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
定价:42.0元
售价:31.9元
作者: 简·尼尔森 谢丽尔·欧文 罗丝琳·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550245037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这是家庭教育畅销书《正面管教》作者简·尼尔森的又一力作。正面管教的理念、方法和技巧正被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父母们接受并喜爱,包括中国的父母们。
正面管教对3~6岁的孩子非常有效,因为它与传统的管教方式不同,正面管教与惩罚没有任何关系(很多人认为“惩罚”和“管教”是同义词),而完全是为了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和人生技能。
无论你是一位父母、一位老师,或一位照料孩子的人,你都能从本书中发现那些你能真正运用,并且能帮助你给予孩子*好的人生起点的理念和技巧。
内容提要
家庭教育畅销书《正面管教》作者力作。养育3~6岁孩子的“黄金准则”。
3~6岁的孩子是迷人、可爱的小人儿。他们能分享想法、显示出好奇心、运用崭露头角的幽默感、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并向他们身边的人敞开喜爱和快乐的怀抱。他们还会固执、违抗、令人困惑并让人毫无办法。
正面管教会给你提供有效而关爱的方式,来指导你的孩子度过这忙碌并且往往充满挑战的几年。
本书共19章,详细介绍了如何将正面管教的理念和工具应用于3~6岁孩子的养育中。
目录
作者介绍
简·尼尔森(JaneNelsen),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是2个孩子的曾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被翻译成16种语言,在美国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超过200万册),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她于2013年5月中旬至6月初展开“正面管教中国行”,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公开演讲受到了中国父母们的热烈欢迎。
谢丽尔欧文(CherylErwin),文学硕士,内华达州里诺市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是9本养育和家庭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美国广受欢迎的演讲家、培训师、电台养育栏目名人,她有一个儿子。
罗丝琳安达菲(RoslynAnnDuffy),学习之树蒙台梭利幼儿园发起人和共同的管理者,著有《3~6岁孩子10个重要的养育问题》一书,并为国际专栏“从父母的视角看问题”撰写文章。在不同文化的国家中演讲和培训,她是4个孩子的母亲,3个孩子的奶奶,在华盛顿西雅图从事咨询工作。
文摘
章为什么是正面管教
在养育讲习班里,有很多3~6岁孩子的父母。在网络上的养育论坛里,总是有人问“为什么我的3岁的孩子会咬人?”或“我怎么才能让我5岁的孩子晚上待在他自己的床上?”之类的问题。儿童发展专家、幼儿园园长和治疗专家们,都以办公室里挤满了想知道自己的3岁,或4岁,或5岁的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的父母们,而引以为傲。来听听这些父母们是怎么说的吧:
“我们的儿子曾让人那么快乐。我们预料到了他在两岁时会有一些麻烦——毕竟,每个人都警告过我们‘恼人的两岁’——但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直到他快3岁时,麻烦来了。现在,我们不知道该对他怎么办了。如果我们说‘黑’,他会说‘白’。如果我们说该睡觉了,他就还不累……而让他同意我们给他刷牙则演变成了一场全面的战争。我们一定是做错了什么!”
“有时候,我想知道自己张开嘴时是否发出了声音。我5岁的女儿似乎完全听不见我跟她说的任何话,她完全不听我说。她会一直这样下去吗?”
