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金帖系列 吴让之篆书庚信诗 吴均帖 宋武帝与臧焘敕书法碑帖系列978755801297

砚台金帖系列 吴让之篆书庚信诗 吴均帖 宋武帝与臧焘敕书法碑帖系列97875580129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松,徐运全,副,徐宇,高松 ... 著
图书标签:
  • 书法
  • 篆书
  • 诗帖
  • 碑帖
  • 吴让之
  • 庚信诗
  • 吴均
  • 宋武帝
  • 臧焘
  • 书法碑帖系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8012976
商品编码:2943090698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7-06-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砚台金帖系列 吴让之篆书庚信诗 吴均帖 宋武帝与臧焘敕书法碑帖系列
作者 高松,徐运全,副,徐宇,高松,徐运全,副
定价 33.00元
出版社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ISBN 9787558012976
出版日期 2017-06-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吴让之篆书吴均帖宋武帝与臧焘敕》选录吴让之《篆书吴均帖》、《宋武帝与臧焘敕》两则经典篆书作品。

n

  《吴均与朱元思书帖》为四条屏,其艺术特色是表现在多方面的。在用笔上,此帖方圆兼施,一任自然。收笔处往往驻笔迅收,因而竖和弧等笔画的末端多尖锐出锋,精神显露。结构上,此帖上密下疏,内紧外松,字形修长,潇洒大方,体态多强调动荡之势,颇有“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的飘逸之感。与用笔和结构相呼应,此帖在用墨上也较自由。吴让之所书小篆《宋武帝与臧焘敕》,用笔浑融清健,篆法方圆相参,体势展蹙修长,显示出书家独特的艺术风貌,深得汉篆遗法,有“吴带当风”之...

