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周正亲子二十法
定价:29.00元
作者:周正,周虹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3-01
ISBN:97875029448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有人说孩子照书养,有人说孩子照猪养。亲子教育专家周正说,养孩子靠两点:爱和技巧。
内容提要
你会玩车、会玩电脑,但是玩不住孩子。你的孩子和别的孩子都一样,他是经过上天检验的“合格产品”,甚至是“精品”。如果他记忆力不集中、粗心、考试成绩不佳、沉迷于网络、网恋、不自信、人缘不好……那么,是孩子“坏”在路上了。其实,这不是孩子“坏”了,而是驾驶员有问题,你没有看懂孩子的说明书,没有学习好教育孩子的技术就上路了。
本书把教育孩子的“招数”制作成标准化操作规程,让你了解孩子自出生开始,所有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和孩子的发展规律,以读懂孩子的心理为根本,手把手传授技巧,介绍世界上*、有效的理念。
你会大吃一惊,原来教育孩子这么有意思,这么好玩儿。
目录
前言 标准化操作规程
法 保障一个孩子不断成功的要素是什么?
误区1:健康的体魄
生怪病的孩子们
误区2:智力突出的好
“名”女孩休学了
正确的方法:具有特殊的意志力
关于生病
关于榜样
关于旅游
双目失明阿姨的超能力
第二法 一个人常失败、事事难成的原因是什么?您在培养孩子时注意避免了吗?
误区1:缺少机遇
误区2:笨
真正的原因:行为草率
怯场与救场
成为校园小明星
第三法 孩子的恒心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误区1:认为孩子还小,力所不及
误区2:烦躁,制止
正确的方法:积极响应,支持他完成
4岁安琪儿会照相
5岁安琪儿认识1500字
教育时间表
口语写作教育时间表
第四法 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您选择何种方法?
误区1:武力干预
误区2:讲道理
正确的方法:奖励
我要吃糖
淡化和强化
忘记脏话
不哭
家务活和冰淇淋
游泳和冰淇淋
小橘子来找我了
第五法 孩子为何不爱学习?
三种常见错误情形
0~6岁,决定你的孩子将来爱不爱学习
0~3岁,婴幼儿是地球上爱学习的人——储备学习能力
0~16岁的学习内容
1岁,自己站起来
2岁,干涉与支持
3岁,独立生活
4岁,学“问”
5岁,朋友
6岁,兴趣广泛
8岁,家务活
12岁,感激之心
16岁,我自信我快乐
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
第六法 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个性佳?
误区1:认真、严谨
真真与孔雀
误区2: 随和、谦让
正确的方法:幽默
每天一个幽默故事
有其母必有其女
第七法 女儿今天初潮,家人如何反应才好?
错误反应:1.见不得人;2.倒霉
真真——不爱穿裙子的女孩
正确的反应:高兴
4岁,不痛
做女孩真好
第八法 孩子学习好,身体好,就是人缘不好,怎么办?
误区1:没关系
误区2:洁身自好
正确的方法:赞美人
拥有赞美人的右脑
家长的言语
改变孩子的世界——安琪儿的名单
夏天不热——喜欢上不喜欢的人
带着交朋友的任务出去玩,带着赞美之心去交朋友
第九法 孩子要零花钱,给不给?怎么给?
误区1:不能给,节俭才是美德
误区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父母决定合理的开支就给,认为不合理的就不给
“搞定家长一整套俱乐部”
正确的方法:定时发放,孩子自主,而且要和家务活结合在一起
5角钱透出浓浓的爱
好姥姥
逛商场的暗语
小小理财师
安琪儿的家务活
3岁
4岁
5岁
6岁
8岁
12岁
第十法 了孩子怎么办?
误区1:改正但不道歉
妈妈不道歉
误区2:都是孩子的错
暴力家庭
正确的方法:道歉
如何给孩子道歉
和好如初
妈妈错了
第十一法 您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误区1:出色的专家
误区2:知名人士
正确的做法:彰显天性
用爱培养出180个成功人士的老师
优势墙
2—3岁
4—7岁
第十二法 如何中止孩子的过度行为?
