用每天的闲暇做一点养生操
第七章 品生活
节 生活每天都是在享受
1.让生活的每一天都成为生活的目的
2.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3.放开手脚,为自己而活
第二节 放下一切利害,让品味成为人生的主题
1.品出人生的修养
2.“品”是一种善良的眼光
3.品自身,疾病早发现
后记
作者介绍
叶舟,心理学博士、老师、现供职于南岳三德讲堂。已经出版《一切从赞美开始》《快乐老人不生病》《放下才会快乐》等著作,其中《快乐老人不生病》得到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老年人推荐,并荣登全国农家书屋推荐藏书。《一切从赞美开始》在保险、直销以及大型实体经济企业中累计销售过500万册。
文摘
序言
这本《我们一起活过100岁》,读完之后,心里涌起一股久违的暖流。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冬日里一杯温热的红茶,慢慢地渗透进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书里那些关于陪伴和成长的故事,没有那种宏大叙事下的波澜壮阔,而是细水长流的日常,正因为这些日常,才显得如此真实和动人。作者用一种近乎于手札的方式,记录了许多人生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却在回望时闪烁着珍珠般的光芒。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时间”的探讨,它没有陷入哲学思辨的泥潭,而是非常落地地告诉我们,如何与“逝去”和“未来”和平共处。阅读的过程,我仿佛不是在看别人的故事,而是在翻阅自己被尘封已久的记忆相册,那些关于亲情、友情,甚至是一段刻骨铭心的错过,都被巧妙地唤醒了。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没有试图给你一个标准答案,它只是温柔地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无论生命走到哪一步,我们总有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长寿”体验,这种长寿,关乎质量而非单纯的数字。
评分说实话,刚拿起这本《我们一起活过100岁》时,我有点担心它会落入俗套,变成一本老生常谈的“养生指南”或是“心灵鸡汤”。但读进去之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它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老道,像是一部精心剪辑的独立电影,画面感极强,偶尔穿插的那些哲思片段,也处理得非常克制,绝不突兀。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关系”的描摹,特别是老年群体之间的互动,那种既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微妙平衡,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它没有美化衰老,而是诚实地呈现了身体机能退化带来的脆弱,以及精神世界如何在这种脆弱中找到新的支撑点。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未竟之事”的处理。它没有鼓吹一定要完成所有目标,而是引导读者去重新定义“完成”的意义,也许,安然接受现状,本身就是一种圆满。那种从容、豁达中带着一丝洒脱的气质,让我在合上书本时,也忍不住想放慢自己的脚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此刻正在度过的每一秒。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在我读过的同类题材中,绝对算得上是独树一帜的。《我们一起活过100岁》的笔触是极其细腻且富有质感的,读起来像是在触摸一块温润的玉石,那种触感带来的舒适感是直抵人心的。它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但这些修辞手法并非为了炫技,而是为了更精准地捕捉那些难以言喻的情感波动。例如,书中描述“等待”的场景时,没有用煽情的辞藻,而是描绘了光影在地板上移动的速度变化,瞬间就把那种时间的沉淀感传递了出来。我留意到,作者对于“记忆的可靠性”也有着深刻的探讨,它指出,我们记忆中的“永恒”,往往只是当下情绪的投射。这让我反思,我们所珍视的过去,究竟是真实发生过的,还是我们为了今天的自己而“重构”出来的庇护所?这种对人性和时间的双重挖掘,使得这本书的深度远超出了书名所暗示的轻松。
评分坦白讲,我不是那种热衷于阅读“生命意义”类书籍的读者,但《我们一起活过100岁》成功地把我吸了进去。它的魅力不在于提供了什么惊天动地的秘诀,而在于它营造了一种极具代入感的氛围。读它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好像是那个坐在摇椅上,听着老友絮叨往事的人。书里那些关于社区、邻里守望的片段尤其打动我,它揭示了一个现代社会正在失去的东西——那种无需言语、心照不宣的互助网络。作者对社会变迁的观察非常敏锐,他没有沉溺于怀旧,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如何在现代高压环境下,重建和维护这种“连接”。这本书真正探讨的不是如何活到一百岁,而是如何在每一天里,都活得像是一个“完整的人”,拥有被看见、被需要的价值感。它对我最大的启发是,生命的长度由不得我们,但生命的“宽度”和“温度”,却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评分初读《我们一起活过100岁》,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其结构上的松弛有度。它不是线性的叙事,更像是一个由无数散落的、带着温度的“生活碎片”编织而成的挂毯。这种结构赋予了读者极大的自由度,你可以随时停下来,消化某一个段落带来的触动,然后又可以轻松地跳到另一个看似不相关的主题,但神奇的是,当你继续读下去,你会发现所有碎片最终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情感洪流。书中对“遗憾”的描述尤其深刻,它没有将遗憾描绘成必须被清除的负面情绪,而是将其视为生命纹理的一部分,是让现在的选择更有重量的锚点。不同于市面上许多强调“向前看”的书籍,这本书更鼓励人们“向下扎根”,在已有的经验和关系中寻找持续的力量。它让我体会到,真正的“长寿”,也许就是能够带着足够多的故事和足够少的执念,安然地走完属于自己的这一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