n



   作者简介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砚台金帖·吴让之篆书庚信诗 吳均帖 宋武帝与臧焘敕》赏析与临习指南 一、 艺术瑰宝,文脉绵延 《砚台金帖·吴让之篆书庚信诗 吳均帖 宋武帝与臧焘敕》作为“书法碑帖系列”中的璀璨明珠,不仅是一部珍贵的书法艺术品,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宝贵文献。本系列作品精选了吴让之所书《庚信诗》、传为吴均所书《吳均帖》以及宋武帝与臧焘的敕令,以其精湛的篆书技艺和饱含的历史信息,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古代书法艺术殿堂的门户,也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临习范本。 (一) 吴让之篆书《庚信诗》:古拙典雅,气韵生动 吴让之(1799-1870),字船山,号晚香山人,安徽歙县人。作为清代中后期重要的金石学家、书法家,吴让之在篆书方面造诣极高。他师从邓石如,继承邓派篆书苍劲雄浑、古朴典雅的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其篆书笔画圆润劲健,结构严谨匀称,字形或方或圆,变化多端,却又不失法度。其线条如“如锥画沙”,既有力度又不失流畅,蕴含着一种古朴浑厚的气息。 《庚信诗》是南朝文学家、诗人庚信(513-581)创作的一系列诗歌。庚信是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文学家,其诗歌风格清新,辞藻华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吴让之选择庚信诗作为篆书创作内容,可谓是文人情怀与艺术追求的完美结合。他将庚信诗歌中的意境与篆书的古朴之美相结合,使得整件作品既有文学的韵味,又有艺术的感染力。 在吴让之的笔下,庚信诗的文字仿佛重获新生。他通过精妙的笔法和布局,将诗歌的意境化为视觉的享受。篆书的线条婉转流畅,如行云流水,又如龙蛇游动,充满了生命力。字的结构紧密而富有变化,或高或低,或疏或密,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观赏吴让之的篆书《庚信诗》,仿佛能听到古人的低吟浅唱,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艺术的魅力。 (二) 傳為吳均所書《吳均帖》:灵动飘逸,意趣盎然 《吳均帖》相传为南朝梁代文学家吴均(约469-522)所书。吴均,字均国,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尤以写景状物著称。《吴均帖》的真伪历来有所争议,但其书法风格的艺术价值却是不容忽视的。若以行书视之,其笔画勾连,字势连绵,笔意跌宕,极具动感。字形姿态各异,或舒展,或紧凑,显得自然天成,不拘一格。 《吴均帖》的书写风格,若与吴让之的篆书形成对比,则更显其艺术的丰富性。篆书的庄重古朴与《吴均帖》的灵动飘逸,如同两种不同情绪的表达,共同构成了古代书法艺术的多元图景。其笔法或迅捷,或迟缓,或粗重,或纤细,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者的情感与心绪。其结构上,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都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使得整幅作品浑然一体,富有音乐般的节奏感。 《吴均帖》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书法艺术本身,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即使其作者的身份尚存疑虑,其书写内容往往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文人交往或思想情趣。临习《吴均帖》,不仅是学习书法的笔法、结构,更是对古人生活情趣和精神世界的探寻。 (三) 宋武帝与臧焘敕:历史印记,帝国敕令 本系列中收录的“宋武帝与臧焘敕”是另一类极具价值的书法作品。虽然其书法风格可能不如前两类作品般以艺术性见长,但其历史文献价值却尤为突出。宋武帝刘裕(363-422)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其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力图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臧焘是宋武帝时期的一位重要官员。 这类敕令的书写,往往是为了传达皇帝的旨意,具有庄重、权威的特点。其书写风格可能更偏向于当时官方通行的书体,例如楷书或隶书,以保证文字的清晰易读和其本身的严肃性。通过研究这类敕令的书法,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官方文书的样式、用语以及书写规范,从而深入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敕”字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历史色彩,是古代皇帝下达命令的专用词。敕令的内容,更是直接反映了统治者的意志和国家政策。对于书法爱好者而言,研究这些敕令,不仅能学习到官方书体的特点,更能从中汲取历史的养分,理解书法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 临习指南:精益求精,得其神韵 《砚台金帖·吴让之篆书庚信诗 吳均帖 宋武帝与臧焘敕》系列为书法学习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无论您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都可以从中受益。 (一) 认识篆书之美,掌握吴让之风格 对于吴让之的篆书,临习者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 笔画的力度与圆润: 观察吴让之的笔画,并非简单的粗细变化,而是每一笔都蕴含着力量。在临习时,要注意落笔、行笔、收笔的力度控制,力求笔画圆润而富有弹性,如同“铜筋铁骨”。 2. 结构的严谨与变化: 吴让之的篆书结构严谨,但并非死板。观察他对偏旁部首的组合,以及整体字形的安排,既要保持篆书的对称美,又要通过微小的调整,使其生动活泼。 3. 线条的流畅与韵律: 篆书线条的流畅性是其魅力所在。在临习过程中,要追求线条的连贯性,感受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形成一种内在的韵律感。 4. 章法的布局: 仔细研究吴让之作品的整体章法,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行与行之间的疏密,体会其如何通过整体布局来营造艺术氛围。 (二) 领略行书神韵,掌握《吳均帖》之妙 对于传为吴均所书的《吳均帖》,临习者可以侧重于: 1. 笔势的连绵与跌宕: 《吴均帖》的特点在于笔画之间的连带和字势的起伏。在临习时,要注意笔画之间的自然连接,以及字形大小、形态的跌宕变化,使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2. 结构的灵活与意趣: 《吴均帖》的结构相对自由,不像篆书那样有严格的法度。临习者需要体会其字的重心分配,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呼应关系,从中领略其意趣盎然的特点。 3. 墨色的浓淡与枯湿: 观察《吴均帖》中的墨色变化,有时浓墨如漆,有时淡墨如烟,这种变化能极大地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在临习时,可以尝试通过运笔的快慢、蘸墨的多少来模仿这种效果。 4. 情感的表达: 行书是情感最容易通过笔墨直接表达的书体。临习《吴均帖》,除了技法上的学习,更要体会书写者当时的心情,并尝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三) 学习官方书体,认识敕令之严谨 对于“宋武帝与臧焘敕”,临习者可以学习: 1. 官方书体的规范性: 仔细观察敕令所采用的书体,通常是端庄、规整的。注意笔画的起收,结构的大小,以及整体的排列,体会官方书体所强调的庄重与权威。 2. 历史文献的价值: 在临习的同时,可以尝试了解敕令的内容,研究其历史背景,理解书法在传递信息、承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3. 字词的辨识: 敕令中可能包含一些古代特有的字词和用法,临习者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古代文字的认识。 (四)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无论是临习篆书还是行书,都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1. 打牢基础: 对于初学者,建议先从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开始练习,熟练掌握后,再逐步过渡到完整的字和作品。 2. 多看多想: 临习前,要仔细观察原作,理解其用笔、结体、章法,做到心中有数。 3. 勤加练习: 书法是“用笔”的艺术,熟能生巧。坚持每天练习,才能不断进步。 4. 勤于思考,敢于创新: 在掌握了基本技法后,可以尝试将不同风格的优点融入自己的书写,形成自己的风格。 5. 结合理论,深化理解: 阅读相关的书法理论书籍,了解书法史,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三、 价值与意义:传承经典,启迪后学 《砚台金帖·吴让之篆书庚信诗 吳均帖 宋武帝与臧焘敕》系列作品,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1. 艺术价值: 吴让之的篆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篆书的古朴雄浑之美;传为吴均的《吴均帖》,则以其灵动飘逸的笔致,体现了行书的写意传神。这两者风格上的差异,共同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力。 2. 历史价值: “宋武帝与臧焘敕”作为历史文献,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政治、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这些碑帖,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真实面貌,感受古人的智慧与精神。 3. 教育价值: 本系列作品的出版,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难得的临习范本。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进阶者,都能从中学习到精湛的书法技艺,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 文化传承: 通过对这些经典碑帖的传播与研究,有助于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的书法艺术传承下去,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总之,《砚台金帖·吴让之篆书庚信诗 吳均帖 宋武帝与臧焘敕》系列,是集艺术性、历史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杰出书法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古代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激励后人不断探索书法艺术、传承中华文脉的宝贵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碑帖系列给我的整体感受是“沉稳而富有层次”。它没有追求花哨的装帧或夸张的宣传,而是用最朴素的方式,呈现了最精髓的艺术内容。对于长期坚持练习书法的群体而言,这种可靠性和权威性至关重要。我特别喜欢它在内容选择上的广度,既有晚清碑学大家对古文字的创新演绎(如吴让之的篆书),也有早期重要历史文献的书法体现(如宋武帝的敕文),这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审美视野。我会在不同的心境下,交替练习这些不同的风格,以期达到一种“兼容并蓄”的书法境界。总而言之,这是一套值得反复摩挲、细细品味的艺术典籍,它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凸显出来。