“我们以前迫不及待地等着我们的儿子会说话,但是,现在我们却无法让他停下来了。他已经明白他可以通过说‘你猜怎么着’来拖延任何一次交谈。他既让我们欣喜,又让我们绝望,几乎一半对一半。”
正如你接下来将会发现(或你可能已经认识到)的那样,3~6岁这几年,是小孩子们忙碌、兴奋的几年——对他们的父母和照料者来说也是如此。这个年龄的孩子体力充沛、好动;研究人员告诉我们,人在3岁时的精力要比一生中的任何其他阶段都更旺盛——当然比他们疲惫不堪的父母的精力更充沛。情感、认知和身体发育的本能需求,驱使着他们去探索周围的世界;他们正在习得并练习社会技能,并进入备受呵护的家庭之外的世界。而且,很多3~6岁的孩子对于这个世界应该如何运转,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的想法,连同他们的试验和探索的强烈欲望,常常与他们的父母和照料人的期望不吻合。
我们或许完全可以说,你在后面几章看到的与你自己的成长经历会有一些不同。你会看到诸如“和善与坚定并行”、“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之类的概念。你将会了解教给孩子社会和人生技能的重要性。而且,你会了解到,将养育看成一种长期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一系列的危机和问题,会有多么重要。你可能甚至想知道“老式的管教好方法”出了什么问题,本杰明·斯波克博士(或一位老奶奶)会怎么看待这一切。
阿德勒和德雷克斯:养育研究的先驱
正面管教是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他的同事鲁道夫·德雷克斯的工作为基础的。阿德勒是维也纳的一名精神病学家,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同一时代的人——但是,他与弗洛伊德在几乎所有事情上看法都不一致。阿德勒相信,人类的行为是由对归属、自我价值、情感联结和重要性的渴望所驱动的,而这受着我们小时候对自己、他人和我们周围的世界所作的决定的影响。有趣的是,近的研究告诉我们,孩子们从出生开始就“天生”要寻求与他人的情感联结,而且,那些感觉到与自己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情感联结的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可能性更小。阿德勒相信,每个人都有得到尊严和尊重的平等权利(包括孩子们),这些是在美国被热情地接受了的理念,这片土地在他移民之后被他当作了自己的故土。
鲁道夫·德雷克斯也是维也纳的一位精神病学家,是1937年移民到美国的阿德勒的学生。他是“在所有关系中——包括家庭中——都需要尊严和相互尊重”这一理念的热情的倡导者。他写的几部关于教育和养育的书至今仍广为流传,其中包括经典之作《孩子:挑战》。
正如你将要了解到的那样,在3~6岁的孩子中,很多被人们贴上“不良行为”标签的行为,更多地与其情感、身体和认知的发展有关,并且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小孩子需要教育、指导和爱(这是正面管教的一个很好的定义)。
什么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对3~6岁的孩子非常有效,因为它与传统的管教方式不同。正面管教与惩罚没有任何关系(很多人认为“惩罚”和“管教”是同义词),而完全是为了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和人生技能。对小孩子的正面管教涉及到决定你要怎么做,并且在之后和善而坚定地坚持到底,而不是期待着你的孩子“守规矩”。随着你的孩子逐渐成长并变得能力更强,你就能让他参与专注于解决问题并参与规则制订的过程。这样,他就能锻炼他的思考能力,感觉到自己更能干,并学会以有用的方式运用他的力量和自主——更不用说感觉到更有动力按照他帮助确定的解决方案和规则去做了。正面管教的准则将帮助你与自己的孩子建立一种爱和尊重的关系,并帮助你们在未来的很多年里一起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的构成要素包括:
相互尊重。父母要通过尊重自己和情形的需要让孩子看到什么是坚定,并通过尊重孩子的需要和人性让孩子看到什么是和善。
理解行为背后的信念。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有一个目的。当你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时,你就能更有效地改变孩子的行为。(孩子们从出生那天起,就开始建立构成他们人格的信念。)处理这些信念与处理行为是同样重要的(如果不是更重要的话)。
有效的沟通。父母和孩子们(甚至是小孩子)都能学会很好地倾听,并用尊重的话语去要求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父母们会了解到,当让孩子们思考并参与,而不是告诉他们想什么和做什么时,他们会更好地“听”。而且,父母们将学会如何做出他们希望孩子们学会的倾听的榜样。
理解孩子的世界。孩子们会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通过了解你的孩子所面临的成长任务,并将诸如出生顺序、性情以及已掌握(或缺乏)的社会和情感技能等其他因素考虑进去,你的孩子的行为就变得更容易理解了。当你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你就能选择对她的行为做出更好的回应了。
能教给孩子技能的管教。有效的管教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和人生技能,并且既不娇纵,也不惩罚。
专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惩罚。责备永远解决不了问题。一开始,你将决定如何着手处理挑战和问题。但是,随着你的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你将学会与孩子一起找到对你们所面临的挑战尊重、有益的解决方案,从打翻了饮料到睡觉时的麻烦。
