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18种健康警讯 |
| 作者 | (日) 森田丰 |
| 定价 | 36.00元 |
| 出版社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5298522 |
| 出版日期 | 2018-05-01 |
| 字数 | 200000 |
| 页码 | 240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面对头痛、眩晕、胸痛、胸口灼热、腰痛、过敏、便秘等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遇到的小毛病,大多数人抱持的心态都是:“休息一下应该就会好了!““这种小问题还不用看医生吧!”但这些症状都是健康出状况的危险信号,提醒我们应该好好善待自己的身体,忍耐或是置之不理,病情不仅不会好转,还会影响生活质量、增加精神压力,说不定会让问题更加恶化。 本书以真实案例加上专业解说,指出18种连医生都不敢忽视的症状背后,潜藏的可能疾病与致病机制,还有预防方法和自我照护的秘诀。有些头痛、肩痛只要做做简单的体操就能改善,心脏病及糖尿病也能通过饮食调整加以预防,但有些症状则需要评估严重程度或是其他相关危险因素,适时提高警觉。 |
| 作者简介 | |
| 森田丰,1963年生于东京。先后毕业于秋田大学医学部、东京大学医学研究所,1996年任职东大附属医院,1997年起担任哈佛大学医学院专任讲师,2000年回日本工作。现为医生、医学专题评论家、医学知识推广者,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上,为大众讲解医疗相关知识年回日本工作。现为医生、医学专题评论家、医学知识推广者,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上,为大众讲解医疗相关知识。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1.头痛、腰痛、肩周炎、眩晕、过敏、便秘、隐性糖尿病等18种常见病,介绍基本医学知识,学会积极防 治对策,观察危险指标,避免重症上身!2.具体解说18种常见病的自我检测方法、症状描述、危险警讯、原因分析及自我照护。3.提供大量真实案例供参考,100多幅图表解释说明,清楚易懂,有助自我判断。 |
| 文摘 | |
| 序言 | |
拿到这本关于健康警讯的书,我本来是抱着一种比较轻松的心态,毕竟现在网络上信息太多,各种养生秘籍满天飞,总觉得能真正有价值的干货不多。但翻开目录和前言,我立刻意识到这本书可能不太一样。作者的切入点非常实在,不是那种空泛地谈论“健康生活”的口号,而是直接聚焦于那些我们常常忽略、但可能预示着大问题的“小信号”。比如,有时候我们只是觉得最近有点疲劳,揉揉眼睛就过去了,但书里可能就会详细分析这种疲劳背后隐藏的更深层次的原因,甚至会提到一些特定的身体反应和它们在不同阶段的演变过程。我特别欣赏它那种抽丝剥茧的分析方式,让人感觉不是在读一本科普读物,而更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一次细致的自我排查。它没有制造恐慌,而是提供了一种更具建设性的视角:如何学会倾听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并在它们还处于萌芽阶段时就采取行动。这本书的排版和语言也处理得很好,不会让人感到过于晦涩难懂,即便是医学知识,也能用清晰的逻辑链条串联起来,非常适合普通读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对“常规”的重新定义。我们总以为只要不生大病,生活就处于正常轨道,但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状态,是否正是我身体发出的微妙警告。比如,我以前总是习惯性地在下午三四点感到注意力涣散,然后就靠一杯浓咖啡来硬撑过去,直到读到书中对这类“午后低谷”的描述,才意识到这可能不仅仅是咖啡因依赖的问题,而是血糖波动、甚至更复杂的内分泌系统在发出求助信号。作者似乎拥有能看穿表象的洞察力,他不仅仅罗列了症状,更重要的是,他构建了一个“风险评估模型”,告诉你哪些警讯需要立即重视,哪些可以先观察,以及在观察期内应该做些什么来主动干预。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比那些笼统的“多喝水、多运动”要实用得多。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等待疾病发生,而是变成了一个积极主动的“健康数据收集者和分析师”,这是一种权力的回归,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强的掌控感。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的健康书籍很多都带着一股强烈的推销意味,要么推销某种保健品,要么推销某种极端的生活方式。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中立和科学,它的重点在于“识别”和“理解”,而不是“治疗”或“推销”。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情绪与生理反应相互作用的部分。很多时候,我们把心理压力完全和“心情不好”划等号,却忽略了长期的焦虑是如何具体地体现在消化系统、皮肤状态甚至睡眠质量上的。书中通过详细的案例和数据分析,将抽象的情绪波动具象化为可以被监测的生理指标。这对我理解为什么我有时会无端地感到肠胃不适有了极大的帮助。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压力大要放松”,而是告诉你“当你的心率变异性(HRV)持续下降,且伴随特定类型的头痛时,你的身体正在用生理语言抱怨压力过载了”。这种精准的对译,让“健康警讯”从模糊的概念变成了清晰可识别的信号灯。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结构,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侦探剧本,层层递进,引人入胜。它没有采用那种教科书式的死板分类,而是更偏向于一个“问题解决”的流程。比如,当你发现自己有某种症状时,书本会引导你依次排除几种常见的可能性,每一步都提供了清晰的自我检查清单和建议的下一步行动。我发现这种结构非常适合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查阅。当我在网上看到某个不确定的信息时,我可以直接翻到对应的章节,对照书中的描述进行比对,从而快速判断信息的可信度和自己身体的真实状态。它有效地弥补了互联网信息碎片化和专业性不足的缺陷。这本书不是让你看完就束之高阁的,它更像是一本“活的工具书”,需要你带着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小毛病、小疑惑,时不时地去翻阅和印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健康行动指南。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厚度和信息密度是相当高的,但它处理信息的方式非常巧妙,成功地平衡了深度和易读性。很多涉及复杂生物学机制的部分,作者都通过非常形象的比喻或者流程图进行了说明,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没有止步于告诉你“什么有问题”,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建立长期抵抗力”。例如,对于那些反复出现的轻微炎症迹象,书里不仅分析了可能的生活习惯诱因,还提供了一系列基于证据的饮食调整建议,这些建议都是非常具体、可操作的,比如推荐哪些食物组合、如何调整进食的节奏,而不是泛泛而谈“多吃蔬菜”。这种从宏观的警讯识别到微观的日常干预的全景式覆盖,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健康警讯”这个书名所暗示的范围,它更像是一本全面的身体维护手册,一本帮助我们与身体建立更有效、更坦诚对话的桥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