误区1:武断制止
误区2:扩大恐吓
家庭文化的传承——家庭暴力
正确的方法:事先提醒,适当放宽
共同遵守的协议书
家务活的协议书
看动画片的协议书
第十三法 保障孩子生活幸福的要素是什么?
误区1:有钱、有房
误区2:有名、有地位
正确的方法:感激之心
从“谢谢”开始
2岁,感谢每天有充足的食物
4岁,爸爸妈妈辛苦了
6岁,今天你感谢什么?
7岁,感谢老师
12岁,感谢社区
16岁,感谢生命
18岁,感谢大学
盲行
第十四法 家长因何导致孩子过于胆怯,过于敏感?
原因1:限制过多、恐吓过多
真真的世界只有“不”
原因2:歇斯底里、疑神疑鬼
原因3:反应过激
安琪儿的世界充满爱
爱是准备,不是累赘
第十五法 为什么孩子有事不跟大人说?
原因1:没有交流习惯
父亲必看的章节
交流起跑线
胎儿期的交流
0-1岁的交流
辅助按摩的重要性
1-2岁的交流
2-3岁的交流
优势交流法
妈妈与孩子的交流——从胎儿期开始
出生,这个世界伸出充满爱的双手欢迎他(她)
母乳喂养与犯罪、疾病
交流的奇迹
3个月叫“妈妈”
4个月拉、坐、站、起
6个月向妈妈发出求救信号
7个月不尿床了
9个月次安慰妈妈
1-1.5岁妈忏悔
原因2:心不在焉
原因3:反应过激
第十六法 如何让孩子有事跟大人说?
建议1:建立常规对话机制
2岁,每晚睡前谈心
4岁,每周六例行家庭会议
18岁,两地家庭会议
建议2:重视孩子
安琪儿的婚纱照
建议3:适当反应
亲亲你的宝贝
陪陪你的孩子
第十七法 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癌症等常见心身疾病的家长如何大限度地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医药只能解决8%的疾病
全世界没有治疗高血压的药只有降压药
鸭子滚蛋与高血压
应激事件
安琪儿家的小动物
薇丽的故事
薇丽的趣事——丢失
薇丽的趣事——友情
小乌龟
第十八法 患有神经衰弱、强迫症等神经官能症的父母如何大限度地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建议1:崇尚自然大境界
建议2:崇尚社会大境界
建议3:崇尚幽默人格
第十九法 百分之百不沉湎于网络的绳子
三种家庭的孩子沉湎于网络
孩子百分之百不沉湎网络的绳子
要让孩子3岁就喜欢电脑
买电脑前的计谋——合约
买电脑后的投入——监督
安琪儿的电脑协议书
协议书
孩子已沉湎网络怎么办——治疗网瘾咨询现场
解除网瘾夏令营中孩子的转变
关于学习
关于
感激之心
对父母的建议
孩子不沉湎于网络的家庭条件
第二十法 Sting神奇记忆术
结语 论家庭教育的根治
后记 通往成功家庭教育的地图
作者介绍
周虹,周氏幼教董事长,从事早期教育十余年。郑州城市广播《周正时间》特邀专家。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混乱,逻辑跳跃性太大,根本无法形成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它似乎把所有作者想到的育儿心得一股脑地堆砌在一起,没有清晰的主线或递进关系。你可能读完第三章还在谈论睡眠训练,下一章突然就跳到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两者之间几乎没有平滑的过渡。这使得读者很难建立起一个系统性的理解框架。我发现自己不得不频繁地前后翻阅,试图将散落在各处的观点串联起来,这极大地破坏了阅读的流畅性。更严重的是,书中对某些重要议题的处理显得极其草率,比如关于青春期心理变化的讨论,几页纸就一带而过,完全没有体现出这个阶段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对于一个寻求深度指导的读者来说,这种浅尝辄止的介绍是远远不够的。我更需要的是有深度、有层次的分析,而不是蜻蜓点水般的概览。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作者试图包罗万象,结果却是什么都没讲透彻。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风格非常令人费解。内页的字体选择和行距处理,使得阅读体验极差,长时间阅读后眼睛非常容易疲劳。更让人恼火的是,书中穿插的那些所谓的“案例分析”,与其说是案例,不如说是作者刻意编织的理想化情景。