评分

翻阅这本与宋武帝、臧焘敕相关的书法碑帖,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动荡却又充满文化张力的时代。它所展示的书法风格,与我们常见的楷书或行书大相径庭,展现了一种更为古拙、更具历史厚重感的面貌。这种敕文的风格,往往带有官方的庄重和威严,但同时又不失书写者个人的风骨。深入研究这些碑帖的结构和笔法,能让人体会到古代文人官员在特定场合下,是如何通过笔墨来传达旨意和情感的。我尝试着去模仿其中的笔势,发现其中的变化无穷,每一个转折、每一处收笔都暗藏玄机。这本书的收录和整理工作做得非常到位,为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平台,去近距离感受那个时代的书法风貌和历史气息。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学习资料,而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珍宝。

评分

对于一个对传统文化怀有敬意的读者来说,能够接触到这样一套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书法精粹的书籍,实在是一件幸事。这套系列,从吴让之的篆书到南北朝时期的敕文,跨越了漫长的时间维度,展示了书法艺术演变的轨迹。我发现,即便是风格迥异的作品,其内核里依然流淌着中华民族对“美”的共同追求。例如,篆书的匀称与宋武帝敕文的雄浑,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力求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也值得称赞,它似乎在引导读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鉴赏之旅。每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细节和新的感悟,这才是优秀碑帖系列最大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是工具书,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书法史侧影。

评分

这本关于吴让之篆书庚信诗的字帖,确实让我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的体会。初拿到手,那墨香和纸张的质感就让人心生喜爱。吴让之的篆书,行笔老辣而又气韵生动,与庚信的诗文结合,呈现出一种古朴典雅的美感。我尤其欣赏其中对线条力量的把握,提按顿挫之间,仿佛能看到古人运笔时的那份从容与自信。对于学习篆书的朋友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珍贵的范本。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字帖,更像是一次与古人对话的旅程。每一笔、每一个结构,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技术要领。仔细临摹下来,我感觉自己的心境也变得平和了许多,不再那么浮躁。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非常出色,字迹清晰,便于辨认和学习,看得出出版方在制作上的用心。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清代篆书的精髓,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

评分

我个人在学习书法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古人“气”的领悟。这本系列中的作品,尤其是那些流露出鲜明时代烙印的敕文,其气势磅礴,非一般作品可比。读着那些历史上的诏令、诗篇,再看着那遒劲有力的笔迹,很容易就能被带入情境之中,体会到书写者当时的心态——或许是庄严的思虑,或许是对艺术的极致追求。吴让之的篆书则展现了另一种“气”,那是文人墨客的清雅与内敛,是对古老文字形态的虔诚致敬。这本书对于提升书法学习者的“内功”非常有帮助,它教导我们不要只停留在模仿字形,更要揣摩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精气神。这种深层次的学习,是单纯依靠网络资料难以获得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