鼓励。要鼓励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不只是成功,鼓励能帮助孩子们培养对自己能力的自信。
序言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的重量,但实践起来难度系数五颗星。这本书在如何成为一个“正面榜样”这一点上,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南。它提醒我,我的情绪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反应模式。我不得不承认,当我自己感到压力大、疲惫不堪时,我的语气和态度就会变得很差,自然而然地,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回应我。书里推荐的一些自我关怀的小技巧,比如“暂停三秒钟”、“深呼吸”等等,听起来简单,但当我真的在“失控边缘”启用它们时,效果立竿见影。它教会我,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有效地去处理孩子的情绪。这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更像是一本关于自我成长的指南,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平静、更智慧的自己的可能性。
评分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本书从头到尾都贯穿着对“孩子内在价值”的肯定。它让我摆脱了过去那种“只有孩子表现好,我才觉得他可爱”的功利心态。它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能力的,我们的任务是帮助他们发现并相信这一点。这种深层次的信念转变,彻底改变了我与孩子的互动质量。我开始更专注于捕捉孩子做得对的地方,而不是只盯着他们的错误。即便是微小的进步,比如他主动分享了一块饼干,我也会用充满能量的语言去赞美他的“慷慨”和“善良”,而不是仅仅说“你今天表现不错”。这种“积极肯定”的力量,远比单纯的物质奖励要持久得多,它是在塑造孩子的品格,这对于一个希望孩子未来能成为一个正直、有担当的人的家长来说,是最大的收获。
评分哇,最近读完一本育儿宝典,简直像是为我这个迷茫的家长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很困惑,面对孩子那些层出不穷的“小脾气”和“不听话”的时候,到底该如何是好。这本书没有给我那些空洞的说教,而是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工具箱。我特别欣赏它强调的“连接先于纠正”的理念。以前我总是急着去制止不良行为,结果往往是火上浇油,亲子关系搞得很僵。现在我学着用心去倾听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试着用理解的眼光去看待那些“挑战性”的行为。比如说,孩子因为玩具被拿走而大哭时,我不再是粗暴地说“不许哭”,而是先蹲下来,抱抱他,告诉他“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因为你很喜欢那个玩具”。这种共情的做法,奇迹般地让孩子的情绪迅速稳定下来,接下来再讨论规则就容易多了。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孩子的“警察”,而更像是一个并肩作战的盟友,太棒了!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人性化,阅读起来丝毫不觉得枯燥。它没有采用那种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而是大量的场景模拟和对话示例,让我感觉作者就像是坐在我对面,非常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应对那些“高难度”的育儿瞬间。比如,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发脾气时,书里提供的那些快速应对策略,简直是“救命稻草”。我试着用书里教的“承认感受+简短陈述事实+提供选择”的模式去处理,结果发现,在外面孩子也愿意配合得多。这种贴近日常生活的案例分析,极大地增强了我的实操信心。它让我明白,育儿不是一场突击考试,而是一场需要不断练习和调整的马拉松,关键在于工具是否趁手,而这本书的工具箱,真是应有尽有,而且都非常锋利实用。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真的非常独特,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纪律”的理解。以前总觉得“管教”就是惩罚和说教,要让孩子知道错了就要付出代价。可这本书里提出的那些理念,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纪律应该是教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和承担责任,而不是一味地恐惧惩罚。特别是关于“自然和逻辑后果”的阐述,简直是醍醐灌顶。我记得有一次,孩子把颜料弄得到处都是,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让他自己收拾,但语气里充满了怒气。现在我尝试用更平静的方式,引导他去看后果——“颜料弄到地板上,我们需要花时间把它擦干净,你看,我们得一起努力。” 这种引导,让他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听到我的抱怨。而且,书里还给出了很多替代惩罚的建设性方法,比如“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修复关系”等等,这些都比“罚站”有效得多,真的让“管教”这个词变得正面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