我试图在这些故事中找到共鸣,却发现自己和我的孩子在任何一个角落都无法与这些完美无瑕的亲子关系模型对上号。这立刻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疏离感——难道只有按照书里的方式做,我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吗?这种无形的压力比任何育儿焦虑都来得更实在。而且,书中对情绪管理的论述,显得极其单薄和表面化,仅仅停留在“要冷静”、“要理解”这种口号式的层面,却完全没有提供任何切实可行的、能在孩子爆发哭闹时立刻生效的安抚技巧。这让我觉得作者对育儿过程中的真实冲突和复杂性缺乏深刻的体会。与其读这种不接地气的理论,我更愿意去翻阅那些真正记录了生活琐碎和真实挣扎的育儿日记。这本书更像是用来装饰书架的,而不是用来指导实践的。
评分这本所谓的“育儿圣经”简直是一场灾难,完全辜负了它那响亮的名字。我是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抱着极大的期望买回来的,结果翻开第一页就后悔了。它给出的那些所谓“科学”的育儿理念,在我看来,简直是脱离现实的空谈。作者似乎从未真正与一个精力旺盛、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打过交道,更别提面对一个需要耐心和智慧的家庭生活了。书里充斥着大量冗长、抽象的理论,把简单的亲子互动复杂化,仿佛在读一本晦涩难懂的哲学论文,而不是一本实用的育儿指南。读完整本书,我感到自己离真正理解孩子更远了,反而被一堆术语和概念搞得晕头转向。真正有用的建议少得可怜,大部分内容都是在重复强调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常识,却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进行包装。如果你期待能从中找到具体的场景解决方案,或者能立即应用的技巧,那这本书绝对会让你失望透顶。它更像是一本作者的自我表达,而不是一本为父母们量身打造的工具书。我宁愿花时间去观察我的孩子,去倾听他内心的声音,也不想再浪费一秒钟去解读这本书里那些故弄玄虚的文字。
评分我买这本书时,最看重的是它能否提供一些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可操作性强的活动建议。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薄弱。它更多的是在谈论“父母的心态”和“家庭氛围的构建”,这些固然重要,但对于一个急需在周末找点事情来填充孩子时间的家长来说,这些建议显得太过虚无缥缈。书中提供的亲子活动建议,要么是需要极其昂贵的材料和场地支持,要么就是极其幼稚,完全不符合我学龄孩子的认知水平。我尝试着找寻一两个可以立即实践的小游戏,却发现几乎找不到那种简单、有趣、能即时带来正面互动的点子。这本书似乎只关注了宏大的哲学命题,却彻底忽略了亲子关系中那些最微小、最日常却也最关键的“连接时刻”。最终,我发现我不得不回归到网络上那些由一线教师和家长分享的资源中去寻找灵感,这本书对我的实际帮助几乎为零,更像是一次昂贵的,毫无收获的智力探险。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内容在许多地方都显得过时且缺乏新意。我怀疑作者是不是在二十年前写的这些东西,然后简单地换了个封面就拿出来销售了。书中提出的很多观念,放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已经完全站不住脚了。例如,它对科技产品使用时间的僵硬限制,完全无视了现代社会信息获取和教育工具的演变。如果严格按照书中的指导去做,我的孩子在学校里可能会因为缺乏必要的数字素养而落后于同龄人。此外,书中的语言风格过于正式和说教,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堂枯燥的讲座,完全没有那种亲切、分享的意味。我希望能从一本育儿书中获得的是一种温暖的支持感,而不是被知识的洪流裹挟着向前走。我更倾向于那些充满幽默感和自嘲精神的育儿分享,因为它们承认了育儿的混乱和不完美,而这本书却试图营造一种完美的假象,这反而让人感到压力山大,生怕自己哪一步走错就万劫不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